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速写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掌握速写表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正确表现对象的速写造型能力,掌握扎实的基本造型规律、法则和技巧,提高美术修养和鉴赏能力,培养艺术的感知能力,为后续设计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速写的基本概念、表现技巧、主要的表现形式;树立整体观念,掌握快速描绘的方法与技能;
2.熟悉速写造型的一般规律,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提高对比例的准确判断力;
3.理解和掌握速写表现语言,提高速写造型的表现力。
(二)能力目标
1.掌握以线条造型的素描表现方法,能够准确表现比例;
2.掌握以明暗造型的速写表现方法,能够正确表现出对象的形体结构、体积和空间、明暗关系、质量感等属性;
3.具备一定的对客观物体的艺术观察力和表现能力;
4.具有一定的对速写作品的鉴赏能力。
(三) 素质教学目标
1.树立速写作为视觉艺术基础训练的观点;
2.加强高品位艺术修养和高尚艺术情操的教育;
3.注重学习的刻苦性和专注性精神的培养,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精神,提升职业素养。
三、参考学时
160学时。
四、课程学分
10学分。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
| 序号 | 教学项目 |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 活动设计建议 | 参考 学时 |
| 1 | 速写基础知识 | 1.了解速写的概念与特点; 2.了解速写的分类。 | 建议通过丰富多彩的范例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 4 |
| 2 | 速写工具与画法 | 1.速写的工具与材料; 2.常用工具的特点与效果; 3.握笔姿势; 4.速写的表现形式。 | 建议在画室中,通过观看范画,动手绘画完成该项教学任务。 | 8 |
| 3 | 人物速写相关知识 | 1.构图; 2.透视; 3.人体的比例与结构。 | 1.建议在画室中完成教学任务; 2.学生分组学习,实践写生、临摹; 3.学生分组轮流做模特进行写生创作; 4.教师采用整体教学和分组教学相结合,进行讲解、分析、示范、修改。 | 6 |
| 4 | 人物头部结构 | 1.头部比例; 2.头部骨骼和肌肉; 3.头部透视; 4.眼睛结构; 5.鼻子结构; 6.耳朵结构; 7.嘴巴结构。 | 14 | |
| 5 | 人物局部速写 | 1.头发速写; 2.头部画法。 | 10 | |
| 6 | 四肢的画法 | 1.手的结构; 2.手的画法; 3.脚的结构; 4.鞋子的画法; 5.上肢的结构和画法; 6.下肢的结构和画法。 | 16 | |
| 7 | 人物半身速写 | 1.上半身的画法; 2.半身的画法。 | 10 | |
| 8 | 站立人物速写 | 1.人物速写; 2.人物速写的要求; 3.人物速写步骤; 4.站立人物的画法。 | 16 | |
| 9 | 坐立人物的画法与下蹲人物的画法 | 1.坐立速写的画法; 2.下蹲人物的画法。 | 12 | |
| 10 | 人物生活场景速写 | 1.生活场景速写的难点及时训练目的; 2.人物场景速写的训练要点; 3.人物场景速写步骤。 | 16 | |
| 11 | 人物速写临摹与默写 | 1.人物速写临摹的意义; 2.人物速写临摹步骤; 3.人物速写临摹需要注意的重点; 4.人物默写的意义; 5.人物默写的步骤。 | 18 | |
| 12 | 风景速写 | 1.风景速写的表现方法; 2.风景速写临摹要点。 | 1.建议学生在室外分组进行实践写生、临摹; 2.教师做范画加以示范。 | 30 |
(一)教学方法
1.重视学生的基本功训练,由提高学生科学观察方法到学生熟练造型表现能力。教师必须依据教学大纲规定,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制定每学期的授课教学计划。
2.使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结合,加强艺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艺术实践能力。
3.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在进行速写技术训练同时,注意学生的心智活动,培养高尚的视觉艺术审美观和正确的造型能力。
4.教学内容的实施,实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按速写理论知识,速写技能训练,优秀速写作品鉴赏,速写表现实践等四个方面的有机结合。
(二)评价方法
以学习目标为评价标准,坚持用多元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练习方法。学习评价宜以过程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注重实践性引导,过程评价以鼓励为主。教学效果评价重点评价学生的基础造型能力。
平时成绩:出勤率、课堂纪律、作业成绩,画室实践。
实训成绩:单元实训写生成绩、展览展示作品成绩、相关比赛成绩等出勤占10%。
期末考试:速写实践。
课程成绩构成:平时表现×权重 + 实训成绩×权重+期末考试×权重。
(三)教学条件
开展本课程教学需要在画室中进行,画室硬件应具备画板、画架、凳子,配有多种素描静物,配备临摹书籍、挂图。充分利用速写画室、网络速写教学资源、观摩画展等实验场所,创设速写实践情境,开发实训模块。使学生较快适应速写造型的岗位环境。
(四)教材编写
1.依据本课程教学标准组织教材的编写,符合“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
2.教材的内容要注意可行性、实用性、灵活性和前瞻性,不追求理论的深度与难度。教材需要体现专业特点,为后续开设的平面设计专业课程服务。在形式上应适合中职学生认知特点,文字表达简洁明了,图文并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