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班级: 姓名: 分数: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 看拼音写词语。
mǔ zhǐ sāo yǎng huì wù niǔ kòu
luó sī miǎo xiǎo xiǎng lè fù yōng
二、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1.前面有一个酒店,挑(tiāo tiǎo)着一面招旗在门前。
2.那大虫咆(páo bào)哮,性发起来。
3.大虫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pī pì)雳。
4.武松踉踉跄(qiàng cāng)跄,直奔过乱树林来。
三、 分清这些字,分别组词。
榆(_______)幕(_______)旷(_______)桨(_______)塔(_______)
愉(_______)慕(_______)扩(_______)奖(_______)搭(_______)
四、 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抓(______)挠(______) (______)此不(______)
(______)惊(______)战 龇(______)咧(______)
养(______)处(______) 出(______)划(______)
1.这些词语中含有两个人体部位的有________(写一个即可)这样的词还有:_________(写一个即可)
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孙膑为田忌________,让他在赛马时赢了齐威王。
五、 选词填空。
俯视 收看 仰望 眺望 瞻仰 扫视
1. 除夕的晚上,我们全家围坐在电视机前,(_____)春节联欢会!
2. 小弟弟抬头(_______)星空。
3. 我站在山顶(_______)下面,马路上的人就像蚂蚁!
4. 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登上狼山,(______)着远处的景色!
5. 老师(____)了一下我们,就走出了教室!
6. 假期里,妈妈带我参观了毛纪念堂(_____)了毛的遗容。
六、 句子加工厂。
1.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样逼问一个生病的孩子也许是一种残忍。(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警卫员说:“依我看,你是把我摆在特殊位置上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本好书好像一把钥匙,可以开启心灵之门;一本好书好像_________,___________;一本好书好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仿写句子)
七、 课本直通车
1.《草船借箭》让我们认识了___________的曹操、____________的鲁肃、______________的周瑜、______________的诸葛亮,这些人物形象家喻户晓。
2.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知道《景阳冈》选自名著《__________》,这部名著共塑造了______位个性鲜明、有血有肉的好汉形象;《猴王出世》选自名著《__________》,我还知道这部名著中的其他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红楼春趣》讲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3.《鸟鸣涧》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该诗的前两句是:____________。
八、 阅读理解。
松鼠(节选)
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足够宽敞、足够坚实。这样,它们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窝口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下雨时雨水向四周流去,不会落在窝里。
1.松鼠是怎样搭窝的?按下面要求做题。
(1)在文中用“○”圈出描写松鼠搭窝动作的词语。
(2)这一连串的动作,表现了松鼠 、 的特点。
2.你认为松鼠的窝有什么特点?请找出关键词写在下面。
(1)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下面句子,和本段比较一下,体会它们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松鼠在树上筑巢或利用树洞栖居,巢以树的干枝条及杂物构成,直径约50厘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 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春天一个明媚的早晨,树叶上的露珠眨着眼,正探头打量着这个新鲜的世界。
屋前的空地上,女儿站立着,像一棵小树。黑色的眼睛眨巴着,她伸出手,不时往空中轻轻一拈。阳光镀亮了她仰起的双颊,仿佛有两朵小红云飘到她脸上了。
“孩子,你在做什么?”我走过去。她向我一摆手,说:“别过来,我在捉阳光哩。”“捉阳光?”我十分好奇,“阳光捉得住吗?”“能!”她把手指向不远的地方,那里放的一个小玻璃瓶,在阳光下闪射着柔和的光芒。
“我捉了半瓶子阳光了!”说话时,女儿的眼神很亮。我走近一看,早晨的阳光刚好照亮半个瓶子,这就是女儿所捉的半瓶子阳光了。
我走到她身边,问:“你怎么知道你捉住了阳光?”“知道。风走过来,树叶有声音;阳光走过来,水里有亮亮的波纹。”
我往远处望,前边的一条小河真的泛起明亮的阳光。“捉到阳光时,手会暖暖的。”女儿边说边把手上的阳光轻轻放进小瓶子里。
我伸出手,手心果然有一点暖意。难道我也捉住阳光了?我童心大发,兴奋地叫嚷起来:“我也捉住
阳光啦——”
女儿慌忙止住我,说:“小声点!你这一吵,会把阳光吓跑的。”
我在屋内埋头工作,突然发现一束阳光正悄悄地向我靠拢。挺直腰,我看见女儿正拿着一面小镜子往屋内反射阳光。看见我从书堆中仰头,就冲我摆手,说:“爸爸快看,阳光走到我们屋里来了。”
她的手一颤动,镜子里反射过来的阳光就满屋子游动了。有几缕顽皮的光线跳上我的书桌,倏地钻进我敞开的心里来了,于是我的心也暖了,感觉体内也有一条河流在流动,波光潋滟的。
太阳渐渐落山,阳光暗淡了。女儿守着那个瓶子,看见我走过来,她幽幽地说:“阳光又流走了。”我看到她手上的阳光只有浅浅的一层了。
“爸爸,阳光灭了。”她突然向我喊了一句。“阳光灭了?”我纠正说,“不是灭了,是太阳落山,阳光暗了。”“不!阳光是灭了。”女儿很倔强,“阳光是灯。”
天暗了,我拉亮了屋内的灯,突然想起女儿所说的“阳光是灯”的话,觉得这满屋子的灯光也是阳光了。坐在电脑前,我写下了华兹华斯的一句诗:儿童是成人的父亲。
(有删改)
1.请你给上面的短文拟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女儿认为自己捉住阳光的理由是什么?写在下面的横线上。(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细读短文,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第一自然段是环境描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______)
(2)“我”在屋内埋头工作,突然发现一束阳光正悄悄地向“我”靠拢,这是因为太阳偏西照进了屋里。(______)
(3)“儿童是成人的父亲。”这句话的意思是儿童眼里的世界是纯真的,他们没有受到玷污,成人要向儿童学习。(______)
(4)文中画“.”的这两个“暖”的意思是一样的。(______)
十、 作文。
题目:读书使我__________
要求与提示: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以填快乐、成长、进步……2.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题目中所填内容。3.语句通顺,表达出真情实感,4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
1、拇指 瘙痒 秽物 纽扣 螺丝 渺小 享乐 附庸
2、tiǎo páo pī qiàng
3、榆树 开幕 旷课 船桨 宝塔 愉快 爱慕 扩大 奖状 搭配
4、耳 腮 乐 疲 心 胆 牙 嘴 尊 优 谋 策 抓耳挠腮 唇亡齿寒 出谋划策
5、收看 仰望 俯视 眺望 扫视 瞻仰
6、毁灭是损失。 这样逼问一个生病的孩子难道不是一种残忍? 对警卫员说,依他看,警卫员是把他摆在特殊位置上了。 一座灯塔 可以照亮前行之路 一架阶梯 可以攀登科学之峰
7、谨慎多疑 忠厚守信 心胸狭窄 足智多谋 水浒传 一百零八 西游记 真假美猴王 三打白骨精 大闹天宫 宝玉、黛玉等在大观园里放风筝 唐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8、
1.(1)搬 放 编扎 挤紧 踏平
(2)聪明 能干
2. 又干净又暖和。 既舒适又安全。
3.例句介绍了松鼠搭窝的地点、所用的材料以及窝的大小等信息,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语言简洁明了;而本段详细地描述了松鼠搭窝的过程,富有文学色彩,语言形象生动。
9、
1.半瓶阳光
2.风走过来,树叶有声音;阳光走过来,水里有亮亮的波纹。 捉到阳光时,手会暖暖的。
3.春天的一个早晨,女儿在屋前的空地上“捉”阳光,用镜子把阳光反射到屋里。
4. √ × √ ×
10、示例:
读书使我快乐
我喜欢读书,因为书中有精彩的故事,有大自然的奥秘,有生活的趣事,更有做人的道理……读书使我快乐。
在这个假期中,我读了一本“科幻小说之父”凡尔纳的经典力作——《海底两万里》。读完后,我感受到了读者在获得极大的精神享受的同时,也感受自然的神奇和科学的力量。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科幻小说家凡尔纳著名三部曲的第二部,这部小说集中了凡尔纳科幻小说的特点,意外落水的阿罗纳克斯被“鹦鹉螺”号潜艇救起,和船长奈莫开始了海底大冒险,现代科技只不过是将凡尔纳的预言付诸实践的过程。
凡尔纳是一位严肃认真的小说家,他阅读和研究有关海洋各类船舶和水手的著作,为他的远航做了长期的准备工作,之后他坐上一艘横越大洋的轮船进行长途旅行。在横渡到美国期间,他写下了笔记,画了许多素描,询问船长、高级船员和水手关于海洋和航船的知识。在写作的四年中,他对当时一些奇特的科学发明十分注意,一五年有个美国人,名叫德洛奈,提交一份“海航机器”的图案和专利证,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凡尔纳设想出奈莫船长的潜水艇。不过第一艘真正的潜水艇要到十七年后才制造出来,而“鹦鹉螺”号的水手所穿的潜水服要到一九四六年才真正得到运用,就是说相隔了七八十年!据说直到一九七零年人们才认真的考虑如何利用海洋资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正是由于平时对阅读有着极大的兴趣,我体会到了读书带给我的愉快,我也从书中获得了许多我未知的知识,阅读已然成为我生活中一件不可缺少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