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建筑布局应当符合功能流程合理和洁污区域分开的原则,区域之间有实际屏障,避免交叉污染。
2、严格手卫生管理。配备流动水等洗手设施,洗手刷/海绵块、擦手毛巾一人一用一灭菌,戴手套前后应洗手及手消毒。
3、手术间的墙壁、地面光滑、无裂隙,保持室内通风良好,每日开始手术前和手术结束后对空气、医用物品、物体表面等进行清洁和消毒,遇污染时及时消毒;手术床单每日更换,一人一床一巾,遇污染及时更换。未经清洁、消毒的手术间不得连续使用。
4、不同区域及不同手术用房的清洁、消毒拖把和抹布应当分区(分室)使用,标志明确,用后清洁、消毒悬挂晾干。
5、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更换时容器必须同时灭菌。常用无菌敷料罐应每天更换并灭菌;置于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应注明开启时间,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使用无菌干燥持物钳及容器应每4-8小时更换。
6、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用无菌液体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瓶装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提倡使用小包装。
7、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开存放,物品定位放置。灭菌物品包外标识清楚、准确,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过期重新清洗、灭菌,密闭干保存备用的消毒物品应每周消毒两次。
8、凡侵入性诊疗用物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与病人皮肤粘膜直接接触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消毒,干燥保存,不得交叉使用。使用中的氧气湿化瓶应每日更换消毒,湿化瓶内水为蒸馏水。
9、用于各种穿刺和手术的备皮刀具和用品,刀片应一人一用、刀架及用品用后及时消毒,干燥备用。
10、一般诊疗用品如听诊器、听筒、血压计等,可采用75%乙醇或含氯消毒剂擦试消毒。血压计和监护仪袖带每周清洗消毒一次,晒干备用。遇污染时随时清洗消毒。
11、治疗车、换药车上物品应排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配有速干手消毒剂。
12、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操作前操作者必须洗手、戴口罩、帽子;特殊感染病人如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按严格隔离类别进行操作,用后污染敷料密闭运送焚烧,所用器械单独高水平消毒后再清洗、灭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