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共30分)
一、(6小题,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诧异/姹紫嫣红 纯粹/出类拔萃 B.诀窍/翘首以待 荒谬/未雨绸缪
C.瞭望/眼花缭乱 殷红/奄奄一息 D.馈赠/功亏一篑 戏谑/一雪前耻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浩翰 虔诚 心有余悸 群蚁排衙 B.典范 妖娆 风尘仆仆 一泻千里
C.堕落 犒劳 死心踏地 轻举妄动 D.眷顾 勾勒 循规蹈矩 为富不人
3.下面语段横线上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被誉为楚国“丝绸宝库”的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出土了大批精美的丝绸织物,这些织
物轻薄细密、流光溢彩、柔软如梦。那 的刺绣,构图既 又艳丽繁复,有
的灵动造型,也有 的自然延伸,其作品之精美、绣工之细腻,令人赞不
绝 口。虽历经二千余年的沧桑,颜色仍然鲜艳如新,令人叹为观止。
A.锦上添花 生动流畅 花草枝蔓 龙飞凤舞
B.生动流畅 锦上添花 花草枝蔓 龙飞凤舞
C.生动流畅 锦上添花 龙飞凤舞 花草枝蔓
D.锦上添花 生动流畅 龙飞凤舞 花草枝蔓
4.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穹顶之下》这部时长103分钟的雾霾纪录片,不仅引发了亿万民众对当下生活环境
的强烈忧虑,而且成为近段时间社交媒体热议的话题。
B.电视剧《新天龙八部》因其夸张的造型、离奇的剧情以及众多的穿帮镜头,引起观众
狂批,被称为又一部“毁经典”的作品。
C.广州地铁六号线的建成对于解决金沙洲地区的交通压力,加快萝岗地区的发展,实现
中心城区向东、西方向的延伸有重要意义。
D.南非总统曼德拉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废除了种族隔离制度,为新南非开创了一个民
主统一的局面,他也因此深受世界人民所赞誉。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是天气比往年热呢?还是自己的身体虚了呢?这么一想,他忽然不那么昏昏沉沉的了,心中仿佛凉了一下。
B. 契诃夫(1860-1904),作家、戏剧家。主要作品有小说《第六病室》《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万尼亚舅舅》《樱桃园》等。
C.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
D. 我看见水中浮着很长的海带(有些作球形,有些作管状)、红花藻、叶子纤细的苔藓、像仙人掌的蔷薇藻。 【答案】A
6.阅读名著片段,回答问题。(5分 )
(1)《水浒传》中武松的绰号叫“行者”,《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名字也叫行者,请结合两本书的具体情节说说两位行者在性格上的相似点。(2分)
(2)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家周汝昌分别以一个字概括了几部名著的精神实质,将《三国演义》归纳为“忠”字,将《水浒传》归纳为“义”字,将《红楼梦》归纳为“情”字。请你用一个字或者一个词语归纳《西游记》,并简述理由。(3分)
示例:(1)武艺高强,胆识过人。武松景阳冈打虎,血溅鸳鸯楼;孙悟空大闹天宫,一路除妖护唐三藏西天取经。 忠诚义气,有恩必报。武松为报宋江在柴家庄对他的提携之恩,不惜一切报答宋江;孙悟空即使受了很多委屈和冤枉,被赶回花果山依然挂念师傅。
(2)①诚 唐僧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始终不改初心,用诚心求取真经,最终感化天地,功德。 ②专 为了求取真经,师徒四人克服重重艰难险阻,用心专一,毫不动摇。 ③恒 为了求取真经,他们坚持不懈,以一颗恒心感天动地。④勇 师徒四人敢做常人不敢为之事,勇敢面对妖魔鬼怪,具有大无畏精神。⑤合作 西天取经之路充满险恶,但唐僧师徒最终能取得真经,功德,靠的是四人团结合作,齐心协力。
二、(1小题,10分)
7.古诗文默写(10分)
(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湖上影子,唯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B.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C.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度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D.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E.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起舞弄清影,高处不胜寒,何似在人间。
F.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全答只按前四题给分,4分)
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欧阳修《醉翁亭记》)
②倚东风, 。 (秦观《行香子》)
③ ,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④子曰:“ ,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
⑤ ,猎马带禽归。(王绩《野望》)
⑥三年谪宦此栖迟,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古诗词名句。(4分)
(说明:本题有2分附加分,加分后第7题不超过10分。)
古代文人墨客常借“禽鸟”这一意象来传情达意,杜甫《月夜忆舍弟》中“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孤雁的哀鸣引起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李商隐《无题》中“①
, 。”用青鸟传达对爱人的牵挂。温庭筠《商山早行》中“② , 。”借池塘里的野鸭大雁表达对家乡的思念。
(1)B D(A.唯,惟, c.度 渡 E. 起舞弄清影,高处不胜寒,颠倒 F.庭下如积水空明)
(2)云归而岩穴暝;豪兴徜徉 ;怀旧空吟闻笛赋 ;温故而知新 ;牧人驱犊返 ;万古惟留楚客悲
(3)①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②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第二部分 阅读与鉴赏 (共60分)
三、(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8~10 题。(10 分)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或异二者之为/而或长烟一空 B.后天下之乐而乐/似与游者相乐
C.或异二者之为/古仁人之心 D.不以物喜/能以经寸之木
9. 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文章以“情”贯穿全文,“迁客骚人”的情以物喜,以己悲。“古仁人”的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通过这两种情的对比,赞美了古仁人的高尚品德。
B.作者在文中虽未谈及自己,但隐含着他与滕子京都不属于“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一类的人。
C.范仲淹在友人重修岳阳楼之际,作此文借以表达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D.本文内容充实,情感丰富,将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句式骈散相谐,行文富于变化。
8.(3分)C 10.B(3分)
11.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5分)
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公孙闬谓邹忌曰:“公何不为王谋伐魏?胜,则是君之谋也,君可以有功;战不胜,田忌不进,战而不死,曲桡而诛。”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
田忌三战三胜,邹忌以告公孙闬,公孙闬乃使人操十金而往卜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欲为大事,亦吉否?”卜者出,公孙因令人捕为人卜者,亦验其辞于王前。田忌遂走。
(《成侯邹忌为齐相》)
【注】①闬:念hàn ②不进:指不再威胁到周忌。③曲桡náo;这里指混淆视听、罗织罪名。④十金:当时齐国二十两为一金。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2分)
声威天下( ) 田忌遂走( )
(2)上文中的邹忌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简析。(3分)
(1)威:威慑,使恐惧而屈服。 逃跑
(2)心胸狭隘,不顾大局的人。听从公孙闬的挑拨,向齐王斤献谗言,最终逼走了大将田忌。
译文:成侯邹忌是齐国的相国,田忌是齐国的大将,两人感情不睦,互相猜忌。公孙献计给邹忌说:“阁下何不策动大王,令田忌率兵伐魏。打了胜仗,那是您策划得好,大可居功;一旦战败,田忌就不会再威胁您了,假如他不死在战场,回国也必定枉死在军法之下。”邹忌认为他说得有理,于是劝说齐威王派田忌讨伐魏国。
谁料田忌三战皆胜,邹忌赶紧找公孙?商量对策。公孙?就派人带着十斤黄金招摇过市,找人占卜,自我介绍道:“我是田忌将军的臣属,如今将军三战三胜,名震天下,现在欲图大事,麻烦你占卜一下,看看吉凶如何?”卜卦的人刚走,公孙?就派人逮捕卖卜的人,在齐王面前验证这番话。田忌闻言大恐,出走避祸。
12.阅读下面古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 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月夜忆舍弟》中首联的画面。(2分)
(2)两首诗词表达的情感有同有异,相同之处在于均借月的意象表达了对手足的思念之情,请你分析不同之处。(3分)
参:(1)戍楼响过更鼓,路上断了行人形影;秋天的边境,传来孤雁悲切的鸣声。
(2)(2)不同之处:《月夜忆舍弟》还体现出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水调歌头》还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本题考查诗歌情感的比较阅读。两首诗歌的相同之处是都表达了对手足的思念之情。不同之处:《月夜忆舍弟》写了兄弟因战乱而离散,杳无音信。颠沛流离中的诗人杜甫,看到山河破碎,思念不知生死的兄弟,更为国家而悲痛。“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不仅写出了对流散兄弟的思念之情,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况乃未休兵”进一步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深切忧虑之情。《水调歌头》词人通过对月宫仙境的想象,在一种极富神秘色彩的探索和思考中,表现自己的思想矛盾与波折,人生体验与认识。“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说明词人留恋人世、热爱生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现出词人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的美好祝愿,表现了他旷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
四、(10小题,40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17题。(18分)
谈作文
朱光潜
朋友:
我们对于许多事,自己愈不会做,愈望朋友做得好。我极羡慕他人做得好文章,所以每遇年幼好友,也苦口劝他练习作文。
文章是可以练习的么?迷信天才的人自然嗤着鼻子这样问。但是在一切艺术里,天资和人力都不可偏废。古今许多第一流作者大半都经过刻苦的推敲揣摩的训练。法国福楼拜尝费三个月的工夫做成一句文章;莫泊桑尝登门请教,福楼拜叫他把十年辛苦成就的稿本付之一炬,重新开始学描实境。我们读莫泊桑那样的极自然极轻巧极流利的小说,谁想到他的文字也是费工夫作出来的呢?
托尔斯泰的儿子所作的《回想录》记载托尔斯泰著《安娜·卡列尼娜》修稿时的情形:“他起初在纸边加印刷符号如删削句读等。继而改字,继而改句,继而又大加增删,到最后,那张底页便成百孔千疮,糊涂得不可辨识。吾母终夜不眠替吾父誊清改过底页。次晨,吾父把这清稿又拿到书房里去看‘最后一遍’,到晚间这清稿又重新涂改过,比原来那张底页要更加糊涂,吾母只得再抄一遍。他很不安地向吾母道歉:‘松雅吾爱,真对不起你,我又把你誊的稿子弄糟了。我再不改了。明天一定发出去。’但是明天之后又有明天。有时甚至于延迟几礼拜或几月。他总是说,‘还有一处要再看一下’。有时稿子已发出了,吾父忽然想到还要改几个字,便打电报去吩咐报馆替他改。”你看托尔斯泰对文字多么谨慎,多么不惮烦!
一般人也许以为这样咬文嚼字近于迂腐。在青年心目中,这种训练尤其不合胃口。他们总以为能才思敏捷,下笔千言,不需修改的才算好角色。这种念头不知误尽多少苍生!在艺术田地里比在道德田地里,我们尤其要讲良心。稍有苟且,便不忠实。
文章像其他艺术一样,“神而明之,存乎其人”,精微奥妙都不可言传,所可言传的全是糟粕。不过初学作文也应该认清路径,而这种路径是不难指点的。
学文如同学画,学画可临帖,又可写生。在这两条路中间,写生自然较为重要。可是临帖也不可一笔勾销,笔法和意境在初学时总须从临帖中领会。从前中国文人学文大半用临帖法。每人总须读过几百篇或几千篇名著,揣摩呻吟,至能背诵,然后执笔为文,手腕自然纯熟。欧洲文人虽亦重读书,而近代第一流作者大半由写生入手,可是这并非说他们完全不临帖。许多第一流作者起初都经过模仿的阶段。莎士比亚起初模仿英国旧戏剧作者。布朗宁起初模仿雪莱。陀思妥也夫斯基和许多小说家都模仿雨果。我以为像一般人说法,临帖和写生都不可偏废。所谓临帖在多读书。
读书只是一步预备的工夫,真正学作文,还要特别注意写生。莫泊桑初请教于福楼拜,福楼拜叫他描写一百个不同的面孔。霸若因为要描写吉普赛野人生活,便自己去和他们同住。写生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要写生,须勤做描写文和记叙文。中国国文教员们常埋怨学生们不会做议论文。我以为这并不算奇怪。中学生的理解和知识大半都很贫弱,胸中没有议论,何能做得出议论文?初学做议论文是容易走入空疏俗滥的路上去。我以为初学作文应该从描写文和记叙文入手,这两种文做好了,议论文是很容易办的。
这封信只就一时见到的几点说说。如果你想对于作文方法还要多知道一点,我劝你看看夏丐尊和刘熏宇两先生合著的《文章作法》。这本书有许多很精当的实例,对于初学是很有用的。
你的朋友 孟实
(选自《给青年人的十二封信》,有删改)
【链接一】文章是发表自己的意思和情感,所以不能将别人的文章借来冒充;抄袭的不好是大家都承认的,至于模仿,古来却有不以为非的。什么桐城派、阳湖派的古文呀,汉魏的骈文呀,西昆体的诗呀……越学得像越好。但是仅仅像得哪一家,哪一篇,决不能当作好的标准。文章是表现自己的,随人脚跟,结果必定抑灭了自己的个性,所作的文章就不能完全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情感。——夏丏尊
(选自《文章作法》,夏丏尊、刘薰宇著,有删改)
【链接二】受语文考试内容的影响,多数初中生认为日常写作没有必要,对写作的认知仅仅停留在考试与应付语文教师检查的层面上。没有意识到良好的写作能力能够使自己表达意愿、抒发情感,有助于与他人进行沟通。由于多数初中生缺乏写作兴趣,在写作时能够做到有感而发的学生便少之又少。写作本是为生活服务,而不是一种强制性活动。学生对写作的误解,导致写作活动在初中生心里的地位低下。
(选自《对初中语文写作训练的思考》,王静著,有删改)
【链接三】
(摘自《广州地区中学生作文真实性缺失原因分析》)
1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托尔斯泰著《回想录》之时,不厌其烦地多番修改,有时甚至因此而延迟发稿。
B.青年们认为,“才思敏捷,下笔千言,不需修改才是好角色”的想法是有害的。
C.学文方法中西有别,中国文人多由临帖入手,欧洲近代第一流作者多由写生入手。
D.文章是表达作者意思和情感的工具,自古以来大家都承认抄袭和模仿是不好的。
14.下列对《谈作文》中论据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列举福楼拜、莫泊桑、托尔斯泰咬文嚼字的事例,具体地论证“文章可以练习”的观点。
B.引用“神而明之,存乎其人”的名言,权威地阐明“文章的精妙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观点。
C.列举莎士比亚、布朗宁等人起初都模仿他人的事例,从反面论证“写生较为重要”的观点。
D.列举莫泊桑、霸若描写人物的事例,从正面论证“真正学作文,要特别注意写生”的观点。
15.下列对材料中“中学生写作”的推断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中学生理解和知识大半都很贫弱,初写议论文容易空疏俗滥,可见他们不应该写议论文。
B.多数初中生认为写作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或检查,这种误解导致写作在初中生心里没有地位。
C.中学生具备良好的写作能力,能够使自己恰当地表情达意,是有利于中学生与他人沟通的。
D.初中生想要消除写作的障碍,可以从积累素材、摘抄好词好句、体验观察生活等方面着手。
16.请写出你对下面句中加点词的理解。(4分)
学文如同学画,学画可临帖,又可写生。
17.关于模仿,朱光潜和夏丏尊分别持什么观点?你更赞同谁,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理由。(5分)
13.C 14.C 15.A
16.临帖,原指照着字帖练习写字。写生,原指画画时对着实物进行描绘。在这里指写文章时的两种方法:模仿和自我创作。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主张初学作文的途径是模仿和自我创作,并且二者都不可偏废。
17.朱光潜认为写作要从阅读入手,在模仿中体会写作的基本技巧。(1分)
夏丏尊认为不要模仿,盲目的模仿会抑灭自己的个性。(1分)
表态(1分),结合实际分析(2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8-23题。(22分)
夜猫子为什么鸣叫
田杕
嘎、嘎……
夜猫子又叫了,叫得很难听很神秘。夜猫子就躲在院子外面毛白杨的树冠里,隐身在夜色中。我们看不见它,它也许能看见我们。父亲抄起一把镢头,气冲冲地蹿出去,咣咣砸白杨树的树干,但是没用,夜猫子该叫还是叫。
乌云遮住了天空,夜色墨汁般浓,寒风凛冽,呜呜……
那年冬天,贼冷贼冷的,西北风很猖獗,夜猫子也很猖獗。
爷爷盘腿坐在炕上,表情沉重。爷爷哀叹,夜猫子又叫了,看来我是活不过今年冬天了。母亲安慰他,别迷信了,夜猫子哪有那么大的神通?爷爷说,老一辈都这么说,还能错?母亲说,夜猫子是在别处叫呢,不是冲着咱家叫的,刚才孩儿他爹都去砸树了,夜猫子不在咱家的树上。爷爷说,砸树没用,夜猫子鬼着呢。听声音就在耳旁,就是在冲我叫呢。坏了,看来我活不过今年冬天了。
我正在隔壁房间苦读。听着爷爷唉声叹气,心里不由得一阵阵发毛。煤油灯黄豆大的灯花,散发着昏黄的光芒。我趴在炕桌上,试卷和书籍几乎将我的脑袋掩埋。室内的温度比外面高不了多少,寒冷猫爪般凌厉,如影随形,如蛆附骨。我围着被子,手上戴着露出半截指头的毛线手套,手上的冻疮此起彼伏,手背已经肿成一个小馒头。我是第二年复读。父亲说,明年再考不上,就下来干活儿。没有别的出路,我只有背水一战。
连续几个晚上,爷爷都这样愁眉紧锁,叹气连连,家里笼罩着一种不祥的气氛。父亲的镢头,没用;母亲的咒骂,更没用,夜猫子该叫还是叫。爷爷让母亲把他的寿衣拿出来,放在炕头,备着。母亲不愿意,但拗不过他,只好拿出来。
爷爷的精神也越来越萎靡。父亲找来了村医生。村医生左看右看,左听右听,也没发现什么毛病,最后悄悄地跟父母亲说,老人年纪大了,身体虚弱,天又冷,出什么状况都正常。爷爷让父亲把嫁到外村的几个姑姑都叫回来,说想见一面。父亲就赶紧骑着那辆破自行车,慌里慌张地去了。
第二天,三个姑姑都慌里慌张地回来了,手里都满满的,都提溜着鸡或者鸭,还有挂面、油条啥的,都是好吃的,都是那时候农村的稀罕物。爷爷面带悲怆,跟姑姑们说,夜猫子老是叫唤,看来我是活不过这个冬天了。
姑姑们也很悲伤,但仍然强打精神,七嘴八舌地安慰他:夜猫子就是个鸟,知道个屁……
临走时,大姑紧紧抓着母亲的手说,弟媳妇儿,我看咱爹够呛。冬天是老人的坎儿,今年冬天又这么冷。赶紧给咱爹做点儿好吃的吧。经济上有困难的话,尽管说,有我们呢。
之后的一段日子,家里就像是过年,天天吃好的。姑姑们带来的鸡鸭吃完后,母亲又把家里仅有的一只大公鸡也给宰了。那只大公鸡原本是母亲留着准备用来换油盐酱醋的。爷爷毕竟年纪大了,吃不了多少。自然,我就跟着沾了不少光。那一阵子,同学们都说我气色好了,不那么枯黄了,人也胖了。
第二年的冬天,放寒假回家。吃过晚饭后,跟爷爷边喝茶边闲聊天。这时候,我已经是大学一年级学生。
嘎、嘎……
夜猫子又在外面叫起来了,在西北风的呼啸声中叫,还是很难听,很神秘。
我打了一个愣怔,然后担心地凝视着爷爷。只见爷爷气定神闲,慢慢品着早已没了颜色的茶水,就跟没听见一样。
“爷爷,您今年怎么不怕夜猫子了?”我很好奇地问。
“怕夜猫子?没有的事儿。那是迷信。其实我从来都不怕夜猫子。夜猫子就是个鸟,知道屁,有啥好怕的?”爷爷很不屑地说。
“那,去年冬天是怎么回事儿呢?”我瞠目结舌,问道。
“去年嘛,哈哈,去年冬天太冷了,你那时候太瘦,学得太苦了,我心里不落忍啊。但那时候咱家刚盖完房子,欠了一屁股债,也没办法给你改善生活。后来,我就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只是让你姑姑她们跟着受累了,她们的日子也并不宽裕。不过,话又说回来,人多力量大,众人拾柴火焰高嘛。哈哈……”
爷爷笑得很开心,透着一丝狡黠,极像一个顽皮的孩子。
选自《时代文学》
18.根据选文内容,用简明的语言按要求填空。(4分)
19.结合文章内容,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6分)
(1)那年冬天,贼冷贼冷的,西北风很猖獗,夜猫子也很猖獗。
(2)爷爷笑得很开心,透着一丝狡黠,极像一个顽皮的孩子。
20.联系全文,分析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21. 本文故事可谓波澜起伏,请举两例相关情节作分析。(4分)
22.文中的爷爷明明不怕夜猫子鸣叫却装病骗家人的这种做法对吗?请结合选文内容并联系自身实际谈谈你的看法。(4分)
18. (1)担忧不已(担心不已,焦虑不安) (2)精神萎靡
(3)气定神闲 (4)瞠目结舌 (每点1分)
19. (1)“猖獗”是恣意横行、放肆无忌的意思,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西北风凛冽刺骨、夜猫子的鸣叫频繁刺耳。
(2)“狡黠”是狡猾、诡诈的意思,这里是贬词褒用,通过神态描写,表现了爷爷为自己设计装病瞒过众人、帮“我”改善了伙食而感到一丝得意的神情。
20. ①文章的结尾处用爷爷的话,补充交代了去年冬天爷爷听到夜猫子鸣叫故意装病的原因。②点明文章主题,突出浓浓的亲情,表现了爷爷对孙子的爱。③用爷爷的话与前文“爷爷毕竟年纪大了,吃不了多少。自然,我就跟着沾了不少光。那一阵子,同学们都说我气色好了,不那么枯黄了,人也胖了”的内容相照应,使文章的内容更加完整、严谨。④结局出人意料,有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
21. ①夜猫子鸣叫,爷爷觉得活不过今年冬天了,“我”内心恐惧。
②夜猫子还在鸣叫,爷爷精神越来越萎靡,姑姑们拿着好吃的来探望爷爷,“我”跟着沾光。波澜再起。
③第二年冬天夜猫子又叫了起来,爷爷却气定神闲,“我”明白了爷爷当年的苦衷
22. 示例一:对。爷爷装病骗家人是为了帮瘦弱苦读的“我”改善生活,是不忍和无奈之举,是善意的谎言,突出了爷爷的用心良苦和深深的爱孙之情。在生活中,我们有时也会为了身边的人着想而去说些善意的谎言。如自己身体不舒服,却因不想让父母操心而隐瞒病情。
示例二:不对。爷爷装病骗家人,虽然是为了帮瘦弱苦读的“我”改善生活,用心良苦,但他装病却让家人担忧,而且让日子并不宽裕的姑姑们跟着受累。这种做法真的不妥。在生活中,我们有时也会为了身边的人着想而去说些善意的谎言。如自己身体不舒服,却因不想让父母操心而隐瞒病情,结果耽误了治疗时间,让父母更操心了。
第三部分 写作
五、写作(1小题,60分)
23.吃饭要吃快餐,走路要用跑的……的确,快节奏的生活下,人们的效率是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过快过急的生活是否会让我们错过了擦身而过的美丽风景?学校的花坛最近春意盎然、老师一直期待着你的进步、父母又添了皱纹白发.…….有时,我们不妨放慢脚步,适时地提醒自己:别急,慢慢来。
请以“别急,慢慢来”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②600字以上。③ 文中不能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和校名。④题材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