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大连市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研究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12:58:51
文档

大连市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研究

大连市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研究赵运业,陈静,王兆理,逯宇铎(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系,大连,中国116024)zhaoyunye@163.com摘要:本文根据大连市工业企业近年来在技术创新方面的统计资料,分析了目前大连市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同时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此为依据对大连市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进行了探讨。关键词:大连市;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模式1.引言技术创新是人类财富之源,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这一点已经得到各国、企业界和经济学界的共识。在当今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企
推荐度:
导读大连市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研究赵运业,陈静,王兆理,逯宇铎(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系,大连,中国116024)zhaoyunye@163.com摘要:本文根据大连市工业企业近年来在技术创新方面的统计资料,分析了目前大连市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同时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此为依据对大连市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进行了探讨。关键词:大连市;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模式1.引言技术创新是人类财富之源,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这一点已经得到各国、企业界和经济学界的共识。在当今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企
大连市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研究

赵运业,陈静,王兆理,逯宇铎

(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系,大连,中国 116024)

zhaoyunye@163.com

摘 要:本文根据大连市工业企业近年来在技术创新方面的统计资料,分析了目前大连市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同时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此为依据对大连市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大连市;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模式

1.引 言

技术创新是人类财富之源,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这一点已经得到各国、企业界和经济学界的共识。在当今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技术的竞争,企业不创新就会灭亡,就会被市场淘汰。企业维持长期竞争优势的唯一方法是不断而卓有成效地进行技术创新,建立自己的核心能力。如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技术创新模式,已成为企业日益关心的问题。

1912年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首次给出了技术创新的定义。在抽象意义上,他把技术创新定义为由于新技术的应用而导致的生产函数的移动,或者是生产要素的一种新组合;在具体意义上,他把技术创新定义为资源的重新组合,它包括新产品、新工艺、新工具以及新生产方式的供给和新能源新材料的获得。熊彼特之后,国内外众多学者在熊彼特技术创新定义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对技术创新给出了不同的定义,直到今天人们对“技术创新”概念的表述依然是莫衷一是。

归纳前人的观点,本文中对技术创新定义如下:技术创新通常是指新的技术(包括新的产品和新的生产方法)在生产领域里的成功应用,包括对现有技术要素进行重新组合而形成的新的生产能力的活动。全面地讲,技术创新是一个全过程的概念,既包括新发明、新创造的研究和形成过程,也包括新发明的应用和实施过程,还包括新技术的商品化、产业化的扩散过程,也就是新技术成果商业化的全过程。

2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基本内容

2.1企业技术创新模式

根据技术创新的方法,将其分为自主创新模式、模仿创新模式和合作创新模式三种基

1本模式。

(1)自主创新。所谓自主创新,是指企业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探索产生技术突破,攻克技术难关,并在此基础上依靠自身的能力推动创新的后续环节,完成技术的商品化,获取商业利润,达到预期目标的创新活动。

(2)模仿创新。所谓模仿创新,是指企业通过学习模仿率先创新者的创新思路和创新行为,吸取率先者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引进购买或破译率先者的核心技术和技术秘密,并在此基础上改进完善和进一步开发,在工艺设计、质量控制、成本控制、大批量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等创新链的中后期阶段投入主要力量,生产出在性能、质量、价格等方面富有竞争力的产品与率先创新的企业竞争,以此确立自己的竞争地位,获取经济利益的一种行为[1]。

(3)合作创新。所谓合作创新,是指以企业为主体,企业之间或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或之间相互、共同合作实现创新经济活动的创新方式[2]。合作创新通常以合作伙伴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资源共享或优势互补为前提,有明确的合作目标、合作期限和合作规则,合作各方在技术创新的全过程或某些环节共同投入,共同参与,共享成果,共担风险。2.2三种创新模式的优劣势分析

22.3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的因素很多,主要从企业自身实力、技术状况、产业状况、社会环境这四个方面对此进行详细分析。

(1)企业自身实力是影响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的重要因素。其中企业生产规模、企业资金实力、企业现有设备技术水平、企业技术积累、企业营销能力、企业无形资产的价值大小(包括信誉、知名度、商标、品牌等)和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大小是主要的反应指标。对一般大型企业而言适于采用自主创新模式,而中、小型企业适于采用模仿创新模式。

(2)技术状况是影响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的主要因素。企业技术状况主要包括技术的变化程度、技术变化的快慢程度和技术获取的难易程度。

企业技术创新分为核心技术创新、辅助性技术创新和技术改进。一般而言, 核心技术的创新通常需要应用新的科学原理或新的创造工艺,这往往超过企业原有研究开发能力,如进行内部开发,需要进行大量投资,且风险较大,因此企业往往采用合作创新的模式来进行核心技术的创新。辅助性技术创新往往也采用合作创新模式,这是因为企业的研究人员主要集中力量于核心技术的研究,对辅助性技术系统的知识并不精通,所以内部创新存在一定的困难。而技术改进是在企业现有技术基础上进行的,需要投入的资金往往不多,自主创新既有利于节约成本又可以避免技术外泄,因此技术改进则往往采用自主创新模式。此外,在技术变化迅速,产业演变剧烈的部门,由于技术不确定性急剧增加,因此更需要采用合作创新这种灵活的机制来快速响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在技术获得容易的部门,模仿创新是最好的选择,而技术保密程度高的部门,则应考虑采用自主创新或合作创新模式[3]。

(3)产业状况也是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的重要因素。其中产业的市场结构和发展阶段是主要的衡量指标。

一个企业,如果在产业中处于垄断地位,那么他就应采取自主创新模式来继续保持其优势;如果处于非垄断地位,那么模仿创新就是其最好的选择。产业的发展阶段主要是以产品的生命周期来划分的(见图1)[4]。一般说来,处于投入期的产业,由于没有现有技术可以模仿,因此多数实力较强的企业采取了自主创新,通过自己研制开发来开拓市场。处于成长期的产业,发展很迅速,部分企业开始盈利,为了追求更低的成本,往往采用自主创新模式。处于成熟期的产业,多数企业盈利,由于众多厂家都看到了产业的盈利状况,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采取模仿创新模式进入该领域。处于衰退期的产业,产品逐渐被新型产品所替代,企业利润不断减少,在产品仍然具有一定利润时,企业往往通过技术改进来延长产品生命周期,而产品确实不能满足市场变化时,企业往往退出市场,转而开发新产品。

3

图1:产品生命周期

(4) 除了上述三个因素,一个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还与社会环境、国家密切相关。以我国为例,我国企业的科技基础比较落后,研究能力较弱,缺乏有效的市场机制,与世界科技、工业链环的联系正处于迅速变化之中,在具体选择创新模式时,这些都是因该要考虑的因素。

综上所述,企业创新模式选择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在具体选择创新模式时,应分清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最大限度发挥企业优势。并根据主客观条件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战略,使企业的创新风险达到最低限度。

3大连市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分析

1997年大连市全面启动了工业技术创新工程,通过技术进步推动企业快速发展。近几年来,大连市在以船舶、装备、石化、电子信息四大产业为支撑的新型工业化体系建设中,大打技术创新牌,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和专利技术,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截止2004年底,大连市共有工业企业1280个,其中有科技活动的企业104个,占企业总数的8.1%,而企业办科技机构仅有87个, 不到企业总数的7%。从业人员 43.7万人,工程技术人员340,占总数7.8%,工程技术人员中具有高中级职称人员6194人,占18.2%,无高中级职称的大学本科以上的人员2830人,占工程技术人员比重8.3%。

为了提高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几年来大连市财政明显加大了投入力度。“十五”期间,全市累计对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科技三项经费投入5300万元,支持补助企业技术创新项目174项,拉动企业技术创新投入达10亿元。与此同时,大连市在工业发展资金中,设立重大技术创新专项资金。仅2005年,全市已分3批安排实施了创新

4

能力建设、重大技术装备创新研制、龙头产品技术升级、关键配套零部件技术攻关和重大技术开发5大类25个项目,共下发补助资金达12010万元。除此之外,大连市一批企业技术创新项目还获得国家和省里相关资金支持。其中全市工业企业有35个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列入国家计划并得到支持资金3.2亿元。工业企业自身的技术开发费投入也逐年增加。大连市1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开发费用支出额占销售收入的比重都高于3%,瓦轴集团、新船重工、中国华录等达到了5%以上。20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开发费用支出额占销售收入的比重都达到了2%以上,大柴、第一互感器等企业则达到4%以上。

2004年全市工业企业共筹集科技活动经费206399.1万元,其中企业自筹经费170525.9万元,占82.6%,金融机构贷款26142.3万元,占12.7%,部门拨款4183万元,占2%,其他资金5547.9万元,占2.7%(见图2)。而支出方面,2004年全市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计203566.7万元,其中内部支出162576.7万元,占总支出的79.9%,外部支出40990万元,占总支出的20.1%。内部支出中,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113931.2万元,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1274.5万元。外部支出中,对国内研究所支出1575.9万元,对国内高等学校支出30910.6万元,对国内其他企业支出2714.5万元,对国外机构支出5679万元(见图3)

2.0%12.7%

2.7%

图2: 2004年大连市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情况

(资料来源:2004 年大连统计年鉴)

5

图3: 2004年大连市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外部支出情况

(资料来源:2004 年大连统计年鉴)

在企业技术改造、技术获取及减免税方面,2004年全市技术改造经费支出共计193277.5万元,技术引进经费支出32351.2万元,消化吸收经费支出766.9万元,购买国内技术经费支出766.9万元,享受各级对技术开发的减免税3956.5万元。在企业新产品工程准备和产出方面,2004年全市新产品工程准备和试生产费用支出21552.7万元,为生产新产品和应用新工艺发生的培训费用支出2343.5万元,新产品试销费用1824.6万元,新产品产值2031299.7万元,新产品销售收入21159.3万元,新产品销售利润150025.3万元[5]。

据统计,“十五”以来大连市工业企业共开发新产品6500项,在已投产的新产品中,处于国内先进水平以上的有2440种,占投产总数的61%。2004年大连市共有科研项目1533项,新产品开发项目100,研究与实验发展项目数5,专利申请数160,发明专利数51,拥有发明专利数74。全部科技项目参加人员9971人,其中高中级技术职称人员4874人,无高中级技术职称的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2018人。全部科技项目经费内部支出158277.7万元,研究与实验发展项目支出112225.6万元。

大连市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总体发展是良好的,总体趋势是符合经济、科技、社会发展客观要求的,但目前仍存在几个主要问题:技术创新动力不足、技术创新的能力有限、技术创新财力不足及技术创新的方向不明。企业在选择技术创新模式的时候,这些因素也是需要考虑的。

4 大连市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

创新模式本身并无优劣之分,究竟选择何种模式,关键是要根据企业的发展规划,以及相应的主、客观条件来决定。从大连市工业企业的全局分析,技术创新应选择一个多层次

6

的战略模式。处在不同地位的企业要根据企业自身实力、技术状况、产业状况和所处的社会环境来选择最适合自己发展的模式[6]。就大连市工业企业的实际分析,创新模式的选择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4.1自主创新模式

自主创新已成为支撑一个企业崛起的筋骨。近年来,依靠不断的技术创新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大连市冰山集团、瓦轴集团、机床集团等工业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捷报频传,在同行业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但目前来看,这类企业在大连的数量还不多,若要真正推动大连市的现代化进程,就必须拥有一大批类似的、最具实力、最能代表大连未来发展趋势的企业来带动。这批企业选择自主创新模式,瞄准国内外最新技术,紧跟发展的步伐,将有助于建立竞争型的管理,引进和培养高精尖水平的人才队伍,创造具有本地特色和国际、国内竞争力的优势,强化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在此基础上,制定更高的战略目标,对推动全市技术创新体系的形成具有重大示范和导向作用。

4.2模仿创新模式

模仿创新是加速企业发展的一种有效模式,依据自身的能力,企业既可以模仿新技术,也可以模仿成熟技术;既可以模仿领先技术,也可以模仿先进技术。在创新能力不足的条件下,模仿具有市场潜力、具有潜在经济效益的技术既可以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又可以使风险降低并创造较好的收益。目前,大连市大多数中小企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尚不具备自主创新的能力,是一支灵活多变极具创新潜力的力量,因此模仿创新是这类企业最好的选择。

4.3模仿+合作创新模式

模仿与合作相结合的创新模式应该是大连市大多数企业选择的战略模式。目前大连市大多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只有依靠创新成果的引进,才能迅速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但若要变被动为主动,变优势为劣势,企业就必须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并能在基础上进行再创新,真正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实施这一创新战略的主体不管是大中型企业,还是小企业,寻找合适的对象进行技术创新的合作,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大连市已有部分企业在自主创新上具有相当的实力并取得了成功,如能与其展开合作,加强之间知识的流动,企业将不仅能够获得宝贵的经验,而且还会获得企业范围以外的技术专长,从而大大受益。此外大连拥有得天独厚的人才优势。大连现拥有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等众多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汇聚了大量高水平的科技人员,每年都能创造出一批很有价值的科技成果。如能充分利用好这些宝贵的资源,开展产学研的合作,加强对产学研联合的组织协调,积极推进企业与国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互补优势、共享资源,那么在技术创新的道路上,企业研究开发成本将会被分担、风险将会被分散,

7企业能够获得研发的规模优势,缩短研发时间,快速获得新技术,进而快速抢占新市场。5 结论

总体看来,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和模仿+合作创新是当前大连市工业企业在选择创新模式时应该首先考虑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模式或是模式组合就可以不考虑了。不同企业在企业实力、技术状况、产业状况以及所面临的社会环境等方面是不同的,因此在选择创新模式的时候,企业应该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各种影响模式选择的因素,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企业既可以选择一个模式,也可以将几个模式相结合,各取优势,找出最适合本企业特点的战略模式。此外,从企业发展的过程来看,技术创新是一个动态的、随着情况变化而变化的过程。企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由弱到强、由小到大,企业只有在不同发展阶段上选择不同的战略模式,才能不断推动自身从低级到高级、从劣势到优势的发展。因此创新模式的选择不是绝对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大连市工业企业只有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随时调整自己的创新模式,才能在技术创新的不断推动下不断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 银路.技术创新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 罗炜.企业合作创新理论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3] 曾娟,万君康.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影响因素分析论证[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4)

[4] 冯长利,丁正平,王东华等.运营管理[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5] 2004年大连市统计年鉴[R].

[6] 唐山市技术创新发展战略及规划研究课题组.唐山市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模式的选择[J].河北

理工学院学报,2001,(2)

8The Choice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Mode of Dalian’s

Industrial Enterprise

Zhao Yun-ye , Chen Jing,Wang Zhao-li ,LU Yu-duo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116024)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the statistic materials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of Dalian’s enterprise over the recent years, we have analyzed the actuality of the enterprises’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pointed out the primary matters. On the basis of this ,we also have discussed the choice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mode of Dalian’s industrial enterprise.

Keywords:Dalian;industrial enterprise;technology innovation; mode

9

文档

大连市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研究

大连市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研究赵运业,陈静,王兆理,逯宇铎(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系,大连,中国116024)zhaoyunye@163.com摘要:本文根据大连市工业企业近年来在技术创新方面的统计资料,分析了目前大连市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同时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此为依据对大连市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进行了探讨。关键词:大连市;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模式1.引言技术创新是人类财富之源,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这一点已经得到各国、企业界和经济学界的共识。在当今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企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