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ealth Assessment
学分:3 总学时:48 理论学时:48 实验/实践学时:0/0
一、课程作用与目的
健康评估(health assessment)是研究诊断个体、家庭或社区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或生命过程的反应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学科。它既论述疾病的临床表现及其发生机制、个体对疾病的反应,又讲解问诊、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以及如何运用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去识别健康问题及其人们对它的反应。课程的目的在于了解个体在健康和生命过程中的经历,包括健康、疾病和康复;寻找促进健康评估或增进最佳身体功能的有利因素;识别护理需要、临床问题或护理诊断,作为选择护理干预方案的基础;评价治疗和护理的效果。
二、课程基本要求
1.理论学习方面
⑴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从如何与患者交流,到体格检查的内容与方法,心电图、实验室检查等辅助检查的内容和意义,以及如何运用诊断性推理,分析、综合资料,对资料进行分组,以发现其中的意义并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
2.基本技能学习方面
⑴通过教学,学生应能进行问诊和体格检查,并能综合问诊、体格检查和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的结果,作出初步护理诊断/合作性问题,写出完整的护理病历。同时具备监测病人病情变化,预测疾病发展及危重症发生的能力
三、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使用教材
吕探云、孙玉梅主编.《健康评估》.第3版.北京市朝阳区: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2.主要参考书
吕探云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一、二版《健康评估》等教材。
四、课程内容
第一章 绪论
主要内容:了解健康评估的起源和发展,健康评估与护理程序的关系,健康评估的护理实践中的重要性健康评估与护理程序内在的关系及其主要任务和重要性;了解课程的主要内容、学习目标、方法与要求,确立以护理为重点,以病人为中心的,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文化在内的整体评估观念。
重点和难点:健康评估与护理程序的内在关系及其主要任务和重要性;以护理为重点,以病人为中心的,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文化在内的整体健康评估观念,并能运用在护理实践中。
第二章 问诊
第一节概述
主要内容:掌握问诊的目的、注意事项和内容;了解特殊情况的问诊
重点和难点:掌握问诊的内容,理解Gordon的功能性健康型态作为收集资料和组织信息,得出护理诊断的评估框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第二节 常见症状问诊
一、发热
主要内容:了解正常人体温和生理变异。熟悉发热的发生机制、常见病因及与发热相关的护理诊断。掌握发热的定义、临床表现和护理评估要求。
重点和难点:发热的发生机制;发热对人体功能性健康型态的影响。
二、疼痛
主要内容:了解正常人体温和生理变异。熟悉疼痛的发生机制、常见病因、分类及与疼痛相关的护理诊断。掌握疼痛的定义、临床表现和护理评估要求。
重点和难点:疼痛的发生机制及分类;疼痛的问诊要点。
三、水肿
主要内容:了解水肿的发生机制。熟悉水肿的分类,全身性水肿中的营养不良性水肿及其他原因引起水肿的临床表现, 局部性水肿的临床表现。掌握水肿的定义,全身性水肿中的心源性、肾源性和肝源性水肿的临床表现,水肿的护理评估要点以及相关护理诊断。
重点和难点
1.水肿的发生机制。
2.全身性水肿(心源性、肾源性、肝源性、营养不良性水肿及其他原因引起水肿)的临床表现。
3.局部性水肿的临床表现。
4.水肿的护理评估要点。
5.水肿患者的相关护理诊断。
四、 脱水
主要内容:了解脱水的发生机制。熟悉脱水的病因及临床表现。掌握脱水的问诊要点以及相关护理诊断。
重点和难点
1.脱水的病因及发生机制。
2.脱水的问诊要点及.相关护理诊断。
五、呼吸困难
主要内容:了解呼吸困难的病因。熟悉呼吸困难的发生机制。掌握呼吸困难的定义、临床表现及护理评估要点。
重点难点:1.呼吸困难的发生机制。
2.呼吸困难严重程度及对日常生活活动的影响。
六、咳嗽与咳痰
主要内容:了解咳嗽与咳痰的主要病因与发生机制。熟悉与咳嗽与咳痰相关的护理诊断。掌握咳嗽与咳痰的定义、临床表现及护理评估的要点
重点和难点1.咳嗽与咳痰的发生机制
2.严重咳嗽对人体功能性健康型态的影响。
七、咯血
主要内容:了解咯血的病因。熟悉咯血的发生机制。掌握咯血前、大咯血和咯血常见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及咯血护理评估要点。
重点和难点:咯血的发生机制,血前、大咯血和咯血常见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及咯血护理评估要点。
八、发绀
主要内容:了解发绀的定义。熟悉发绀的发生机制。掌握发绀的病因与临床表现以及发绀的护理评估要点。
重点和难点:发绀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及问诊要点。
九、 心悸
主要内容:了解心悸的发生机制。熟悉心悸的病因和临床表现。掌握心悸的定义,护理评估要点以及相关的护理诊断。
重点和难点
1.心悸的发生机制。
2.心悸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3.心悸的护理评估要点。
4.心悸患者的相关护理诊断。
十、恶心与呕吐
主要内容:了解恶心与呕吐的发生机制。熟悉恶心与呕吐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及相关护理诊断。掌握不同呕吐的特点以及恶心与呕吐的护理评估要点。
重点和难点:
1.呕吐的发生机制。
2.恶心与呕吐的临床表现。
3.不同病因恶心呕吐的特点。
4.呕吐患者的相关护理诊断
十一、 呕血与黑粪
主要内容:了解呕血与黑粪的病因。熟悉呕血与黑粪的临床表现及相关护理诊断。掌握呕血与黑粪的概念及护理评估要点。
重点和难点:呕血与黑粪的概念。
呕血与黑粪的病因。
呕血与黑粪的护理评估要点。
呕血与黑粪的临床表现。
十二、 便血
主要内容:了解便血的病因。熟悉便血的概念、临床表现及相关护理诊断。掌握便血的护理评估要点。
重点和难点1.便血的概念。
2.便血的临床表现
3.便血的护理评估要点。
十三、腹泻
主要内容:了解腹泻的病因与发生机制。熟悉腹泻类型、临床表现及相关护理诊断。掌握腹泻的概念及护理评估要点。
重点和难点1.腹泻的概念与类型。
2.急性腹泻与慢性腹泻的临床表现
3.腹泻的护理评估要点。
十四、便秘
主要内容:了解便秘的发生机制与类型。熟悉便秘的病因、临床表现及相关护理诊断。掌握便秘的概念及护理评估要点。
重点和难点 1.便秘的概念。
2.便秘的护理评估要点。
3.便秘的临床表现。
十五、黄疸
主要内容:了解胆红素的正常代谢。熟悉黄疸的病因、发生机制及相关护理诊断。掌握黄疸的概念、临床表现及护理评估要点。
重点和难点1.黄疸的概念。
2.黄疸的类型和临床表现
3.黄疸的护理评估要点。
十六、尿潴留
主要内容:熟悉尿潴留的病因与发生机制、与尿潴留相关的护理诊断。掌握尿潴留的定义、临床表现和护理评估要求。
重点和难点:尿潴留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护理评估要点和相关护理诊断。
十七、 尿失禁
主要内容:熟悉尿失禁的病因与发生机制、与尿失禁相关的护理诊断。掌握尿失禁的定义、临床表现和护理评估要求。
重点和难点:尿失禁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护理评估要点和相关护理诊断。
十八、抽搐与惊厥
主要内容:熟悉抽搐与惊厥的病因与发生机制、与抽搐与惊厥相关的护理诊断。掌握抽搐与惊厥的定义、临床表现和护理评估要求。
重点和难点:抽搐与惊厥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护理评估要点和相关护理诊断。
十九、意识障碍
主要内容:了解意识障碍的发生机制,熟悉意识障碍的病因、与意识障碍相关的护理诊断。掌握意识障碍的定义、临床表现和护理评估要求。
重点和难点
1.意识障碍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护理评估要点和相关护理诊断。
第三章体格检查
第一节 概述
主要内容:熟悉体格检查的目的和注意事项,掌握体格检查的检查方法。
重点和难点:体格检查方法视、触、扣、听、嗅。
第二节 一般检查
一、全身状态
主要内容:掌握全身状态的评估内容,异常表现及其临床意义。了解与各异常表现相关的病因与发生机制。
重点和难点:全身状态评估内容,各异常表现的病因。
二、皮肤
主要内容:熟悉皮肤检查的内容。掌握皮肤异常的临床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重点和难点:影响皮肤颜色的因素;皮肤颜色异常的临床意义。
影响皮肤湿度的因素;皮肤湿度异常的临床意义。
皮肤温度异常的临床意义。
影响皮肤弹性的因素;皮肤弹性改变的临床意义。
皮疹的种类、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压疮的定义、好发部位、临床分期及相应表现。
瘀点、紫癜、瘀斑、血肿的定义及其临床意义。
蜘蛛痣的定义、分布范围及其临床意义。
不同程度水肿的临床表现特点。
三、浅表淋巴
主要内容:熟悉浅表淋巴结的分布,掌握浅表淋巴结的检查方法及全身或局部浅表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意义。
重点和难点:浅表淋巴结的分布。
触诊浅表淋巴结的注意事项。
全身或局部浅表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意义。
四、相关护理诊断
主要内容:了解相关护理诊断的内容
重点和难点:相关护理诊断内容
第三节 头部检查
主要内容:熟悉头部检查的内容。掌握头部及其器官的检查方法、异常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重点和难点:头部及其器官的检查方法、异常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第四节 颈部检查
主要内容:掌握颈部检查的内容、异常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重点和难点:颈部检查的内容、异常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第五节 胸部检查
主要内容1.胸部的体表标志 熟悉胸部常用体表标志,包括骨骼标志、自然陷窝、人工划线和分区。
胸壁、胸廓和乳房 了解异常胸壁、胸廓的临床特征,熟悉其发生原因。
肺和胸膜
(1)视诊:要求了解呼吸运动的类型、各类呼吸困难的特征、呼吸频率和深度改变及意义。
(2)触诊:熟悉肺部触诊内容。掌握肺部触诊的检查方法,胸廓扩张度改变和触觉语颤异常的临床意义。
(3)叩诊:了解直接和间接叩诊法的检查方法与应用、影响叩诊音的因素。熟悉胸部叩诊音的分类,肺下界移动度的叩诊方法。掌握肺部叩诊音和肺下界移动度改变的临床意义。
(4)听诊:了解胸膜摩擦音的听诊特点和临床意义。熟悉正常呼吸音的种类、特点及分布。啰音的发生机制、分类和听诊特点,语音共振的检查法及临床意义。掌握病理性呼吸音听诊的特点和临床意义。干、湿啰音产生的临床意义。
心脏
(1)视诊:熟悉视诊的三个内容。掌握正常心尖搏动的位置和范围以及病理情况下心尖搏动位置、范围和强弱的变化。
(2)触诊:熟悉触诊的三个内容,震颤的定义。掌握触诊的方法,心尖搏动突起的临床意义,抬举样搏动的临床意义,震颤的临床意义。
(3)叩诊:掌握心脏叩诊的方法和顺序,正常心浊音界,心脏浊音界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4)听诊:了解心音性质改变的原因和特点,心脏杂音产生的机制,杂音的强度、传导和影响因素;熟悉杂音的部位、时期和性质。掌握瓣膜听诊区的位置,听诊的内容,正常的和异常的心率和心律,正常第一和第二心音的意义与听诊特点,心音强度的改变的原因和特点,额外心音中奔马律的原因和特点,杂音的临床意义。
(5)掌握心脏功能分级。
重点和难点:
1.骨骼标志、自然陷窝、人工划线和分区。
1.正常胸壁和胸廓。
2.异常胸壁、胸廓的特征及发生原因
肺和胸膜
识记
1.视诊
(1)呼吸运动的类型。
(2)呼吸困难的临床类型、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3)正常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
(4)异常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改变的临床意义。
(5)潮式呼吸、间停呼吸的特征与临床意义。
2.触诊
(1)一侧或双侧胸廓扩张度降低的临床意义。
(2)正常胸部语颤的特点。
(3)语音震颤增强、减弱或消失的临床意义。
3.叩诊
(1)叩诊音的分类:清音、过清音、鼓音、浊音、实音。
(2)胸部病理性叩诊音(浊音、鼓音、实音及过清音)及其临床意义。
(3)正常肺下界。
(4)肺下界上升和下移的临床意义。
4.听诊
(1)正常肺部呼吸音的特点及分布。
(2)病理性呼吸音及其临床意义:肺泡呼吸音的增强、减弱或消失,呼气延长,异常支气管呼吸音和异常支气管肺泡呼吸音。
(3)啰音的分类、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4)胸膜摩擦音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理解
1.触诊
(1)语音震颤的形成机制。
(2)语音震颤的生理变异。
叩诊
(1)影响叩诊音的因素。
听诊
(1)啰音的发生机制。
(2)胸膜摩擦音的发生机制。
运用
1.触诊
(1)胸部扩张度的检查方法。
(2)触觉语颤的检查方法。
2.叩诊
(1)直接叩诊和间接叩诊手法及应用。
(2)肺下界移动度的叩诊法及其临床意义。
3.听诊
(1)语音共振的检查方法和临床意义。
心脏
识记
1.视诊
(1)心脏视诊的3个内容。
(2).正常心尖搏动的位置和范围。
2.触诊
(1)心脏触诊的3个内容。
(2)震颤的定义。
3.叩诊
(1)正常心浊音界。
听诊
(1)心脏听诊的内容。
(2)正常的心率和心律。
理解
1.视诊
(1)病理情况下心尖搏动位置、范围和强弱的变化。
2.触诊
(1)触诊方法。
(2)心尖搏动突起的临床意义。
(3)抬举样搏动的临床意义。
(4)震颤的临床意义。
3.叩诊
(1)心脏叩诊的方法和顺序。
(2)心脏浊音界改变的病因和特点。
4.听诊
(1)心脏各瓣膜听诊区的位置。
(2)异常的心率和心律。
(3)正常第一和第二心音的意义和听诊特点。
(4)心音强度和性质改变;额外心音产生的原因和特点。
(5)心脏杂音产生的机制;杂音的听诊要点(部位、时期、性质、强度、传导和影响);杂音的临床意义。
5.心脏功能分级。
运用
1.根据心脏检查视、触、叩、听诊的基本知识,能正确、系统地为患者作相应体格检查,发现异常体征。
第六节 周围血管检查
主要内容:熟悉皮肤颜色和温度检查的方法,正常的皮肤颜色和温度以及异常的临床意义。掌握脉搏检查的方法、正常脉搏以及异常的临床意义。
重点和难点:1.正常的皮肤颜色、温度及正常脉搏
2.皮肤颜色和温度检查的方法和异常的临床意。义
3.脉搏检查的方法和异常的临床意义。
第七节 腹部
主要内容:熟悉腹部的体表标志、分区及各区与腹腔脏器的对应关系。掌握腹部检查各项目的检查方法、正常表现、常见体征及其临床意义。
重点和难点
腹部的体表标志与分区
识记
1.腹部的体表标志与分区。
理解
1.腹部各区与腹腔脏器的对应关系。
视诊
识记
腹部视诊的检查项目及各项目的正常表现。
腹部平坦、膨隆与凹陷的判断标准。
腹壁静脉曲张的概念。
理解
1.腹部视诊的异常体征及临床意义:腹部膨隆、腹部凹陷、腹式呼吸异常、腹壁静脉曲张、胃肠型和蠕动波。
2.不同病因全腹膨隆的特点。
3.不同病因腹壁静脉曲张的特点。
4.腹壁肿块和腹腔内肿块引起的腹部局部膨隆的鉴别。
运用
1.正确视诊腹部:腹部外形、腹式呼吸、腹壁静脉、胃肠型和蠕动波。
2.正确检查并判断腹壁曲张静脉的血流方向。
听诊
识记
腹部听诊的检查项目及各项目的正常表现。
肠鸣音的概念。
肠鸣音活跃、亢进、减弱和消失的判断标准。
理解
1.腹部听诊的异常体征及临床意义:肠鸣音改变、振水音和腹部血管杂音。
2.动脉性杂音与静脉性杂音的区别。
运用
1.正确听诊腹部:肠鸣音、振水音和血管杂音。
叩诊
识记
1.腹部叩诊的检查项目及各项目的正常表现。
2.移动性浊音的概念。
理解
1.腹部叩诊的异常体征及临床意义:腹部鼓音区范围改变、肝上下界位置改变、肝区叩痛、移动性浊音、肋脊角叩痛、膀胱叩诊异常。
2.膀胱充盈与妊娠子宫的浊音区鉴别。
运用
1.正确叩诊腹部:肝上下界、肝区叩击痛、移动性浊音、肋脊角叩痛、膀胱叩诊。
触诊
识记
腹部触诊的检查项目及各项目的正常表现。
腹部触诊的注意点。
压痛与反跳痛的概念。
4.常见腹部压痛点及位置。
5.腹膜刺激征的概念。
6.脾脏肿大的分度。
理解
腹壁紧张度增加和减弱的临床意义。
腹部触诊板状腹与揉面感的区别。
压痛与反跳痛的临床意义。
肝脏大小、质地、表面状态与边缘改变及压痛的临床意义。
脾脏大小、质地、表面状态与边缘改变及压痛的临床意义。
Murphy征阳性的临床意义。
膀胱触诊的临床意义。
运用
1.正确触诊腹部:全腹触诊、压痛与反跳痛以及肝、脾、胆和膀胱触诊。
正确测量和记录脾脏大小。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示教及技能训练。
第八节 肛门、直肠与男性生殖器检查
主要内容:了解肛门、直肠和男性生殖器的检查的主要内容。熟悉与性与生殖相关的护理诊断。掌握肛门、直肠和男性生殖器评估方法和评估重点。
重点和难点:肛门、直肠与男性生殖器检查的体位要求及评估方法。
第九节 脊柱与四肢
主要内容:了解脊柱和四肢病变的主要临床表现。熟悉脊柱与四肢检查的内容。掌握脊柱与四肢的检查方法、异常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重点和难点:脊柱后凸、前凸和侧凸的多发部位及其临床意义。
脊柱压痛与叩击痛的临床意义。
四肢与关节形态异常的类型及其临床意义。
第十节 神经系统
主要内容:熟悉脑神经、运动功能、感觉功能、神经反射的检查内容。掌握脑神经、肌力、肌张力、痛觉、触觉、浅反射、深反射、病理反射和脑膜剌激征的检查方法、异常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重点和难点:
脑神经
理解12对脑神经检查顺序及需要的配合
运动功能
识记
肌力和肌张力的定义,肌力分级。
肌力和肌张力异常改变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运用
1.能正确实施肌力和肌张力的检查,辨认肌力与肌张力的异常改变,并确认肌力的等级。
感觉功能
识记
痛、触觉异常改变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运用
能正确实施痛、触觉检查,辨认痛、触觉的异常改变。
神经反射
识记
1.浅反射和深反射的定义、检查项目、正常反应、异常改变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2.病理反射的定义、检查项目、正常反应、异常改变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运用
1.能正确实施各项神经反射检查,辨认浅反射、深反射的异常改变及病理反射。
脑膜剌激征
识记
1脑膜剌激征的检查项目、脑膜剌激征的阴性及阳性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运用
能正确实施脑膜剌激征的检查,辨认脑膜剌激征阳性表现。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示教及技能训练。
第十一节 全身体格检查
主要内容:熟悉全身体格检查的基本要求,掌握全身体格检查的基本项目及重点体格检查内容
重点和难点:全身体格检查的基本项目
第四章心理评估
第一节概述
主要内容:熟悉心理评估的目的,掌握心理评估的内容及方法,了解心理评估的注意事项。
重点和难点:心理评估的方法。
第二节认知评估
主要内容:了解认知基础知识,掌握认知的评估内容及常见认知障碍的表现,熟悉认知评估的相关护理诊断。
重点和难点:认知的评估内容及常见认知障碍的表现。
第三节情绪和情感评估
主要内容:了解情绪和情感基础知识,掌握情绪和情感的评估内容及常见异常情绪的表现,熟悉情绪和情感评估的相关护理诊断。
重点和难点:情绪和情感的评估内容及常见异常情绪的表现。
第四节应激评估
主要内容:了解应激基础知识,掌握应激评估的内容及应激反应的表现,熟悉应激评估的相关护理诊断
重点和难点:应激评估的内容及应激反应的表现
第五节健康行为评估
主要内容:了解健康行为的基础知识,掌握健康行为评估的内容及健康损害行为的表现,熟悉健康行为相关护理诊断
重点和难点:健康行为评估的内容及健康损害行为的表现
第六节自我概念评估
主要内容:了解自我概念基础知识,掌握自我概念评估的内容及自我概念紊乱表现,熟悉自我概念相关护理诊断
重点和难点:自我概念评估的内容及自我概念紊乱表现
第七节精神价值观评估
主要内容:了解精神价值观的基础知识,掌握精神价值观评估的内容及精神困扰的表现,熟悉精神价值观相关护理诊断
重点和难点:精神价值观评估的内容及精神困扰的表现
第五章社会评估
第一节概述
主要内容:了解社会评估的目的,掌握社会评估的内容和方法,熟悉社会评估的注意事项。
重点和难点:社会评估的内容和方法
第二节角色与角色适应的评估
主要内容:了解角色与角色适应的基础知识,掌握角色与角色适应的评估内容及角色适应不良及病人的表现,熟悉角色与角色适应的香关护理诊断。
重点和难点:角色与角色适应的评估内容及角色适应不良及病人的表现
第三节文化评估
主要内容:了解文化评估的基础知识,掌握文化评估的内容及病人文化休克的表现,熟悉文化评估的相关护理诊断。
重点和难点:文化评估的内容及病人文化休克的表现
第四节家庭评估
主要内容:了解家庭评估的基础知识,掌握家庭评估的内容及家庭危机的表现,熟悉家庭评估相关的护理诊断。
重点和难点:家庭评估的内容及家庭危机的表现
第五节环境评估
主要内容:了解环境评估的基础知识,掌握环境评估的内容及环境对健康的影响,熟悉环境评估相关的护理诊断。
第六章 实验室检查
第一节 概述
主要内容:了解现代实验室检查的主要内容及特点。熟悉影响检验结果的非疾病因素。掌握各种标本的采集方法和要求。
重点和难点:标本采集的基本要求及采集方法。
第二节 血液实验室检查
主要内容:掌握血液一般检查内容,熟悉溶血性贫检查方法、骨髓细胞学检查方法,常见血液病血液学特征,出血性及血栓性疾病的检查方法。
重点和难点: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检查的临床意义,溶血性贫检查方法、骨髓细胞学检查方法,常见血液病血液学特征,出血性及血栓性疾病的检查方法。第三节体液实验室检查
尿液一般检查
主要内容:掌握标本的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及各项检查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重点和难点:
1.尿量、尿液颜色和性状、尿液气味、酸碱度、尿液比密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2.标本采集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粪便检查
主要内容:了解粪便一般性状检查、显微镜检查的参考值及异常的临床意义。掌握标本采集方法及陷血试验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重点和难点:1.异常粪便性状的种类及常见原因。
2.显微镜检查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3.隐血试验的参考值及阳性的临床意义。
4.标本采集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脑脊液检查
主要内容:了解脑脊液的生成机制。熟悉标本采集方法。掌握一般性状检查、化学检查和显微镜检查的各项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重点和难点:
1.颜色异常及出现凝块的常见原因。
2.蛋白质、葡萄糖、氯化物测定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3.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浆膜腔积液检查
主要内容:熟悉标本采集的方法。掌握一般性状检查、化学检查和显微镜检查的各项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重点和难点:
1. 外观、比密异常的常见原因。
2.粘蛋白定性试验、蛋白定量测定和葡萄糖测定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3.细胞计数、细胞分类计数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第四节 临床生物化学检查
主要内容:了解血糖及其代谢产、血清脂质与脂蛋白和心肌酶检测的原理。熟悉肝脏疾病、肾脏疾病、胰腺疾病、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内分泌激素实验室检查方法,掌握各项检查的标本采集方法、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重点和难点:各项检查的标本采集方法、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第五节 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查
主要内容:了解自身免疫检测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熟悉、肿瘤标志物检测的参考值及其临床意义。掌握免疫球蛋白、血清补体测定及感染免疫检测的参考值及其临床意义;常用免疫学检查的标本采集。
重点和难点:免疫球蛋白、血清补体测定及感染免疫检测的参考值及其临床意义;常用免疫学检查的标本采集。
第六节 临床微生物学检查
主要内容:掌握标本采集和处理,熟悉微生物学检查方法及临床应用
重点和难点:微生物学检查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第七章 心电图检查
第一节 临床心电学基本知识
主要内容:了解心电图产生原理,熟悉心电图各波段的形成和命名,掌握心电图的导联系统。
重点和难点:1.心电图各波段的形成和命名。
2.心电图导联系统。
第二节 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值
主要内容:了解小儿心电图特点和老年人心电图特点。掌握心电图的测量方法,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与正常值。
重点和难点:心电图的测量方法。
第三节异常心电图
心房心室肥大
主要内容:熟悉心房肥大的心电图特点。掌握心室肥大的心电图特点。
重点和难点:1.心房肥大的心电图特点。
2.心室肥大的心电图特点。
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
主要内容:了解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机理。熟悉急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两种类型,心肌梗死的图形演变及分期。掌握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心电图特点,心肌梗死的本图形,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
重点和难点:1.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病因。
2.急性冠状动脉供血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不足的两种类型。
3.心肌梗死的图形演变及分期。
4.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
心律失常 电解质紊乱与药物影响
主要内容:了解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点,逸搏与逸搏心律的心电图特点,电解质紊乱和药物影响的心电图特点。熟悉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特点。掌握心律失常的定义,心律失常的分类,正常窦性心律和窦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期前收缩的心电图特点,阵发性室上性和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点,扑动和颤动的心电图特点,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特点,
高、低钾血症,高、低钙血症心电图表现,洋地黄类药物对心电图影响。
重点和难点:1.心律失常的定义。
2.正常窦性心律和窦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
3.期前收缩的心电图共同特点以及3种期前收缩(房性、交界性和室性期
前收缩)的特点。
位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阵发性室性和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心
电图特点。
动和颤动(心房扑动、心房颤动、心室扑动和颤动)的心电图特点。
导异常(房室能够传导阻滞和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特点。
搏与逸搏心律的心电图特点。
电解质紊乱和药物影响的心电图特点。
第四节 心电图描记、分析与临床应用
主要内容:熟悉心电图临床应用价值。掌握心电图阅读与分析方法,常规心电图描记的方法。
重点和难点:1.心电图临床应用价值。
2.心电图阅读与分析方法。
3.常规心电图描记的方法。
第八章 影像学检查
第一节放射学检查
主要内容:了射学检查内容,常用放射学检查的准备和处理,掌握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及肾上腺、骨骼和肌肉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放射学检查方法,以及相应的正常表现,熟悉各系统放射学检查的基本病变表现。
重点和难点: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及肾上腺、骨骼和肌肉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放射学检查方法,以及相应的正常表现。
第二节超声检查
主要内容:了解超声检查的内容,掌握超声检查的准备与处理,熟悉超声检查在临床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超声检查的准备与处理,超声检查在临床的应用
第三节核医学检查
主要内容:了解核医学检查的内容,掌握核医学检查的准备与处理,熟悉核医学检查在临床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核医学检查的准备与处理,核医学检查在临床的应用
第九章 护理诊断
第一节 护理诊断的概述
护理诊断定义、护理诊断和医疗诊断的区别
主要内容:了解护理诊断的发展。熟悉护理诊断与医疗诊断的区别。掌握护理诊断的定义。
重点和难点:NANDA 1996年对护理诊断的定义,护理诊断与医疗诊断的区别。
护理诊断的分类方法
主要内容:了解字母顺序排列分类法和居家健康护理诊断分类法。熟悉人类反应型态分类法。掌握功能性健康型态分类法。
重点和难点:9个人类反应型态涉及的范围和内容。
11个功能性健康型态涉及的范围和内容。
功能性健康型态分类法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的运用。
护理诊断的构成
主要内容:熟悉健康的护理诊断、可能的护理诊断的构成。掌握现存的护理诊断和有危险的护理诊断的构成。
重点和难点:各类型护理诊断的定义。
各类型护理诊断的构成。
护理诊断的陈述
主要内容:掌握护理诊断的陈述形式及其陈述时的注意事项。
重点和难点:1.3种陈述护理诊断的形式。
2.陈述护理诊断的注意事项。
合作性问题
主要内容:掌握合作性问题的定义及其陈述方式。
重点和难点:1.合作性问题的陈述方式。
第二节 护理诊断的思维方法和步骤
主要内容:熟悉护理诊断的思维方法与步骤。
重点和难点:收集、整理、分析资料及选择护理诊断的方法和过程。
第十章 护理病历书写
主要内容:了解正确书写护理病历的重要性。熟悉护理病历的构成与内容。掌握护理病历书写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重点和难点:1. 书写护理病历的基本要求。
2. 护理病历的构成。
3. 护理病历首页、护理计划单、护理病程记录、健康教育计划的组成及记录方法。
4. 护理病历记录的时间要求。
五、习题
1. 简述问诊的方法与技巧?
2.什么是叩诊,叩诊注意事项有哪些?
3.检查胆囊压痛点的方法是什么?
4.什么是触诊?
5.什么是听诊,听诊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6.深压触诊法用于哪些情况?
7.健康评估的内容包括哪些?
8.健康评估的基本方法包括哪些?
9.触诊时手的哪些部位对触觉的敏感度最高?
10.健康评估的定义?
11.体格检查概念?
12.问诊的概念?
13.简述问诊的注意事项?
14.既往史内容是什么?
15.现病史的内容包括哪些?
16.护理诊断的步骤是什么?
17.体征定义?
18.主观资料概念?
19.客观资料概念?
20.主诉定义?
21.护理诊断的定义?
22.简述现病史所包括的内容?
23.陈述护理诊断的注意事项?
24.某患者,男性,35岁,于今晨6时解黑便,呈柏油样、糊状、约500g;7时,患者恶心,呕吐咖啡色胃内容物2次,约800ml,伴口干、心慌、乏力、出冷汗,以上消化道出血急诊入院。查体:T36.8。C,P102次/分,BP90/65mmHg。根据以上患者资料,列出相应护理诊断。
25.症状定义:
26.发热定义:
27.牵涉痛定义:
28.心源性哮喘定义:
29.呼吸困难定义:
30.发绀:
31.黄疸:
32.呕血:
33.腹泻:
34.意识障碍:
35.临床上常见热型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36.吸气性与呼气性呼吸困难各有何特点?
37.咯血与呕血的鉴别。
38.心源性水肿与肾源性水肿的鉴别。
39.昏迷的程度与临床特点。
40.蜘蛛痣:
41.Kayser-Fleischer环:
42.潮式呼吸:
43.三凹征:
44.期前收缩:
45.钟摆律:
46.抬举性心尖搏动:
47.负性心尖搏动:
48.水冲脉:
49.肠型:
50.液波震颤:
51.莫菲(Murphy)征:
52.移动性浊音:
53.杵状指:
54.肌张力:
55.甲状腺肿大如何分度?
56.乳房的常见病变及特点。
57.简述心房颤动的听诊特点。
58.杂音的听诊要点有哪些?
59.如何鉴别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
60.触及肝脏时,应详细描述哪些内容?
61.腹水与巨大卵巢囊肿的鉴别?
62.试述心脏听诊的各瓣膜区与听诊顺序?
63.大叶性肺炎实变期的体征?
.心理评估
65.心理评估的方法
66.简述心理评估的注意事项
67.认知定义
68.认知的组成有哪些?
69.认知障碍
70.认知的评估包括哪些
71.情绪和情感定义
72.情绪和情感区别和联系
73.常见异常情绪有哪些?
74.情绪和情感的评估方法有哪些?
75.应激定义
76.应激反应定义
77.行为的定义
78.健康损害行为
79.自我概念定义
80.社会评估的内容
81.角色定义
82.角色适应不良定义
83.文化定义
84.文化要素
85文化休克定
86.家庭的定义
87.环境对健康的影响包括哪些?
88.环境定义
.病人角色适应不良的类型与表现有哪些?
90.贫血 :
91.镜下血尿:
92.内生肌酐清除率:
93.凝血时间:
94.简述网织红细胞检查的临床意义。
95.简述临床上贫血的程度如何划分。
96.窦性心律:
97.冠状T波:
98.窦性心律的心电图特征有哪些?
99.心房纤颤的心电图特点有哪些?
100.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点有哪些?
六、理论学时分配
| 序号 | 内 容 | 学时 |
| 1 | 第一章 绪 论 | 2 |
| 2 | 第二章 问诊 | 8 |
| 3 | 第三章 体格检查 | 10 |
| 4 | 第四章 心理评估 | 6 |
| 5 | 第五章 社会评估 | 4 |
| 6 | 第六章 实验室检查 | 6 |
| 7 | 第七章 心电图检查 | 4 |
| 8 | 第八章 影像学检查 | 3 |
| 9 | 第九章 护理诊断 | 3 |
| 10 | 第十章 护理病历书写 | 2 |
| 实践 | 0 | |
| 合计 | 48 |
健康评估为考试科目
八、先修课程
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护理学基础
九、适用对象
四年制护理本科专业
十、执行说明
1.本大纲根据教育部“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护理专业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编制。
2.在教学中,理论课程以课堂讲述为主(可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实践课程以在实验室进行基本技能操作、或以临床见习为主。
3.课程内容需要了解的部分是为了拓宽知识面,加深对学科的认识。
4.成绩考核评定办法:期末理论考试(闭卷)占80%,平时成绩占20%。
执笔者:赵培培 审核者:李转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