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一 化学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 题号 | 一 | 二 | 总分 |
| 分数 |
一、选择题(共15题,每题3分,45分)
1. 古诗词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下列诗句中划线字部分示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
A. 莫道雪融便无迹,雪融成水水成冰
B.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C.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D. 月波成露露成霜,借与南枝作淡妆
2. 将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分类顺序排列正确的( )
A. 铁、氧化铜、醋酸、石灰水、碳酸氢钠
B. 氢气、干冰、、烧碱、钾
C. 碘酒、冰、硫酸氢钠、烧碱、碳酸钙
D. 铜、二氧化硫、硫酸、纯碱、食盐
3. 焰火“脚印”、“笑脸”,使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更加辉煌、浪漫,这与“焰色试验”的知识相关,下列有关“焰色试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氯化钠在火焰上灼烧时使火焰呈黄色,是因为钠和氧气反应
B. 观察钾元素的火焰颜色时用蓝色钴玻璃的作用为滤去黄光,避免钠元素的干扰
C. 试验中铂丝用硫酸清洗
D. 用焰色试验可以鉴别KCl和KNO3
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接近于2.5×10-6m(1m=109nm)的颗粒物,也称可吸入颗粒物,这些细颗粒物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分散系是胶体
B. 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nm小于100nm,能通过滤纸
C. 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和胶体
D. 溶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能通过滤纸
5. 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类型反应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化学反应属于阴影部分的是( )
A. Fe + CuSO4 = Cu + FeSO4
B. 2Na2O2+2CO2 = 2Na2CO3 + O2↑
C. 4Fe(OH)2 + O2 + 2H2O = 4Fe(OH)3
D. NH4HCO3 = NH3↑ + H2O + CO2↑
6.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Na2O与Na2O2都能和水反应生成碱,它们都是碱性氧化物
②Na2O与CO2发生化合反应生成Na2CO3,Na2O2与CO2发生置换反应生成O2
③Na2O是淡黄色物质,Na2O2是白色物质
④Na2O2可作供氧剂,而Na2O不可
⑤Na2O2和Na2O焰色反应均为黄色
A. 都正确 B. ①③④ C. ②③⑤ D. ④⑤
7. 在给定的条件下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含有大量NO的溶液:K+、Na+、Cl-、HCO
B. 滴加酚酞变红的溶液:SO、Cu2+、K+、Cl-
C. 无色透明的溶液:Na+、Cu2+、Cl-、NO
D. 所含溶质为NaHSO4的溶液:K+、CO、NO、Na+
8. 化学兴趣小组在家中进行化学实验,按照如图连接好线路发现灯泡不亮,按照如图连接好线路发现灯泡亮,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NaCl溶液是电解质
B. NaCl不电解质
C. NaCl溶液中,水电离出大量的离子
D. NaCl在水溶液中电离出了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
9. 下列化学变化中,需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
A. H2SO4→BaSO4 B. CO2→CO
C. CuO→Cu D. C→CO2
10. 能正确表示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
A. 铜片插入银溶液中:Cu+Ag+=Cu2++Ag
B. 澄清的石灰水与稀盐酸反应:Ca(OH)2+2H+=Ca2++2H2O
C. 碳酸钙溶于稀盐酸中:CaCO3+2H+=Ca2++H2O+CO2↑
D. 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的反应:OH-+H+=H2O
11. 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均正确的是( )
A. B.
C. D.
12. 下列各组中两种物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
A. ; B. ,
C. ; D. ;
13. 高锰酸钾在医药上用作防腐剂、消毒剂、除臭剂及解毒剂;在水质净化及废水处理中,作水处理剂。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可以制得氧气,反应为2KMnO4K2MnO4+MnO2+O2↑,有关该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氧化剂和还原剂都是KMnO4
B. 该反应还原产物只有MnO2
C. 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是O2
D. KMnO4中Mn表现氧化性,O表现还原性
14. 已知反应:
①
②
③
下列物质(或微粒)氧化能力强弱顺序正确的是( )
A. B.
C. D.
15. 某无色澄清溶液中可能含有①Na+、②SO、③Cl-、④HCO、⑤CO、⑥H+、⑦Cu2+中几种,依次进行下列实验,且每一步所加的试剂均过量,观察到的现象如下:
| 步骤 | 操作 | 现象 |
| (1) | 向溶液中滴加2-3滴紫色石蕊溶液 | 溶液变红 |
| (2) | 向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和稀盐酸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 (3) | 将(2)中所得沉淀过滤,向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和稀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A. 肯定含有的离子是①②⑥
B. 肯定不含的离子是①④⑤⑦
C. 可能含有的离子是①③
D. 该实验无法确定是否含有③④
二、填空题(共4题,除特殊标明外每空2分,55分)
16. 如图所示A是固体金属单质,燃烧时火焰呈黄色,B为淡黄色固体。
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1)A→B__。
(2)B→C__。
(3)B→D__。
(4)少量的钠应保存在__中;钠着火时应采取的灭火措施是__,不能用水灭火,原因是__(涉及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7. 现有下列十种物质:①O2;②Fe;③CaO;④CO2;⑤H2SO4;⑥Ba(OH)2;⑦红褐色的氢氧化铁胶体;⑧硫酸钠溶液;⑨稀;⑩Ag2CO3。
(1)对以上物质分类其中混合物___;电解质为___。
(2)上述十种物质中,⑧的电离方程式:___。
(3)③与⑨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⑤与⑥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
18. 某小组同学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并回答问题。
(1)预测:从物质的类别来看,碳酸钠属于___类,可以与___等类别(至少写出两类)的物质发生反应。
(2)设计实验并得出结论: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或解释(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 ①分别向盛有Na2CO3溶液和NaHCO3的试管中滴加少量澄清石灰水 | 均产生浑浊 | 碳酸钠溶液:Ca2++CO=CaCO3↓ 碳酸氢钠溶液:__。 |
| ②向盛有Na2CO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 开始无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产生气泡 | ①CO+H+=HCO ②__。 |
(4)除去NaHCO3溶液中的Na2CO3,方法是__,反应方程式为___。
19.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反应8NH3+3Cl2=6NH4Cl+N2。
①氧化剂是__,还原剂是__,氧化产物是__。
②氧化剂与还原剂的分子数之比为__。
③当生成28gN2时被氧化的物质为__g。
(2)高铁酸钠(Na2FeO4)(铁为+6价)是一种新型的净水剂,可以通过下述反应制取:2Fe(OH)3+4NaOH+3NaClO=2Na2FeO4+3NaCl+5H2O。
①该反应中氧化剂是__(用化学式表示,下同),__元素被氧化,还原产物为___。
②用双线桥在方程式中标出电子转移的情况:__。
参与试题解析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l-35.5
一、选择题(共15题,每题3分,45分)
1. C
【解析】
【详解】A.雪融化成水,水结成冰,是物理变化,A错误;
B.打磨过程无新物质产生,是物理变化,B错误;
C.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等新物质,为化学反应,C正确;
D.露水、霜的形成,是物理变化,D错误;答案选C。
2. B
【解析】
【详解】A.石灰水是混合物,是碱溶液,不是碱,故A不符合题意;
B.氢气是单质、干冰是氧化物、是酸、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是碱、钾是盐,故B符合题意;
C.碘酒是混合物,故C不符合题意;
D.纯碱是盐,不是碱,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 B
【解析】
【详解】A.焰色试验是原子核外电子发生跃迁过程中释放能量产生的现象,与化学反应无关,A错误;
B.观察钾元素的焰色时需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这样可以滤去钠元素的黄光,避免钠元素的焰色干扰钾元素的紫色焰色,B正确;
C.焰色试验中应用稀盐酸清洗铂丝,不能用硫酸,C错误;
D.含相同金属元素的物质焰色试验的现象相同,因此不能用焰色试验鉴别两种钾盐,D错误;故答案选B。
4. A
【解析】
【详解】A.胶体的分散系中分散质的直径在,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接近于的颗粒物,直径大于100nm,则细颗粒物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分散系不是胶体,故A错误;
B.胶体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l00nm但大于1nm,能通过滤纸,故B正确;
C.胶体能发生丁达尔效应,而溶液不能,所以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和胶体,故C正确;
D.溶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l00nm,能通过滤纸,故D正确;
答案选A。
5.B
【解析】
【分析】根据图示可知,阴影部分的反应是不属于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和置换反应的氧化还原反应,据此分析。
【详解】A.Fe + CuSO4 = Cu + FeSO4属于置换反应,故A不选;
B.2Na2O2+2CO2 = 2Na2CO3 + O2↑不属于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和置换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故B符合;
C.4Fe(OH)2 + O2 + 2H2O = 4Fe(OH)3是化合反应,故C不选;
D.NH4HCO3 = NH3↑ + H2O + CO2↑是分解反应,故D不选。
答案选B。
6. D
【解析】
【分析】
【详解】①Na2O和水反应只生成碱,是碱性氧化物,Na2O2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不是碱性氧化物,故①错误;
②Na2O2与CO2反应生成O2 不属于置换反应,故②错误;
③氧化钠为白色,过氧化钠为淡黄色,故③错误;
④Na2O2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而Na2O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所以Na2O2可作供氧剂,而Na2O不行,故④正确;
⑤钠元素焰色反应为黄色,所以Na2O2和Na2O焰色反应均为黄色,故⑤正确;故选:D。
7. A
【解析】
【详解】A.五种离子相互不反应,能共存,A正确;
B.滴加酚酞显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铜离子在碱性条件下生成氢氧化铜沉淀,B错误;
C.铜离子在水溶液中显蓝色,C错误;
D.硫酸氢钠能电离出氢离子,氢离子与碳酸根离子不共存,D错误;
答案选A。
8. D
【解析】
【详解】A.NaCl溶液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故A错误;
B.NaCl固体不导电,NaCl溶液能导电,所以氯化钠是电解质,故B错误;
C.水是极弱电解质,在NaCl溶液中,水分子本身可以电离出少量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故C错误;
D.NaCl在水溶液中电离出了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钠离子和氯离子,故D正确;故答案选D。
9. D
【解析】
【详解】A.该反应中所有元素化合价不变,不需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即可实现,A错误;
B.C元素化合价由+4价变为+2价,二氧化碳作氧化剂,需要还原剂才能实现,B错误;
C.该反应中Cu元素化合价由+2价变为0价,CuO作氧化剂,需要还原剂才能实现,如氢气、C等,C错误;
D.C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4价,C作还原剂,需要氧化剂才能实现,D正确;答案选D。
10.C
【解析】
【详解】A.铜与银反应生成铜和单质银,离子方程式为Cu+2Ag+=Cu2++2Ag,A错误;
B.氢氧化钙是强碱,在澄清石灰水中以离子形式存在,故离子方程式为OH-+H+=H2O,B错误;
C.碳酸钙溶于盐酸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离子方程式正确,C正确;
D.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离子方程式为Ba2++2OH-+2H++SO42-=BaSO4+2H2O,D错误;答案选C。
11. B
【解析】
【详解】A.KClO3分解制备氧气,在该反应中+5价Cl元素转化为KCl中-1价Cl元素时得到12个电子,-2价O元素失12个电子变成O2,选项A错误;
B.镁燃烧生成氧化镁,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镁失去4个电子,氧气得到4个电子,选项B正确;
C.氧化铜中铜元素得到4个电子生成铜单质,碳失去4个电子生成二氧化碳,选项C错误;
D.该反应中,碳失去4个电子,氧气得到4个电子,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12. D
【解析】
【分析】
【详解】A.的产物是水和可溶性盐,的产物是水和难溶性盐,不能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A不符合题意;
B.中是弱酸不能拆,中HCl是强酸可以拆,不能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B不符合题意;
C.中NaOH是强碱可以拆,中是弱碱不能拆,不能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C不符合题意;
D.和都可以用离子方程式 表示,D符合题意;故选D。
13. B
【解析】
【分析】反应中Mn元素化合价由+7价分别降低为+6价、+4价,KMnO4为氧化剂,K2MnO4、MnO2为还原产物,O元素化合价升高,O2为氧化产物,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A. 反应中Mn元素化合价降低,O元素化合价升高,则氧化剂和还原剂都是KMnO4,故A正确;
B. 反应中Mn元素化合价由+7价分别降低+6价、+4价,KMnO4为氧化剂,K2MnO4、MnO2为还原产物,故B错误;
C. O元素化合价升高,O2为氧化产物,故C正确;
D. 反应中Mn元素化合价降低,O元素化合价升高,则KMnO4中Mn元素表现氧化性,O元素表现还原性,故D正确;故答案选:B。
14. C
【解析】
【分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可知,有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参与反应,作氧化剂;有元素化合价升高的物质得到的对应产物为氧化产物,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判断即可。
【详解】①中BrO是氧化剂,ClO是氧化产物,所以氧化性BrO>ClO;
②中Cl2是氧化剂,Br2是氧化产物,所以氧化性Cl2>Br2;
③中ClO是氧化剂,是Cl2氧化产物,所以氧化性ClO>Cl2,
则氧化能力强弱顺序为BrO>ClO>Cl2>Br2,故C正确。故选C。
15. C
【解析】
【分析】溶液无色,则一定不含Cu2+;
(1)中向溶液中滴加2~3滴紫色石蕊试液,说明溶液呈酸性,则含有H+,一定不含HCO、CO;
(2)中向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和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白色沉淀只能为BaSO4,溶液一定含有SO;
(3)中向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和稀,生成的白色沉淀为AgCl,但(2)的滤液中有Cl-,所以该操作不能说明原溶液含有Cl-,整个分析无法确定是否含有Na+;
综上所述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是⑥H+和②SO,一定不含有的是④HCO、⑤CO、⑦Cu2+,不能确定的是①Na+和③Cl-。
【详解】A.由分析可知,溶液肯定含有的离子是②⑥,故A错误;
B.由分析可知,溶液中一定不含 ④HCO、⑤CO、⑦Cu2+,故B错误;
C.由分析可知,溶液可能含有的离子是①Na+和③Cl-,故C正确;
D.由分析可知,该实验无法确定是否含有的是①Na+和③Cl-,故D错误;答案选C。
二、填空题(共4题,除特殊标明外每空2分,55分)
Na2O2
(2)2Na2O2+2H2O=4NaOH+O2↑
(3)2Na2O2+2CO2=2Na2CO3+O2
(4) ①. 煤油 ②. 干沙土扑灭 ③. 2Na+2H2O=2Na++2OH-+H2↑
【解析】
【分析】由转化关系图和题干信息可知A是钠,B是过氧化钠,C是氢氧化钠,D是碳酸钠。
Na2O2;
【小问2详解】B→C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
【小问3详解】B→D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
【小问4详解】
钠易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反应,且钠的密度比煤油大,所以少量的钠应保存在煤油中;钠会和水反应,着火时生成的过氧化钠会和水、二氧化碳等反应,所以钠着火时应采取的灭火措施是干沙土扑灭,不能用水灭火,原因是2Na+2H2O=2Na++2OH-+H2↑,故答案为:煤油;干沙土扑灭;2Na+2H2O=2Na++2OH-+H2↑。
17. (1) ①. ⑦⑧⑨ ②. ③⑤⑥⑩ (2)Na2SO4=2Na++SO
(3) ①. CaO+2H+=Ca2++H2O ②. 2H++SO+Ba2++2OH-=BaSO4↓+2H2O
【解析】
【小问1详解】
O2是纯净物中的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②Fe是纯净物中的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③CaO是纯净物中的氧化物,熔融状态导电,属于电解质;
④CO2是纯净物中的氧化物,不能电离,属于非电解质;
⑤H2SO4是纯净物中的酸,溶于水导电,属于电解质;
⑥Ba(OH)2是纯净物中的碱,溶于水导电,属于电解质;
⑦红褐色的氢氧化铁胶体属于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⑧硫酸钠溶液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⑨稀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⑩Ag2CO3是纯净物中的盐,溶于水额部分完全电离,属于电解质;
对以上物质分类其中混合物为:⑦⑧⑨,电解质为:③⑤⑥⑩,
故答案为:⑦⑧⑨;③⑤⑥⑩;
【小问2详解】
硫酸钠为强电解质,溶液中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Na2SO4=2Na++SO;
【小问3详解】
③CaO与⑨稀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钙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O+2H+=Ca2++H2O,⑤H2SO4和⑥Ba(OH)2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SO+Ba2++2OH-=BaSO4↓+2H2O。
18. (1) ①. 盐 ②. 酸、碱、盐
(2) ①. Ca2++2OH-+2HCO=CaCO3↓+CO+2H2O ②. HCO+H+=CO2↑+H2O
(3) ①. 加热法 ②. 2NaHCO3Na2CO3+CO2↑+H2O
(4) ①. 向溶液中通入足量CO2气体 ②. Na2CO3+CO2+H2O=2NaHCO3
【解析】
【小问1详解】
碳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形成的盐,属于盐类,可以与酸、碱、盐等物质反应,故答案为:盐;酸、碱、盐;
【小问2详解】
①向NaHCO3的试管中滴加少量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2++2OH-+2HCO=CaCO3↓+CO+2H2O;②向盛有Na2CO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开始无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产生气泡,是因为先发生CO+H+=HCO,再发生HCO+H+=CO2↑+H2O;故答案为:Ca2++2OH-+2HCO=CaCO3↓+CO+2H2O;HCO+H+=CO2↑+H2O;
【小问3详解】
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碳酸钠较稳定,所以除去Na2CO3粉末中混有的少量NaHCO3固体的方法是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变化为止,所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CO2↑+H2O,故答案为:加热法;2NaHCO3Na2CO3+CO2↑+H2O;
【小问4详解】
NaHCO3是酸式盐,不再和二氧化碳反应,而Na2CO3是正盐,在水存在下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所以除去NaHCO3溶液中的Na2CO3的方法是向溶液中通入足量CO2气体,反应方程式为Na2CO3+CO2+H2O=2NaHCO3,故答案为:向溶液中通入足量CO2气体;Na2CO3+CO2+H2O=2NaHCO3;
19. (1) ①. Cl2 ②. NH3 ③. N2 ④. 3∶2 ⑤. 34
(2) ①. NaClO ②. Fe ③. NaCl ④.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反应中,是氧化剂,得电子被还原,是还原剂,被氧化,是还原产物,是氧化产物;
②反应中参与反应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故氧化剂与还原剂的分子数之比为;
③生成的物质的量为,消耗的物质的量为;故被氧化的质量为。
【小问2详解】
在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由中的价升高为中的价,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则作还原剂,是氧化产物;元素的化合价由中的价降低为中的价,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则作氧化剂,是还原产物;
由分析可知,反应时,个中元素将个电子转移给中的元素,则用双线桥表示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