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目录必须章节及编号清晰,与页码对应准确
第1章编制说明
1.1编制依据
1.1.1与工程建设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文件;
1.1.2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技术经济指标;
1.1.3工程所在地区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建设单位对施工的要求;
1.1.4工程施工合同或招标文件;
1.1.5工程设计文件;
1.1.6工程施工范围内的现场条件,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气象等自然条件;
1.1.7与工程有关的资源供应情况;
1.1.8施工企业的生产能力、机具设备状况、技术水平等。
1.2编制范围
1.3编制原则
第2章工程概况
2.1工程简介
2.1.1项目名称、性质、地理位置和建设规模;
项目性质可分为工业和民用两大类,应简要介绍项目的使用功能;建设规模可包括项目的占地总面积、建筑总面积、投资规模。
2.1.2项目的建设、勘察、设计和监理等相关单位的情况;2.1.3项目设计概况;
简要介绍项目的建筑面积、建筑高度、建筑层数、结构形式、建筑结构及装饰用料、建筑的抗震设防烈度、安装工程和机电设备等设计要求。
2.1.4项目承包范围及主要分包工程范围;
2.1.5施工合同或招标文件对项目施工的重点要求;
2.1.6其他应说明的情况。
2.2项目主要施工条件
2.2.1项目建设地点气象状况(气温、雨、雪、风、雷电等气象变化情况以及冬季、夏季、雨季的大致情况);
2.2.2项目施工区域地形和工程水文地质状况;
2.2.3项目施工区域地上、地下管线及相邻的地上、地下建(构)筑物情况;
2.2.4与项目施工有关的道路、河流等状况;
2.2.5当地建筑材料、设备供应和交通运输等服务能力状况;
2.2.6现场供电、供水和通信能力状况;
2.2.7其他与施工有关的主要因素。
第3章施工部署
3.1施工目标
3.1.1工期进度目标;
3.1.2质量控制目标;
3.1.3安全控制目标;
3.1.4环境控制目标;
3.1.5成本控制目标。
3.2空间组织
3.2.1确定项目分期、分阶段、流水施工作业的合理顺序及空间组织。
3.3项目施工的重点和难点简要分析
3.4项目施工中开发和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部署。
3.5项目部组织架构(宜采用框图形式)
3.6项目机构主要人员职责
3.6对主要分包单位的资质和能力的要求。
3.4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3.4.1建立质量管理机构
3.4.2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制度和质量检验程序
3.4.3技术保证措施
3.4.4原材料质量保证措施
3.4.5计量保证措施
3.4.6施工管理保证措施
第4章施工准备
4.1技术准备
4.2施工现场准备
第5章各种资源需要计划
5.1主要资源配置计划
5.1.1劳动力配置计划
5.1.1.1确定各施工阶段(期)的总用工量;
5.1.1.2根据施工总进度计划确定各施工阶段(期)的劳动力配置计划。
5.1.2物资配置计划
5.1.2.1根据施工总进度计划确定主要工程材料和设备的配置计划;
5.1.2.2根据总体施工部署和总进度计划确定主要施工周转材料和施工机具的配置计划。
5.1.3拟投入测量、质检仪器、设备表
第6章施工总平面布置、临设规划及施工总进度计划
6.1施工平面布置原则和规划
6.1.1施工总平面布置原则
6.1.1.1平面布置科学合理,施工场地占用面积少;
6.1.1.2合理组织运输,减少二次搬运;
6.1.1.3施工区域的划分和场地的临时占用应符合总体施工部署和施工流程的要求,减少相互干扰;
6.1.1.4充分利用既有建(构)物和既有设施为项目施工服务,降低临时设施的建造费用;
6.1.1.5临时设施应方便生产和生后,办公区、生产区和生后区应分离设置;
6.1.1.6符合节能、环保、安全和消防等要求;
6.1.1.7遵守地方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关于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的相关规定。《重庆市建筑工地文明施工标准》
6.2施工用水、用电设计
6.2.1施工用电计算
6.2.2施工用水计算
6.3施工平面布置图
6.3.1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应符合下列要求
6.3.1.1根据项目总体施工部署,绘制现场不同施工阶段(期)的总平面布置图;
6.3.1.2施工总平面布置图的绘制应符合国家相关要求并附说明、图例。
6.3.2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应包括下列内容
6.3.2.1项目施工用地范围内的地形状况;
6.3.2.2全部拟建的建(构)筑物和其他基础设施的位置,相对关系,轮廓尺寸和层数、高度等;
6.3.2.3项目施工用地范围内的加工设施、垂直运输设施、运输设施、物料储存设施、供电设施、供水设施、排水排污设施、临时施工道路和办公、生后用房等;
6.3.2.4标明需保护的地下管线位置以及会给工程施工带来潜在安全隐患的设施、管线等的相对位置。(如临近施工现场的高压线、变压器、煤气管网、加压站等)并在说明中概述处理(保护)办法;
6.3.2.5施工现场必备的安全、消防、保卫和环境保护等设施;
6.3.2.6相邻的地上、地下既有建(构)筑物及相关环境;
6.3.2.7平面布置图绘制应有比例关系,各种临设处应标明外围尺寸,并应有文字说明。
6.4保障施工总进度计划的措施
6.5施工网络图或横道图
第7章施工顺序和施工段划分
7.1施工顺序
7.1.1基础工程施工流向及程序
7.1.2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流向及程序
7.1.3装饰、安装等工程施工顺序
7.2施工段划分
第8章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
8.1基础和工程
8.1.1挖孔桩施工方法
8.1.2地梁和基础工程
8.1.3桩基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
8.1.4挡墙主要施工措施
8.1.5基础施工过程的控制
8.2主体分部工程
8.2.1施工工艺流程
8.3模板工程
8.3.1结构模板施工方案的确定
8.4钢筋工程
8.4.1施工准备
8.4.2施工工艺流程
8.4.3施工方法
8.5混凝土工程
8.5.1施工准备
8.5.2施工程序
8.5.3施工方法
8.6墙体砌筑工程
8.6.1砖砌体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
8.6.2砖砌块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
8.6.3砌体质量对策如下
8.7门窗工程
8.7.1防火门和防盗门
8.7.2塑钢门窗
8.8楼地面工程
8.8.1水泥砂浆楼地面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8.9装饰工程
8.9.1内墙、天棚抹灰施工
8.10金属油漆饰面施工
8.10.1外墙装饰施工
8.11屋面工程
8.11.1简介和说明
8.11.2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
8.12给、排水安装工程
8.12.1给、排水工程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
8.12.2电气安装工程
8.13外架施工(此处可概述,但必须编制外架施工专项方案)8.15机电设备安装工程
第9章工程质量目标及保证措施
9.1工程质量目标和工程质量总控制
9.1.1本工程质量目标
9.1.2质量控制的依据
9.1.3施工质量管理组织
9.1.4施工质量管理和控制体系
9.2工程质量保证具本措施
9.2.1质量管理目标分解,质量指标
9.2.2质量保证措施
9.2.3本工程主要施工质量预防控制措施和检查方法(应列表表述);
9.2.4成立QC小组及开展活动。
9.3成品和地下管线及其它设施的保护措施
第10章不利季节和雨季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0.1雨季施工技术措施
10.1.1雨季施工部署
10.1.2雨期施工准备工作
10.1.3其他准备
10.1.4具体措施
10.2不利季节施工技术措施
10.2.1不利季节混凝土技术措施
10.2.2砌体和抹灰工程不利季节施工措施
第11章安全保证措施与应急救援预案
11.1安全施工管理目标及目标分解图
11.2组织保证措施和施工项目安全控制
11.2.1安全施工管理机构图
11.2.2安全文明生产保证体系
11.2.3本项目安全控制流程图
11.2.4开展意外伤害保险工作
11.2.5重大危险源管理措施
11.2.6治安保卫工作措施
11.3工程安全技术保证措施
11.3.1搭架安全技术措施
11.3.2拆除架的安全技术措施
11.3.3预防高处坠落“四口、五临边”防护的措施:
11.3.4施工用电安全技术措施
11.3.5吊装安全技术措施
11.3.6施工机具的安全措施
11.3.7项目消防控制措施
11.3.8安全管理台帐
第12章文明施工管理
12.1文明施工目标
12.2文明施工的意义
12.3文明施工的组织管理措施
12.3.1建立文明施工管理组织
12.3.2建立管理制度
12.3.3健全管理资料
12.3.4加强教育培训工作
12.4文明施工的现场技术管理措施
12.4.1开展“5S”活动
12.4.2合理定置
12.4.3目视管理
12.5防止“扰民”的措施
第13章环保管理
13.1环保管理的意义
13.2工作目标
13.3组织管理和管理流程图
13.4工作制度
13.5管理制度
13.5.1扬尘控制措施
13.5.2污水排放措施
13.5.3噪音控制措施
13.5.4废弃物管理
13.5.5其他管理
13.6环保管理执行的标准
第14章职业健康管理
14.1职业健康管理的意义
14.2工作目标
14.3管理制度
第15章工程档案管理
15.1管理依据
15.2建立施工档案资料管理体系
15.3施工档案资料保证体系
第16章成本管理计划和措施
16.1成本管理目标
16.2成本控制措施
第17章“四新技术”的应用
第18章工程保修、回访。
第19章施工组织设计的动态管理
19.1项目施工过程中,发生以下情况之一时,施工组织设计应及时进行修改或补充
19.1.1工程设计有重大修改;
19.1.2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实施、修订和废止;
19.1.3主要施工方法有重大调整;
19.1.4主要施工资源配置有重大调整;
19.1.5施工环境有重大改变。
19.2经修改或补充的施工组织设计应重新审批后实施。
第20章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审批与生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