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课题名称听唱融合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法的研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13:01:31
文档

课题名称听唱融合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法的研

年度编号课题设计论证课题名称:“听唱融合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法的研究”课题1.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2.选题的目的、意义;3.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的切入点、主要问题、重要观点等);4.研究方法、手段、途径等;5.已有相关成果;6.主要参考文献(限填10项);7、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人员结构(职务、专业、年龄);8、完成课题的条件和保障。(请按此8部分逐项填写,限4000字内)。此表供匿名评审使用,必须填写,但不得出现申请人和课题组成员姓名、单位名称等个人资料。1、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推荐度:
导读年度编号课题设计论证课题名称:“听唱融合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法的研究”课题1.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2.选题的目的、意义;3.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的切入点、主要问题、重要观点等);4.研究方法、手段、途径等;5.已有相关成果;6.主要参考文献(限填10项);7、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人员结构(职务、专业、年龄);8、完成课题的条件和保障。(请按此8部分逐项填写,限4000字内)。此表供匿名评审使用,必须填写,但不得出现申请人和课题组成员姓名、单位名称等个人资料。1、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年度
编号
课题设计论证

课题名称:“听唱融合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法的研究”课题

1.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2.选题的目的、意义;3.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的切入点、主要问题、重要观点等);4.研究方法、手段、途径等;5.已有相关成果;6.主要参考文献(限填10项);7、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人员结构(职务、专业、年龄);8、完成课题的条件和保障。

(请按此8部分逐项填写,限4000字内)。

此表供匿名评审使用,必须填写,但不得出现申请人和课题组成员姓名、单位名称等个人资料。
1、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门类。艺术教育对社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的今天,党的教育方针明确了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美国提出:“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国外更强调学生欣赏音乐,德国人说:“听音乐,听音乐;让每个孩子不能离开音乐!”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能够欣赏懂得音乐,这是审美修养的基本标志之一,离开了这一点就谈不到完美的教育。”虽用词不同,却阐明了艺术教育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无论是西方的柏拉图还是中国的孔夫子,都懂得音乐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特别是培养学生艺术素质的主要途径。通过音乐教育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使他们成为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音乐教育有着众多的功能,如:社会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等。它能使人精神高尚、心灵净化、智力发展、身心健康。

音乐一种神奇而美妙的艺术,带给我们无限美好的形式享受。更为奇妙的是这些音符的组合竟能时时拨动着人的心弦或徐缓优美,或激动神往,把你带进崇高的审美境界。在那优美的音乐之中少了几分烦躁不安,多了几分祥和安宁,这份优美的情感犹如阿拉伯神话中的飞毯载着你不断上升、上升,直到一个理性的至善至美的境界。所以这一切对音乐的感受都来自音乐欣赏。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展,深刻地感受到如果不教孩子欣赏音乐,这个世界会多么悲惨啊,音乐可以改变人生。教会学生学习音乐要从欣赏入手,从心灵的深处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最重要的是净化心灵让每个人享受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头戏。应该成为音乐教育的核心,通过欣赏教学的研究,提高学生的素养及教师的教学水平。

据调查资料显示;目前小学欣赏教学表现于聆听参与;节奏参与;体态律动与舞蹈设计;乐器演奏参与等欣赏活动中,而且这些活动又不是人人能够驾驭,各个都做得到位很完善,还没有深化,没有达到真正帮助学生内化到情感层面。欣赏应该达到三个层面,美感阶段,至善阶段、至纯阶段,欣赏为学生内化情感学做人。而现状不能很好地满足欣赏教学的需要,特别是在课改背景下,更需要加强和改进欣赏教学,做到既有形式又有内容,形式为内容服务,内容为主题服务,最后达到内化学生心灵。丰富学生的情感,塑造学生的人格.

音乐教学的基本手段之一就是聆听,“听”这个词是最重要的,它是靠时间积淀的。受课时的我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充分地听,造成欣赏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引入唱会创设出欣赏教学的新天地。目前的欣赏教学,还停留在听的方法上,没能进一步介入“唱”的研究,多年实践发现听与唱都应该一同进入欣赏教学,加快速度提高“听唱融合”教学是燃眉之急。学生听了作品,要能够快速地表现出来,首先是解决唱的问题,耳朵听到是第一感受,嘴上唱出来是内化的感受,真正入心是全面的感受与提升!目前没有人提过或研究过此问题,为进一步深化欣赏教学的研究,填补欣赏教学中的美中不足,很有必要做此专题研究,探讨欣赏教学新的思维方法与教学思路.提高欣赏教学的效果.

为此,我们提出:“小学音乐欣赏课听唱融合教学法的研究”课题。

2、选题的目的、意义:

理论意义:

1)创造一个适合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基本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填补欣赏教学“唱”的不足中的空缺。

2)本课题研究为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及学生欣赏水平服务,为北京市小学音乐教学发展提供参考实践的依据。

3)本课题有助于课程改革的进程,为创新音乐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提供了保障.

实践意义:

1)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反复性:音乐欣赏教学的反复性是由音乐的这种特性所决定的。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它稍纵即逝,只有记忆才能抓住它,而记忆最有效的方法是反复,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和理解不是一次完成的,要经过不断深化的过程,必须进行反复欣赏。常规经验告诉我们,当欣赏一首作品时,听得多了对音乐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教学时间不容许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听,只好选择最有效的方法---边听边唱。即解决了实际问题,又收到比较好的效果;比光听还好,“唱”加入了二度创造,学生会即刻感受、理解、记忆,会减少周期,提高效率。

2)强调以生为本,动静结合,学生参与。符合心理与年龄特征,听唱融合符合音乐韵律的特性。

3)提倡整合的原则:将新理念与教学行为整合,现有资源:音响、课本、多媒体等整合;听、唱、奏、跳活动统一在音乐体验上。

3、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的切入点、主要问题、重要观点等)

研究的切入点:

欣赏涉及到的内容多,古今中外各种各样的作品,对能够用唱的方式介入的作品进行听唱结合,内化学生的情感,克服欣赏教学只注重听,不重视“唱”的缺点,开创并提升已有的欣赏形式,使之变成预期的五种方法:1)聆听参与,2)节奏参与;3)体态律动与舞蹈设计;4)乐器演奏参与;5)歌唱的参与;6)图形谱子或者说图形音乐参与法,等多种方法参与音乐,以达到内化学生的情感目的。

主要问题:

学生欣赏的具体方式方法,教师欣赏教学的教法,在聆听中加入演唱主题,唱出作品思想情感。

让六种方法进入课堂,使每个学生参与进来。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和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多少事实告诉我们,谁能巧妙的变难为易,变深不可测为通俗易懂;由浅入深的进行教学,谁就能唤起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怎样才能会学音乐。需要教师在欣赏教学中,摸索出一套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并总结推广。

重要观点:

1)聆听参与理论支撑:听力是人的本能,胎儿四个月就有听力了。

实施的方法:以音乐要素为基本单元,以作品为媒介,创设聆听音乐的细节。

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做到什么?

达到的效果:对作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欣赏全是在三种不同阶段上听音乐的。由于缺少恰当的术语,不妨把这三个阶段称为1、美感阶段,2、表达阶段;3、纯音乐阶段。

2)节奏参与的理论支撑:德国奥尔夫:“节奏是音乐的骨干,是音乐的基础。”

实施的方法:为主题音乐设计符合乐句结构及音乐情绪的节奏教学模式,用乐器和声势模仿节奏:“拍手、拍腿、跺脚、捻指、打口哨”等,产生对音乐的共鸣,假设:欣赏《船工号子》。

4/4  22  532  1  2 |66  216  5  6 ||嗨 咗

4/4  0   0   x x |0   0   x x ||嗨 咗

学生在每小节的后面击掌,喊出“嗨 咗”,突出劳动号子紧密有力的节奏、一领众合的演唱形式,既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又很快领悟了中国民歌劳动号子。加进演唱主题旋律,体会音乐作品内涵。

达到的效果:这是一首民族音乐,节奏简单,表现了长鼓节奏模式,和音乐配合相当和谐,符合音乐情绪和主题风格,学生边听边合着节奏击拍,进入音乐的情绪之中。主题音乐是乐曲的核心,演唱并熟记主题音乐学生更能深刻地领会音乐的发展与变化,能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力。熟悉主题最有效的方式让学生哼唱主题。学生注意力集中在体会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感、音乐题材及音乐风格上

3)体态律动与舞蹈设计理论支撑

它是聆听者对音乐的即兴反映,根据音乐的情绪状态及其变化如旋律的高低,速度的缓急,音色的明暗等通过动作来体验这一过程。

实施的方法:

边听边律动,在律动中体会乐曲的意境和情感,并在参与的过程中,愉悦身心。

假设:欣赏管弦乐《北京喜讯到边寨》感受这首具有浓烈的苗族舞蹈风格的乐曲,教师提前编排好热情、奔放的苗族舞蹈,课上展示,学生感受音乐描述少数民族载歌载舞的热情性格,欣赏过程中教师把舞蹈基本动作交给学生,让他们随着音响用肢体语言理解表现音乐,学习效果会好。

4)乐器演奏参与理论支撑: 乐器演奏是学生表现音乐方式之一。打击乐器是低年级学生最喜欢的乐器。教师要进行适当加入,使课堂活跃,帮助学生进入音乐之中。

假设:《鸭子拌嘴》,用打击乐表现这段故事,教师创设情景:“池塘边,一群鸭子走来,不知怎么回事,两只鸭子炒起嘴。学生击响手中的嚓,节奏忽紧忽慢;学生再用打击乐演奏出时急时缓的情绪;用身体动作神态把鸭子吵架的情绪表现出来。”在进入演唱环节,产生对作品的理解共鸣.

学生听懂了一首乐曲,并不是欣赏课的结束,而应激励学生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目的培养学生创造和想象力。采用改编作品的节奏、速度、演奏乐器等方式。《森吉德玛》第一段缓慢而幽美的旋律,音乐描绘辽阔草原和无边沙漠的大自然景象,让学生试着在原来的主题音调基础上加快速度,用乐器演奏出来,感受旋律顷刻间的变化(热烈、欢快、喜悦)的气氛,创作活动中尝试快乐! 

5)歌唱的参与理论支撑: 歌唱是人声表达情感的最直接、最方便的一种方法,孩子高兴时都喜欢用歌声来表现。是什么引起的歌唱欲望?只有孩子们愿意唱,他们才能真正体会到唱歌的欢乐,将作品能够唱出来的交给学生让其充分地创设新的学习欣赏形式,培养歌唱的习惯及演唱技巧。

假设:《草原到北京》是一首民族歌曲,教师帮助学生理解作品,表现主题,为什么草原到北京,草原人民热爱领袖毛的感情唱出来。音乐的重点句在哪里?分析清楚了,由心而发的感情就唱出来了。演唱达到了更高的层次;欣赏教学也就达到了以美育人的目的。

6)图形音乐参与法.借助奥尔夫的音乐欣赏教学法进行欣赏教学.将乐曲用图形式表现出高低起伏的旋律,表现理解,感受音乐,再现音乐的主题.帮助学生记忆音乐,理解作品.提高欣赏的能力.

总之,音乐是一门既有技术性,又有整体性、审美性的学科。音乐欣赏是实践性极强的分支,它是一种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将音乐欣赏作为教育的重要手段,起到培养和发展人的想象力、创造力的重要作用。同时,实践又是有效联结音乐欣赏“教”与“学”的桥梁,实现音乐理论与艺术实践的统一,理性与感性的统一,更符合音乐艺术极强的创造性的特点,所以,此课题将达到预期的目标!

4、研究方法、手段、途径等。

研究的方法: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调查法等。

研究的对象:小学1-6年级学生,10所实验校,26位教师。(小学课本音乐欣赏曲目)

研究的手段:

1)通过课堂教学实现听唱融合教学的研究,感受与鉴赏是最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审美的有效途径。

2)形成欣赏音乐的习惯,多听、多唱,学会欣赏音乐,培养鉴赏音乐的能力。实现《课标》对小学音乐学习领域目标: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三维目标,培养音乐爱好者。

3)通过课堂评价把握音乐要素,音乐的表现手段,音乐的结构单位;音乐的风格及作曲家个人风格特点;音乐体裁等。积极创造出各种各样很具有个性的表现方式,去表达对音乐艺术的理解。

研究的途径:1、听唱融合教学法主要途径,点上渗透,面上进行。对实验校进行全面跟踪实验.

2、开展好“三结合”学校、教师、学生;科研、教研、培训相结合。

3、从课堂入手,解决欣赏教学的实际问题,按照预定计划实施课题,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做好前测、中测、后测数据统计调查,利用好第一手资料调整实施。

4、在研究实践中拓展教学思路,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培养教师欣赏教学的理论与实际的水平,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习惯与能力。

5.已有相关成果:

成果名称

著作者成果形式发表刊物或出版单位发表出版时间
《欣赏中培养创新思维》李淑荣论文中小学音乐报2000、10

《引导学生参与音乐  》

张翠青论文音乐天地杂志2006 、2

《走进音乐教学》李淑荣中国戏曲出版社2005、9

《我与音乐教学》李树荣京华出版社2005、8

《新器乐曲选》李淑荣北京课外教材2001、8

蓝色的雅特朗陆爱红优秀课北京教育科研网2004、6

不再麻烦好妈妈彭海昆优秀课北京教育科研网2005、5

草原到北京王  杰

优秀课北京教育科研网2006、5

摇篮曲张秋立等全国一等奖全国创新杯教学艺术大赛2006、8

6.主要参考文献(限填10项)

题      目 

作  者

资料形式报刊名称发表(出版)
《思维、情感与音乐》吴文漪中国科技出版社2002年1月

浅析“素质教育中音乐要素”于  洋

  网上

中国音乐网2006 年2月

《欣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佚  名

网上中国音乐网2006年2月

《欣赏中的误区和误导》佚  名

网上中国音乐网2006年3月

《小学审美教育》孙衍慧中华书局2005年11月

《中国音乐教育》吴  斌

中国教育部2006年9月

《音乐课程标准》解读李连宁教育部基础教育司2002年8月

《音乐学科教育学》曹  理

首师大出版社2001年9月

《论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沈一鸣北京基教研中心2002年8月

《音乐多来咪》曹  理

首师大出版社2001年9月

7、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人员结构(职务、专业、年龄)

职务专业年龄学历
副校长教育科研52教育管理本科有领导干部
主任教育科研40教育管理本科有一线教师
北京市特级教师音乐教学52音乐本科有课题负责人
音乐教师舞蹈教学26音乐本科从知识结构到
音乐教师器乐教学35音乐大专本人专业能力, 

音乐教师欣赏教学28音乐本科职务级别等方面
音乐学科组长课堂教学39音乐本科参与者都具备了、
音乐教师欣赏教学30音乐本科研究课题的能力
音乐教师欣赏教学36音乐本科是合理的科学的
音乐教师音乐欣赏教学28音乐本科有战斗力的组成。
8、完成课题的条件和保障。

1)学校领导陈校长,科研主任甄增瑞亲自参与研究,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保障。

2)本课题负责人李淑荣同志是北京市小学音乐学科教学带头人;她潜心研究音乐教育教学,多次取得科研成果。有一支坚强的骨干教师队伍作保障。

3)在郊区县我们的教学水平是名列前茅的,多次受到领导的关心与表彰。

4)有特级教师的引领。“一托二”做表率,一定会成功。

5)有充分的时间保障,在前期检索文献、整理资料的基础上,2005年11月成立课题小组、设计研究方案,进行调查研究等工作,2006年5月实施,2007年1月进入整理结题阶段。教师每月有1-2次集中汇报研讨的时间,遇到问题随时与教研员联系,保证了课题的顺利进行。

三、课题研究计划

1、课题研究阶段安排及中期成果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2005年11月---2006年5月)

搜集整理欣赏教学方法。

1、课题论证、成立课题小组、设计研究方案。 

2、调查学生欣赏现状,整理评估数据。(随机抽样调查)

3、培训教师、研讨欣赏教学已有的方法,开创新的听唱结合的方法。

4、专家开题论证、答辩。

5、结合“项目管理,任务驱动”搞好课题研究,制定并写出计划。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6年5月—2008年1月)

欣赏课听唱融合教学法。

1、听唱融合教学法进课堂。

2、听唱融合教学案例的推广。

3、听唱融合教学论文的撰写。

4、听唱融合教学的比较与区别。以实验校为依托教学欣赏课的研究。

第三阶段: 结题阶段(2008年1月—2008年8月)

欣赏教学成果展示.

1、整理资料,准备结题报告。

2、专家指导。邀请特级教师做欣赏课的鉴定与指导。

3、专题研讨会。

4、全部资料展示。

5、收集存盘、刻盘。

6、推广经验,弥补不足,继续开展好新课题研究。

2、课题完成最终时间及最终研究成果。

时间  2008年8月底。

成果 1、欣赏课融合教学法案例专集。

   2、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论文评比。

   3、欣赏课融合教学法研究报告。

   4、欣赏课听唱融合教学法专题研讨会。

   5、欣赏教学法活动资料光盘发行。

   6、资料的存储与备案。       

北京市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

“小学音乐欣赏课听唱融合教学法的研究”

   课题开题论证会

   

程 序

一、介绍专家、领导及来宾。

二、课题负责人论述。

三、专家点评、答辩。

四、专家集体意见。

五、领导讲话。

六、负责人发言。

七、集体合影留念。

八、共进午餐。

名片:  名流与人文相结合,大师与名校相辉映.

穿越时空反思教育,四方高鹏共谋发展.

敬请您亲自光临.欢迎您,真诚的谢谢!

               欢迎您,下次再来!

                                               

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   房山区教育学会

小学音乐研究会

2006年9月28日

专 家 意 见:

同意此课题的开展与实施!

           沈一民  

           吴文漪

           付宝环

                  2006年9月28日

  

              

开 题 论 证 会

2006 年9月28日上午九点,在进校209会议室召开了北京市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课题"小学音乐听唱融合教学法研究课题"开题论证会。北京市课题组专家领导及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科研室主任甄增瑞,教育学会夏光月老师,小学教研室主任齐颜成,课题负责人李淑荣老师,全区小学音乐课题组全体成员.北京市崇文区来房山区支教的四位音乐老师分别出席了会议.

 甄增瑞主任主持了大会,会上课题组负责人李淑荣老师做了开题报告,对课题的开展工作做了全面的详细的介绍.专家分别做了课题论证.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认定.并且提出了指导和建议.

     课题组专家北京市基础教育研究中心艺术教研室的沈一民主任说:首先房山区小学音乐学科能够自己独领课题,在北京市音乐学科还是独一份,很有新意.具有独创精神.也说明该区的领导非常重视与坚决的支持.同时的活动能力强,把北京市音乐学科的特级教师资源全部垄断了,都请到房山区作指导很有意义啊!第二方面是,课题的级别高,是北京市的课题很了不起啊!课题做得又非常的规范.选题紧密联系课堂教学实际,全面贯彻教学大纲。提出了教学法的研究,研究领域处于学习与借鉴的理论层面,教师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非常好!提议你们在课题报告中将一些词汇做一些调整。比如:“有些初级阶段,外在形式,内在聆听。”这些词删掉,特别是对唱的形式研究做细的分类.对报告会起到严谨、周到、示范的作用.对欣赏如何采取歌唱、模唱、视唱、默唱、听唱等方式,表现在什么范围内,例如:“鸭子拌嘴”器乐作品,声乐作品的主题、调性结构做分析,确定教学对课题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北京市东城区特级教师吴文漪老师做了理论的与实践方面的指导。他说到:“北京市小学音乐教研员能够做到在北京市立项课题还是没有过的,李淑荣老师真得很棒。在众多的课题中能够被市级课题批下来很不容易啊!他是经过层层选拔才能够得到立项!课题很有价值又有新意。在本区带领教师开展市级课题研究我们很佩服您!”

北京市崇文区崇文小学副校长、特级教师付宝环老师,对课题给予非常的支持,他们愿意携手并肩做好课题研究,对欣赏的方法作了划分,对收集资料做了指导,提出了具体方法.使我们更加明确了课题的发展方向,让我们对实施课题有了百倍信心.我们相信有专家的关心指导,有领导的支持,有一线教师的热心参与,我们的课题一定会成功!

-活页1-

-活页2-

-活页3-

-活页4-

文档

课题名称听唱融合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法的研

年度编号课题设计论证课题名称:“听唱融合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法的研究”课题1.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2.选题的目的、意义;3.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的切入点、主要问题、重要观点等);4.研究方法、手段、途径等;5.已有相关成果;6.主要参考文献(限填10项);7、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人员结构(职务、专业、年龄);8、完成课题的条件和保障。(请按此8部分逐项填写,限4000字内)。此表供匿名评审使用,必须填写,但不得出现申请人和课题组成员姓名、单位名称等个人资料。1、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