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基本设计资料
1.跨度和桥面宽度
1)标准跨径: 20.8m(墩中心距离)注:学号后两位08
2)计算跨径: 20.3m(支座中心距离)
3)主梁全长:20.4m(主梁预制长度)
4)桥面净空: 净7m(行车道)+2×1m人行道
2.技术标准
1)设计荷载标准:公路-Ⅱ级,人行道和栏杆自重线密度按单侧6kN/m计算,人群荷载3kN/m2
2)环境标准:Ⅰ类环境
3)设计安全等级:二级
3.主要材料
1)混凝土:混凝土简支T梁及横梁采用C40混凝土;桥面铺装上层采用0.03m沥青混凝土,下层为0.06~0.13m的C30混凝土,沥青混凝土重度按23kN/m3,混凝土重度按25kN/m3计。
2)钢筋:主筋用HRB400,其它用R235。
4.构造形式及截面尺寸
图1 桥梁横断面和主梁纵断面图(单位:cm)
如图1所示,全桥共由5片T形梁组成,单片T形梁高为1.4m,宽1.8m;桥上的横坡为双向2%,坡度由C30混凝土混凝土桥面铺装控制;设有5根横梁。
5.计算方法
极限状态设计法。
6.设计依据
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2)《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7.参考资料
1)《结构设计原理》教材;
2)《桥梁工程概论》,李亚东主编,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3)《桥梁工程》,姚玲森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
二、行车道板的计算
(一)计算模式
行车道板按照两端固定中间铰接的板来计算
(二)荷载及其效应
1.每延米板上的恒载个g
桥面铺装:
T梁翼缘板自重:
每延米跨宽板恒载合计:
2.永久荷载产生的效应
弯矩:
剪力:
3.可变荷载产生的效应
以重车后轮作用于绞缝轴线上为最不利布置,此时两边的悬臂板各承受一半的车轮荷载
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4.3.1条后轮着地宽度及长度为:
顺行车方向轮压分布宽度:
垂直行车方向轮压分布宽度:
荷载作用于悬臂根部的有效分布宽度:
单轮时:
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4.3.2条,局部加载冲击系数:
作用于每米宽板条上的弯矩为:
单个车轮时:
取最大值:
作用于每米宽板条上的剪力为:
4.基本组合
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4.1.6条
恒+汽:
故行车道板的设计作用效应为:
三、主梁的计算
(一)主梁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
1.跨中弯矩横向分布系数(
(3)各主梁横向分布系数
1号主梁的横向影响线
具体见下图
1号主梁横向影响线
同理可求得2号主梁和3号主梁的影响线,由于结构对称,4号主梁的影响线与2号主梁影响线对称,5号主梁的影响线与1号主梁影响线对称.
2号主梁横向影响线
3号主梁横向影响线
对1、2、3号主梁进行最不利加载以求得横向分布系数,加载的位置见下图
1号主梁最不利加载
2号主梁最不利加载
3号两的横向影响线为直线,可直接计算
对于公路II级
1号主梁的横向分布系数:
2号主梁的横向分布系数:
3号主梁的横向分布系数:
对于人群
1号主梁的横向分布系数:
2号主梁的横向分布系数:
3号主梁的横向分布系数:
对于人行道板和栏杆
1号主梁的横向分布系数:
2号主梁的横向分布系数:
3号主梁的横向分布系数:
2.梁端剪力横向分布系数(根据杠杆法计算)
1号主梁加载
2号主梁加载
3号主梁加载
对于公路II级
1号主梁的横向分布系数:
2号主梁的横向分布系数:
3号主梁的横向分布系数:
对于人群
1号主梁的横向分布系数:
2号主梁的横向分布系数:
3号主梁的横向分布系数:
(二)作用效应计算
1.永久作用效应
(1)永久荷载
假定桥面构造各部分重力平均分配给主梁承担
主梁:
横隔板:
中梁:
边梁:
桥面铺装:
人行道板及栏杆按照6kN/m来计算,根据横向分布系数分摊至各主梁的荷载为:
1号主梁:
2号主梁:
3号主梁:
各梁的永久荷载为:
1号主梁:
2号主梁:
3号主梁:
(2)永久作用效应计算
1号主梁
跨中弯矩:
支点剪力:
2号主梁
跨中弯矩:
支点剪力:
3号主梁
跨中弯矩:
支点剪力:
2.可变作用效应
(1)汽车荷载冲击系数
取冲击系数
(2)可变作用产生的弯矩
a.公路II级
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4.3.1条规定,公路II级车道荷载按照公路I级车道荷载的0.75倍采用,即均布荷载,
各主梁的跨中弯矩:
1号主梁:
2号主梁:
3号主梁:
b.人群荷载
人群荷载:
各主梁的跨中弯矩:
1号主梁:
2号主梁:
3号主梁:
c.弯矩基本组合
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4.1.6条规定,永久作用设计值效应与可变作用设计值效应的分项系数为:
永久荷载作用分项系数:
汽车荷载作用分项系数:
人群荷载作用分项系数:
结构重要性系数:
组合系数:
各主梁的弯矩基本组合:
1号主梁:
2号主梁:
3号主梁:
(3) 可变作用产生的跨中剪力
按照跨中的横向分布系数来计算跨中的剪力,横向分布系数沿桥跨没有变化,计算剪力时,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4.3.1条规定,集中荷载标注值需乘以1.2的系数,即
a.公路II级
各主梁的跨中剪力:
1号主梁:
2号主梁:
3号主梁:
b.人群荷载
各主梁的跨中剪力:
1号主梁:
2号主梁:
3号主梁:
c.跨中剪力基本组合
各主梁的跨中剪力基本组合:
1号主梁:
2号主梁:
3号主梁:
(4) 可变作用产生的支点剪力
计算支点剪力时荷载横向分布系数是沿桥跨纵向变化的,支点处的横向分布系数由杠杆法求得,第一道横隔板采用跨中的横向分布系数,支点到第一道横隔板处采用线性变化。根据前面的计算结果,公路II级和人群荷载相对应的1、2、3号主梁的横向分布系数沿跨长的变化见下图:
公路II级
人群荷载
a.公路II级
各主梁的支点剪力:
1号主梁:
2号主梁:
3号主梁:
b.人群荷载
各主梁的支点剪力:
1号主梁:
2号主梁:
3号主梁:
c.支点剪力基本组合
各主梁的支点剪力基本组合:
1号主梁:
2号主梁:
3号主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