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严格管理输血用具,使用一次性输血器,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2)正确管理血液及血制品,血液取出后避免剧烈震荡,如为血库,可在室温下放置15~20min后再输入。
(3)输血过程中(从血液标本采集到血液成分的输入)严格执行“三查八对”(三查:查血液的有效期、血液质量、输血装置是否完好;八对:核对床号、姓名、病房、住院号、血袋号、血型、交叉配血实验结果、血的种类和血量)。
(4)开始输血速度宜慢,不超过20gtt/min,观察15min,如无不良反应,根据病情调节滴速,成人40~60gtt/min,儿童。老年、严重贫血及心衰患者速度宜慢。
(5)输血过程中加强巡视,持续观察有无输血反应。
(6)患者发生输血反应,立即通知手术医生、麻醉师及输血科,按反应类型及程度给予处理;a、低热患者,减慢输液速度,密切观察;高热患者,遵医嘱物理降温,给予解热镇痛药及抗过敏药物。
B、过敏反应:轻者减慢输血速度,给予抗过敏药物,继续观察;严重者,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血器,保持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抗过敏、激素及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0.5~1ml,监测生命体征,氧气吸入,抗休克治疗,必要时气管切开及CPR。
C、溶血反应:①立即停止输血,报告手术医生,保留剩余血液,将患者输血前后的血液标本送输血科检验;②维持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升压药和碳酸氢钠碱化尿液;③双侧腰部封闭及热敷;④抗休克治疗;⑤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
(7)必要时上报医务部、护理部。
| (8)患者/家属有异议时,立即按相关程序对血液及输血器具进行封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