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目标
(一)汉语拼音
1、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2、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二)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欲望。
2、认识常用汉字800个,会写其中的250个。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序、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三)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对读物中感兴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
(四)口语交际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了解讲话内容,与本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3、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
二、学科知识体系及其重点、难点
本册公八个单元,每个单元内容都包括识字、课文及语文园地。
第一单元包括识字一和四篇课文以及语文园地一,都是围绕春天这个话题展开。本单元的重点是掌握生字,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建立起热爱春天和大自然的情感。难点是在外本单元的生字、新词,学生能对春天有所感悟。
第二单元 会认68个生字,本单元课文都与家有关,浓浓的亲情流露在每一句话里。重点是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区分形近字,掌握识字方法。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说话能力。难点是理解句子含义,感悟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第三单元 本单元生字量较大,是本册的重点。主题都是围绕环境保护、爱护动物而进行的。重点是写字、认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说话能力。难点是理解词语含义,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四单元 旨在培养学生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的意识。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逐步养成预习的习惯和认字书写的习惯;难点是体会夏天的美好,感受夏天的情趣,激发学生对夏天的向往之情。
第五单元 重点是认识课后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每篇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能从其中得到启发;难点是感悟作者的意图,并能有意识地提升自我。
第六单元 本单元识字、写字量较大,也是本册的重点。重点是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组词扩句。难点是理解固定词语含义,自主学习,并能结合实践,积累知识,提高学生阅读分析理解能力。
第七单元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要达到会认56个生字,会写30个生字的目标,并且在富有教育意义的课文中培养自立、自信、诚实的良好品质。重点是认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是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八单元 重点是识字、写字;难点是理解、分析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并有创新。
三、学情分析
本班公有学生60人,其中男生35 人,女生25人。他们通过半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成绩也比较好;但也有部分学生由于年纪小,贪玩懒惰,自制力差,成绩不理想;也有个别学生基础太差,以至于跟不上全班同学的学习,如胡甜、李超辉等。他们拼音不会拼,声母、韵母、汉字不会读写。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力求全班学生平衡发展。使每个学生在德、智、体2、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牢固的、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资源分析
1、语文教学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投影,电视,图书,报告会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也是学习资源,甚至于学生的家庭生活及日常生活话题等。
2、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教学资源,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的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五、本期计划研究的课题
本期计划研究的课题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创镜入思”》。在生命化育人方略下,如何开展情智课堂教学,构建书香班级,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得到快乐。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寓情于文,多方位、多角度创设情境,从而引发思考,培养学生勤思、多思的能力。
六、主要措施
1、转变思想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2、强化学生的学法指导,在班级树立榜样,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
3、不断优化教学过程,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发展智能,提高素质。
4、根据新教材特点和一年级小朋友的实际,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5、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磨砺意志,锻炼能力。
6、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励学生选择正确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7、加强课外阅读。
学生以课文为阅读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量,因此,多鼓励学生广泛阅读相适应的课外书籍,适当开设阅读课,尤为重要。
七、教学活动安排
| 教学活动内容 | 课时量 |
| 第一单元 | 13 |
| 第二单元 | 12 |
| 第三单元 | 12 |
| 第四单元 | 13 |
| 第五单元 | 12 |
| 第六单元 | 13 |
| 第七单元 | 12 |
| 第八单元 | 13 |
| 期末复习 | 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