
・7・
持做笔记记录的习惯,以保证打分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同时学校方面,为客观公正评价教师,要切实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监督教师的教学过程,除采用学生评价教师这一种方式外,还应结合其他方法。参考文献
[1]曾志嵘,周增桓等.高校学生评教的探索与实践[J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6年第26卷第7期:145-147
[2]Chen,Y .,&Hoshower,L.B.(2003).Student evaluation of teaching ef-fectiveness:An assessment of student per-ception and motivation.
Assessment &
Evaluationin Higher Education,28(1),71-88.
[3]洪波.人员考评的心理误差与对策[J ].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5第22卷第1期91-93
[4]Spencer,K.J.,&Schmelkin,L.P.(2002).Student perspectives on teaching and its evaluation.Assessment &Evalu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27(5),397-409..
[5]Ory,J.C.(2001).Faculty thoughts and concerns about student ratings.New Directions for Teaching &Learning,87,3-15.
中学应试教育盛行原因探析
南昌航空大学文法学院
罗旭华
[摘要]应试教育对我们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中学应试教育盛行不仅有高等教育供求不平衡、统一高考不科学、教育质量测评体系方法不合理等直接原因,更有人才评价制度和人事管理制度不合理以及落后、狭隘的成才观念等深层次原因。因此,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推行的社会大环境比中学教育内部的改革更重要、更有效。[关键词]应试教育原因高考改革
当前应试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中普遍存在,它给我国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莫大的伤害,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而且影响了他们个性、人格、心理的健康成长,甚至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国家的强盛发展也深受其害。笔者根据多年的观察和研究,认为中学应试教育盛行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高等教育的供求矛盾是应试教育的直接原因总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反复强调: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个论断也适合于分析应试教育形成的原因。目前我国生产力还比较低下,经济不发达,教育发展由于缺乏强大的经济基础作支撑,显得相对滞后,还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一方面,当前我国的大学毛入学率大约在6%左右,即100人中只有6人有机会接受各种层次的高等教育,另一方面,由于各种传统的文化的现实的影响,中国人有一种强烈希望通过读书来改变自身处境、实现人生价值的心理,他们千方百计地让自己或家人尽可能地接受高等教育。据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家长对孩子最高学历的期望,其中初中毕业仅为0.9%,高中毕业为6.2%,大学毕业为53.9%,硕士为10.3%,博士或博士后为19.3%。[1]由此看来,我国高等教育的供求矛盾十分突出。为体现一种形式上的公平,我国高等教育以及各种高级中学都采取通过考试选拔的形式来择优录取新生。为在考试中获胜,为提高升学率,学校、
老师、学生在实际教育教学中通力合作,一切向考试看齐,应试教育便不受个人意志左右、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二、统一高考不科学、不合理
1952年开始实行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是我国一项独具特色的教育考试制度。它在招生名额、报考条件、考试内容、命题、阅卷、录取及调配等环节都由国家明确作出并执行统一性规定。毫无疑问,高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客观性和公正性,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但随着时间推移现行高校招生制度的弊端日益明显,这些年来,虽然我国高校招生制度作了一些改进,但基本形式未变。高考本是一种竞争性选拔性的大学入学考试,与中学教育不应有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可如今它竟成了中学教育的指挥棒,应付考试成了中学教育的目的。由于“一考定终生”,高考成败成了决定考生命运好坏的关键因素,为在高考中获胜,为将来能出人头地,学生求学一切以考试为中心也就不足为奇了。同时大学录取以考生的高考分数为唯一标准,为集中精力对付考试以获得高分,老师、学生舍弃思想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等的培养也就好理解了。再加上为尽可能做到规范和公正,高考一般是一种标准化考试,一般只涉及到书本知识的考察,它对考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察还不够深入,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促进了中学各种强化模拟训练应试风气的浓厚。素质教育虽然能促进人身心的和谐发展,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但在现有的统一高考和狭隘的社会氛围下,它不一定符合人们的心理和需要。虽然人们或多或少认识到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但出于种
・8
・
种现实的将来的考虑,他们还是愿意接受应试教育。因此可以说,统一高考是应试教育盛行的最直接的原因。
三、教育质量、水平的测评体系、方法不够科学合理由于高考以分数为唯一录取标准,社会各界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以升学率来评价学校的教育质量,学校也就以学生的成绩来衡量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也就以学生的考试分数来衡量学生的优劣。在这样一个一切以分数为核心标准的测评和方法下,叫学校、教师、学生怎能不搞以提高分数为中心的应试教育呢?因此,应试教育盛行的一个很重要的直接原因就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拿各种升学指标、量化指标去考核和评价中学的教育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水平。据笔者多年观察,每年九、十月份,区、县教育局就把本届高三的升学指标下达到各高中,这个升学指标非常详细,不仅规定各高中专科线应上多少人,本科线应上多少人,而且规定多少人要上一流大学,甚至名牌大学。高中校长把这个指标再按一定比例分解到各个班,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再按学生情况把班上的指标定到每个学生个人,刻意地去培养一些所谓有希望完成指标的重点生。高一、高二的老师也不轻松,每学期期末都要举行全市统考且全区要统一改卷,统一做质量分析,不仅区与区比,校与校比,而且同年级相同学科老师之间互相比,不仅比平均分,还要比上有效线人数。比的结果就是教育局拿指标压校长,依次类推,校长压教师,教师压学生,学生压自己,搞得人人都有压力,逼得校长、教师、学生不得不搞应试教育,以致出现素质教育喊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搞得扎扎实实的现象。应该说,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的测评是一个很复杂的事情,应力求做到客观、全面,人为地拿一些量化指标去考核,显然有失科学和公正。
四、人才评价制度和人事管理制度不合理
高考竞争之所以那么激烈,之所以那么多人热衷于上大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目前还是一个文凭社会,学历社会,而不是能力社会。似乎只有上大学才能成为人才,学历越高,能力越大。社会上很多用人单位重文凭胜过重能力,评价一个单位的水平时,很多主管部门首先看的是有多少高学历者,而不看有多少有创新能力的人。很多机关事业单位把文凭与职工的职务,职称晋升和工资评定紧密联系起来,学历越高,在这些方面就越占有优势,这在某方面也促使了对高文凭的片面需求和假文凭的泛滥。特别是很多单位设置了进入具体行业、岗位的最低学历门槛,且这个门槛有越来越高趋势,这是很不公正很不合理的。市场经济比较成熟的国家,在人才市场上坚持一个原则,叫法律不以文凭、学历、肤色、长相、身材、民族说话,一视同仁。美国招聘人才时,它的标准很清楚,只要你完成了美国的义务教育你就有资格进入。有人统计过美国高技术产业区硅谷,近四千份招聘广告,80%以上招聘广告没有提一个字的学位和学历要求,只提一条你会什么软件,只要你会这个软件就来,至于你什么学历根本不需要问,那是个人隐私权。[2]与此相比,中国那种重文凭不重能力和人才选拔、使用上的高消费将客观上助长应试风气的盛行。
五、落后、狭隘的社会观念
中国高考竞争激烈和基础教育应试风气盛行,不仅仅由于
统一高考制度,它还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因素。从很早时候起,中国人就把读书做官等同起来,“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读得好,就可以做官,而做官就可高人一等,就有价值,有地位,故“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非常流行。从科举废除一直到今天,在一般人心目中,读书上大学也还是改变人生处境最好的途径和方法,似乎书读得越高,你就越是一个人才,你就越有价值、越有前途。在这种“读书至上”文化的长期熏陶下,每个中国人都有一种异乎寻常的“进取心”,每个人都想通过读书出人头地,每个人都想通过读书光耀门楣。不仅在中国,在全球范围内,即使是在那些大学实行开放入学制的国家内,华人学生相比其它族群的学生,读书都比较刻苦努力,都刻意去追求高文凭、高学历。这种文化心态诱使人们通过读书去追求成功,无疑加大了读书考试的竞争激烈程度。在注重素质、能力的当今时代,这种落后、狭隘的价值观与成才观将不利于我们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有人认为,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落后,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是中学应试教育盛行的主要原因。这种说法不全正确,高等教育的供求矛盾只是应试教育盛行的表面原因,并不一定是主要原因。如近几年来,我国高教事业发展迅速,大学年年扩招,招生录取率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但它并没有导致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风气显著“降温”,相反由于就业压力加剧,高考已由考大学的竞争演变成上重点名牌大学的竞争,应试教育有愈演愈烈趋势。而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很深的周边国家和地区,如日本、韩国以及我国的,虽然适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较高,但升学竞争程度依然激烈,应试教育一样很普遍。与之相反,一些西方国家,虽然大学录取率还赶不上日本、韩国以及我国的地区,但他们片面追求升学率,搞应试教育的做法,并不是很普遍。因此,适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低,不是导致应试教育盛行的主要原因,落后、狭隘的社会成才观念才是应试教育盛行的最根本的深层次原因。
从对应试教育盛行原因的探寻中,我们可以看到,不是有关领导和教师观念没有转变、不愿实施素质教育,只要统一高考没有改革、大学还是以分数为唯一标准来录取学生以及落后狭隘的社会观念没有转变,应试教育的弊端就不可能革除,素质教育就没有希望。因此,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推行的社会大环境比中学教育内部的改革更重要、更有效。参考文献
[1]张翌日.应试教育的成因及应对策略探析[J ].教育开发,2000(3):24
[2]顾海兵.对我国高考制度的反思[J ].中国教师,2002(3):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