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邵福来 牛铭涛 王 雷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学术版 》2008年第04期
摘要:高分子材料是通过制造成各种制品来实现其使用价值的,因此从应用角度来讲,以对高分子材料赋予形状为主要目的的成型加工技术有着重要的意义。一般涉及成型质量的要素有外观性的、尺寸精度性的、技能性的内容等。首先,制品的外观不良和注射条件密切相关,也和其制品的用途密切相关。其次,制品的尺寸精度是其作为各种零部件使用时的重要品质因素,外观性的要素更为重要。而成型品的技术性能要素除力学物性外,还有耐化学性、耐热性等等。
关键词: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成型质量
一、注射不足
1.表观 模腔未完全充满,主要发生在远离料头或薄截面的地方。
2.物理原因 熔料的注射压力和/或注射速度太低,溶料在射向流长最末端过程中冷却。通常在低熔料温度和模温的条件下注射高粘性材料时会碰到这种情况。它也会发生在需要高压注射但保压设置低不成比例的时候。
实际上,当需要高注射压力的时候,保压也应按比例提高,正常时保压应为注射压力的50%左右,但如果采用高注射压力,保压应为70%到80%。如在料头附近发现注射不满,可以解释为:流体前锋在这些点被阻挡,较厚的地方先被充满。如此,在模腔几乎被充满之后,在薄壁处的熔料已经凝结并且在流体中心部位有少量的流动导致注射不足。
二、溢边
1.表观 在凹陷周围,沿分型线的地方或模具密封面出现薄薄的飞边。
2.物理原因 在多数情况下,溢边的产生是因为在注射和保压过程中,机器的合模力不够,无法沿分型线将模具锁紧并密封。如果模腔内有的地方压力很高,此处模具变形就有可能造成溢模。在高的注射温度和速度条件下,熔料在流道末端仍能充分流动,如果模具没有锁紧就会产生溢边。
如果只在模具上某一点发现溢边,这就说明模具本身有缺陷:此处模具未完全封住。典型的溢边情形:局部产生溢边是由于模具有缺陷,而扩展到整个范围则是因为合模里不够。
模具在分型线或凸边处密封不足重新设计模具
三、 空隙
1.表观 制品内部的空隙表现为圆形或拉长的气泡形式。仅仅是透明的制品才可以从外面看出里面的空隙;不透明的制品无法从外面测出。空隙往往发生在壁相对较薄的制品内并且是在最厚的地方。
2.物理原因 当制品内有泡产生时,经常认为是气泡,是模具内的空气被流入模腔的熔料裹住。另一个解释是料筒内的水气和气泡会想方设法进入到制品的内部。所以说,这样的"泡"产生有多方面根源。
一开始,生产的制品会形成一层坚硬的外皮,并且视模具冷却的程度往里或快或慢的发展。然而在厚壁区域里,中心部分仍继续保持较长时间的粘性。外皮有足够强度抵抗任何应力收缩。结果,里面的熔料被往外拉长,在制品内仍为塑性的中心部分形成空隙。
四、 气泡
1.表观 制品表面和内部有许多气泡,主要在料头附近,流道中途和远离料头的地方,还发生在制品壁最后的地方。气泡有着不同的尺寸和形状。
2.物理原因 气泡主要发生在必须在高温下加工的热敏感性材料。如果必须的成型温度太高,通过分子而导致材料分解,熔料就有发生热降解的危险,成型过程中气泡就容易产生。
如果周期时间长,通常可能是太长的残留时间和行程利用不足的原因。也可能因为料筒内温度过热。
五、 接合缝
1.表观 在充模方式里,接合缝是指各流体前端相遇时的一条线。接合缝的位置总是在料流方向上。
2.物理原因 接合缝形成的地方为熔料的细流分叉并又连接在一起的地方。在细流再次相遇的地方,表面会形成接合缝和料流线。熔流周围的型芯越大或浇口间的流道越长,形成的接合缝就明显。
大多数情况下,工艺调试不可能完全避免接合缝和料流线。他所能做的是降低其亮度,或将它们移到不显眼或完全看不到的地方。
参考文献
1.注塑成型技术 郭广思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2.注塑成型技术 王兴天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