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教材分析
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
本节是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四课的内容。为什么我的计算机又出毛病了?我的计算机安全吗?为什么父母要我使用计算机?……这些是当代青少年议论的热点话题,也是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计算机安全与使用道德”就其中的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犯罪和软件知识产权保护进行讨论、研究。在这一课上我们不仅是要让学生了解相关概念,还要使课堂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紧密结合,最终使知识成为学生行为的保护者与监督者,从而促使他们成为知法、懂法、守法的计算机使用者。
(二)学情分析
1.半数以上学生容易受到不良行为的影响,需要正确的指引。
2.约1/4的优生能自觉抵制社会上的不良影响。
3.约1/4的后进生已经存在不良的行为习惯。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及特征;
熟练掌握防治计算机病毒的常用方法;
了解与信息及信息技术相关的道德和法律知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自觉完成感性认识——自检——思维内化的学习过程,继而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增强学生的病毒防治意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道德观念,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少年。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征;熟练掌握计算机病毒防治的常用方法。
对学生进行信息道德教育,使学生能够自觉的遵守信息道德。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长期防治计算机病毒的意识。
让学生认真体会、对照反思,主动进行自我信息道德教育。
(五)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变 “要我学”为“我要学”
2.充分运用多媒体设计 “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加深对学习主题的理解。
3.“合作学习”确保双基。
4.小组捆绑评价激励进步、促进学习。
(六)教学准备
1.网络教室
2.若干网址(计算机病毒信息):减少学生浏览的盲目性
3.杀毒软件
4.实物投影:随时对学生活动作反馈总结
5.异质学习小组:从认知基础和性格特点两方面进行组建。
(七)教学过程
| 环节名称 与需时 | 教学内容 | 设计意图 | |
| 课前小测 (5') | 【学生活动】 1.对号入座,开启机器,查看系统启动过程是否正常。 2. 2'的汉字录入测试。提交测试结果并填写 “课前小测”记录单中(如下表所示)。 【教师活动】 1.巡视、掌控全局。从面到点跟踪学生的学习进程,发现“亮点与共性问题”。 2.介绍“课前小测”个人与团队的成绩,进行以激励、正面引导为主的简短小结。 | (1)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及自律品质。 (2)激励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 |
| 情境导入 激发兴趣 3' | 【教师活动】 (1)引导学生启动安装的“模拟病毒” (2)展示有关CIH病毒的信息 | 感受病毒危害,激发学习兴趣 | |
计 算 机 病 毒 任务驱动 自主探究 比较学习 获取知识 实践操作 增强记忆 | 任务1-1 病毒的种类及特点 6' 任务1-2 病毒 的概念 3' 使用 杀毒软件 2' | 1.找一找——都有哪些病毒?它们有什么特点? 【教师活动】 介绍CIH病毒 引导学生访问网页,将了解到的病毒信息记录在个人任务单。 【学生活动】 (1)查看网页,发现各类病毒信息。 (2)从“实物投影展示”中观看同学的病毒调查表。 (3)带着老师给出的问题,进行小组内的的讨论、分析: ①计算机病毒有哪些特点? ②计算机病毒是如何传播的? ③计算机病毒究竟能造成什么样的危害? (4)各小组代表汇报,共同总结出答案(教师适当补充): ①计算机病毒具有隐蔽性、传染性、破坏性等特点; ②计算机病毒有的是通过浏览网页、收发电子邮件、玩网络游戏等渠道进行传播… ③计算机病毒能占用计算机内存,降低运行速度,能破坏软件资源,造成文件丢失;还能破坏硬件资源,使系统瘫痪… 2.议一议——计算机病毒是什么? 【教师活动】 (1)在学生了解病毒相关信息后,从反方向入手,借助笑话进一步促进学生的理解: 计算机病毒概念:计算机病毒并不是生物病毒,它是指人为编制的、具有破坏计算机功能、毁坏或窃取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进行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2)计算机感染了病毒,就应当及时杀毒。目前流行的杀毒软件有:360、卡巴斯基、瑞星、江民、金山毒霸、诺顿等。 3.做一做——查杀病毒 【学生活动】 运行杀毒软件进行检查,并将结果记录到任务单中。 4.议一议——寻求防毒方法 【教师活动】 随着病毒的更新和发展,杀毒软件也需要不断的更新,所以还需要经常为自己的杀毒软件进行升级。 另外,计算机病毒和疾病一样,也要以预防为主,引导学生结合前面的病毒传播方式,分组讨论: 我们应该通过哪些方面来防治计算机病毒呢? | (1)分析问题,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小组活动,能够集思广义,得出更全面的知识结构 (3)在愉快的气氛中区分了计算机病毒与生物病毒 (4)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5)结合病毒的传播方式来思考预防病毒 |
任务驱动 自主探究 | 任务1-3 防治措施 7' | 【学生活动】 由小组长组织本组活动,并记录活动结果。 5.班级内交流,教师补充。 利用实物投影进行班内交流,互相取长补短,教师适当补充,从而得到更为全面的病毒防治方法。 | 的措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
计 算 机 犯 罪 分析案例 理解概念 学法懂法 | 任务2-1 计算机犯罪概念 5' 任务2-2 法律知识 1' | 【教师活动】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认识了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得到制造计算机病毒是一种犯罪行为的结论。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思考: 传播计算机病毒是不是犯罪行为? 给出几则计算机犯罪事例,引导学生从中分析:什么是计算机犯罪? 【学生活动】 通过分析、讨论实例,明确盗窃计算机并不属于计算机犯罪,得出计算机犯罪的概念: 计算机犯罪是一种高技术犯罪,是人为运用所掌握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利用计算机操作所实施的危害计算机系统资源安全和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 【教师活动】 能够进行计算机犯罪的都是一些拥有高技术的人,但他们却利用技术损害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所以他们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 【学生活动】 阅读课本了解相关的法律。认识到:我们努力学习的目的是造福社会,而不是去危害社会。 | (1)从情感上触动学生,使他们感受到计算机犯罪的严重危害性,激发学生抵制计算机犯罪行为的积极性 (2)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使用先进科学技术的思想 |
| 软件知识产权 分析案例 知识外化 | 分析案例 5' | 1.问题质疑 【教师活动】 播放有关违反软件知识产权的故事或动画 看完后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故事中的人到底应该怎么办呢? 【学生活动】 为主人公出谋划策,从中树立正确的认识:买卖正版软件。 | (1)分析案例、学习知识产权知识,明确买卖正版软件的必要性。 |
对照自检 知识内化 | 反思 3' | 2.对照自检 【学生活动】 自我反思,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观念。 | (2)向生活发散,使学生向高层次情感发展 |
| 畅所欲言 (6') | 【学生活动】 讨论:怎样做信息社会的好公民? | 结合生活体验创设任务,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社会的情感。 | |
| 走进社会 (1') | (1)以“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为内容,用powerpoint做一个宣传演示文稿。 (2)思索:面对网络时代,我们该怎么办? | 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社会调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