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选择题
1.一种精密零件长2.5毫米,画在图纸上长25厘米。这幅零件图的比例尺是( )。
A.10∶1 .2.5∶25 .1∶100 .100∶1
2.李明的座位用数对表示是(4,5),张英的座位在李明的东偏南45°方向上,她的座位可能是( )。
A.(3,4) .(5,4) .(5,6) .(3,6)
3.一列火车长200米,以每分钟1200米的速度经过一座大桥,从车头进到车尾出一共用了2分钟.求桥的长度是多少米?正确的算式是( )
A.1200×2+200 .1200×2-200 .(1200+200)×2 .(1200-200)×2
4.在三角形中,三个内角是∠1,∠2,∠3,若∠1=∠2-∠3,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三角形。
A.锐角 .直角 .钝角 .任意
5.一根绳子,截去,还剩米,截去的和剩下的相比,结果是( )。
A.截去的长 .剩下的长 .一样 .无法比较
6.如图是正方体纸盒展开后的平面图,在正方体纸盒上与1号面相对的面是( )。
A.3 .4 .5 .6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把7.8%的百分号去掉,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
B.的分数单位比的分数单位大
C.真分数一定比假分数小
D.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8.在观看马戏表演的时候,人们一般都会围成圆形.这是应用了圆特征中( )
A.圆心决定园的位置 .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同圆中的半径都相等 .同圆中直径是半径的2倍
9.一种电视机提价 后,又降价 ,现价( )原价.
A.高于 .低于 .等于
10.红红按照一定的规律用小棒摆出了下面的4幅图
如果按照这个规律维续摆,第五幅图要用( )根小棒。
A.23 .31 .35 .45
二、填空题
11.50个细菌8小时共繁殖细菌838860000个,横线上的数读作(______),把它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并保留一位小数大约是(______)个。
十
12.=6∶5=18÷( )=( )%=( )(填小数)。
十
13.一块试验田,今年预计比去年增产10%,实际比预计降低了10%,今年实际产量与去年相比,(________)。
十
14.如图,把一个圆沿半径剪开分成若干等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近似的长方形的长是6.28厘米,近似的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增加了(________)厘米,圆的面积是(________)平方厘米。
十
15.水果店运进一批橘子,第一天卖出总数的40%,第二天卖出140千克,剩下的与卖出的比是1∶3,这批橘子重(________)千克。
十
16.在一幅中国地图上,用5厘米长的线段表示实际距离750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______);在这幅地图上量得朵朵家到北京的距离是8厘米,朵朵家到北京的实际距离是(______)千米。
十
17.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是3厘米、4厘米和5厘米,以一条直角边所在直线为轴旋转一周,可以得到一个体积较大的圆锥,这个圆锥的体积是________立方厘米。
十
18.下图是某月的日历表,在此日历表上可以用一个“十”字圈出5个数(如3,9,10,11,17)。照此方法,若圈出的5个数中,最大数与最小数的和为46,则这5个数的和为(________)。
19.从学校去公园,甲用了10分钟,乙用了9分钟,甲、乙两人的速度比是(______);如果同时从A地到B地,甲、乙两人的时间比是(______)。
20.下图中甲乙两个部分的面积比较,甲(________)乙。(填“<”“>”“=”)
三、解答题
21.直接写出得数。
二十
22.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1)×+÷ (2)9-0.-0.36
(3)72×(+-) (4)÷[(-)×]
二十
23.解比例或方程。
二十
24.目前我县城市居民用电的电价是0.52元/千瓦时:安装分时电表的居民实行分段电价,收费标准见下表:
| 时段 | 峰时(8:00--21:00) | 谷时(21:00--次日8:00) |
| 每千瓦时电价/元 | 0.55 | 0.35 |
25.买一辆汽车,用现金购买一次性付清可打九五折.赵叔叔准备买一辆15万元的汽车,如果用现金购买一次性付清的方式购买,可以便宜多少万元?
26.两个长方形A、B重叠在一起(如图),重叠部分的面积A的,是B的.已知B的面积是39平方厘米,A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7.甲、乙两人从山脚下同一点沿一条道路同时出发,进行爬山比赛,他们下山速度都是各自上山速度的2倍,当甲爬到山顶沿原路返回与乙相遇时,乙离山顶还有72米。当甲回到山脚下,乙已返回到半山腰,山下到山顶的路程是多少米?
28.一个圆柱形水池,底面直径20米,深3米。
(1)水池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水池最多可以盛水多少立方米?
(3)在水池的内侧和底面抹水泥,抹水泥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29.据调查,王叔叔是位独生子,上有一老,下有一小。王叔叔的妈妈65岁,需要王叔叔照顾,王叔叔的儿子王强12岁在读小学。
问题一:2018年12月份王叔叔的工资收入是应发8000元人民币。依据个人所得税税率表计算,王叔叔本月应扣除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参考资料数据如下:
|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 ||
| 工资范围 | 免征额 | 税率 |
| 5000 | 0 | |
| 5000 | ||
| 5000 | ||
王叔叔申报专项附加扣除如下表:
|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 | |
| 纳税人情况 | 免征额增加 |
| 有上学子女 | |
| 有60以上父母 (独生子女) | |
| 级别 |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 税率(%) |
| 1 | 不超过500元部分 | 5 |
| 2 | 超过500元至2000元部分 | 10 |
| 3 | 超过2000元至5000元部分 | 15 |
| 4 | 超过5000元至20000元部分 | 20 |
| 5 | 超过20000元至40000元部分 | 25 |
| …… | …… | …… |
(1)王先生某个月的工资、薪金收入为4480元,该月他交的税款是多少元?
(2)张先生某月交纳了1165元的个人所得税,该月张先生工资、薪金收入是多少元?
31.观察与发现。
图①、②、③、④都称作平面图。
(1)数一数每个图各有多少个顶点,多少条边,这些边围出了多少个区域,将结果填入表中。
| 图 | 顶点数 | 边数 | 区域数 | |
| ① | 4 | 6 | 3 | |
| ② | ||||
| ③ | ||||
| ④ |
(3)现已知某一平面图有999个顶点和999个区域,试根据(2)中推断出的关系,确定这个图有多少条边。
32.下面的统计图表示甲、乙两车同时从A地出发驶向B地的行驶时间和路程情况。请根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出发4分钟后,甲、乙两车相距(________)千米。
(2)甲车的速度是(________)千米/分。
(3)行驶6千米的路程,甲车比乙车少用(________)分钟。
(4)如图中表示甲车已经到达B地,那么乙车在速度不变的情况下从A地行驶到B地一共需要(________)分钟。
(5)如果甲车到达目的地后立即返回,则当乙车到达目的地时,甲、乙两车相距(________)千米。
【参】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详解】
25厘米∶2.5毫米=250毫米∶2.5毫米=250∶2.5=(250÷2.5)∶(2.5÷2.5)=100∶1.
故答案为:D。
【点睛】
根据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据此列出比例式,然后化简即可。
2.B
解析:B
【分析】
用数对表示位置时,通常把竖排叫列,横排叫行。一般情况下,确定第几列时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时从前往后数。表示列的数在前,表示行的数在后,中间用逗号“,”隔开,数对加上小括号。
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确定方向。
【详解】
如图,红色位置是(4,5),绿色位置是李明的东偏南45°方向,分别是(5,4)、(6,3)。
故答案为:B
【点睛】
关键是掌握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知道图上如何确定方向。
3.B
解析:B
【详解】
略
4.B
解析:B
【分析】
此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是∠1,∠2,∠3,其中∠2最大,根据题意∠1=∠2-∠3,所以∠1+∠3=∠2,又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即∠1+∠2+∠3=180°,由此即可知道2∠2=180°,∠2=90°,由此即可解答。
【详解】
因为∠1=∠2-∠3,所以∠1+∠3=∠2
∠1+∠2+∠3=2∠2
∠2:180÷2=90°
所以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故答案为: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运用,熟练掌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5.B
解析:B
【分析】
将绳子长度看作单位“1”,截去,还剩1-,求出还剩下占总长度的分率,比较即可。
【详解】
1-=,<,剩下的长。
故答案为:B
【点睛】
关键是理解分数的意义,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再计算。
6.B
解析:B
【分析】
根据正方体展开图的11种特征,属于“132”结构,折叠成正方体后,1号面与4号面相对,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
根据正方体的特征,折叠成正方体后,和1号面相对的面是4号。
故答案为:B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正方体、长方体的展开图,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空间想象能力。
7.B
解析:B
【分析】
A.一个数去掉百分号,就会扩大到原来的100倍,据此解答即可;
B.的分数单位是,的分数单位是,再比较和的大小即可;
C.真分数是指小于1的分数,假分数是指大于或等于1的分数,所以真分数都比假分数小;
D.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的数,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的数。
【详解】
A.把7.8%的百分号去掉,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原题说法正确;
B.的分数单位比的分数单位小,原题说法错误;
C.真分数一定比假分数小,原题说法正确;
D.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点睛】
本题综合性较强,熟练掌握有关百分数、分数单位、真分数和假分数、小数的基础知识是关键。
8.C
解析:C
【详解】
在观看马戏表演的时候,每个人都想距离表演的地方最近,因为一个圆中半径都相等,所以人们一般都会围成圆形.
9.B
解析:B
【分析】
通过审题,把这种电视机的原价看成单位“1”,提价 后的价格是原价的 ,又降价 ,说明现在的价格是原价的 ,据此即可解答问题.
【详解】
,所以现价低于原价,故本题选择B.
10.B
解析:B
【分析】
通过树状图观察排列规律可得:第n幅图需要:根小棒,根据规律做题即可。
【详解】
第一幅图:(根)
第二幅图:(根)
第三幅图:(根)
第四幅图:(根)
第五幅图:(根)
故答案为: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数与形结合的规律,关键从所给的图形中发现规律,并运用规律做题。
二、填空题
11.八亿三千八百八十六万 亿
【分析】
从右至左每四个数为一级,分别是个级,万级,亿级,从最高位依次读起;把838860000分级,找到亿位,在亿位后面点上小数点,再化简,精确到十分位需要找到百分位,根据百分位上的数字四舍五入。
【详解】
从右至左每四个数为一级,分别是个级,万级,亿级,所以838860000读作八亿三千八百八十六万;以亿作单位是8.3886亿,保留一位小数,那么看百分位进行四舍五入所以,保留一位小数是8.4亿。
故答案为:八亿三千八百八十六万,8.4亿。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整数的读写和求近似数,注意求近似数时要带计数单位。
十
12.24;15;120;1.2
【分析】
根据比与分数和除法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通用的基本性质进行填空,先求出小数,再将小数化成百分数。
【详解】
20÷5×6=24;18÷6×5=15;6÷5=1.2=120%
=6∶5=18÷15=120%=1.2(填小数)。
【点睛】
分数的分子相当于被除数、比的前项,分母相当于除数、比的后项。
十
13.降低了1%
【分析】
把去年的产量看作单位“1”,则今年预计的产量为1+10%,然后把今年预计的产量看作单位“1”,实际的产量为(1+10%)×(1-10%),然后求出今年实际的产量与去年产量的差再除以去年的产量即可解答。
与去年的产量对比即可。
【详解】
假设去年的产量为1
1×(1+10%)×(1-10%)
=1×1.1×0.9
=1.1×0.9
=0.99
(1-0.99)÷1
=0.01÷1
=1%
则今年实际产量与去年相比,降低了1%。
【点睛】
本题考查求比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明确单位“1”的变化是解题的关键。
十
14.12.56
【分析】
由图可知,近似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近似的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的半径,圆形转化为近似长方形后增加部分的周长是2条半径的长度,根据圆的周长计算出圆的半径,再利用计算出圆的面积即可。
【详解】
半径:6.28×2÷3.14÷2
=(6.28÷3.14)×(2÷2)
=2×1
=2(厘米)
2×2=4(厘米)
面积:3.14×22
=3.14×4
=12.56(平方厘米)
【点睛】
灵活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是解答题目的关键。
十
15.400
【分析】
把“剩下的与卖出的重量比是1:3”理解为剩下的是总重的,把桔子的总量量看作单位“1”,第二天卖出总重的(1-40%-),卖出140千克;根据“对应数÷对应分率=单位“1”的量”进行
解析:400
【分析】
把“剩下的与卖出的重量比是1:3”理解为剩下的是总重的,把桔子的总量量看作单位“1”,第二天卖出总重的(1-40%-),卖出140千克;根据“对应数÷对应分率=单位“1”的量”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
140÷(1-40%-)
=140÷(60%-)
=140÷(0.6-0.25)
=140÷0.35
=400(千克)
所以,这批橘子重400千克。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判断出单位“1”,进而根据“对应数:对应分率=单位“1”的量”进行解答即可。
十
16.1∶15000000 1200
【分析】
根据比例尺的含义,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求出这幅地图的比例尺;
要求朵朵家到北京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根据“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代入数值
解析:1∶15000000 1200
【分析】
根据比例尺的含义,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求出这幅地图的比例尺;
要求朵朵家到北京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根据“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代入数值,计算即可。
【详解】
750千米=75000000厘米
5∶75000000=1∶15000000;
8÷=120000000(厘米)
120000000厘米=1200千米。
【点睛】
解答此题应根据图上距离、比例尺和实际距离三者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
十
17.24
【分析】
以一条直角边所在直线为轴旋转一周,可以得到一个圆锥,以4厘米为圆锥底面半径,3厘米为高,得到的圆锥体积较大,根据圆锥体积公式计算即可。
【详解】
3.14×4²×3÷3=50.24(
解析:24
【分析】
以一条直角边所在直线为轴旋转一周,可以得到一个圆锥,以4厘米为圆锥底面半径,3厘米为高,得到的圆锥体积较大,根据圆锥体积公式计算即可。
【详解】
3.14×4²×3÷3=50.24(立方厘米)
【点睛】
本题考查了圆锥体积,一个直角三角形旋转出的圆锥,体积要想大,尽可能让底面积大一些。
十
18.115
【分析】
由图可知,这5个数上下两个数的平均数是中间数,左右两个数的平均数也是中间数,最大数与最小数就是上下两个数,求出其平均数,乘5即可。
【详解】
46÷2×5
=23×5
=115
这
解析:115
【分析】
由图可知,这5个数上下两个数的平均数是中间数,左右两个数的平均数也是中间数,最大数与最小数就是上下两个数,求出其平均数,乘5即可。
【详解】
46÷2×5
=23×5
=115
这5个数的和为115。
【点睛】
此题考查了数字排列规律,找出其中的规律是解题关键。
19.9∶10 10∶9
【分析】
根据速度=路程÷时间,把路程看作“1”,分别求出两人所用的速度,再求速度比即可。
【详解】
1÷10=
甲、乙两人的速度比是
如果同时从A地到B地,甲、
解析:9∶10 10∶9
【分析】
根据速度=路程÷时间,把路程看作“1”,分别求出两人所用的速度,再求速度比即可。
【详解】
1÷10=
甲、乙两人的速度比是
如果同时从A地到B地,甲、乙两人的时间比不变,是10∶9。
【点睛】
本题考查比的意义、行程问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比的意义。
20.=
【分析】
如图,把甲乙中间空白三角形标记为丙;
同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所以甲+丙=乙+丙,据此可得,甲=乙。
【详解】
由分析可得,甲的面积等于乙的面积。
故答案为:=
【点睛】
同底等高
解析:=
【分析】
如图,把甲乙中间空白三角形标记为丙;
同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所以甲+丙=乙+丙,据此可得,甲=乙。
【详解】
由分析可得,甲的面积等于乙的面积。
故答案为:=
【点睛】
同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明确这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
21.20;0.08;950;7.5
1;20;;
【分析】
(1)小数的乘法:先按整数乘法计算,再看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2)小数的除法:先把除数变成整数,再按整数除法计算,商的小数点
解析:20;0.08;950;7.5
1;20;;
【分析】
(1)小数的乘法:先按整数乘法计算,再看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2)小数的除法:先把除数变成整数,再按整数除法计算,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3)分数的加减:分母相同时,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同时,先通分,将分母变相同,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的方法计算,结果要化成最简分数。
(4)分数的乘法:分子乘分子作积的分子,分母乘分母作积的分母,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5)分数的除法: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它的倒数。
(6)遇到小数或百分数时,先将小数或百分数化成分数再计算。
【详解】
2097.5
【点睛】
本题考查小数、分数以及百分数的相关计算,要熟练掌握各计算方法。
二十
22.(1);(2)8
(3)15;(4)2
【分析】
(1)利用乘法分配律即可达到简便;
(2)利用a-b-c=a-(b+c)即可达到简便;
(3)利用乘法分配律即可达到简便;
(4)先算小括号里的分数
解析:(1);(2)8
(3)15;(4)2
【分析】
(1)利用乘法分配律即可达到简便;
(2)利用a-b-c=a-(b+c)即可达到简便;
(3)利用乘法分配律即可达到简便;
(4)先算小括号里的分数减法,再算中括号里的分数乘法,最后算分数除法。
【详解】
(1)×+÷
=×+×
=×(+)
=×1
=;
(2)9-0.-0.36
=9-(0.+0.36)
=9-1
=8;
(3)72×(+-)
=72×+72×-72×
=18+60-63
=78-63
=15;
(4)÷[(-)×]
=÷[×]
=÷
=×
=2。
【点睛】
熟练利用乘法分配律以及一些简便运算,并细心计算才是解题的关键。
二十
23.;
【分析】
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将的等号左右两边同时乘以,然后等号左右两边再加上即可解答;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将变为,然后等号的左右两边同时除以0.25,即可解答。
【详解】
解:
解
解析:;
【分析】
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将的等号左右两边同时乘以,然后等号左右两边再加上即可解答;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将变为,然后等号的左右两边同时除以0.25,即可解答。
【详解】
解:
解: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解方程和解比例,解方程时,先把相同的项合并在一起,即把含有x的项放在等号的左边,把常数项放在等号的右边,然后等号两边同时除以x前面的系数,即可解得x的值;在比例中,两外项的积等于两内项的积,所以解比例时,把含有x的项放在等号的左边,把常数项放在等号的右边,然后等号两边同时除以x前面的系数,即可解得x的值。
二十
24.4元; 50元
【解析】
【详解】
120×0.52=62.4(元)
120×=80(千瓦时)
120-80=40(千瓦时)
40×0.55+80×0.35=50(元)
解析:4元; 元
【解析】
【详解】
120×0.52=62.4(元)
120×=80(千瓦时)
120-80=40(千瓦时)
40×0.55+80×0.35=50(元)
25.75万元
【详解】
15×(l-95%)=0.75(万元)
解析:75万元
【详解】
15×(l-95%)=0.75(万元)
26.【解析】
【详解】
略
解析:
【解析】
【详解】
略
27.432米
【分析】
根据题意,我们可以先把山顶到山下的距离看作是单位“1”,同时假设甲乙两人到达山顶后继续上行;由题意可知,他们下山速度都是各自上山的2倍,所以甲下山的路程相当于上山路程的,同理可知
解析:432米
【分析】
根据题意,我们可以先把山顶到山下的距离看作是单位“1”,同时假设甲乙两人到达山顶后继续上行;由题意可知,他们下山速度都是各自上山的2倍,所以甲下山的路程相当于上山路程的,同理可知,乙下山至半山腰相当于上山路程的;由甲乙两人行走的时间相同,我们可以得出甲乙两人的路程比,继而得到乙行的路程是甲的,结合“甲爬到山顶沿原路返回与乙相遇时,乙离山顶还有72米”可得算式72÷(1-),计算可得到答案。
【详解】
1÷2=
÷2=
甲乙的路程比为(1+)∶(1+)=6∶5
即乙行的路程是甲的
72÷(1-)
=72÷
=432(米)
答:山下到山顶的路程是432米。
【点睛】
关键点:①利用甲乙二人下山的速度都是各自上山的2倍,求出甲乙二人的路程比;②把山顶到山下的距离看作是单位“1”,用分数除法计算求得答案。
28.(1)314平方米;
(2)942立方米;
(3)502.4平方米
【分析】
(1)占地面积指的是底面积,圆柱的底面是个圆,根据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可;
(2)求容积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计算即可;
(3
解析:(1)314平方米;
(2)942立方米;
(3)502.4平方米
【分析】
(1)占地面积指的是底面积,圆柱的底面是个圆,根据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可;
(2)求容积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计算即可;
(3)在水池的内侧和底面抹水泥,没有上面,用侧面积+一个底面积即可。
【详解】
(1)20÷2=10(米)
3.14×10=314(平方米)
答:水池的占地面积是314平方米。
(2)314×3=942(立方米)
答:水池最多可以盛水942立方米。
(3)3.14×20×3+314
=188.4+314
=502.4(平方米)
答:抹水泥部分的面积是502.4平方米
【点睛】
本题考查了圆柱相关的应用题,圆柱体积=底面积×高。
29.问题一:90元;
问题二:不用;理由见详解
【分析】
问题一:由题意可知王叔叔工资超过5000元的部分是8000-5000=3000元,该部分的税率是3%,所以王叔叔本月应扣除个人所得税3000×3
解析:问题一:90元;
问题二:不用;理由见详解
【分析】
问题一:由题意可知王叔叔工资超过5000元的部分是8000-5000=3000元,该部分的税率是3%,所以王叔叔本月应扣除个人所得税3000×3%元;
问题二:由题意可知,王叔叔有上学子女,有60以上父母(独生子女),所以王叔叔免征额增加到5000+1000+2000=8000元,正好等于王叔叔的工资收入,所以自2019年1月1日起不用再缴纳个人所得税;据此解答。
【详解】
问题一:(8000-5000)×3%
=3000×3%
=90(元)
答:王叔叔本月应扣除个人所得税90元。
问题二:5000+1000+2000=8000(元)
8000=8000
所以不用缴纳个人所得税。
答:王叔叔不用缴纳个人所得税。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利率问题,找准税率及免征额度是解题的关键。
30.(1)247元(2)9700元
【分析】
(1)先求出超出2000元的部分,即4480-2000=2480(元),分别找出超出部分乘以相应部分的税率,再累加起来,即可得出纳税的钱数。(2)根据张先生
解析:(1)247元(2)9700元
【分析】
(1)先求出超出2000元的部分,即4480-2000=2480(元),分别找出超出部分乘以相应部分的税率,再累加起来,即可得出纳税的钱数。(2)根据张先生交的个人所得税对应每个阶段的税率,即可计算出张先生的收入。
【详解】
(1)4480-2000=2480(元)
500×5%+(2000-500)×10%+(2480-2000)×15%
=25+150+72
=247(元)
答:该月他交的税款是247元。
(2)500×5%+(2000-500)×10%+(5000-2000)×15%
=25+150+450
=625(元)
625元<1165元,说明所纳税额有超出5000元的部分,超出部分是:
(1165-625)÷20%
=540÷0.2
=2700(元)
2700+5000+2000=9700(元)
【点睛】
此题是有关税率的较复杂实际应用,明确每一部分的税率是解题关键。
31.(1)(横排)8 12 5 6 9 4 10 15 6
(2)顶点数+区域数-边数=1
(3)999+999-1=1997(条)
答:这个图有1997条边。
【解析】略
解析:(1)(横排)8 12 5 6 9 4 10 15 6
(2)顶点数+区域数-边数=1
(3)999+999-1=1997(条)
答:这个图有1997条边。
【解析】略
32.1 6 16 8
【分析】
(2)仔细观察坐标图发现,4分钟后,甲车行驶4千米,乙车行驶2千米,两者相减即可。
(2)甲车行驶8千米,用了8分钟,根据速度=路程÷时间,代入
解析:1 6 16 8
【分析】
(2)仔细观察坐标图发现,4分钟后,甲车行驶4千米,乙车行驶2千米,两者相减即可。
(2)甲车行驶8千米,用了8分钟,根据速度=路程÷时间,代入数据计算即可;
(3)根据坐标图可知,乙车行驶6千米用了12分钟,甲车用了6分钟,两者相减即可;
(4)根据速度=路程÷时间,可以先算出乙车的速度,再用总路程8千米除以速度即可求出时间;
(5)根据题意可知,乙到达目的地用了16分钟,比甲多用了16-8=8分钟,所以甲乙相距的距离实际上就是甲8分钟行驶的路程
【详解】
(1)4-2=2(千米)
(2)8÷8=1(千米/分)
(3)12-6=6(分钟)
(4)8÷(1÷2)
=8÷0.5
=16(分钟)
(5)1×(16-8)=8(分钟)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简单行程问题,注意观察坐标图,掌握时间、路程和速度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