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欧姆定律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12:50:47
文档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欧姆定律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欧姆定律知识点总结1、欧姆定律的内容及理解: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数学表达式I=U/R (适用于纯电阻电路)I、U、R对应同一导体或同一段电路,三者单位依次是A、V、Ω2、欧姆定律的探究实验:①提出问题:电流与电压电阻有什么定量关系?②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要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即:保持电阻不变,改变电压研究电流随电压的变化关系;保持电压不变,改变电阻研究电流随电阻的变化关系。③进行实验,收集数据信息:
推荐度:
导读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欧姆定律知识点总结1、欧姆定律的内容及理解: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数学表达式I=U/R (适用于纯电阻电路)I、U、R对应同一导体或同一段电路,三者单位依次是A、V、Ω2、欧姆定律的探究实验:①提出问题:电流与电压电阻有什么定量关系?②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要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即:保持电阻不变,改变电压研究电流随电压的变化关系;保持电压不变,改变电阻研究电流随电阻的变化关系。③进行实验,收集数据信息: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欧姆定律

知识点总结

1、欧姆定律的内容及理解: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数学表达式I=U/R (适用于纯电阻电路)I、U、R对应 同一导体或同一段电路,三者单位依次是A、V、Ω

2、欧姆定律的探究实验:

①提出问题:电流与电压电阻有什么定量关系?

②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要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即:保持电阻不变,改变电压研究电流随电压的变化关系;保持电压不变,改变电阻研究电流随电阻的变化关系。

③进行实验,收集数据信息:(会进行表格设计此为能力考点)

④分析论证:(分析实验数据寻找数据间的关系,从中找出物理量间的关系,这是探究物理规律的常用方法。为近年考试热点)

⑤得出结论: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3、运用欧姆定律解决有关问题:

①认真审题,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

②在电路图上标出已知量和未知量(必要时加角标);

③选择合适的公式或规律进行求解。

4、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电路中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这种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电路图:

原理:

 

常见考法

    运用欧姆定律及其变形式解决电压、电流、电阻的计算,经常出现在选择题、填空题和综合性的计算题中。

 

误区提醒

1、  不同时刻、不同导体或不同段电路三者不能混用,应加角码区别。

2、  控制变量法的运用认真体会。

【典型例题】

例析:

根据欧姆定律公式I=U/R,可导出R=U/I,关于此公式,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导体电阻的大小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B. 导体电阻的大小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

    C. 导体电阻的大小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

    D. 当导体两端电压为零时,导体电阻也为零

解析:

当导体中电流一定时,应该是导体两端电压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而不是导体电阻的大小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当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电流跟电阻成反比,而不是导体电阻的大小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导体电阻的大小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当导体两端电压为零时,导体电阻不为零,正确选项是C。

答案:C

知识点总结

1、欧姆定律的内容及理解: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数学表达式I=U/R (适用于纯电阻电路)I、U、R对应 同一导体或同一段电路,三者单位依次是A、V、Ω

2、欧姆定律的探究实验:

①提出问题:电流与电压电阻有什么定量关系?

②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要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即:保持电阻不变,改变电压研究电流随电压的变化关系;保持电压不变,改变电阻研究电流随电阻的变化关系。

③进行实验,收集数据信息:(会进行表格设计此为能力考点)

④分析论证:(分析实验数据寻找数据间的关系,从中找出物理量间的关系,这是探究物理规律的常用方法。为近年考试热点)

⑤得出结论: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3、运用欧姆定律解决有关问题:

①认真审题,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

②在电路图上标出已知量和未知量(必要时加角标);

③选择合适的公式或规律进行求解。

4、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电路中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这种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电路图:

原理:

 

常见考法

    运用欧姆定律及其变形式解决电压、电流、电阻的计算,经常出现在选择题、填空题和综合性的计算题中。

 

误区提醒

1、  不同时刻、不同导体或不同段电路三者不能混用,应加角码区别。

2、  控制变量法的运用认真体会。

【典型例题】

例析:

根据欧姆定律公式I=U/R,可导出R=U/I,关于此公式,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导体电阻的大小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B. 导体电阻的大小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

    C. 导体电阻的大小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

    D. 当导体两端电压为零时,导体电阻也为零

解析:

当导体中电流一定时,应该是导体两端电压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而不是导体电阻的大小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当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电流跟电阻成反比,而不是导体电阻的大小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导体电阻的大小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当导体两端电压为零时,导体电阻不为零,正确选项是C。

答案:C

电阻

知识点总结

1、电阻的概念;每个导体都具有阻碍电流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电阻。符号为R。

2、电阻的单位:单位欧姆Ω,常见的的还有kΩ、MΩ。 106 Ω= 103  kΩ= 1 MΩ。

3、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             

关系为:

4、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及其使用:

①接线柱②滑片③电阻丝④金属杆 ⑤瓷筒

5、滑动变阻器的接法

为了使变阻器能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必须把电阻丝介入电路中,无论采用什么接法,都是“一上一下”。

6、读电阻箱的示数:

各旋钮对应的指示点的示数乘以面板上标记的倍数,他们之和就是电阻箱接入电路的电阻。

 

常见考法

    主要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考查电阻单位间的换算,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电阻箱的读书方法。

 

误区提醒

1、  电阻的大小决定因素是导体的材料;

2、  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分压或分流;

3、电阻箱可以间断的变化电阻值,滑动变阻器是连续变化。

【典型例题】

例析:

甲、乙两条用同种材料制成的金属线,甲的长度是乙的3倍,甲、乙横截面积之比是2∶1。若乙电阻是30Ω,那么甲电阻是多少?

导体和绝缘体

知识点总结

两种电荷:摩擦起电本领大,电子转移有变化;吸引排斥验电器,静电放电要注意

毛皮摩擦橡胶棒,棒上负电比较强;丝绸摩擦玻璃棒,丝负玻正等电量。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电荷之间有电场,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互吸引。

电荷量及其单位: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

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容易导电是导体,不易导电是绝缘;铝铜经常做导线,自由电子能导电,橡胶自由电荷少,防止漏电和触电。

 

常见考法

    常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考查导体与绝缘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物体所带的电荷以及电荷量。

 

误区提醒

        导体、绝缘体都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因此都有大量的电荷存在。如果物体中自由电荷极多那就是导体,如果物体中自由电荷极少那就是绝缘体。因此,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而且条件变了可以转化。

【典型例题】

例析: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中(    )

A. 没有电荷                             B. 没有自由电荷

C. 有大量自由电荷            D. 只有少量自由电荷

解析:

在绝缘体中,电荷几乎都被束缚住了而不能自由移动,只有极少量自由电荷,所以不容易导电。

答案:D

电流与电压

知识点总结

1、电流:定向移动成电流,电流方向有规定;电源外部正到负;自由电子是倒流

单位:电流强度是描写电流强、弱的物理量,简称电流,符号为I,常用的单位有:安培(A)、毫安(mA)、微安(μA)。1安=1000毫安,1毫安=1000微安。

2、电压的作用与单位: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电压的常用单位是伏。有时,为了较方便地描述高电压或低电压,也用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等单位。它们的换算关系是

1千伏=1000伏 1伏=10-3千伏

1毫伏=10-3伏 1伏=1000毫伏

1微伏=10-6伏 1伏=106微伏

3、用电流表测电流:

(1)接入电路前

① 一定要检查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线,如果指针在零刻度线偏右处,使用后测量出的数据会比真实值偏大。因此,若发现指针设有指零刻度,一定要进行调整后再使用。

② 估测待测电路的电流强度。若小于0.6安培,选0—0.6安培量程。若在0.6安培—3安培之间,选0—3安培量程。在不能预先估计被电流大小的情况下,可先拿电路的一个线头迅速试触电流表较大量程的一个接线柱,如指针偏转很小,则可换较小的量程;如指针偏转较大且在量程之内,则可接较大的量程;如指针迅速偏转且超过量程,则所用的电流表不能测量。

(2)联入电路时

① 必须把安培表串联在待测电路中。

② 必须使电流从“+”接线柱流入安培表,从“-”接线柱流出安培表。

③ 严禁将安培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3)联入电路后:电路接完后,在正式接通电源前必须先试触,同时观看安培表的指针偏转情况:

① 指针不偏转:可能电路有断开的地方。

② 指针偏转过激,超过满刻度又被弹回,说明量程选小了。

③ 指针偏转很小,说明量程选大了。

④ 指针反向偏转,接线柱接反了。

(4)读数  

        读数时应“先看量程,再看中点,然后读数”。如图1所示的电流表,选用0~0.6A量程,指针相邻两个标度值分别为0和0.2A,其中点值为0.1A,指针所指的值是0.1A过两小格,每小格为0.02A,电流表示数为0.14A。这种方法为“中点助读”,可有效地防止读错数据。

4、用电压表测电压:

(1)将电压表并联在待测电路(或某部分)两端。这是因为电压表测出的是电压表两端的电压,根据并联电路电压的特点,与电压表并联的电路两端电压,等于电压表两端的电压。

(2)让电流从“+”接线柱流入电压表,或者从“-”接线柱流出电压表。

(3)被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的量程。如果不知道被测电压的大约数值,应选用量程较大的电压表预测,或者用试触法判断被测电压是否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常见考法

    常见的选择题考查电流的方向,电流表的使用长出现在考查能力的电路连接题中,包括电流表的使用方法、连接方法、读数方法。

 

误区提醒

    电流串联电压并,连接方法不能忘,使用之前查估测,看程看点读数清,随时记数要记清。

【典型例题】

例析1:

200μA等于(    )

A. 2×10-4A     B. 0.2A     C. 2×10-4mA    D. 2×108A  E. 0.2mA

解析:

电流强度的单位,有安培、毫安培、微安培,它们之间的进率为1000。1安=1000毫安=1000000微安,用指数表示更为方便,1微安=10-3毫安,1毫安=10-3安。所以,200μA=200×10-3mA=0.2mA;200μA=200×106A=2×104A。

答案: A、E

例析2:

电压是使________发生定向移动,形成________的原因。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______伏;家庭电路的电压是______伏;动力电路的电压是______伏;对人体安全的电压________。

解析:

常见的一些电压值要求熟记。

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伏;

家庭电路电压是220伏;

动力电路电压是380伏;

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不高于36伏

答案:自由电荷,电流,1.5,220,380,不高于36伏

电路

知识点总结

1、电路的组成:电路由用电器、电源、开关、导线组成。

学电路前画元件,认真规范是关键;整个图形是长框,元件均匀摆四方;

拐角之处留空白,这样标准显出来;通路断路和短路,最后一路烧电源。

2、电流的方向:定向移动成电流,电流方向有规定;电源外部正到负;自由电子是倒流。

3、识别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基本电路串并联,分清特点是关键;串联就是一条路,正极出发负极回;

一灯烧毁全路断,一个开关管全局;开关位置无影响,局部短路特殊用。

4、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电路的两种基本连接方法是串联和并联。如果把元件逐个顺序连接起来接入电路,这种连接方法叫做串联,如果把元件的两端分别连接起来接入电路,这种连接方法叫做并联。

5、画简单的串联、并联电路图:

(1)完整地反映电路的组成,即要把电源、用电器、导线和开关都画在电路之中,不能遗漏某一电路器件。

(2)规范地使用器件符号。

(3)合理地安排器件符号的位置,应尽可能使器件均匀地分布在电路中,画成的电路图应清楚美观。

(4)平直地描绘连接导线,通常用横平、竖直的线段代表连接导线,转弯处一般取直角,使电路图画得简洁、工整。

 

常见考法

        本知识是电学的基础,年年必考。中考试题对这部分的考查,基本以两种方式出现,一是侧重综合性不高的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题,多基础知识的考查分析,一是综合性较高的电路连接题,一定要熟悉常用原件的画法。

 

误区提醒

1、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方法不同,因而具有不相同的特点。在串联电路中,通过一个元件的电流同时也通过另一个元件;如果其中有一个元件坏了,整个电路中就没有电流通过。

2、并联电路,当电路导通时,干路电流在分岔处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电流流过第一个支路,另一部分电流流过第二个支路,然后又汇合成干路电流,流回电源的负极。并联电路中即使有的支路上元件坏了,不影响其他支路上元件的工作,其他支路上的元件仍有电流通过。

3、检查电源是否被短路的方法是:从电源正极出发,循着电流方向,找出回到电源负极的各条路径,其中只要有一条没有接入用电器,就会造成电源短路。应将引起短路的那段电路拆除。

【典型例题】

例析:

如图1所示,S闭合后电路将发生什么情况?

 

解析:

图1(a)电路中虽然有用电器,但S闭合后电流将直接从导线ab流回电源负极造成短路。图(b)电路在表面上并没有发生短路,但却隐藏着短路的危险。当S闭合后电流将直接从导线ab流回电源负极造成短路。

答案: S闭合后灯都不亮,电源都被短路,电源将烧坏。

资料来自:悦考网www.ykw18.com

文档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欧姆定律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欧姆定律知识点总结1、欧姆定律的内容及理解: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数学表达式I=U/R (适用于纯电阻电路)I、U、R对应同一导体或同一段电路,三者单位依次是A、V、Ω2、欧姆定律的探究实验:①提出问题:电流与电压电阻有什么定量关系?②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要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即:保持电阻不变,改变电压研究电流随电压的变化关系;保持电压不变,改变电阻研究电流随电阻的变化关系。③进行实验,收集数据信息: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