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根据你对生活中物理量的认识,你认为下列数据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教室的高度约为3dm
B.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36.5℃
C.中学生跑步的平均速度约为1.1m/s
D.快速眨眼1次的时间约为5s
2.关于测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体温计可以测量开水的温度
B.使用停表测同学百米跑成绩前,先按复位钮清零
C.裁切窗玻璃前,用分度值为厘米的卷尺测量窗户的宽度
D.零刻线磨损的刻度尺不能测量任何物体的长度
3.如图是烧开水时从壶嘴冒出“白气”和刚从冰箱中取出的雪糕冒“白气”时的情景,对于这两种“白气”的解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雪糕周围的“白气”是升华形成的
B.壶嘴里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
C.两种“白气”都是水蒸气发生汽化形成的
D.两种“白气”都是水蒸气发生液化形成的
4.某兴趣小组以相同的烧杯盛等量的水,以相同的热源同时加热,如图所示,甲杯为隔水加热,乙杯为隔油加热,丙杯为隔砂加热。在标准大气压下,加热段时间后。测得使杯外物质的温度分别为水温100℃,油温300℃,砂温600℃,观察到乙、丙两烧杯中的水呈沸腾状态,则三个烧杯中水的温度大小关系是( )
A.t甲=t乙=t丙 B.t甲>t乙>t丙 C.t甲 A.比较舒适的居住环境的温度大约是 40℃ B.每周一升旗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约为 20s C.成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大约为5m/s D.心脏的跳动频率大约是 1.2Hz 6.某同学取出一支示数为39.6℃的体温计,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而直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他的实际体温是36.6℃,则测出来的体温是( ) A.36.6℃ B.39.6℃ C.37℃ D.76.2℃ 7.已知碘的熔点是 114℃、沸点是 184.35℃,小丁用电吹风对装有固态碘的试管(如图所示)进行加热,能看到试管出现碘蒸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如果吹出热风的温度为 100℃,则管中的碘只能是先熔化再汽化 B.如果吹出热风的温度为 100℃,则管中的碘只能是升华 C.如果吹出热风的温度为 200℃,则管中的碘只能是先熔化再汽化 D.如果吹出热风的温度为 200℃,则管中的碘只能是升华 8.如图所示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B.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 C.该物质在CD段是气态 D.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5℃ 9.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洗热水澡时的适宜水温约40℃ B.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约37℃ C.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40℃ D.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是0℃ 10.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 ) 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B.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室温 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D.东台地区冬季最低气温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20℃是人体感觉比较适宜的环境温度 B.家庭使用的寒暑表测量范围是-30℃~100℃ C.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8℃ D.在1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和水的凝固点都是0℃ 12.在观察碘的升华现象时,将少量熔点为113.7°C的碘颗粒装入如图的密封锤形玻璃泡内。为加快碘的升华且防止碘熔化,下列最合适的加热方式是(酒精灯外焰温度约800°C)( ) A.没入开水中加热 B.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C.放入冰水混合物中 D.置于常温下的空气中 二、填空题 13.小明同学每天都要乘公交车上学,善于观察的他发现,冬天公共汽车的玻璃窗上常有一层水珠,该水珠是水蒸气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它形成在车窗玻璃的______(选填“内”或“外”)侧。 14.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塑料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这个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的_____原理来测量温度的;若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处的刻度应标_____℃;再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此时液柱向左移动,由此可以判断此时室内温度_____(选填“高于”或“低于”)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提高此温度计的灵敏度,我们应该选容积更_____(选填“大”或“小”)的塑料瓶。 15.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象, 由图象可知, 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在第 2min 时,该物质处于____(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 16.请利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根本区别。液体沸腾时,必须要达到沸点,并在沸腾过程中不断______热。“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烧开了的汤舀起来再倒回去,并没有停止______,只是暂时止住沸腾;“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着的木材,停止加热,是______止住沸腾。 17.如图所示是在探究某种固体的熔化规律时,描绘出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关系图像。由图可知:该物质熔点是 ___________ ℃,其中BC段表示物质处于 _______ 状态(选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 18.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根据实验数据,描绘的某种物质放热发生凝固过程的图象。由图象可知,此物质的熔点为______℃;其凝固过程用时______min。 19.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强冷才能发生______现象(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凝结成小冰晶,雪熔化时会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空气中的热量,所以才会有俗语“霜前冷,雪后寒” 。 20.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像。在BC段该物质吸收热量,温度______,此时物质是______态;在第15min,该物质是______态;该物质的熔点______°C,凝固点是______°C;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______min。 三、解答题 21.如图所示是小明向暖水瓶注开水的场景,请你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随着注入水增多,我们听声音的音调如何变化? (2)注水时暖水瓶口周围“白气”是哪种物态变化? (3)“白气”慢慢消失的过程需要放热还是吸热? 22.生活中有许多解决问题的办法中蕴含着一定的科学道理,下面的两幅图就是为了使物体快速变干而常用的做法.请根据图片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甲中做法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中做法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 23.2010上海世博会期间,气温较高的世博园区内许多区域都安装了环保节能空调-喷雾降温装置,喷雾装置采用物理的方式,以水为原料,利用高压,将其以较高的速度输送到喷嘴,撞击喷嘴中的撞针后形成直径4微米左右的雾滴。请简述此类喷雾降温的原理; 24.近几天“凉山火灾”导致31名扑火人员遇难的消息让我们深感震惊与悲伤。事实上,森林火灾一直是世界各国的难题。在灾难发生后,国内不少人将眼光集中到飞机灭火上,以此来更高效的扑灭森林火灾、减少人员伤亡。实际上,早在很多年前,中国就已研制出消防用直升机—AC313直升机(如图所示),该直升机通过螺旋桨使飞机获得升力,并通过改变螺旋桨的转速来实现垂直起飞及降落,其内部采用的是先进发动机以降低油耗。AC313直升机在基本型的基础上,加装有机腹水箱和水炮系统。执行灭火任务时,AC313机腹水箱可装4吨水,水炮喷射距离达40米,并可实施侧向、俯仰方向的灭火。当水箱内水用完后,可采取空中悬停吸水、地面注水两种方式补水。除灭火功能外,消防直升机还有救援功能,机内配备有各类载式红外照相机、夜视仪、热像仪、温度计、浮标水样分析仪等侦检仪器,便于侦察检测。机上的侦察设备可将图片、音视频等影像资料发回地面指挥部,以便遥控指挥。 请找出一个与以上情景相关的物理信息,并指出对应的物理知识,不得与示例重复。 示例∶ 物理信息∶采用先进的发动机 物理知识∶发动机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作答:物理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理知识: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有一支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4℃,在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的示数为96℃.用此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是27℃,则该液体的实际温度为多少摄氏度? 26.在寒冷的冬天.用手去摸室外的金属.有时会发生粘手现象,仿佛金属表面有一层胶这是为什么? 【参】***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A.教室的高度约为3.5m,故A不符合题意; B.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36~37℃,故B符合题意; C.中学生跑步的平均速度约为4m/s,故C不符合题意; D.快速眨眼1次的时间约为1s,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B 解析:B A.体温计的测温范围为35℃~42℃,开水的温度高于体温计所能测的最高温度,用体温计直接测量开水的温度,会损坏体温计;故A错误; B.使用停表测同学百米跑成绩前,先按复位纽清零,再开始计时;故B正确; C.窗户玻璃的宽度达几十厘米,甚至一米,且要求准确到毫米,应该用分度值为毫米的刻度尺测量;故C错误; D.零刻线磨损的刻度尺,可以选用其它的整数刻度作为临时的“零刻线”,在读数时再减去这一刻度值,即零刻线磨损的刻度尺也能测量物体的长度,故D错误。 故选B。 3.D 解析:D 烧开水时从壶嘴冒出“白气”是高温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刚从冰箱中取出的雪糕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二者都是由水蒸气发生液化形成的。 故选D。 4.A 解析:A 甲杯中的水温等于100℃,但由于不能继续从外面烧杯中吸收热量,所以不会沸腾;乙和丙烧杯的水沸腾,说明此时水的温度已经达到沸点100℃,但温度不再升高。 故选A。 5.D 解析:D A.比较舒适的居住环境的温度大约是25℃,故A不符合题意; B.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约为1min,故B不符合题意; C.成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大约为1.2m/s,故C不符合题意; D.心脏每分钟约跳动70次,跳动频率大约是 1.2Hz,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6.B 解析:B 没有甩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9.6℃,直接用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自己的体温高于39.6℃,体温计中的水银会上升,测量是比较准确的;若自己的体温不高于39.6℃,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依然显示的是39.6℃。所以体温是36.6℃的自己测量的结果是39.6℃。故选B。 7.B 解析:B AB.如果吹出热风的温度为100℃,这个温度低于碘的熔点和沸点,因此碘既不能熔化,也不能沸腾,只会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发生升华现象,故A错误,B正确; CD.如果吹出热风的温度为200℃,超过了碘的熔点和沸点,因此碘经过熔化和沸腾两个阶段,另外仍然存在着升华现象,故CD错误。 故选B。 8.D 解析:D A.由图知,该物质从第3min开始熔化,第6min时熔化结束,故在该物质在第6min时,处于液态,故A错误; B.由图知,该物质在BC段处于熔化过程,晶体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不断从外界吸收热量,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故B错误; C.由图知,该物质在CD段是液态,故C错误; D.由图知,该物质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故该物质是晶体,其熔点与凝固点相等,故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5℃,故D正确。 故选D。 9.A 解析:A A.人的正常体温在36-37℃之间,洗热水澡时的适宜水温约40℃符合实际,比人的体温稍高一些,故A符合题意; B.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约25℃,故B不符合题意; C.健康成年人的体温在36-37℃之间,变化幅度很小,故C不符合题意; D.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0℃,盐水的凝固点更低,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B 解析:B A.人体的正常体温约37℃,变化范围很小,故A不符合题意; B.人体感觉舒适的气温在23℃左右,故B符合题意; 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故C不符合题意; D.东台地区冬季最低气温在-2℃左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D 解析:D A.人体感觉比较适宜的环境温度是23℃左右,故A错误; B.家庭使用寒暑表的测量范围为-30℃~50℃,故B错误; C.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左右,故C错误; D.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在1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和水的凝固点都是0℃,故D正确。 故选D。 12.A 解析:A 【分析】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考虑到温度对实验的影响,若直接把试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会导致碘的熔化和沸腾,升华实验无法进行。 AB.酒精灯火焰温度高于碘的熔点和沸点,这样碘容易发生熔化和沸腾现象,不利于研究碘的升华和凝华,用水浴法加热,水的沸点低于碘的熔点,碘不会发生熔化现象,但是可以发生升华现象,所以用水浴法加热而不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由于水的沸点低于碘的熔点,可以确保碘不会熔化。故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CD.将被密封的碘颗粒放入冰水混合物或在常温下观察碘升华,速度太慢,效果不明显。故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二、填空题 13.液化内 解析:液化 内 [1]玻璃窗上常有一层水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2]由于是冬天,故是车内温度高,故是车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液化形成的,故在内侧。 14.热胀冷缩0高于大 解析:热胀冷缩 0 高于 大 [1]这是个气体温度计,所以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来测量温度的。 [2]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等液柱稳定后,液柱处的刻度应标0℃。 [3]温度升高时,瓶内气体就要膨胀,所以会把液柱向左推,故室内温度高于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4]为提高此温度计的灵敏度,可以换用更细的弯管,还可以换用容积更大的瓶子。 15.固 解析:固 [1]由图可知,物体在3~7min中内,继续吸热温度保持80℃不变,所以该物质为晶体,熔点为80℃。 [2]在第2min物体温度没有达到熔点,没有熔化,所以为固态。 16.吸吸热彻底 解析:吸 吸热 彻底 [1]液体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所以液体沸腾时,必须要达到沸点,并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 [2]将锅里的汤舀起来再倒回去,会降低水的温度,水的温度达不到沸点,所以不沸腾,但继续加热温度还是能达到沸点的,所以“扬汤止沸”只能暂时使水停止沸腾。 [3]从锅下抽掉燃着的木材,水不能继续吸热,所以能彻底地使水停止沸腾。 17.固液共存 解析:固液共存 [1]由图可知,该物质在BC段,继续吸热,温度保持80℃不变,所以该物质的熔点是80℃。 [2]由图可知,BC段为物质熔化过程,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 18.10 解析:10 [1]晶体凝固时温度时凝固点,而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故由图可知凝固点是80℃,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等,所以熔点也是80℃。 [2]由图可知,凝固过程所用的时间为 19.凝华吸收 解析:凝华 吸收 [1]水蒸气遇强冷才能发生凝华现象,凝结成小冰晶。 [2]雪熔化时会吸收空气中的热量,导致气温下降。 20.不变固液共存固态45453 解析:不变 固液共存 固态 45 45 3 [1][2]由图可知,在BC段该物质处于熔化过程中,此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3]由图可知,在第15min,该物质恰好全部凝固完成,所以此时物质处于固态。 [4][5]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由图可知,物质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和凝固温度,属于晶体,则该物质的熔点、凝固点都是45°C。 [6]由图可知,该物质在3min时开始熔化,6min时熔化完成,所以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3min。 三、解答题 21.(1)音调变高;(2)液化;(3)吸热 (1)向暖水瓶注开水的过程中,声音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随着水面的升高,空气柱变短,空气振动变快,从而音调变高。 (2) 注水时暖水瓶口周围“白气”是从瓶口冒出的高温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3)“白气”慢慢消失是小水珠慢慢汽化成水蒸气的过程,汽化需要吸热。 22.提高液体温度加快蒸发 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加快蒸发 影响蒸发的因素有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 (1)[1]刚洗过的锅上用火烤一烤,是通过提高液体温度加快蒸发的; (2)[2]扫帚把篮球场上的水向周围扫开,是通过增大水的表面积,加快水分的蒸发. 23.见解析 喷雾降温主要是利用了以下几点: ①水滴在变成4微米的雾滴的过程中,表面积增大了,易于水分子与外界交换热量,易于蒸发; ②水滴的体积变小了,质量变轻,易于随空气对流,被风带走,带走热量。 24.机内配备有温度计侦检仪器 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1]消防直升机还有救援功能,机内配备有温度计侦检仪器 [2]液体温度计根据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温度升高,液体体积膨胀,示数升高。 25.25℃ 解:温度计上一个小格表示的实际温度为; 温度计测量某种液体的温度为时,这种液体的实际温度为. 答:该液体的实际温度为. 【点睛】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而此温度计测量冰水混合物体的温度是,标准大气压沸水的温度是,中间是92个小格,求出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 温度计插入水中显示温度是,距离有个小格,求出这些小格表示的温度加上温度计显示为时的实际温度,就是水的实际温度. 26.金属被冷冻后,温度很低,拿取时水粘手,是因为手上的水遇冷凝固的原因. 【解析】 根据凝固的特点解答。 在寒冷的冬天.室外的金属温度会降到0℃以下,由于手上含有水分,用手去摸时水分快速降温放热而发生凝固现象,将手和金属粘到一起,所以仿佛金属表面有一层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