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目标】
1、针对初三上学期各单元重点知识点进行回顾汇总。
2、对各单元知识点所衍生的考点进行总结归纳。
3、针对各个考点所变化的题型进行归纳总结,训练。
4、使学生熟知各单元知识点,熟知对各种题型,并能很好的对各种题型进行相应的解答。
【教学重难点】
记忆重点知识 经典题型训练
【考点归纳】
第一单元
【考点一】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 ,分子本身 。
化学变化: ,分子的 与原子的 。
区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依据是: 。
1.常见的典型化学变化
(1)可燃物的燃烧;(2)金属的锈蚀和冶炼;(3)食品的腐蚀与变质;(4)光合作用和动植物的呼吸等。
2.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能量变化即吸热或放热
【经典例题】
【例题1】下列各组物质的变化中,前者属于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冰雪融化,由空气制氧气 B. 钢铁生锈,纸的燃烧
C. 蜡烛燃烧,蜡烛融化 D. 汽油挥发,食物腐烂
【演变题型】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 )
①盐酸除锈 石蜡熔化 ②白磷自燃 空气液化 ③三氧化硫溶于水 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
④白色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蓝 酸、碱溶液使指示剂变色 ⑤冰融化成水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⑥汽油挥发 酒精燃烧 (A)①③ (B)②⑥ (C)④⑤ (D)⑤⑥
【考点二】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 。例如:颜色、状态、溶沸点、硬度、吸附性、导电性等。
化学性质: 。例如:可燃性、稳定性、还原性、酸碱性、毒性等。
【经典例题】
【例题2】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沸点B.硬度 C.还原性D.溶解性
【演变题型】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活性炭除去冰箱内的异味 B.金刚石刻划玻璃
C.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D.稀硫酸除铁锈
【考点三】实验操作
1.药品的取用
药品的取用原则:“三不”原则,最少量原则,环保原则
(1)固体药品的取用
通常保存在 中。取用块状药品使用 ,操作方法为 。目的是 。取用小颗粒药品或粉末状药品使用 或 ,操作方法为 。目的是 。
(2)液体药品的取用
通常盛放在 里。取用时, , ,拿起试剂瓶时, 。缓慢倾倒,倒完液体后,应盖上瓶塞,把瓶子放回原处。量筒量取液体时,应注意 。
胶头滴管吸取液体时,应 。使用后应 (滴瓶上的胶头滴管 )。
2.物质的加热
酒精灯的使用要求:禁止 ;禁止 ;用 加热,先 ;熄灭时,应 ,不能用嘴吹灭;盛酒精量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得少于1/4。
注意事项:加热玻璃仪器时,要把容器壁外的水擦干,试管夹夹在 ;给盛有液体的试管加热时,液体的量不可超过试管容积的 ;加热时,用外焰加热,先预热试管;试管口应 ,不应朝着有人的方向;给试管里的固体药品加热时,试管口要 ,防止 。很热的容器不要立即用冷水冲洗,以免受热不匀而破裂。
3.仪器的洗涤
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
【经典例题】
【例题3】实验桌上因酒精灯打翻而着火时,最便捷的扑火方法是( )
A.用水冲熄 B.用湿抹布盖灭 C.用沙扑灭 D.用嘴吹熄
【例题4】玻璃仪器洗干净的标志是( )
A、透明 B.内壁上有少量水珠
C.内壁上的水成股流下 D.内壁上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例题5】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
A.倾倒液体 B.装入固体粉末 C.加热液体 D.读取液体体积
【例题6】烧杯加热时用石棉网的目的是 ( )
A.加快反应 B.在铁圈上易托平仪器 C.减慢反应 D.使烧杯受热均匀
【例题7】如下图所示,把下列实验所用的仪器的名称填在横线上: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1)吸取和滴加少量的液体需要用 (填标号,下同)
(2)少量溶液相互反应时,需要用 (3)量取8毫升的水,需要用
(4)把糖溶解到一定量的水中时,需要用 (6)排水法制取氧气,需要用
【例题8】在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以后,请你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枝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会 所以石蜡的密度比水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分别是 、 、 .
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上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
处(填字母)的火柴梗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 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烧杯内壁出现 ,
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后发现 。
结论;蜡烛燃烧以后的生成物是 。
【演变题型】
1、下列仪器,能够用来加热大量液体的是( )
A.试管 B.量筒 C.烧杯 D.广口瓶
2、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体积,量筒放平稳且面对刻度线,初次仰视凹液面的最低点读数为19mL,倾出部分液体后,俯视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0mL,则实际该学生倾出液体的体积是( )mL
A.9 B.大于9 C.小于9 D.无法判断
3、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熄灭酒精灯用嘴吹灭
B.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
C.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在试管口附近放一团疏松的棉花
D.称取一定量的食盐时,将砝码放在天平的左盘
4、.实验室现有5mL、10mL、20mL、50mL、100mL的盐酸,现要量取15mL的盐酸,应取 mL 的量筒,量液时,量筒必须平放,视线要与 ;若某同学量取液体时俯视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出读数为15mL,则所取液体的实际体积应 15mL(填“<”、“>”或“=”)
5、过滤是将固体和______分离的一种方法。操作中的一贴:
二低:(1) (2)
三靠(1) (2)
(3)
【考点四】两个实验探究
1.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蜡烛火焰分 , 温度最高。证明方法: ;蜡烛燃烧后有 生成,证明方法: ;蜡烛燃烧后有 生成,证明方法: 。
2.对空气和人体呼出气体成分的探究
(1)验证CO2的方法: ,且CO2含量越高, 。
(2) 验证O2的方法: ,且O2含量越高,
【经典例题】
【例题9】石灰水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液面会形成一层白色薄膜,时间长了会浑浊,原因是空气中含有 ;松脆的饼干放在空气中两三天就变软了,证明了空气中含有 ;食物放在空气中会变馊,说明空气中含有 。
【例题10】通常情况下,人体呼出气体中部分气体的含量和空气中部分气体的含量如下表示。
| 空气中的含量(%) | 呼出气体中的含量(%) | |
| 氧气 | 21 | 15.7 |
| 二氧化碳 | 0.03 | 3.6 |
| 水蒸气 | <0.03 | 6.2 |
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完成下列实验报告。请填写:
| 操作步骤 | 现象 | 结论 |
| 取呼出气体和等体积的空气各一瓶,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集气瓶中,盖上玻璃片 | (1) | 人体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小于空气中氧气的 含量 |
| (2) | 呼出气体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空气瓶中无明显现象 | (3) |
| (4) | (5) | (6) |
[发现问题] 蜡烛是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用品。燃着的蜡烛在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白烟的成分是什么呢?三(5)班李明同学对此很感兴趣,提出了如下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猜想与假设] ①白烟是蜡烛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
②白烟是蜡烛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③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实验验证](1)熄灭蜡烛,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验证假设
(填序号),此实验能否得出正确结论? ,原因是
。
(2)熄灭蜡烛,并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发现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 。
(3)熄灭蜡烛,并立即用燃着的木条伸到白烟处(不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这说明白烟可燃,为假设 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 ,因为 。
【考点五】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
(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2) 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3) 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接纳,实现“零排放”。
(4) 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良好产品。
【经典例题】
【例题11】世界每年产生有害废物达3亿吨~4亿吨,对环境造成危害,威胁着人类生存,所以科学家提出了绿色化学的概念。下列那项不属于“绿色化学”研究的内容 ( )
A.绿色化学研究对环境污染的清洁能源的开发
B.绿色化学研究可降解塑料的开发减少白色污染
C.绿色化学就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D.绿色化学研究形状记忆合金的开发和利用
【例题12】下面四个标志中,属于“中国节能标志”的是( )
【演变题型】
1、下列关于绿色化学的描述,哪些不是其主要特点( )
A.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用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
B.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产品
C.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D.加速化学反应的进程,为人类提供更多更好的物质
2、绿色化学”是指( )
A.无害化工产品
B.能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
C.绝对不含任何化学元素的无害产品
D.只能使用,不能再生的化学产品
3、当前,我国所面临的挑战有健康问题、环境问题、能源问题、粮食问题等,化学家们希望从化学的能源,通过化学方法解决问题,为我国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化学界所研究的课题很多,其中有:①高效化肥的合成②新型药品的开发③在低消耗情况下分解水分子而得到氢所得到氢气作为燃料④寻找快速降解塑料、橡胶等化工产品再利用的途径⑤研制人造血管⑥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⑦研制开发超导材料⑧研制高效无磷洗衣粉。把有助于上述问题解决的课题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健康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环境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能源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粮食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单元
【考点一】空气的成分
1.空气中各气体的体积分数
各物质在空气中所占的 比为:N2 ,O2 ,稀有气体 ,CO2 ,其他气体和杂质 。
N2常温下为无色无味气体, 于水,化学性质 ,可用作 。
稀有气体包括 ,直接由 构成,化学性质 ,可做 。
2. 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实验
(1) 实验现象:① ;② 。
(2)化学方程式: 。
(3)实验结论: 。
(4) 注意事项:如实验结果为进入集气瓶中液体体积远不足1/5,则可能原因:①、 ;②、 ;③、 。如实验结果为进入集气瓶的液体体积大于1/5,则可能的原因:①、 。②、 。
3.实验中不用C或S燃烧的原因: ;
不用Fe燃烧的原因: ;
不用Mg燃烧的原因: ;
不用蜡烛燃烧的原因: 。
2.纯净物与混合物
| 混合物 | 纯净物 | |
| 宏观 | ||
| 微观 | ||
| 特点 | ||
| 举例 |
【例题1】按体积计算,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它大约占空气体积的百分比是 ;含量居第二位的气体是 ,它大约占空气体积的百分比是 。
【例题2】如图所示,在一个具有刻度和可以左右滑动的活塞的玻璃容器里放入白磷(足量),活塞左端管内密封有空气,右端的管口跟空气连通。将玻璃容器固定在盛有80℃热水(恒温)的烧杯上,进行实验。试回答:
(1)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例题3】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
A.钢、生铁B.海水、泉水C.二氧化碳、沼气D.碘酒、水银
【演变题型】
1、地区独特的高原风景早就吸引了丫丫,她很想在国庆期间前往观光。但爸爸说初到时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这是由于( )
A.高原地区的氧气与平原地区的氧气的化学性质不同
B.高原地区空气中氧气含量过高,让人有压抑感
C.高原地区,氧气体积分数仍约为21%,但空气稀薄
D.高原地区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让人感到窒息
2.据报道:某地一名5岁的女孩子把涂改液当饮料吸食,食道被严重烧伤。经医院检测后发现,涂改液中含有苯、甲基环已烷等多种有毒物质。由此可知,涂改液是( )
A、混合物 B、纯净物 C、单质 D、化合物
3、节日里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内填充的气体是下列哪一种( )
A、氧气 B、氮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4、下图分别是地球和火星的大气组成(体积分数)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和火星的大气中O2的体积分数相同 B.地球和火星的大气中都含有N2
C.地球和火星的大气中CO2的体积分数相同D.地球和火星的大气组成完全相同
【考点二】氧气的性质
1.氧气的物理性质
氧气在通常状况下为 , 溶于水,密度 空气密度,液态和固态都是淡蓝色。
2.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可与多种物质发生反应,常考的反应有:
| 反应的现象(分别写出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 | 化学方程式 | 注意事项 | |
| 木炭 | |||
| 硫 | |||
| 铁丝 | |||
| 镁 |
【例题4】下列化学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把盛有红磷的燃烧匙伸人氧气集气瓶中,磷立即燃烧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旺,发出白光,并放出热量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例题5】能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种气体的方法是( )
A.分别插入燃着的小木条B.分别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C.闻气味D.观察颜色
【演变题型】
1、现有①木炭②硫磺③红磷④镁条⑤蜡烛,五种物质分别在氧气中燃烧,用序号回答下列问题,能写出化学方程式的请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⑴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的是 ;
⑵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
⑶放出大量热,产生耀眼白光的是 ;
⑷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
⑸生成的气体会污染空气的是 ;
⑹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2、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因果关系不成立的是( )
A.因为磷燃烧能产生白烟,所以可用于制作烟幕弹
B.因为金属钨的熔点高,所以被用来制造灯泡中的灯丝
C.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可用于食品包装袋内防腐
D.因为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作燃料
3、学校运动会100米开赛时,发令响后产生一缕白烟。白烟的主要成分是( )
A.二氧化碳 B.四氧化三铁 C.五氧化二磷 D.二氧化硫
【考点三】实验室制取氧气
1.化学反应原理:
(1) ,采用 型发生装置。试管口 ,防止 。
(2) ,采用 型发生装置。
(3) ,采用 型发生装置。
2.实验注意事项(固固加热型发生装置与排水收集)
①查-先组装实验仪器,再检验装置的 ,否则收集不到气体。方法为: 。
②装-向试管内添加固体药品(如果为固体和液体药品,应按照先 后 的顺序添加)
③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应将试管口 ,防止冷凝的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④点-点燃酒精灯,加热前预热,然后再集中加热,防止 。
⑤收-排水法收集气体。应等到 再收集,防止收集的气体不纯。
,证明气体收集满了。
⑥移、熄-收集完后先 ,再 ,防止 。
3.收集方法
①向上排空气法:根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证明收集满了。
该方法收集到的气体较 ,且操作方法 ,但 。
②排水法:根据氧气不易溶于水。收集到的气体较 ,但 ,且操作方法 。
4.检验方法
用 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 ,看木条是否复燃。
5.工业制备氧气是利用空气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分离液态空气得到。
为 变化。
【经典例题】
【例题6】工业上制取大量氧气的方法是( )。
A.加热氯酸钾 B.加热高锰酸钾 C.分离液态空气 D.加热二氧化锰
【例题7】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的是( )。
A.二氧化锰 B.氯酸钾 C.空气 D.氧化镁
【例题8】在现行初中化学课本中,如图装置常用于制取( )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均不能
【例题9】将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 )
A.大于原混合物的质量 B.小于原混合物的质量
C.大于或等于原混合物的质量 D.小于或等于原混合物的质量
【例题10】实验室中,利用下列装置可以制取某些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编号所指仪器的名称:① ;② ;③ ;④
⑵向气体发生装置内加入药品前,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
⑶以上装置图有两处明显的错误,请你找出错误的地方并把改正的结果填在下列横线上:① ;② 。
上述装置改进正确后,请继续回答下列问题。小雨在实验室中若先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且在试管口应在放 后来他又改用氯酸钾和另一种固取氧气,他选择上述装置中的A和 (填字母)进行组装,此反应化学方程式 。小晴在实验室中选用C装置作为氧气的发生装置。在他们的实验中都用到了一种相同的固体药品是 ,在两个反应中它起 作用。请你写出小晴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用此法制取的优点 。
⑷装置B、C都可以用来制取氧气,比较这两个装置的不同,指出B装置的一个突出优点
若选用A装置制备气体时应考滤的因素是
若选用C装置制备气体时应考滤的因素是
⑸能用D、F装置收集的气体,必须分别具备的性质是 。
检验一瓶气体是氧气的方法为
检验O2是否已经集满的方法是 。
⑹乙炔又称电石气,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不溶于水的气体;工业上常用它燃烧产生的高温来切割和焊接金属;实验室用电石(固体)与水反应制取乙炔。你认为制取乙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收集装置是 。
⑺对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O2后的固体残渣(假定已完全反应),通过以下四步实验操作可回收二氧化锰。正确操作的先后顺序是 a.烘干b.溶解c.过滤d.洗涤
⑻如果用G图装置收集氧气,则氧气由______端通入(填“a”或“b” 下同)当用排水法收集氢气时,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 处导管通入。若要用水将瓶中氧气排出使用,水应从 处导管进入。
【演变题型】
1、一氧化氮是汽车尾气中的一种大气污染物,它是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收集一氧化氮时可选用的收集方法是( )
A、排水集气法或向上排空气集气法 B、排水集气法
C、向上排空气集气法 D、向下排空气集气法
2、医院给病人输氧时用到类似右图所示的装置。关于该装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b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
B.b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料管
C.使用该装置用来观察是否有氧气输出
D.使用该装置用来观察氧气输出的速率
3、某同学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时,实验结束时,发现试管炸裂了,造成试管炸裂原因可能是下列中的:①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②试管外壁有水;③试管口没略向下倾斜;④忘了加催化剂;⑤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⑥用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先撤酒精灯( )
A、除⑥⑦外 B、全部 C、①②③⑤ D、除④外
4、为了保证长时间潜航,在潜水艇里要装备氧气再生装置,有以下几种制氧的方法:①加热高锰酸钾;②电解水(水→氧气+氢气);③常温下过氧化钠固体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⑴写出③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⑵你认为最适合在潜水艇内制氧气的方法是 (填序号),与其他两种方法相比,这种方法的两条优点是:① ;② 。
5、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可分解产生氧气。科学探究是一个奇妙的过程,请你一起参与实验探究,并填写下列空白。
⑴提出问题:小松同学用“双氧水”(过氧化氢溶液)清洗伤口时,不小心将过氧化氢溶液滴到水泥板上,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小松想水泥块是否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呢?于是他到附近建筑工地取回一些小水泥块,并用蒸馏水浸泡、冲洗、干燥。
⑵猜想:水泥块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⑶实验验证: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 实验一 | 木条不复燃 | 常温下过氧化氢不分解 | |
| 实验二 | 在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水泥块,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 木条复燃 |
⑸讨论与反思:小芳认为:仅凭上述两个实验还不能证明水泥块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她觉得需要增加一个探究实验:
探究 。
实验步骤:①准确称量水泥块的质量;②完成实验二;③待反应结束,将实验二中试管里的物质进行过滤,洗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对比反应前后水泥块的质量。
分析:如果水泥块在反应前后的质量保持不变,则说明水泥块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⑹但小华认为,要证明小松的猜想,小芳的补充实验还是不够,还需要再补充一个实验:
探究 。
7、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的研究中,有下列仪器可供选用(铁架台、导管、橡皮塞等已省略)
① ② ③ ④ ⑤
(1) 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你选用的药品是________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 根据你选用的药品,设计一套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你选择的仪器是(填编号) ____________
(3) 检查你所设计的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4) 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比较好的方法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你设计的装置能否用于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气体(填“能”或“不能”)?_______________
(6) 若要较好地控制产生氧气量的速率,节约反应药品,你对你所设计的装置的评价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四】几组重要的概念
1.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氧化反应
化合反应: 。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分解反应: 。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 。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缓慢氧化:反应进行的很慢,反应现象不易被察觉。如动植物的呼吸、食物的腐烂、酒的酿造、肥料的腐熟、钢铁的生锈等。
2.催化剂
在化学反应里能 反应速率,而本身的 和 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 )。催化剂在化学变化中所起的作用叫做 。
注意:①催化剂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②催化剂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③一种催化剂只针对某一反应。不同的反应,催化剂可能不同④某一反应的催化剂可能不只一种
【经典例题】
【例题11】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化学反应中催化剂只能加快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
B.二氧化锰是催化剂
C.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增加或减少生成物的质量
D.要使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出氧气必须加入二氧化锰,否则就不能发生分解反应
【例题12】下列变化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B.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
C.蜡烛燃烧 D.粗盐提纯
【演变题型】
1、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化学反应中催化剂只能加快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
B.二氧化锰是催化剂
C.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增加或减少生成物的质量
D.要使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出氧气必须加入二氧化锰,否则就不能发生分解反应
【考点五】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1.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①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烟尘和有害气体,汽车尾气;②工厂排放的废气;③地面植被的破坏导致的土地沙漠化而引起的沙尘。
2.空气污染物:有害气体(主要是SO2、NO2、CO)和粉尘。[CO2不是大气污染物]
3.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
(1)提高大自然对空气的净化能力。如:大规模植树造林,绿化环境等。
(2)加强对环境的保护,针对污染源采取有效措施。如:提倡绿色化学。加强环境监测(空气质量分级标准中,质量级别 ,空气质量状况越好)。
(3)改变燃料,使用清洁能源。如:使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核能开发氢能等。
【经典例题】
【例题13】人类生存需要清新的空气,下列情况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
A.煤炭燃烧 B.燃放烟花 C.光合作用 D.汽车尾气
【例题14】不会加剧酸雨、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的是( )
A.使用太阳能淋浴器 B.燃烧煤
C.超音速飞机尾气排放 D.使用氟利昂作制冷剂
【演变题型】
1、现代人正关注以“室内空气污染”为标志的第三个污染时期。以下不属于室内污染物的是( )
A、烹饪时产生的油烟 B、水果散发出的香味
C、石材释放出的有害放射性气体氡 D、劣质粘合剂释放出的甲醛等有害物质
2、空气污染指数(Air Pollution Index,简称API)就是将常规监测的几种空气污染物浓度简化成单一的数值形式,并分级表示空气污染程度和空气质量状况。下列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污染物是( )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可吸入颗粒物 D、臭氧
【其他相关考题归纳】
1、现有一种人工制成的膜,为探究淀粉和碘能否透过该膜,用铁架台、烧杯、用这种膜做成的袋、细棉线、1%的淀粉溶液、稀碘溶液等用品,设计如下图的实验装置:
(1)碘能使淀粉变蓝,这是碘的 性质。(填“物理”或“化学”)
(2)如果实验结果是袋内外液体均不变蓝,则表明淀粉和碘均不能透过该膜;如果袋内液体变蓝,袋外液体不变蓝,则表明 。
2、为了较准确测定氯酸钾完全分解产生氧气的体积,可进行以下试验:称取2.5g氯酸钾与适量二氧化锰混合,然后加热直至无气体放出,过一会儿读取进入量筒里的气体体积。试完成下列填空:
(1)测量气体体积时,可以将反应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中的气体冷却至室温再进行。则收集气体应选—上图中的 装置才合理,理由是 。
(2)若这时氧气的质量为0.98g,则使用规格的量筒(选填字母序号)( )。
A.100m B.200mL C.500mLD.1000mL
3、3.实验室提供以下常用仪器,供完成下列气取实验时选用(不可重复选用)
(1)实验室采用加热高锰酸钾晶取O2时,其发生装置必需选用上述仪器中的(填写序号,下同) ,还缺少的仪器是 。
(2)过氧化氢(H2O2)俗称双氧水,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液体,它在土豆块的催化作用下能迅速分解,放出氧气。若实验室采用该反应原理制取O2,并且在实验过程中可以随时添加双氧水,上述仪器中必需使用的有 。
(3)若直接使用右图所示装置收集O2,O2由 口进入;若将装置中充满水,O2由 口进入。
4、有一批混有MnO2的KMnO4样品。一位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装置去检验其纯度。取4.00g样品放入图中充分加热,直到反应完全,并用下图的装置测量出生成氧气的体积。氧气的密度为1.41g/L,溶于水的气体体积忽略不计。(浓H2SO4具有吸水性,在此作干燥剂)
请回答:(1)写出a仪器名称: 。
(2)指出A装置中的一处错误是: ,该错误可能造成的后果 。
(3)撤去B装置对实验结果有没有影响 (填“有”或“无”),原因: 。
(4)改正A的错误后,A的装置还可用作下列哪一种气取: 。
A.加热氯化铵固体和熟石灰的混合物制NH3
B.加热浓盐酸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Cl2
C.加热浓H2SO4和酒精混合物制C2H4(乙烯)
(5)反应结束,量筒内液面处于227mL刻度处(量筒内外液面高度一致),则气体质量为 g。
5、陶店中学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目的:
(1)用高锰酸钾制取一瓶氧气,做细铁丝燃烧的实验。
(2)粗略测定加热2g高锰酸钾所收集到的氧气体积。
反应原理:(用文字表达式表示)
高锰酸钾制氧气: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仪器认识:
写出仪器①②的名称:① ;②
装置连接:
为达到实验目的(2),各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填接口的字母)a→( )( )→d
问题分析:
(1)实验过程发现B瓶中的水变红了,原因是:
(2)用收集到的氧气做细铁丝燃烧的实验时,发现瓶底炸裂,发生失误的操作原因可能是:
(3)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算出理论上2g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可生成氧气0.203g。而实际测得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77ml,换算成质量为0.253g,超过理论量为:0.253g-0.203g=0.05g。从理论上推测,你认为超过理论量的氧气可能来源于什么物质? 。(写出所有可能,空气、水因素忽略不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