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标 题 | 酸枣仁、炒酸枣仁生产工艺规程 | 共10页 第 1 页 | |||||||
| 文 件 号 | 起草人 | 起草日期 | |||||||
| 部门审阅 | 日 期 | QA审阅 | 日 期 | ||||||
| 批 准 | 日 期 | 生效日期 | |||||||
| 颁发部门 | 分发部门 | ||||||||
| 变更记录 | |||||||||
| 文件修订号 | 变更版本 | 变更时间 | 变更原因 | ||||||
2 范围:酸枣仁、炒酸枣仁生产过程。
3 职责:生产部、生产车间、质保部。
4 制定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修订版)
《中国药典》2020年版。
5 产品概述
5.1 产品基本信息
5.1.1产品名称: 酸枣仁、炒酸枣仁
5.1.2规格:统货
5.1.3性状:
酸枣仁:本品呈扁圆形或扁椭圆形,长5-9mm,宽5-7mm,厚约3mm。表面紫红色或紫褐色.平滑有光泽,有的有裂纹。有的两面均呈圆隆状突起;有的一面较平坦.中间或有1条隆起的纵线纹;另一面稍突起。一端凹陷,可见线形种脐;另端有细小突起的合点。种皮较脆,胚乳白色,子叶2,浅黄色,富油性。气微,味淡。
炒酸枣仁:本品形如酸枣仁。表面微鼓起,微具焦斑。略有焦香气,味淡。
5.1.4企业内部代码:
5.1.5性味与归经:甘、酸,平。归肝、胆、心经。
5.1.6功能与主治:养心补肝,宁心安神,敛汗,生津。用于虚烦不眠,惊悸多梦,体虚多汗,津伤口渴。
5.1.7用法与用量:10~15g。
5.1.8贮 藏: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5.1.9包装规格:3g/袋;5g/袋;10g/袋;60g/罐;80g/罐;100g/罐;0.5kg/袋;1kg/袋;10kg/袋;15kg/袋;18kg/袋;20kg/袋;25kg/袋;30kg/袋;50kg/袋。
5.1.10贮存期限:36个月
5.2 生产批量:5~10000kg
5.3 辅料:无
5.4 生产环境:一般生产区
6 工艺流程图:
6.1 酸枣仁生产工艺流程图:
注:※为质量控制要点。
6.2 炒酸枣仁生产工艺流程图:
注:※为质量控制要点。
6.3生产操作过程与工艺条件:
6.3.1领料
6.3.1.1饮片车间根据批准的批生产指令,按照“生产过程物料管理程序”,凭填写品名、编码、领料量、数量的指令单到原料库领取酸枣仁原料。
6.3.1.2领料过程中必须核对原药材品名、编码、件数、数量、合格标志等内容。
6.3.2净制:
6.3.2.1取原料,置于不锈钢挑选台上,按照《净制岗位标准操作规程》手工挑选,除去残留核壳。将净酸枣仁置净料袋或周转箱。
6.3.2 .2净制结束后称量,标明品名、批号、总件数、总数量。将净制后的饮片运至车间中转间,及时清场并填写生产记录。
6.3.2.3填写请验单,通知质量检验人员取样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流入下道工序。
6.3.2.4质量要求
6.3.2.4.1生产操作过程中,药材不得直接接触地面。
6.3.2.4.2生产操作过程中,物料必须每件有正确的标识,设备必须有运行标志。
6.3.2.4.3净制标准
(1)取样方法:随机取样3次,每次500g,检查杂质数量。
(2)净制标准:照《杂质检查法》(检验操作规程附录12)测定,杂质不得过3%。
6.3.2.5净药材物料平衡限度
指标:95-100%。
计算公式如下:
6.3.2.6偏差处理:如有偏差,应按《偏差处理管理规程》(GLSC08-023)的要求,启动生产过程的偏差,直到得出无潜在风险为至。如有质量风险,则进行纠正和预防,按质量事故处理。
6.3.3炒制:
炒酸枣仁:取酸枣仁投入炒药机内,按照《饮片炮制岗位标准操作规程》及《炒药机标准操作及维护保养规程》,照清炒法用文火(60-90℃)炒制10-15min炒至鼓起,色微变深。用时捣碎。
6.3.3.1炒制结束后称量,标明品名、批号、总件数、总数量。将炒制后的饮片运至车间中转间,及时清场并填写生产记录。
6.3.3.2填写请验单,通知质量检验人员取样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流入下道工序。
6.3.3.3质量要求
6.3.3.3.1生产操作过程中,药材不得直接接触地面。
6.3.3.3.2生产操作过程中,物料必须每件有正确的标识,设备必须有运行标志。
6.3.3.3.3炮制标准
(1)取样方法:随机取样3次,每次500g,用肉眼观察法,检查炒制的颜色。
(2)合格标准:表面微鼓起,微具焦斑。
6.3.3.4偏差处理:如有偏差,应按《偏差处理管理规程》(GLSC08-023)的要求,启动生产过程的偏差,直到得出无潜在风险为至。如有质量风险,则进行纠正和预防,按质量事故处理。
6.3.4包装
6.3.4.1内包装
6.3.4.1.1包装工序按照《饮片包装岗位标准操作规程》根据批包装指令,填写领料单,填写品名、批号、领料量,注意核对合格标志。
6.3.4.1.2 根据指令要求的规格,产量,计算所需包材的数量,标签的量,凭批包装指令单领取包材及标签。
6.3.4.1.3标签(合格证)领取:持《批包装指令》、《物料状态卡》向车间QA申请标签(合格证),并进行复核,无误的签字领用。
6.3.4.1.4分装过程中,要求称量准确,封口严密,标签注明品名、批号、产地、规格、生产日期、生产厂家、执行标准、及合格标志。
6.3.4.1.5各种包装内包重量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内包装装量偏差允许值表
| 项目 | 塑料袋、PE罐 | 编织袋 |
| 贴标签 | 手工在塑料袋、PE罐的指定位置固定位置贴上标签 | 手工在编织袋的合格证在封口时一并缝上,位置:袋口左侧10cm处,上边与袋子上边缘平齐,缝制深度约1~2cm |
| 分装 | 手工分装 | 手工分装 |
| 称量 | 包装的重量应为:净重+皮重 | 包装的重量应为:净重+皮重 |
| 复核 | 应符合内包装装量偏差允许值 | 应符合内包装装量偏差允许值 |
| 封口方式 | 热封袋口、封罐 | 用手提高速封包机线缝 |
内包装装量偏差允许值表
| 项目 | 技术参数 | ||||
| 装量(kg) | ≤0.5 | 1 | 2 | 5 | 10~50 |
| 偏差(g)≤ | ±1 | ±5 | ±10 | ±10 | ±30 |
6.3.4.2内包装标准:
(1)抽样方法:随机取样5袋。复核重量、检查标签和封口质量。
(2)合格标准:标签位置端正一致,内容准确;装量误差符合要求,封口严密。
6.3.4.3物料平衡限度:
6.3.4.3.1内包装物料平衡
(1)标准:98-100%
(2)计算公式如下:
6.3.4.3.2合格证和包装袋物料平衡
(1)标准:100%
(2)计算公式如下:
6.3.4.4偏差处理:如有偏差,应按《偏差处理管理规程》(GLSC08-023)的要求,启动生产过程的偏差,直到得出无潜在风险为至。如有质量风险,则进行纠正和预防,按质量事故处理。
6.3.4.5外包装:
6.3.4.5.1按《批包装指令》单中规定的包装规格,领取外包材;
6.3.4.5.2检查核对:对指定批号的酸枣仁饮片,逐件核对《物料状态卡》和数量应正确一致。
6.3.4.5.3标签(合格证)领取:持《批包装指令》、《物料状态卡》向车间QA申请标签(合格证),并进行复核,无误的签字领用。
6.3.4.5.4装箱或装袋:按指定数量,整齐码放在纸箱或编织袋内,保证内包装袋(PE罐)之间松紧适宜。
6.3.4.5.5封口:纸箱:胶带在纸箱开口处粘贴,要求平整牢固;编织袋用手提高速缝包机封口。
6.3.4.5.6挂签:在编织袋的右上角位置缝上或在纸箱的右上角空白位置贴上标签。
6.3.4.5.7交料:经QA检查合格,将外包合格的饮片交仓库待验。
6.3.4.5.8清场:包装结束,及时清场并填写批生产记录。
6.3.5包装完毕,及时填写饮片包装生产记录, 入成品库待验,贴黄色待验标识。
6.3.6外包装标准:
(1)抽样方法:随机取样3件。复核数量、检查标签和封口质量。
(2)合格标准:标签位置端正一致,内容准确;装量误差符合要求,封口严密。
6.3.7合格证和包装袋物料平衡
(1)标准:100%
(2)计算公式:
6.3.8总收率
(1)控制标准: ≥80%
(2)计算公式如下:
6.3.9工艺环境卫生要求:
6.3.9.1设备、容器、器具,生产场所,进入生产区的人员、物料必须按程序净化。(详见第11条工艺操作过程中支持文件)
6.3.9.2产品生产结束后按各岗位清场SOP要求,严格清洁、清场,并由QA监督检查合格后颁发清场合格证。
6.3.9.3生产全过程,由QA质量管理员监督。
7 原料、中间体、成品、包装材料的质量标准详见第11条工艺操作过程中支持文件。
8 物料平衡:各工序的物料平衡标准值一年修订一次,修订依据为该岗位上一年生产物料平衡的平均值为下一年的标准值,除包装工序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