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选择题(本题共2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分)空气的成分中,约占空气总体积78%的气体是( )
| A. | 氧气 | B. | 氮气 | C. | 稀有气体 | D. | 二氧化碳 |
| A. | 冰块融化 | B. | 湿衣晾干 | C. | 纸张燃烧 | D. | 玻璃破碎 |
| A. | B. | C. | D. |
| A. | 磷矿粉 | B. | 硫酸钾 | C. | 铵 | D. | 氯化钾 |
| A. | 质子数为50 | B. | 元素的名称为锡 | |
| C. | 相对原子质量为118.7g | D. | 元素符号为Sn |
| A. | 烧碱 | B. | 纯碱 | C. | 食盐 | D. | 小苏打 |
A.氧分子的大小发生改变 B.氧分子可以再分 C.氧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 D.氧分子之间有间隔
8.(2分)某校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推出某份午餐食谱:米饭、鲫鱼、黄瓜、海带汤等,其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
| A. | 米饭 | B. | 鲫鱼 | C. | 黄瓜 | D. | 海带汤 |
| A. | 0 | B. | +2 | C. | +4 | D. | +6 |
| A. | P | B. | NO2 | C. | NH3 | D. | NaOH |
A. 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B.植树造林,做好园区绿化美化
C. 发展培育资源节约、低碳环保型产业 D.做好工厂废水、废气、废渣无害化处理
12.(2分)下列有关CO2和CO的叙述,正确的是( )
A.CO2、CO都能用于灭火 B.二者的组成元素相同,密度也相同
| C.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CO不能 D.CO还原氧化铁的实验中,不需要进行尾气处理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5:1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都发生了改变
D.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与数目都发生了改变
14.(2分)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 |
| B. | 电解水的实验中,正极与负极所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 |
| C. | 硫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 |
| D. | 光亮的铁丝伸入硫酸铜溶液中一会儿,其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 |
| A. | 柠檬汁的酸性比西瓜汁的强 | B. | 柠檬汁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 |
| C. | 鸡蛋清的碱性比草木灰水的强 | D. | 草木灰水溶液呈酸性 |
| A. | 汽油和洗涤剂除油污的原理相同 | |
| B. | 空气、糖水、高锰酸钾都属于混合物 | |
| C. | 不锈钢、塑料、羊毛都是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 |
| D. | 只有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 |
| A. | 氧气和空气 | B. | 二氧化碳和氧气 | C. | 氮气和空气 | D. | 二氧化碳和氮气 |
| 选项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 除去杂质的方法 |
| A | Cu(NO3)2溶液(AgNO3) | 加过量铜粉,过滤 |
| B | KCl溶液(CaCl2) | 加适量Na2CO3溶液,过滤 |
| C | Fe(Zn) | 加足量稀盐酸,过滤 |
| D | CO(CO2) |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 |
| A. | Fe | B. | CO2 | C. | H2SO4 | D. | NaOH |
| A. | B. | C. | D. |
21.(4分)用正确的化学符号填空:
(1)硫元素 _________ ;(2)2个水分子 _________ ;(3)钙离子 _________ ;(4)氧化铁 _________ .
22.(5分)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请从①氧气、②石墨、③盐酸、④熟石灰、⑤氯化钠中选择适当的数字序号填空:
(1)医疗上用来配制生理盐水的是 _________ ; (2)能做干电池电极的是 _________ ;
(3)能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是 _________ ; (4)能用于医疗急救的气体是 _________ ;
(5)能用来处理硫酸废水的是 _________ .
23.(2分)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在水、金刚石和氯化钠3种物质中,由原子构成的是 _________ .
(2)某粒子结构示意图为,若该粒子带有1个单位负电荷,则X= _________ .
24.(3分)南海是我国固有领海,南海海底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石油属于 _________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天然气主要成分是 _________ .
(3)正在利用和待开发的新能源有风能、潮汐能、“可燃冰”等,其中埋藏于海底,目前开采在技术上还存在困难的是 _________ .
25.(5分)自然灾害常常致使当地原有水源被破坏,寻找到的新水源需经检测和处理后,才能成为饮用水.
(1)新水源中的泥沙经静置后,通常可以通过 _________ (填操作名称)将其除去.水中难闻的异味,可添加活性炭除去,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 _________ 性.
(2)水的酸碱度是饮用水的重要指标,饮用水的pH范围为6.5~8.5.测定的方法是:在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将净化后的水滴到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 _________ 比较,即可测出水的pH.
(3)经过净化后的水,还可以通过 _________ 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4)请写出日常生活中节约水资源的具体措施: _________ (任写一条).
26.(4分)某学习小组用相同的光亮铁钉探究铁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设计的实验如图所示:
(1)一周后观察:试管①和③中的铁钉无明显变化,试管②中的铁钉明显生锈.探究发现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铁与 _________ 直接接触,其中铁钉中的A、B、C三处中 _________ 处锈蚀最严重.
(2)试管①中加入的蒸馏水要事先煮沸,其目的是 _________ .
(3)沙漠地区的铁制品锈蚀较慢的原因是 _________ .
27.(3分)如图是熟石灰的溶解度曲线图,请依据图示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1)熟石灰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 _________ (填“增大”或“降低”).
(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将20℃时熟石灰的饱和溶液升温至50℃,溶质的质量分数将 ___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可以使接近饱和的熟石灰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_________ (任写一种).
28.(3分)通过比较、推理等方法可以总结归纳出灭火的规律并加以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A所示的“火三角”可表示燃烧条件,图中缺少的一个条件是 _________ ;
(2)图B熄灭酒精灯的原理是: _________ ;
(3)用扇子扇煤炉火,越扇越旺的原因是: _________ .
29.(2分)硅(Si)是生产电脑芯片的关键材料.工业上生产硅的原理是在高温条件下,碳和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和一氧化碳,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 .
30.(5分)A、B、C、W、X、Y、Z分别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的物质.已知A、B、C是单质,W、X、Y、Z是化合物,且X和Y的组成元素相同,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
(1)分别写出A、Z的化学式:A _________ 、Z _________ .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 ,该反应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_________ 反应.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共2道小题,每个化学方程式记2分,其余每空1分,共16分)
31.(9分)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实验仪器a的名称: _________ .
(2)实验室用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 ,
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_________ (填字母序号,下同),若用排空气法收集时,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_________ .
(3)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 ,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停止加热前,应先 _________ ,然后再熄灭酒精灯.
(4)若用A装置来做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需要改进的措施是 _________ .
32.(7分)在一次化学实验探究活动中,老师交给某学习小组一瓶由碳酸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混合反应后,并经过滤得到的无色滤液,要求对该无色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请你一同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
【提出猜想】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有如下几种可能:
A.NaOH B.Na2CO3、Ca(OH)2、NaOH C.Na2CO3和NaOH D. _________
【讨论交流】(1)上述猜想中,肯定不成立的是 _________ (填猜想序号),其理由是 _________ .
(2)若猜想A成立,则原反应中碳酸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一定 _________ (填“是”或“不是”)恰好完全反应.
【实验探究】甲、乙两同学为了验证各自的猜想,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 甲同学 |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 加入足量的 _________ 溶液 | 有气泡产生 | 猜想 _________ 成立 (填猜想序号) |
| 乙同学 |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 加入足量的Na2CO3溶液 | 无明显实验现象 | 猜想A成立 |
四、计算题(本题共2道小题,第33题8分,共8分)
33.(8分)将Cu﹣Zn合金样品20g放入足量稀硫酸中,所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试计算:
(1)原样品中所含锌的质量.
(2)实验测得20g该样品与154.7g某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求此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