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侯丽英,女,四平幼儿师范学校讲师。
第1期松辽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
.12000年2月
Songliao Journal(P hilosophy and So cial Sciences Edition)
Feb.,2000
浅论 释名 的语源学价值
侯丽英
(四平幼儿艺术学校,吉林四平136000)
!![摘!要]!本文认为 释名 作为一部声训专著,它在汉语语源学上的地位是应该得到肯定的,从语言学角度考证,它的声训大部分是可取的,这些可取的声训能够确定声训字和被训字之间是同源关系;能够援引方言证明词源;能够揭示上古语音系统、中古语音系统到现代汉语声韵系统的发展变化规律。!![关键词]!声训;同源;语源
[中图分类号]!H 131 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_5674(2000)01_0084_02
!!刘熙的 释名 作为一部声训的专著,在中国语言学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但是,自它问世至清代,对它的褒少贬多,与它同时代产生的 尔雅 和 说文 相比较,则较受冷落。这主要是因为中国传统的汉学研究是以字形、字义为主,而很少有人从语音角度去研究汉字。直至清人王念孙的 广雅疏证 ∀冲破了字形的蔽翳,从有声语言本身观察词的形式,这样他就能解释前人所未能解释的许多问题。#(王力 中国语言学史 )他科学地提
出∀声近义通#的理论,探索出∀因声求义#的方法。王念孙的这种实践与刘熙的 释名 中的声训在某种意义上是一致的,一脉相承,进一步发展声训的理论。今人对语言学的认识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对汉语语源学的研究获得了长足的进步,能够站在语言学的立场上重新科学地认识 释名 ,人们发现它在运用声训推求事物得名之由来的实践过程中,取得了多方面成果,这些成果正是重新认识 释名 的宝贵财富。
经笔者不完全统计, 释名 中大部分声训是声训字与被训字在语音或语义上有联系的,这部分约占%,人们通常称作可取的声训;而声训字和被训字在语音或语义上无联系的约占36%,人们称为不可取的声训,而这部分正是招致∀牵强附会#、∀唯心主义#之辞的原由。我们发现它可取的声训占大部分,可以充分体现它的语源学价值。
第一,能够确定声训字、被训字之间是同源关
系。
释名 中的声训字与被训字音同音近者,意义大多也相同或相近,这些声训字和被声训字属
于同源字。这是构成 释名 声训方式的主体,王力的 同源字典 归纳同源字的主要方法是找音同音近或义同义近关系的字。一般认为 同源字典 归纳同源字的方法是可取的,这也足以说明 释名 的训释方法有一定的科学性。
例如: 释形体 :∀足后曰跟。在下方著地,一
体任之,象木根也。# 说文 :∀根,木株也。#又∀跟,足踵也。#根、跟二字古音同,见纽文部。脚后跟在人体最下部,支撑身体,部位及作用与草木之根相似,二字实同源。
释长幼 :∀儿始能行曰孺子。孺,濡也,言濡
弱也。#∀孺#与∀濡#同,从∀需#得声,泥纽侯部。需,柔滑貌。 国策∃秦策 :∀其需弱者来使,则王必听之。# 说文 :∀孺,乳子也。一曰输也。输,尚小也。#濡本为水名,义与水有关,水性柔弱。王先谦曰:∀凡从需之字多有弱义、孺弱、懦弱、濡弱皆是。#可见孺、
濡为同源字。
%
84%
第二,方言证源。
释名中援引方言加以证实语源的资料并不少,直接引用的有二十七处。
例: 释乐器:∀人声曰歌。歌,柯也,所歌之言是其质也。以声吟咏有上下,如草木之有柯叶也,故兖冀言歌声如柯也。#
释亲属:∀兄,荒也,荒,大也。故青徐人谓兄荒也。#
释长幼:∀青徐州曰:女吾,忤也。始生时人意不喜,忤忤然也。#
可见,依据方言来寻找词源是一条十分重要的途径。
第三,可取的声训能够清析地看到上古语音系统、中古语音系统到现代汉语声韵系统的发展变化规律,成为音韵学研究极有力佐证。
释名虽然没有概括出上古的声韵系统,但是从它的声训中可看出一些重要的上古语音发展规律。
例如: 释邦国:∀邦,封也。# 释姿容:∀负,背也。# 释言语:∀法,逼也。# 释宫室:房,旁也。#∀封、负、法、房#分别读作∀邦、背、逼、旁#重唇音,从而验证∀古无轻唇音#这一重要的语音发展规律。
又如: 释长幼:∀男,任也。# 释言语:∀入,内也。# 释吕室:∀泥,迩也。迩,近也,以水沃土使相粘也。# 释典艺:∀尔雅,尔,昵也;昵,近也。雅,义也,义,正也。#由此可见,∀任,入、尔、迩#等日母字古读同泥母,说明章炳麟的∀古音娘日归泥#说是可信的。
又如: 释亲属:∀妻之姊妹曰姨。姨,弟也。言与已妻相长弟也。#可见喻母四等字(姨)古读舌声定母(弟)。
刘熙的声训中关于发音方法的叙述,标志着汉语语音史上的一个发展阶段,预示着新的语言分析的方法即将产生。
释名以声训为书,卓然树立于训诂之林。远在汉代,它就开创了以语言学方法从事训诂研究的进步途径,导语源学专门研究之先路,它在中国语言学史上的地位不容抹煞,尤其它的语源学价值是应该得到肯定的。
(上接第81页)
任意性,语言依据它的代码群可以构成数量无限的具有相当专门意义的明确信息。美国语言学家葛林伯格作过两个形象的比喻:宗教仪式尽管从非常广阔的含义上讲也有意义,却不能精确地传达信息,不能使我们说出它是同一个信息还是有所区别。就象贝多芬的 田园交响曲第三乐章中的暴风雨优美雄壮,却不能代替气象报告一样。语言这种可以作分析的特质,使语言学享有与自然科学相类似的声望。
然而,汉语是一种非形态的∀孤立型#语言。它的语词的音节具有纯一性、涵意发散性、组合具象性特点,使它获得一种浓郁的人文性而难以作精密分析。由于自然代码属性的淡化,汉语语言单位缺乏印欧语那种精密析解的原子精神。&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语言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包含着社会、文化、心理等多种因素,它不是纯而又纯的客观的物理的东西。统计方法是一种冷静客观的自然科学,它对于语言,尤其是汉语适用范围窄,局限性大。语言众多的因素,使得统计方法面对它有时显得为力。因此,语言学中统计方法的运用并非全能,完全科学、正确的。使用者在采用这种方法之前,应根据具体情况,三思而后行。
4 结语
本文的目的并不是要废除语言学中统计方法的使用,事实证明: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交叉渗透已呈现出了相互促进的大好局面。我们只想说明,在引进自然科学的研究手段、方时,同时要注意到人文科学的特点,以便更好的地追踪学术发展,探索研究行为。
∋注释(
)曹聪孙 齐夫定律和语言的∀熵# 天津师大学报1987年第4期80~85页。
∗唐钰明 定量方法与古文字资料的词汇语法研究,海南师范学院学报(海口)1991年第4期106~109页。
+曹聪孙 齐夫定律和语言的∀熵# 天津师大学报,1987年第4期,80~85页。
,转引自李兆麟 汉语计量研究初探辞书研究(沪19年第1期116~123页。
−转引自刘英林、宋绍周 汉语常用字词的统计与分级中国语文(京)1992年3月。
.帕默尔 语言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申小龙 汉语人文精神论,辽宁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
8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