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程编号:xxxxxxxx
项目名称:xxxxxxx
换填地基土检测
检测地点:xx
检测日期: x年x月x日至
x年x月x日
xxx有限公司
xxxx年x月
声 明
1. 本报告无“xxxxxx有限公司” 检测专用章和计量认证专用章无效。
2. 本报告无批准人、审核人、检测人签章无效。
3. 本报告涂改无效。
4. 本报告无骑缝章无效。
5. 本报告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或作为他用。
6. 对本报告若有异议,应于收到报告之日十五日内向本检测单位书面提出,逾期不予处理。
检测单位:xxxxx
地 址:xxxx
邮政编码:xxx
电 话:0xxxx
工程质量检测报告
| 项目名称 | xx楼换填地基土检测 | ||
| 工程地点 | xx公司 | ||
| 委托单位 | xx公司 | ||
| 建设单位 | xx公司 | ||
| 勘察单位 | xx有限公司 | ||
| 监理单位 | xx有限公司 | ||
| 设计单位 | xx有限公司 | ||
| 施工单位 | xx有限公司 | ||
| 设计参数及要求 | 地基加固采用三七灰土换填法,换填深度0.9m,地基处理后要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160kPa。 | ||
| 检测时间 | xx年xx月xx日 -xx年xx月xx日 | 抽样数量 | 静载荷6点 |
| 检测类别 | 委托检测 | 检测环境 | 晴,2℃,适宜检测 |
| 检测目的 | 检测换填地基土承载力 | ||
| 检测方法 | 静力载荷试验 | ||
| 检测依据 |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3、委托方提供的勘察、设计、施工等有关资料。 | ||
| 检 测 结 论 | 根据检测结果,得出以下结论: 换填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 160kPa,满足设计要求。 xx有限公司 二○一○年十月三十一日 | ||
目 录
一、工程概况
二、岩土工程条件
三、检测方法
四、检测结果
五、结论
附:地基土静载试验成果曲线
检测点平面布置示意图
一、工程概况 表1
| 工程名称 | xx楼 | ||
| 工程地点 | xxx | ||
| 结构类型 | 框架 | 规模 | 地上四层 |
| 基础型式 | 基础 | 处理方式 | 三七灰土换填 |
| 桩身强度 | - | 桩径 | - |
| 设计桩长 | - | 置换率 | - |
| 地基承载力 | 换填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160kPa | 桩数 | - |
| 工作内容 | 换填地基土承载力检测 | 检测时间 | x月x日-x月x日 |
本次试验主要依据以下规范、规程: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3、 委托方提供的勘察、设计、施工等有关资料。
二、岩土工程条件
根据xx有限公司提供的《xx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经勘察揭露,场地地表下60.0米深度范围内地层主要为粉土、粉质粘土、粘土等。现将钻孔揭露深度内地层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1)层粉土:浅黄色,土质不均匀,夹薄层粉质粘土,含云母,稍湿,稍密,中压缩性,摇震反应迅速,无光泽,韧性低,干强度低,层厚3.40-4.90米,底板埋深3.40-4.90米。在14#、15#孔揭露①1层粉质粘土。
(2)层粘土:棕黄色,土质不均匀,夹薄层粉质粘土,含锈斑,有光泽,韧性高,干强度高,可塑,中压缩性,层厚0.60-2.30米,底板埋深5.20-6.30米。
(3)层粉土:浅黄色,土质不均匀,夹薄层粉质粘土,含云母,湿,中密,中压缩性,摇震反应迅速,无光泽,韧性低,干强度低,层厚0.70-2.10米,底板埋深6.20-7.70米。
(4)层粉质粘土:黄褐色,土质不均匀,夹薄层粘土,含锈斑,稍有光泽,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可塑,中压缩性,层厚1.60-3.30米,底板埋深8.60-9.60米。
(5)层粉土:浅黄色,土质不均匀,含云母,湿,密实,摇震反应迅速,无光泽,韧性低,干强度低,中压缩性,层厚1.60-2.70米,底板埋深10.90-12.00米。
(6)层粉质粘土:黄褐色,土质不均匀,夹薄层粘土,含锈斑,稍有光泽,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可塑,中压缩性,揭露最大层厚8.60米,揭露最大底板埋深20.00米。
(7)层粉土:浅黄色,土质不均匀,含云母,湿,密实,摇震反应迅速,无光泽,韧性低,干强度低,中压缩性,揭露层厚2.50-3.90米,揭露底板埋深22.00-22.90米。
(8)层粉质粘土:黄褐色,土质不均匀,夹薄层粉土,含锈斑、姜石,稍有光泽,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硬塑,局部可塑,中压缩性,揭露层厚15.50-17.00米,揭露底板埋深38.40-39.00米。
(9)层粉土:浅黄色,土质不均匀,含云母,湿,密实,摇震反应迅速,无光泽,韧性低,干强度低,中压缩性,揭露层厚2.50-3.10米,揭露底板埋深41.40-41.50米。
(10)层粉质粘土:黄褐色,土质不均匀,夹薄层粉土,含锈斑、姜石,稍有光泽,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可塑,局部硬塑,中压缩性,揭露层厚5.50-6.20米,揭露底板埋深47.00-47.60米。
(11)层粉土:浅黄色,土质不均匀,含云母,湿,密实,摇震反应迅速,无光泽,韧性低,干强度低,中压缩性,层厚5.50-6.10米,底板埋深53.00-53.70米。
(12)层粉质粘土:黄褐色,土质不均匀,夹薄层粉土,含锈斑、姜石,稍有光泽,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硬塑,局部可塑,中压缩性,揭露最大层厚7.00米,揭露最大深度60.00米。本次勘探未穿透此层。
详见《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三、检测方法
采用静力载荷试验检测换填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
1、试验设备
1.1反力系统:采用地锚反力梁架构装置,最大加载至320kPa。试验依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中有关规定执行。
1.2加载系统:载荷试验使用方形承压板,面积为0.25㎡,压板底高程与有效设计高程相同,压板下铺设10cm褥垫层。采用50t 油压千斤顶加荷,由联于千斤顶的压力表测定油压,根据千斤顶率定曲线换算荷载值。
1.3观测系统:由安装在载荷板两侧的30mm大行程百分表量测沉降值。固定和支承百分表的夹具和基准梁在构造上应确保不受气温、振动及其它外界因素影响而发生竖向变位。
2、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即逐级加载,每级荷载达到相对稳定后加下一级荷载,直到试验结束。
2.1加荷分级:加荷等级分为8级,各点每级荷载为40.0kPa,总加载量为320kPa。
2.2沉降观测:由安装在载荷板两侧的30mm大行程百分表量测沉降值。
2.3沉降相对稳定标准:每加一级荷载(P),按间隔10、10、10、15、15min,读记压板沉降量(s),以后每隔半小时测读一次沉降量。当连续两小时内,每小时的沉降量小于0.1mm时,则认为已趋于稳定,即可加下一级荷载。
2.4试验终止条件:
当出现下列现象之一时,可终止试验:
(1)承压板周围的土明显的侧向挤出;
(2)沉降s急骤增大,荷载~沉降(p~s)曲线出现陡降段;
(3)在某一级荷载下,24小时内沉降速率不能达到稳定;
(4)沉降量与承压板宽度或直径之比大于或等于0.06。
当满足前三种情况之一时,其对应的前一级荷载定为极限荷载。
3、资料整理及结论
3.1根据现场试验记录绘制换填地基土静载荷试验曲线(P-s)。
3.2换填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
(1)当P-s曲线上有比例界限时,取该比例界限所对应的荷载值;
(2)当极限荷载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荷载值的2倍时,取极限荷载值的一半;
(3)当不能按上述二款要求确定时,压板面积为0.25m2 ,可取s/d=0.01所对应的荷载,但其值不应大于最大加载量的一半。
试验点的数量不应少于3点。
当满足其极差不超过平均值的30%时,取其平均值为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当极差超过平均值的30%时,应分析极差过大的原因,结合工程具体情况综合确定,必要时可增加测桩数量。
四、检测结果
通过对各点所做P~s及相关曲线综合分析,各试验点换填地基土静
力载荷试验结果见表2:
换填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
表2
| 桩号 | 试验最终荷载(kPa) | 最终沉降(㎜) | 各点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 | 换填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 (kPa) | |
| 特征值(kPa) | 150kPa 对应沉降(㎜) | ||||
| 1# | 320 | 9. | 160 | 2.91 | ≥160kPa |
| 2# | 320 | 8.00 | 160 | 2.50 | |
| 3# | 320 | 9.11 | 160 | 2.85 | |
| 4# | 320 | 9.51 | 160 | 2.84 | |
| 5# | 320 | 10.03 | 160 | 2.79 | |
| 6# | 320 | 9.22 | 160 | 2.56 | |
该场地共做6个换填地基土静力载荷试验,通过本次抽样检测,场地换填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fak≥160kPa,满足设计要求。
工程名称:xxx
| 试验点号:1 | |||||||||||
| 测试日期:2011-2-15 | 压板面积:0.25平方米 | 置换率:— | |||||||||
| 荷载(kPa) | 0 | 40 | 80 | 120 | 160 | 200 | 240 | 280 | 320 | ||
| 本级沉降(mm) | 0.00 | 0.26 | 0.62 | 0. | 1.14 | 1.28 | 1.69 | 1.98 | 2.03 | ||
| 累计沉降(mm) | 0.00 | 0.26 | 0.88 | 1.77 | 2.91 | 4.19 | 5.88 | 7.86 | 9. | ||
| 试验点号:2 | |||||||||||
| 测试日期: | 压板面积:0.25平方米 | 置换率:— | |||||||||
| 荷载(kPa) | 0 | 40 | 80 | 120 | 160 | 200 | 240 | 280 | 320 | ||
| 本级沉降(mm) | 0.00 | 0.26 | 0.49 | 0.78 | 0.97 | 1.02 | 1.16 | 1.50 | 1.82 | ||
| 累计沉降(mm) | 0.00 | 0.26 | 0.75 | 1.53 | 2.50 | 3.52 | 4.68 | 6.18 | 8.00 | ||
| 试验点号:3 | |||||||||||
| 测试日期: | 压板面积:0.25平方米 | 置换率:— | |||||||||
| 荷载(kPa) | 0 | 40 | 80 | 120 | 160 | 200 | 240 | 280 | 320 | ||
| 本级沉降(mm) | 0.00 | 0.24 | 0.77 | 0.81 | 1.03 | 1.17 | 1.57 | 1.63 | 1. | ||
| 累计沉降(mm) | 0.00 | 0.24 | 1.01 | 1.82 | 2.85 | 4.02 | 5.59 | 7.22 | 9.11 | ||
| 工程名称:
| 试验点号:4 | ||||||||||
| 测试日期: | 压板面积:0.25平方米 | 置换率:— | |||||||||
| 荷载(kPa) | 0 | 40 | 80 | 120 | 160 | 200 | 240 | 280 | 320 | ||
| 本级沉降(mm) | 0.00 | 0.30 | 0.47 | 0.83 | 1.24 | 1.31 | 1.68 | 1.73 | 1.95 | ||
| 累计沉降(mm) | 0.00 | 0.30 | 0.77 | 1.60 | 2.84 | 4.15 | 5.83 | 7.56 | 9.51 | ||
| 工程名称:
| 试验点号:5 | ||||||||||
| 测试日期: | 压板面积:0.25平方米 | 置换率:— | |||||||||
| 荷载(kPa) | 0 | 40 | 80 | 120 | 160 | 200 | 240 | 280 | 320 | ||
| 本级沉降(mm) | 0.00 | 0.31 | 0. | 0.87 | 0.97 | 1.28 | 1.70 | 1.91 | 2.35 | ||
| 累计沉降(mm) | 0.00 | 0.31 | 0.95 | 1.82 | 2.79 | 4.07 | 5.77 | 7.68 | 10.03 | ||
| 工程名称:
| 试验点号:6 | ||||||||||
| 测试日期: | 压板面积:0.25平方米 | 置换率:— | |||||||||
| 荷载(kPa) | 0 | 40 | 80 | 120 | 160 | 200 | 240 | 280 | 320 | ||
| 本级沉降(mm) | 0.00 | 0.36 | 0.44 | 0.87 | 0. | 1.10 | 1.50 | 1.69 | 2.37 | ||
| 累计沉降(mm) | 0.00 | 0.36 | 0.80 | 1.67 | 2.56 | 3.66 | 5.16 | 6.85 | 9.2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