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选择题
•A型题
•1.颅脑CT扫描的适应症不包括: E
• A.外伤
• B.肿瘤
• C. 颅内炎症
• D.脑梗死
• E.体位性头晕
•2.关于胸部CT扫描技术的应用,错误的是: D
• A . 患者仰卧
• B .扫描从肺尖开始
• C .层厚和层间距7~10mm
• D .高分辨率扫描主要检查型肺癌
• E .增强扫描静脉团注对比剂
•3.椎间盘CT检查应扫描: C
• A .1~2层
• B .2~3层
• C.3~5层
• D .6~8层
• E.10层以上
•4.目前为止最快速的MR成像法是:E
• A. FSE序列
• B. 快速GRE成像序列
• C.SSFP序列
• D.失相位GRE脉冲序列
• E. EPI序列
•5.在SE序列中,T1加权像是指: C
• A.长TR,短TE所成的图像
•B.长TR,长TE所成的图像
•C.短TR,短TE所成的图像
•D.短TR,长TE所成的图像
• E.依组织密度所决定的图像
•6.临床用途最广泛的标准成像序列:A
• A.常规SE脉冲序列
• B.FSE脉冲序列
• C.IR脉冲序列
• D.GRE脉冲序列
• E.EPI序列
•7.眼和眼眶CT扫描技术错误的是:B
• A .横断面扫描或冠状面扫描
• B .层厚和层距8~10mm
• C .增强扫描对比剂用量60~80ml
• D .注射对比剂后延迟50秒
• E .横断面扫描范围从眶下壁扫描至眶上壁
•8. 在SE序列中,T2加权像是指: B
• A.长TR,短TE所成的图像
•B.长TR,长TE所成的图像
•C.短TR,短TE所成的图像
•D.短TR,长TE所成的图像
•9.下面对CT扫描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D
• A.普通扫描为非增强扫描
• B.增强扫描为静脉注射对比剂后的扫描
• C.薄层扫描层厚小于5mm
• D.重叠扫描为普通扫描+ 薄层扫描
• E.延迟扫描为注射对比剂后等数分钟或数小时的扫描
•10.钆类对比剂(钆喷酸葡胺)主要用于MRI哪个系统病变的检查:E
• A.肌骨系统病变
• B.腹部病变
• C.乳腺病变
• D.呼吸系统病变
• E.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X型题
•11.靶扫描适应于哪些部位: BCDE
• A. 肺脏
• B.鞍区(垂体)
• C.腰椎间盘
• D.内耳
• E. 胰头区
•12. 胸部CT适应证: BDE
• A.哮喘发作
• B.肺脏病变
• C.肋间神经炎
• D.心包和心脏
• E.大血管病变
•13.多层螺旋CT扫描的主要技术特点是:ABCDE
•A.宽探测器结构。
•B.先进的旋转方式
•C.大容量X线球管
•D.X线束为锥形束
•E.大容量高速计算机处理能力
•14.颅脑MRI检查常规选用的成像序列为: ABC
• A.SE序列
• B.FSE序列
• C.GRE序列
• D.IR序列
• E.EPI序列
•15. MRI检查的缺点:ABCD
• A . 检查时间长
• B.对钙化和骨皮质不敏感
• C.使用范围受限
• D.图像易受多种伪影影响
• E.成像参数多
【判断题】
•1. 带有塑料或铜制的宫内节育器的病人禁忌做MRI检查。(×)
•2.膀胱CT扫描者,检查前需大量饮水、憋尿,使膀胱充盈(√)
•3. 高分辨力扫描的优点是减少部分容积效应,真实反映病灶及组织器官内部的结构。(×)
•4.妊娠妇女不宜进行CT检查、急性出血病变不宜进行增强或CT造影检查。(√)
•5. 哺乳期的妇女,在注射MR对比剂后24小时内,应禁止给婴幼儿哺奶。(√)
•6. 高分辨力扫描HRCT主要用于小病灶、小器官和病变细微结构的检查。如肺部、内耳、颞骨乳突、肾上腺等小器官。(√ )
•7. SE脉冲序列是临床用途最广泛的标准成像序列。也是增强检查的常规序列。T2WI易于显示解剖结构,T1WI易于显示病变。(×)
•8.胸、腹部CT检查扫描时不必要进行屏气。(× )
•9. 在同一扫描体素内含有两种以上不同密度的组织时,所测得的CT值不能真实反映任何一种组织真实的CT值,而是这些组织的平均CT值,这种现象称部分容积效应。(√)
•10.在MR成像中为减少扫描时间一般采用矩形FOV,将被扫描物体在图像中的解剖长轴设置为频率编码方向,将短轴设置为相位编码方向。( √)
•
【填空题】
•1.MRCP检查临床应用 :适于各种(胰、胆道)病变检查。
•2. 耳部CT横断面扫描 :扫描定位基线为(听眶线)。扫描范围为(从外耳道下缘扫描至岩骨上缘)
•3. 腹部CT检查技术:肝脏、胆囊、脾扫描范围(从膈顶开始扫至肝右叶下缘);胰腺扫描范围(自膈顶开始扫至胰腺钩突下缘十二指肠水平段);肾脏扫描范围(自肾上腺区开始扫至肾下极下缘);肾上腺扫描范围(自膈顶扫至肾门平面);胃和十二指肠扫描范围(自膈顶扫至脐部 )。
• 4. 颈、胸、腰椎及脊髓检查时常规扫描方位均为(矢状位)、(横断位),必要时加扫(冠位),以便观察椎体、椎间孔、神经根及脊髓病变等。
•5. 颅脑MR检查:横断位扫描以矢状位和冠状位定位像作参考设定横断位扫描平面。在矢状位定位像上,横断位的扫描平面应该平行于(前联合-后联合的连线)或平行于(胼胝体膝部下缘和压部下缘连线);在冠状位定位像上,应使横断层面平行于(双侧颞叶底部连线)。扫描范围从(颅底至脑顶部)。
•6. MRI对比剂的禁忌症:对对比剂注射液的任何成分过敏;重度(肾功能)损伤;妊娠(三个月以内)的孕妇
•7. 一般CT机房和计算机的温度以(18~22°C )为宜。CT机房的相对湿度一般以(45%~60%)为宜
•8.CT扫描类型有常规扫描和螺旋扫描。通常颅脑、椎间盘扫描选用(常规扫描),胸部、腹部扫描及增强扫描选用(螺旋扫描)。
•9. CT增强检查对比剂的注射方法及用量:注射部位 (手背静脉或肘静脉),注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静脉团注法 ), 注射流速为( 2.0~4.0ml/s ) 用量为(50~100ml)。另一种是快速静脉滴注法。
【简答题】
•1.简述MRI检查的适应症和禁忌证。
•MRI检查的适应症 :
• (1) 中枢神经系统各种病变(炎症、肿瘤、畸形、血管性病变等),优于CT
• (2) 五官及颈部软组织病变
• (3) 纵隔及心脏大血管病变
• (4 ) 腹内实质器官及腹膜后血管病变
• (5 ) 脊柱及四肢骨关节病变
•MRI检查的禁忌证包括:
•(1 )带有心脏起搏器者。
•(2 )手术后体内动脉夹存留者。
•(3 )体内有铁磁性异物如弹片、眼内金属异物存留者。
•(4 )换有人工心脏金属瓣膜者。
•(5 )金属假肢、金属关节者。
•(6 )体内置有胰岛素泵或神经刺激器者。
•(7)妊娠3个月以内者。
•(8 )危重症患者(必须做MRI检查时,应有临床医师陪同并作好抢救准备)。
2.叙述心与冠脉CT检查的准备与技术操作。
•检查前准备:
• (1)禁食,可适量饮水,避免剧烈运动。控制心率在60次左右。若心率大于70次/分,如无药物禁忌,应口服美托洛尔25~50mg,检查前30min~60min服用。如没有禁忌可,舌下含服甘油,有利于小分支的显示。
• (2)介绍检查过程及有关事宜,消除患者紧张情绪
• (3)按要求连接导线和放置电极
• (4)对患者进行反复的屏气训练 。一般屏气10~20s即可完成扫描。
• (5)建立静脉通道,连接高压注射器
•
•检查步骤与技术参数 :
• (1)先作胸部正、侧定位像扫描
• (2)确定扫描时间:有三种方法
•①通过小剂量对比剂预扫描试验确定扫描时间(具体做法:在降主动脉中段水平任选一层面,经肘部静脉以3.5ml/s的速度注射对比剂15ml,延迟5s后在所选层面进行15次CT扫描,扫描间隔时间为1秒。然后在CT横断面图像的降主动脉腔内选择一个兴趣区并测定其时间-密度曲线(TDC),将对比剂开始注射至降主动脉增强峰值的时间作为冠状动脉扫描的延迟时间。)
•②使用对比剂团注追踪及自动触发技术(使用该方法时则不必提前试验确定扫描时间)
•③根据经验确定其延迟时间 。
• (3)确定扫描范围:气管隆突水平至心脏隔面下2cm
• (4)设置扫描参数:0.5s螺旋扫描、层厚0.625mm或1.25mm;FOV250mm;矩阵512×512;电压和电流分别为120kv和330~420mA
•(5)对比剂为非离子型高浓度碘剂(对比剂浓度以350 mgI/ml或370 mgI/ml 为宜),使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部静脉注射,注射流速不低于3.5 ml/s(一般为4~6 ml/s ,若太慢则不易使冠状动脉内对比剂达到高浓度,小的分支显影差,而且因静脉内密度上升与动脉密度接近,使冠状动脉的显示受干扰;若流速太快则腔静脉和右心内对比剂浓度过高,也会形成伪影,影响血管显示。),用量 75~100ml ,并紧接着以相同速度注射生理盐水30~50ml。(这样一方面可防止右心内对比剂浓度过高,影响右冠状动脉的显示,另一方面也可增加推力使对比剂保持高浓度状态通过心脏和冠状动脉,因为冠状动脉内对比剂浓度需足够高,使病变得以显示,但又不能过高而掩盖管壁的病变,一般以冠状动脉近段内CT值大于350Hu,中远段内CT值250~300Hu为宜。)
•在注射对比剂前应详细询问患者有无多种药物过敏、碘过敏、哮喘、荨麻疹、肝肾功能不良等高危因素,在取得患者签字同意后方可注射。为避免严重过敏反应及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还必须给予地塞米松或甲泼尼龙做预防性静脉注射,在15min后方可进行大剂量对比剂注射。
•(6)扫描过程中要求患者正常吸气后屏气
•(7)图像相位窗的选择:心动周期R波后75%和70%相位窗上进行横断面CT图像重建。或者由计算机自动分别进行心室收缩期和舒张期的图像重建。
• (8)重组方法:对左、右冠状动脉及其分支进行MPR、MIP、VR及CTVE等重组
患者的选择:
•心脏与冠状动脉的检查通常需要钙化积分,应在增强扫描之前先做平扫获得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指数。如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指数大于1000,则建议取消检查,因为广泛冠状动脉钙化会影响官腔的显示,无法判断狭窄程度。
•心内起搏器安置术后患者,起搏器可使心电门控失效,从而无法采集数据,而且起搏器会形成放射状金属伪影,对这些患者,建议取消检查。
•过于肥胖的患者常难以获得满意的图像,一般原则是体重指数超过40的患者不宜行CTA。
•心律失常和心律不齐对图像质量影响甚至大于心率过快,如患者出现期前收缩、心房、房室阻滞等,在CT图像上几乎均可表现为血管显示模糊、中断或出现阶梯状或条纹状伪影,因此对于心律失常的患者,必须请临床医生加以控制后方可行CT检查。
【选择题】
•A型题
•1.关于CT适应症的描述,错误的是 E
•A.中枢神经系统检查
•B.五官检查
•C.心脏检查
•D.骨骼检查
•E.近视检查
•2.下列哪类患者可以行MR检查: B
•A.带有心脏起搏器者
•B.心脏病患者
• C.术后动脉夹存留者
•D.换有人工金属瓣膜者
•E.体内有胰岛素泵者
•3. 注射Gd-DTPA后,不应采用的成像方法有 C
•A.SE序列的T1加权成像
•B.GRE序列的T1加权成像
•C.T2加权成像
•D.T1加权辅以磁化传递成像
•E.T1加权辅以脂肪抑制技术
•4 .CT薄层扫描指扫描层厚:D
• A.≥l0mm
• B.≤l0mm
• C.≥5mm
• D.≤5mm
• E .5~l0mm
•5.高分辨率CT扫描的适应证中,应除外:B
• A.肺部弥漫性与结节性病变
• B.支气管肺癌
• C.垂体微腺瘤
• D.肾上腺病变
• E.内耳病变
•6.胸部CT适应证:E
• A纵隔、肺脏
• B.胸膜和胸壁
• C.心包和心脏
• D.大血管病变
• E.以上都是
•7.MRI检查的绝对禁忌证为:A
• A.体内置心脏起搏器者
• B.体内置颈动脉窦起搏器者
• C.体内置胰岛素泵者
• D.体内置神经刺激器者
• E.体内置非铁磁性橙骨植人物者
•8.颅脑CT扫描技术不包括:B
• A .横断面扫描为常规扫描
• B .扫描基线最常用听眉线
• C .双外耳孔到台面等距
• D .FOV=25cm
• E .冠状面有颌顶位和顶颌位
•9.在SE序列中,T1加权像是指: C
• A.长TR,短TE所成的图像
• B.长TR,长TE所成的图像
• C.短TR,短TE所成的图像
• D.短TR,长TE所成的图像
• E.依组织密度所决定的图像
•10. 颈部CT扫描技术错误的是: B
• A.适应症包括肿瘤和外伤
• B.螺旋扫描螺距为2
• C.甲状腺扫描范围从第五颈椎向下扫描至甲状腺下极
• D.增强扫描对比剂注射流速为3~4ml/s
• E.增强扫描延迟时间15~18s
X型题
•11.腹部CT扫描的准备,正确的是:ACDE
• A.扫描前两日少渣饮食
• B.消化道钡餐
• C.携带临床资料
• D .碘过敏式验
• E.去除扫描部位的金属物品
•12. 眼眶CT扫描适应症: ABCD
• A.主要用于眼球突出的病因诊断
• B.眼内肿瘤,眼肌肥大
• C.眼外伤
• D.眶内异物
• E. 近视检查
•13.MR图像中常见的伪影有:ABCDE
• A.相位错位
• B.混淆伪影
• C.化学位移伪影
• D.截断伪影
• E.磁敏感性伪影
•14.多层螺旋CT临床应用的优势为:ABCE
• A.扫描速度提高
• B.检测效率提高 。
•C.图像后处理质量提高 。
•D.同层厚时X线剂量多。
•E.对比剂用量减少。
•15.颅脑MRI检查常规选用的成像序列为:ABC
• A.SE序列
• B.FSE序列
• C.GRE序列
• D.IR序列
• E.EPI序列
【填空题】
•1.CT检查禁忌证:(妊娠)妇女不宜进行CT检查、(急性出血病变)不宜进行增强或CT造影检查、CT检查时应注意防护(生殖腺和眼睛)。
•2. CT扫描层距:若层距与层厚相等,则为(连续扫描)。若层距大于层厚,则为(间断扫描)。若层距小于层厚,则为(重叠扫描)。
•3. 多层螺旋CT重组技术有: (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 (容积重组)、(表面遮盖显示也称表面影像显示)、(CT仿真内镜)
•4. 椎间盘扫描:多采用(薄层靶)扫描,层面须与椎间隙(平行),一般每个椎间盘扫(3~5层)
•5. MR对比剂的种类:(1)(顺磁性)对比剂 (2)(超顺磁性)对比剂 (3)(铁磁性)对比剂
•6.目前最常用的MR对比剂是顺磁性对比剂(钆喷酸葡胺Gd-DTPA),商品名:(马根维显或磁显葡胺)。剂量:0.1mmol/kg, 注药速度:10ml/15s
•7.脊椎与脊髓的MR检查:矢状位扫描,在冠状位定位像上,使扫描层面与脊髓或脊椎(头尾CC)轴平行;在横断面定位像上,使扫描层面与椎体(前后轴)平行;扫描范围以椎体(两侧缘)为界。横断位扫描,在矢状位定位像上,使扫描层面与感兴趣区脊髓(垂直)或与椎间盘平行。横断位扫描椎间盘,扫描线应与相邻椎体上下缘连线的角平分线(平行)。扫描范围根据(病变范围)设定。
【问答题】
•一.简述CT检查前准备和检查步骤
•答案:CT检查前准备:
•1.了解病情
•2.作解释工作
•3.胃肠道准备 腹部、盆腔、腰骶部检查者,扫描前一周,不作胃肠道钡剂造影,不服含金属的药物,如铋剂等。扫描前两日少吃多渣食物。腹部检查前4小时禁饮食,扫描前口服对比剂,使胃肠道充盈。盆腔检查前晚口服甘露醇等泻剂清洁肠道,若行清洁灌肠更佳;扫描前2小时口服对比剂充盈肠道。
•4.制动 根据不同检查部位的需要,确保检查部位的固定,是避免漏扫及减少运动伪影的有效措施。另外,胸腹部检查前应做好病人的呼吸训练,即训练病人平静呼吸或吸气、屏气,使病人能根据语音提示配合平静呼吸或吸气、屏气。腹部检查前亦可口服或肌注654-2注射液20mg,以 减少胃肠道蠕动;喉部扫描时嘱病人不要作吞咽动作;眼部扫描时嘱病人两眼球向前凝视或闭眼不动;儿童或不合作的病人可口服催眠剂10%水合氯醛以制动。用量为0.5ml/kg,总量不超过10ml。或水合氯醛用量为50-75mg/kg,总剂量不超过2g。
•5.除去金属物品
•6.增强扫描及造影检查准备 : 行增强扫描及血管造影检查的病人检查前4小时禁食、水;碘过敏试验;在碘对比剂检查说明书上签名
• 7. 注意监护 : 危重病人检查时,需请临床科室医护人员陪同
• 8.防尘
• 9.注意患者家属防护
•CT检查步骤:
•1.患者的接待与登记
•2.输入患者的一般资料与扫描相关信息
•3.患者体位的处置
•4.扫描前定位 :定位像扫描制定扫描计划
•5.扫描
•6.照相和存储
二.简述肝与肾疾病CT增强三期扫描的技术操作要点
•答案:肝脏CT增强扫描通常为三期,即动脉期、门脉期和平衡期。在肝平扫基础上设置好增强扫描肝脏各期的扫描范围与扫描参数,扫描条件与平扫相同。动脉期(HAP):对比剂注射后25~30s扫描。门脉期(PVP):对比剂注射后60s扫描实相。平衡期(EP):对比剂注射后90~120s进行扫描 .如只进行肝脏动脉期和门脉期增强扫描,则称为双期扫描。有时还可根据病变的需要(如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做不同时期的延迟增强扫描,延迟时间通常5~15min。
•肾脏CT增强扫描包括三期: (1)肾皮质期:对比剂注射后25~30s进行扫描 (2)肾实质期:对比剂开始注射后70~120s进行扫描(3)肾排泄期或肾盂期:对比剂开始注射后 5~10min进行扫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