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级:高二 科目:地理 授课人:
| 课 题 | 中亚 | 第 2课时 | ||||
| 三维目标 | 知识与能力: 1、掌握中亚的范围,理解所处的位置;能在地图上填出中亚的主要国家和主要的城市。 2、通过读图知道中亚的位置,在图上能够找出主要河流、湖泊及城市。 3、掌握中亚地形区的分布和河流的概况,并能在图上填绘。 4、根据中亚温带性气候的成因,能够根据柱曲图分析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中亚,进一步学会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世界区域的多样性。 | |||||
| 重 点 | 1.中亚的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地理环境特点; | 中心发言人 | 李晓春 | |||
| 难 点 | 中亚温带性气候的成因及影响 | |||||
| 教 具 | 中亚地图 | 课 型 | 复习课 | 课时安排 | 2 课时 | |
| 教 法 | 地图引导法、探究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 学 法 | 学生自主活动 | 个人主页 | ||
教 学 过 程 | 导入: 一、学生自学,发现问题 人文地理特征 一、农牧业 (一)种植业 1、中亚发展种植业的条件: ①夏季热量充足,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 ②北部和西部的平原地区,地形平坦,耕地面积广大; ③丰富的灌溉水源。 2、农作物:小麦、棉花为主。 (1)小麦:哈萨克斯坦北部。 (2)棉花:阿姆河、锡尔河流域。中亚是世界上仅次于中、美的第三大产棉基地,乌兹别克斯坦盛产棉花,被称为“白金之国”。 中亚种植棉花的有利自然条件 ①降水稀少,晴天多,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②有充足的灌溉水源,③多沙质土,土质疏松。 2、畜牧业: 干旱地区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 (1)有利条件:中部和南部气候干旱牧场广阔(中亚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 (2)以养羊业为主:细毛羊,羔皮羊 3、由于不合理的耕作和放牧,导致土地荒漠化;由于不合理的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 二、生生交流,合作学习 二、中亚工业 1. 资源:煤、铁、石油、天然气和有色金属丰富,石油、天然气资源资源主要分布在里海沿岸 2. 主要工业:中亚棉纺织工业、地毯纺织和畜产品加工业都比较发达 。 三、中亚的主要城市 1、 塔什干:乌兹别克斯坦的首都和经济中心,是中亚最大的城市,也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国际航空站. 2、阿斯塔纳:哈萨克斯坦首都。 3、阿拉木图:哈萨克斯坦最大城市。 4、卡拉干达:哈萨克斯坦重工业中心(附近有煤铁资源) 5、拜科努尔:俄罗斯航天发射中心。 二、哈萨克斯坦---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 1.主要的邻国 2.重工业基地----卡拉干达 最大的城市----阿拉木图 首都----阿斯塔纳 ①中亚面积最大的国家,地形以低地、平原和丘陵为主,西南部为里海沿岸的低地和平原,中部是低山丘陵,东部和东南部位山地。 ②荒漠和半荒漠带占国土面积的60%。属温带性气候,年降水量为300-400毫米。 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尤以钨、铬、铜、铅、锌煤、铁、石油和天然气最为丰富,素有③“能源和原料基地”之称。工农业较为发达,工业主要有采矿、冶金、机械制造、化工和纺织等。 ④首都阿斯塔纳为于领土的北部。阿拉木图是全国最大的城市,位于哈萨克斯坦的东南角,轻工业和食品工业比较发达。 三、师生交流,探究点拨 (一)学生分小组讨论 (二)听取学生发言 (三)师生交流 四、练习反馈: 五、拓展探究:热点拓展 1、咸海缩小:在20世纪60年代,咸海水域面积达6.4万多千米2,曾是世界第四大咸水湖,被誉为“中亚草原明珠”。近年来它的水面在不断缩小,是一个正在干涸的湖泊,其周围的环境也在随之恶化。阿姆河和锡尔河为湖水的主要来源。由于两岸人口增多,再加上全球变暖气候更加干旱,用水量增加它们90%的水量被截流了,咸海储水量已减为原来的1/4,湖水深度也下降了近20米,水域面积已缩小了一半,而含盐量却增加了近3倍。 2、白尘暴:咸海面积锐减为,湖岸线后退形成一望无垠的裸露的湖底盐碱,加上中亚地区不合理的灌溉土壤发生次生盐渍化,地表积累大量的盐分,地表盐尘在中亚半干旱的气象条件和风力作用下形成了白色的盐尘暴,又称 “白风暴” 课堂小结:. 作业:填图及实力达标 | |||||
教 后 反 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