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桥梁工程风险源辨识
| 风险源 | 致险因子 | 可能导致的事故 | 作业中危险性评价 | 风险等级 | 一般风险源 | 重大风险源 | 控 制 措 施 | ||||
| 作业内容 | 潜在事故 类型 | L值 | E值 | C值 | D值 | ||||||
| 桩基施工(人工挖孔) | 孔壁坍塌 | 作业环境 | 重伤、死亡 | 3 | 6 | 15 | 270 | Ⅲ级 | √ | 1、制定专项施工方案、应急预案; 2、加强重大风险源的监控与防治; 3、加强施工人员安全教育; 4、按要求设置告示、标志、标牌等设施; 5、建全完善应急保障机制; 6、健全隐患排查治理。 | |
| 桩基施工(人工挖孔) | 物体打击 | 操作不当 | 轻、重伤 | 3 | 6 | 7 | 126 | Ⅱ级 | √ | 1、对上岗前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和安全技术交底; 2、挂安全网、戴安全帽、系安全绳; 3、设置安全警示牌。 | |
| 桩基施工(人工挖孔) | 高处坠落 | 安全设施 | 轻、重伤 | 3 | 6 | 7 | 126 | Ⅱ级 | √ | 1、对上岗前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和安全技术交底; 2、设置安全警示牌。 | |
| 桩基施工(人工挖孔) | 中毒窒息 | 作业环境 | 重伤、死亡 | 1 | 6 | 7 | 42 | Ⅰ级 | √ | 1、对上岗前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和安全技术交底; 2、带安全帽,设置安全警示牌; 3、加强仪器监测,及时识别有毒气体。 | |
| 风险源 | 致险因子 | 可能导致的事故 | 作业中危险性评价 | 风险等级 | 一般风险源 | 重大风险源 | 控 制 措 施 | ||||
| 作业内容 | 潜在事故 类型 | L值 | E值 | C值 | D值 | ||||||
| 墩柱施工 | 模板坍塌 | 操作不当 | 轻、重伤、死亡 | 3 | 6 | 15 | 270 | Ⅲ级 | √ | 1、制定专项施工方案、应急预案; 2、加强重大风险源的监控与防治; 3、加强施工人员安全教育; 4、按要求设置告示、标志、标牌等设施; 5、建全完善应急保障机制; 6、健全隐患排查治理。 | |
| 墩柱施工 | 物体打击 | 操作不当 | 轻、重伤 | 1 | 6 | 7 | 42 | Ⅰ级 | √ | 1、对上岗前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和安全技术交底; 2、挂安全网、戴安全帽、系安全绳; 3、设置安全警示牌。 | |
| 墩柱施工 | 高处坠落 | 作业不当 | 轻、重伤 | 3 | 6 | 3 | 54 | Ⅰ级 | √ | 1、对上岗前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和安全技术交底; 2、设置安全警示牌。 | |
| 墩柱施工 | 起重伤害 | 作业不当 | 轻、重伤、死亡 | 1 | 3 | 15 | 45 | Ⅰ级 | √ | 1、对上岗前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和安全技术交底; 2、起重工必须持证上岗,专人指挥。 | |
| 风险源 | 致险因子 | 可能导致的事故 | 作业中危险性评价 | 风险等级 | 一般风险源 | 重大风险源 | 控 制 措 施 | ||||
| 作业内容 | 潜在事故 类型 | L值 | E值 | C值 | D值 | ||||||
| 柱系梁、盖梁施工 | 高处坠落 | 安全设施 | 轻、重伤 | 1 | 6 | 15 | 90 | Ⅱ级 | √ | 1、对上岗前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和安全技术交底; 2、设置安全警示牌。 | |
| 柱系梁、盖梁施工 | 支架坍塌 | 施工人员 | 轻、重伤、死亡 | 1 | 6 | 40 | 240 | Ⅲ级 | √ | 1、制定专项施工方案和应急预案,并对一线工作进行安排技术培训。 2、操作时必须佩带安全帽、安全带,穿防滑鞋。 3、确保支架搭设稳定。 4、支架的基础承载力应符合要求,支架立杆之下必须设置垫座和垫板。 5、大雾及大雨天气和6级以上大风时,不得进行支架上的高处作业。大雨后作业,必须采取安全防滑措施。 | |
| 柱系梁、盖梁施工 | 机械伤害 | 操作不当 | 轻、重伤 | 3 | 3 | 15 | 135 | Ⅱ级 | √ | 1、加强人员培训,加强机械维修; 2、塔吊司机必须持证上岗,定期检修,严格控制载物重量。 | |
| 柱系梁、盖梁施工 | 物体打击 | 操作不当 | 轻、重伤 | 1 | 6 | 7 | 42 | Ⅰ级 | √ | 1、对上岗前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和安全技术交底; 2、挂安全网、戴安全帽、系安全绳; 3、设置安全警示牌。 | |
| 风险源 | 致险因子 | 可能导致的事故 | 作业中危险性评价 | 风险等级 | 一般风险源 | 重大风险源 | 控 制 措 施 | ||||
| 作业内容 | 潜在事故 类型 | L值 | E值 | C值 | D值 | ||||||
| T梁预制 | 高处坠落 | 安全设施 | 轻、重伤 | 3 | 6 | 7 | 126 | Ⅱ级 | √ | 1、对上岗前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和安全技术交底; 2、设置安全警示牌。 | |
| T梁运输与架设 | 起重伤害 | 作业不当 | 轻、重伤、 死亡 | 1 | 3 | 15 | 45 | Ⅰ级 | √ | 1、对上岗前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和安全技术交底; 2、起重工必须持证上岗,专人指挥。 | |
| T梁运输与架设 | 机械伤害 | 操作不当 | 轻、重伤 | 3 | 3 | 15 | 135 | Ⅱ级 | √ | 1、加强人员培训,加强机械维修; 2、架桥机司机必须持证上岗,定期检修,严格控制载物重量。 | |
| T梁运输与架设 | 架桥机坍塌 | 施工人员 | 重伤、死亡 | 1 | 10 | 40 | 400 | Ⅳ级 | √ | 1、制定专项施工方案和应急预案,并对一线工人行安排技术培训; 2、相关人员应熟悉架桥机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3、无关人员不允许在架桥机施工作业区域逗留,施工时下方不得有行人通过; 4、所有作业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本岗位和所操作机械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 5、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考核后,持有效证件上岗作业。 | |
| 风险源 | 致险因子 | 可能导致的事故 | 作业中危险性评价 | 风险等级 | 一般风险源 | 重大风险源 | 控 制 措 施 | ||||
| 作业内容 | 潜在事故 类型 | L值 | E值 | C值 | D值 | ||||||
| T梁运输与架设 | 物体打击 | 操作不当 | 轻、重伤 | 3 | 6 | 7 | 126 | Ⅱ级 | √ | 1、对上岗前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和安全技术交底; 2、挂安全网、戴安全帽、系安全绳; 3、设置安全警示牌。 | |
| T梁运输与架设 | 高处坠落 | 作业不当 | 轻、重伤 | 3 | 6 | 7 | 126 | Ⅱ级 | √ | 1、对上岗前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和安全技术交底; 2、设置安全警示牌。 | |
| 现浇梁施工 | 支架坍塌 | 施工人员 | 重伤、死亡 | 3 | 6 | 40 | 720 | Ⅳ级 | √ | 1、施工前制定专项施工方案和应急预案; 2、脚手架安装作业时,严格按照技术交底图做好每道工序作业,确保脚手架安装稳固; 3、支架搭设作业,按以下要求作好自我保护和保护好作业现场人员的安全; 4、支架上作业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5、支架拆除作业前,应制订详细的拆除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 | |
| 现浇梁施工 | 物体打击 | 操作不当 | 轻、重伤 | 1 | 6 | 7 | 42 | Ⅰ级 | √ | 1、对上岗前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和安全技术交底; 2、挂安全网、戴安全帽、系安全绳; 3、设置安全警示牌。 | |
| 风险源 | 致险因子 | 可能导致的事故 | 作业中危险性评价 | 风险等级 | 一般风险源 | 重大风险源 | 控 制 措 施 | ||||
| 作业内容 | 潜在事故 类型 | L值 | E值 | C值 | D值 | ||||||
| T梁运输与架设 | 物体打击 | 操作不当 | 轻、重伤 | 3 | 6 | 7 | 126 | Ⅱ级 | √ | 1、对上岗前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和安全技术交底; 2、挂安全网、戴安全帽、系安全绳; 3、设置安全警示牌。 | |
| T梁运输与架设 | 高处坠落 | 作业不当 | 轻、重伤 | 3 | 6 | 7 | 126 | Ⅱ级 | √ | 1、对上岗前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和安全技术交底; 2、设置安全警示牌。 | |
| 现浇梁施工 | 支架坍塌 | 施工人员 | 重伤、死亡 | 3 | 6 | 40 | 720 | Ⅳ级 | √ | 1、施工前制定专项施工方案和应急预案; 2、脚手架安装作业时,严格按照技术交底图做好每道工序作业,确保脚手架安装稳固; 3、支架搭设作业,按以下要求作好自我保护和保护好作业现场人员的安全; 4、支架上作业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5、支架拆除作业前,应制订详细的拆除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 | |
| 现浇梁施工 | 物体打击 | 操作不当 | 轻、重伤 | 1 | 6 | 7 | 42 | Ⅰ级 | √ | 1、对上岗前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和安全技术交底; 2、挂安全网、戴安全帽、系安全绳; 3、设置安全警示牌。 | |
| 现浇梁施工 | 高处坠落 | 安全设施 | 轻、重伤 | 3 | 3 | 15 | 135 | Ⅱ级 | √ | 1、对上岗前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和安全技术交底; 2、设置安全警示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