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伤寒论》里的“白虎加人参汤”,是治疗阳明热证的,六经里边的阳明经。阳明经有热症,比如说有大热、口渴,又出汗出很多,脉相也很大,叫做四大热证,所以一般用“白虎加人参汤”来进行治疗。
“白虎加人参汤”有五味药,包括石膏、知母、甘草、粳米和人参这五味药。石膏是大寒的药,所以石膏在这里主要是清阳明大热,《伤寒论》里把阳明热证叫做大热,就是说其他经的热都赶不上这个阳明经的热。
阳明是多气多邪的经,所以它感受邪气以后,往往出现高热的一种状态,就用石膏来清这个大热,另外这里边有热的话一定会有伤阴的现象,即使没有伤阴也要加上养阴的药物,这是中医里治未病保阴的一种特点。
知母和粳米这两个就有滋阴的作用,尤其知母的养阴作用特别好。这个方子里边还加了人参跟甘草,这两个药物是补气的,热症伤阴就补阴,再加上补气的药物,体现了中医里“阴阳互根”的理论。
“阴阳互根”说的是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阴阳两气,这两气谁也离不开谁,离开阳了,没有阴了,你也就没有阳了,没有阳也就无所谓阴。所以中医治病滋阴可能要加一些温阳的药物,温阳的时候也要加一些养阴的药。
糖尿病的一个主症就是口渴不解,上火了以后他必须有内热,内热伤阴的这样一个特点,我们才可以用“白虎加人参汤”。
“升陷汤”
“升陷汤”用于治疗大气下陷。大气的学名叫宗气。这个气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的气,人说话,看东西,视听言动都是这个宗气来起作用。如果这个气虚了就叫做“大气下陷症”,症状是容易疲劳、胸闷、气短,一说话就好像接不上气,这个中药对于这方面调理比较好。
慢性疲劳症一般分三个层次,一是一般的疲劳,就是比较累,比较没有精神,还有的人好像睡不醒似的,但是又难以彻底的睡,睡的时间很长,但是质量不高,起来以后头还是昏昏沉沉的,这一般都是慢性疲劳的一个初级阶段,这个就是中气下陷,补中气就可以。
再往下就比较严重,会出现胸闷,心慌,气短,走路上楼就有点费劲,再严重一点就是大气下陷症,针对大气下陷就用这个“升陷汤”。
“升陷汤”一共有五味药物,包括黄芪、升麻、桔梗、柴胡和知母这五味药物。黄芪补气,升麻、桔梗、柴胡都是往上提气的,知母可养肺阴,养胃阴,也可以养肾阴,加知母的原因就是在补阳气的同时又加上养阴的药物,实际上也是从阴中求阳,否则的话可能单用前面的药物反而这个气提不上去,这就体现了“阴阳互根”的理论。
白虎汤
白虎汤由石膏、知母、甘草、粳米四味药物组成,具有清透阳明胃热的作用,是中医清热泻火的代表方剂。
后世将白虎汤类证总结为四大证:大热、大渴、大汗、脉洪大。
白虎汤中含有石膏,石膏是大寒之药,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石膏的清热作用无与伦比,尤其是治疗外感发烧,更是药到病除,因为石膏不仅寒凉,而且具有辛味,是辛寒药,辛味药都具有能行、能散的特点,所以石膏能将体内的热邪透发出去,不至于因其寒凉而使热邪郁闭于内,不能外达。
知母在本方中有两个作用,一是帮助石膏清热泻火;二是知母具有养阴润燥的作用,入肺、胃、肾经,所以可以在大热证时保护肺胃肾的阴津不受损伤,尤其是保护肾阴免受其害,是白虎汤迅速清除热邪的保证。胃中有热,容易下伤肾阴,因“肾者,胃之关也”,糖尿病即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开始肺胃燥热口渴,发展下去必伤肾阴,多尿,甚至导致糖尿病肾病,可以说肾病是糖尿病的一个必然结局。所以,治疗胃热时,要时时刻刻注意保护肾阴。
甘草和粳米,益气养阴,保护胃中气阴,制约石膏、知母的寒凉伤脾胃的弊病,白虎汤中石膏、知母是寒药,就借炙甘草、粳米来缓和其寒性。同上,大热最易伤阴耗气,故在治疗大热是一定注意保护气阴,未雨绸缪,防患未然,是中医的精髓。
在热病后期,余热不尽,气阴不足者,将白虎汤去掉知母,加竹叶、麦冬、人参、半夏,就变成了竹叶石膏汤。竹叶石膏汤适用于急性传染性热病的恢复期,以及低烧久久不退,乏力、口渴、心悸,舌红少苔或地图舌者。
自开竹叶石膏汤可用:竹叶10g,石膏15g~30g,麦冬15g,党参10g,半夏10g,粳米15g,炙甘草3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