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题数:12,满分:90
1.(单选题,6分)钙在骨骼生长和肌肉收缩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晒太阳有助于青少年骨骼生长,预防老年人骨质疏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中有以无机离子形式存在的钙
B.人体内Ca2+可自由通过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
C.适当补充维生素D可以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
D.人体血液中钙离子浓度过低易出现抽搐现象
2.(单选题,6分)植物成熟叶肉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可以不同。现将a、b、c三种细胞液浓度不同的某种植物成熟叶肉细胞,分别放入三个装有相同浓度蔗糖溶液的试管中,当水分交换达到平衡时观察到: ① 细胞a未发生变化; ② 细胞b体积增大; ③ 细胞c发生了质壁分离。若在水分交换期间细胞与蔗糖溶液没有溶质的交换,下列关于这一实验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水分交换前,细胞b的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蔗糖溶液的浓度
B.水分交换前,细胞液浓度大小关系为细胞b>细胞a>细胞c
C.水分交换平衡时,细胞c的细胞液浓度大于细胞a的细胞液浓度
D.水分交换平衡时,细胞c的细胞液浓度等于外界蔗糖溶液的浓度
3.(单选题,6分)植物激素通常与其受体结合才能发挥生理作用。喷施某种植物激素,能使某种作物的矮生突变体长高。关于该矮生突变体矮生的原因,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
A.赤霉素合成途径受阻
B.赤霉素受体合成受阻
C.脱落酸合成途径受阻
D.脱落酸受体合成受阻
4.(单选题,6分)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研究发现,经常运动的人肌细胞中线粒体数量通常比缺乏锻炼的人多。下列与线粒体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氧呼吸时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都能产生ATP
B.线粒体内膜上的酶可以参与[H]和氧反应形成水的过程
C.线粒体中的丙酮酸分解成CO2和[H]的过程需要O2的直接参与
D.线粒体中的DNA能够通过转录和翻译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
5.(单选题,6分)在鱼池中投放了一批某种鱼苗,一段时间内该鱼的种群数量、个体重量和种群总重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在此期间鱼没有进行繁殖,则图中表示种群数量、个体重量、种群总重量的曲线分别是( )
A.甲、丙、乙
B.乙、甲、丙
C.丙、甲、乙
D.丙、乙、甲
6.(单选题,6分)某种自花传粉植物的等位基因A/a和B/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A/a控制花粉育性,含A的花粉可育;含a的花粉50%可育、50%不育。B/b控制花色,红花对白花为显性。若基因型为AaBb的亲本进行自交,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子一代中红花植株数是白花植株数的3倍
B.子一代中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所占比例是
C.亲本产生的可育雄配子数是不育雄配子数的3倍
D.亲本产生的含B的可育雄配子数与含b的可育雄配子数相等
7.(问答题,9分)根据光合作用中CO2的固定方式不同,可将植物分为C3植物和C4植物等类型。C4植物的CO2补偿点比C3植物的低。CO2补偿点通常是指环境CO2浓度降低导致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的环境CO2浓度。回答下列问题。
(1)不同植物(如C3植物和C4植物)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的产物是相同的,光反应阶段的产物是 ___ (答出3点即可)。
(2)正常条件下,植物叶片的光合产物不会全部运输到其他部位,原因是 ___ (答出1点即可)。
(3)干旱会导致气孔开度减小,研究发现在同等程度干旱条件下,C4植物比C3植物生长得好。从两种植物CO2补偿点的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___ 。
8.(问答题,9分)人体免疫系统对维持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机体初次和再次感染同一种病毒后,体内特异性抗体浓度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免疫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人体T细胞成熟的场所是 ___ ;体液免疫过程中,能产生大量特异性抗体的细胞是 ___ 。
(2)体液免疫过程中,抗体和病毒结合后病毒最终被清除的方式是 ___ 。
(3)病毒再次感染使机体内抗体浓度激增且保持较长时间(如图所示),此时抗体浓度激增的原因是 ___ 。
(4)依据图中所示的抗体浓度变化规律,为了获得更好的免疫效果,宜采取的疫苗接种措施是 ___ 。
9.(问答题,9分)为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某研究小组对某林地的动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发现,某种哺乳动物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发现该种群中 ___ 。
(2)若要调查林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___ ;若要调查某种鸟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___ 。
(3)调查发现该林地的物种数目很多。一个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 ___ 。
(4)该林地中,植物对动物的作用有 ___ (答出2点即可);动物对植物的作用有 ___ (答出2点即可)。
10.(问答题,12分)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玉米通常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顶端长雄花序,叶腋长雌花序),但也有的是雌雄异株植物。玉米的性别受两对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雌花花序由显性基因B控制,雄花花序由显性基因T控制,基因型bbtt个体为雌株。现有甲(雌雄同株)、乙(雌株)、丙(雌株)、丁(雄株)4种纯合体玉米植株。回答下列问题。
(1)若以甲为母本、丁为父本进行杂交育种,需进行人工传粉,具体做法是 ___ 。
(2)乙和丁杂交,F1全部表现为雌雄同株;F1自交,F2中雌株所占比例为 ___ ,F2中雄株的基因型是 ___ ;在F2的雌株中,与丙基因型相同的植株所占比例是 ___ 。
(3)已知玉米籽粒的糯和非糯是由1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为了确定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某研究人员将糯玉米纯合体与非糯玉米纯合体(两种玉米均为雌雄同株)间行种植进行实验,果穗成熟后依据果穗上籽粒的性状,可判断糯与非糯的显隐性。若糯是显性,则实验结果是 ___ ;若非糯是显性,则实验结果是 ___ 。
11.(问答题,15分)某同学从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得到A和B两株可以降解石油的细菌,在此基础上采用平板培养法比较二者降解石油的能力,并分析两个菌株的其他生理功能。
实验所用的培养基成分如下。
培养基Ⅰ:K2HPO4,MgSO4,NH4NO3,石油。
培养基Ⅱ:K2HPO4,MgSO4,石油。
操作步骤:
① 将A、B菌株分别接种在两瓶液体培养基Ⅰ中培养,得到A、B菌液;
② 液体培养基Ⅰ、Ⅱ中添加琼脂,分别制成平板Ⅰ、Ⅱ,并按图中所示在平板上打甲、乙两孔。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所用培养基中作为碳源的成分是 ___ 。培养基中NH4NO3的作用是为菌株的生长提供氮源,氮源在菌体内可以参与合成 ___ (答出2种即可)等生物大分子。
(2)步骤 ① 中,在资源和空间不受的阶段,若最初接种N0个A细菌,繁殖n代后细菌的数量是 ___ 。
(3)为了比较A、B降解石油的能力,某同学利用步骤 ② 所得到的平板Ⅰ、Ⅱ进行实验,结果如表所示(“+”表示有透明圈,“+”越多表示透明圈越大,“-”表示无透明圈),推测该同学的实验思路是 ___ 。
| 菌株 | 透明圈大小 | |
| 平板Ⅰ | 平板Ⅱ | |
| A | +++ | ++ |
| B | ++ | - |
12.(问答题,0分)某牧场引进一只产肉性能优异的良种公羊,为了在短时间内获得具有该公羊优良性状的大量后代,该牧场利用胚胎工程技术进行了相关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实现体外受精需要采集良种公羊的精液,精液保存的方法是 ___ 。在体外受精前要对精子进行获能处理,其原因是 ___ ;精子体外获能可采用化学诱导法,诱导精子获能的药物是 ___ (答出1点即可)。利用该公羊的精子进行体外受精需要发育到一定时期的卵母细胞,因为卵母细胞达到 ___ 时才具备与精子受精的能力。
(2)体外受精获得的受精卵发育成囊胚需要在特定的培养液中进行,该培养液的成分除无机盐、激素、血清外,还含的营养成分有 ___ (答出3点即可)等。将培养好的良种囊胚保存备用。
(3)请以保存的囊胚和相应数量的非繁殖期受体母羊为材料进行操作,以获得具有该公羊优良性状的后代。主要的操作步骤是 ___ 。
2022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甲卷)
参与试题解析
试题数:12,满分:90
1.(单选题,6分)钙在骨骼生长和肌肉收缩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晒太阳有助于青少年骨骼生长,预防老年人骨质疏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中有以无机离子形式存在的钙
B.人体内Ca2+可自由通过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
C.适当补充维生素D可以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
D.人体血液中钙离子浓度过低易出现抽搐现象
【正确答案】:B
【解析】:无机盐的功能有:
(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
(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Ca2+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
(3)维持细胞的酸碱度。
【解答】:解:A、钙在细胞中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A正确;
B、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人体内Ca2+可通过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进出细胞,不能自由通过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B错误;
C、维生素D可以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因此适当补充维生素D有利于肠道对钙的吸收,C正确;
D、Ca2+可调节肌肉收缩,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无机盐的功能和组成细胞的元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并应用相应的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单选题,6分)植物成熟叶肉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可以不同。现将a、b、c三种细胞液浓度不同的某种植物成熟叶肉细胞,分别放入三个装有相同浓度蔗糖溶液的试管中,当水分交换达到平衡时观察到: ① 细胞a未发生变化; ② 细胞b体积增大; ③ 细胞c发生了质壁分离。若在水分交换期间细胞与蔗糖溶液没有溶质的交换,下列关于这一实验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水分交换前,细胞b的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蔗糖溶液的浓度
B.水分交换前,细胞液浓度大小关系为细胞b>细胞a>细胞c
C.水分交换平衡时,细胞c的细胞液浓度大于细胞a的细胞液浓度
D.水分交换平衡时,细胞c的细胞液浓度等于外界蔗糖溶液的浓度
【正确答案】:C
【解析】:1、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
2、质壁分离复原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吸水,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紧贴细胞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解答】:解:A、由题意可知,浸泡在蔗糖溶液中的b细胞的体积明显增大,这说明b细胞从蔗糖溶液中吸水,即水分交换前,细胞b的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蔗糖溶液的浓度,A正确;
B、由题意可知,三种不同浓度的植物细胞分别放入三个装有相同浓度蔗糖溶液中,a细胞的体积基本不变,b细胞的体积增大,c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可判断细胞液浓度的大小关系为细胞b>细胞a>细胞c,B正确;
C、细胞c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液中水分子进入蔗糖溶液,使蔗糖溶液比最初蔗糖溶液浓度变小,由题干信息可知,“细胞a在蔗糖溶液中未发生变化”,说明细胞a的细胞液浓度与最初蔗糖溶液浓度相等,而水分交换平衡时细胞c的细胞液浓度等于外界蔗糖溶液的浓度,故水分交换平衡时,细胞c的细胞液浓度小于细胞a的细胞液浓度,C错误;
D、水分交换平衡时,细胞c的细胞液浓度等于外界蔗糖溶液的浓度,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从题干信息获取不同浓度的植物细胞加入相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后细胞的形态变化信息,并结合所学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知识做出正确判断,属于理解和应用层次的内容,难度适中。
3.(单选题,6分)植物激素通常与其受体结合才能发挥生理作用。喷施某种植物激素,能使某种作物的矮生突变体长高。关于该矮生突变体矮生的原因,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
A.赤霉素合成途径受阻
B.赤霉素受体合成受阻
C.脱落酸合成途径受阻
D.脱落酸受体合成受阻
【正确答案】:A
【解析】: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 激素名称 | 合成部位 | 生理作用 | 应用 |
| 赤霉素 | 主要是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 | 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 促进矮生性植物茎秆伸长;解除种子休眠,提早用来播种 |
| 细胞素 | 主要是根尖 | 促进细胞和组织分化 | 蔬菜贮藏中,常用它来保持蔬菜鲜绿,延长贮藏时间 |
| 乙烯 | 广泛存在于多种植物的 组织中,成 熟的果实中 更多 | 促进果实成熟 | 促进香蕉、凤梨等果实成熟 |
| 脱落酸 | 根冠、萎蔫的叶片等, 将要脱落的 器官和组织 中含量多 | 抑制细胞,抑制植物的生长,也能抑制种子的萌发;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 落叶或棉铃在未成熟前的大量脱落 |
CD、脱落酸抑制植物的生长,与题干信息“喷施某种植物激素,能使某种作物的矮生突变体长高”不符,C错误,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4.(单选题,6分)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研究发现,经常运动的人肌细胞中线粒体数量通常比缺乏锻炼的人多。下列与线粒体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氧呼吸时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都能产生ATP
B.线粒体内膜上的酶可以参与[H]和氧反应形成水的过程
C.线粒体中的丙酮酸分解成CO2和[H]的过程需要O2的直接参与
D.线粒体中的DNA能够通过转录和翻译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
【正确答案】:C
【解析】:线粒体是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线粒体内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
【解答】:解:A、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在上述场所都能产生ATP,A正确;
B、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在此阶段线粒体内膜上的相应酶催化[H]和氧反应产生水,并释放大量能量,B正确;
C、线粒体中的丙酮酸分解成CO2和[H]的过程需要H2O的直接参与,不需要O2的参与,C错误;
D、线粒体是半自主细胞器,其所含的DNA能够通过转录和翻译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线粒体的功能,有氧呼吸的过程,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和理解内容,属于基础题。
5.(单选题,6分)在鱼池中投放了一批某种鱼苗,一段时间内该鱼的种群数量、个体重量和种群总重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在此期间鱼没有进行繁殖,则图中表示种群数量、个体重量、种群总重量的曲线分别是( )
A.甲、丙、乙
B.乙、甲、丙
C.丙、甲、乙
D.丙、乙、甲
【正确答案】:D
【解析】:分析题干,种群中所有个体的总重量即种群总重量,题中三个量的关系可以表示为:种群总重量=(平均)个体重量×种群数量。由于种群没有进行繁殖,故种群数量会不断减小,个体会逐渐生长最终死亡。
【解答】:解:在鱼池中投放一批某种育苗,理想情况下鱼苗会经历幼年、成年、死亡的过程。随时间变化的过程中,由于该鱼种群没有进行繁殖,种群数量在投放时最大,而后逐渐减小,直至趋近于0,故种群数量对应的曲线是丙;鱼苗由幼年到成年,不断摄食、生长,个体重量会逐渐增加到一定程度,而后基本不变,最终死亡,故个体重量对应的曲线是乙;由于前期种群中个体增重比较快,个体死亡数量比较少,前期种群总重量会逐渐升高,而后期个体死亡率增大,且个体增重速率减小或基本不再增重,所以后期种群总重量会减小,故种群总重量对应的曲线是甲。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结合新的情境和曲线图,考查种群数量变化和生物量的变化,学生要能够准确分析题干信息,把握特定情况下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把握个体重量与种群总重量的关系,再结合曲线图做出准确判断。
6.(单选题,6分)某种自花传粉植物的等位基因A/a和B/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A/a控制花粉育性,含A的花粉可育;含a的花粉50%可育、50%不育。B/b控制花色,红花对白花为显性。若基因型为AaBb的亲本进行自交,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子一代中红花植株数是白花植株数的3倍
B.子一代中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所占比例是
C.亲本产生的可育雄配子数是不育雄配子数的3倍
D.亲本产生的含B的可育雄配子数与含b的可育雄配子数相等
【正确答案】:B
【解析】:由题干可知含A的花粉可育;含a的花粉50%可育、50%不育,基因型为AaBb的亲本,Aa产生的花粉为 A、 a,但a的花粉50%可育、50%不育,所以产生的花粉A占 ,a占 。AaBb产生的花粉(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 AB、 Ab、 aB、 ab;雌配子类型及比例为: AB、 Ab、 aB、 ab。
【解答】:解:A、由题干可知等位基因A/a和B/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基因不育对B基因的致死率相等,B/b控制花色,红花对白花为显性,AaBb的亲本进行自交,子代红花(B_):白花(bb)=3:1,A正确。
B、AaBb产生的花粉(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 AB、 Ab、 aB、 ab;雌配子类型及比例为: AB、 Ab、 aB、 ab。子一代中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所占比例是 = ,B错误。
C、AaBb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a产生的花粉为 A、 a,但a的花粉50%可育、50%不育,所以产生的雄配子可育的有 A, a, a不育,故亲本产生的可育雄配子数是不育雄配子数的3倍,C正确。
D、AaBb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所以亲本产生的含B的可育雄配子数与含b的可育雄配子数相等,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注意题干关键信息,来分析计算。
7.(问答题,9分)根据光合作用中CO2的固定方式不同,可将植物分为C3植物和C4植物等类型。C4植物的CO2补偿点比C3植物的低。CO2补偿点通常是指环境CO2浓度降低导致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的环境CO2浓度。回答下列问题。
(1)不同植物(如C3植物和C4植物)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的产物是相同的,光反应阶段的产物是 ___ (答出3点即可)。
(2)正常条件下,植物叶片的光合产物不会全部运输到其他部位,原因是 ___ (答出1点即可)。
(3)干旱会导致气孔开度减小,研究发现在同等程度干旱条件下,C4植物比C3植物生长得好。从两种植物CO2补偿点的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___ 。
【正确答案】:氧气、NADPH、ATP; 植物叶片的光合产物为糖类等有机物,一部分要用于叶片细胞自身呼吸作用消耗,所以不会全部运输到其他部位。; 干旱会导致气孔开度减小,细胞通过气孔吸收的CO2减少。由于C4植物的CO2补偿点比C3植物的低,C4植物达到CO2补偿点需要的CO2浓度更低,所以在同等程度干旱条件下,C4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大于C3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更多,生长更好。
【解析】: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的反应有水的光解和ATP的合成,光合作用是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合成糖类等有机物,供生命活动所需例如作为细胞呼吸的反应物。影响光合作用的外部因素有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CO2补偿点通常是指环境CO2浓度降低导致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的环境CO2浓度。
【解答】:解:(1)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的反应有水的光解和ATP的合成,得到的产物有氧气、NADPH、ATP。
(2)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故正常条件下,植物叶片的光合产物一部分会被叶肉细胞的有氧呼吸消耗,所以不会全部运输到其他部位。
(3)干旱会导致气孔开度减小,是为了减少蒸腾作用水分的散失。气孔开度减小,细胞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使得光合作用强度减弱。由于C4植物的CO2补偿点比C3植物的低,所以更能适应低CO2的环境。所以在同等程度干旱条件下,CO2浓度较低时,C4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大于C3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更多,故C4植物比C3植物生长得好。
故答案为:
(1)氧气、NADPH、ATP
(2)植物叶片的光合产物为糖类等有机物,一部分要用于叶片细胞自身呼吸作用消耗,所以不会全部运输到其他部位。
(3)干旱会导致气孔开度减小,细胞通过气孔吸收的CO2减少。由于C4植物的CO2补偿点比C3植物的低,C4植物达到CO2补偿点需要的CO2浓度更低,所以在同等程度干旱条件下,C4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大于C3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更多,生长更好。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影响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并分析光照强度、CO2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能利用题干信息分析解决问题。
8.(问答题,9分)人体免疫系统对维持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机体初次和再次感染同一种病毒后,体内特异性抗体浓度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免疫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人体T细胞成熟的场所是 ___ ;体液免疫过程中,能产生大量特异性抗体的细胞是 ___ 。
(2)体液免疫过程中,抗体和病毒结合后病毒最终被清除的方式是 ___ 。
(3)病毒再次感染使机体内抗体浓度激增且保持较长时间(如图所示),此时抗体浓度激增的原因是 ___ 。
(4)依据图中所示的抗体浓度变化规律,为了获得更好的免疫效果,宜采取的疫苗接种措施是 ___ 。
【正确答案】:胸腺; 浆细胞; 胞吞; 机体再次遇到相同病毒刺激时,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为大量浆细胞和少数记忆细胞,大量浆细胞分泌大量抗体; 将疫苗接种多次
【解析】:1、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
2、在初次免疫反应中浆细胞由B细胞增殖分化,在再次免疫中可由B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来。
3、记忆细胞的特点: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比普通的B细胞更快地作出反应,即很快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再产生大量的抗体消灭抗原。
【解答】:解:(1)人体T细胞产生的场所是骨髓,但成熟的场所是胸腺。体液免疫过程中,浆细胞是唯一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
(2)体液免疫过程中,抗体和病毒结合后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清除,其方式是胞吞。
(3)由曲线可知,病毒再次感染使机体内抗体浓度激增,其原因是机体再次遇到相同病毒(抗原)刺激时,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为大量浆细胞和少数记忆细胞,大量浆细胞分泌大量抗体。
(4)由于二次免疫产生抗体更多,持续时间更长,因此为了获得更好的免疫效果,宜将疫苗接种多次。
故答案为:
(1)胸腺 浆细胞
(2)胞吞
(3)机体再次遇到相同病毒刺激时,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为大量浆细胞和少数记忆细胞,大量浆细胞分泌大量抗体
(4)将疫苗接种多次
【点评】: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掌握免疫学原理的应用,再结合题干信息准确作答。
9.(问答题,9分)为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某研究小组对某林地的动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发现,某种哺乳动物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发现该种群中 ___ 。
(2)若要调查林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___ ;若要调查某种鸟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___ 。
(3)调查发现该林地的物种数目很多。一个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 ___ 。
(4)该林地中,植物对动物的作用有 ___ (答出2点即可);动物对植物的作用有 ___ (答出2点即可)。
【正确答案】:幼年个体数所占比例最大,老年个体数所占比例最小; 样方法; 标志重捕法; 丰富度; 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O2,可供动物有氧呼吸利用; 动物的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能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原料,有些东西还能帮助植物传粉或传播种子
【解析】: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包括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三种类型。
样方法是估算种群密度的最常用的方法,主要用于双子叶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许多动物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常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解答】:解:(1)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包括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三种类型。某种哺乳动物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主要依据是该种群中幼年个体数所占比例最大,老年个体数所占比例最小。
(2)调查林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的方法是样方法;调查某种鸟的种群密度用标志重捕法。
(3)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有差别,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4)该林地中,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O2,可供动物有氧呼吸利用。
而动物的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能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原料,有些动物还能帮助植物传粉或传播种子。
故答案为:
(1)幼年个体数所占比例最大,老年个体数所占比例最小
(2)样方法 标志重捕法
(3)丰富度
(4)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O2,可供动物有氧呼吸利用
动物的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能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原料,有些动物还能帮助植物传粉或传播种子
【点评】:本题考查种群的特征。和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群落的丰富度及群落中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考生能识记相关基础知识即能分析解决问题。有些题目答案合理即可。
10.(问答题,12分)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玉米通常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顶端长雄花序,叶腋长雌花序),但也有的是雌雄异株植物。玉米的性别受两对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雌花花序由显性基因B控制,雄花花序由显性基因T控制,基因型bbtt个体为雌株。现有甲(雌雄同株)、乙(雌株)、丙(雌株)、丁(雄株)4种纯合体玉米植株。回答下列问题。
(1)若以甲为母本、丁为父本进行杂交育种,需进行人工传粉,具体做法是 ___ 。
(2)乙和丁杂交,F1全部表现为雌雄同株;F1自交,F2中雌株所占比例为 ___ ,F2中雄株的基因型是 ___ ;在F2的雌株中,与丙基因型相同的植株所占比例是 ___ 。
(3)已知玉米籽粒的糯和非糯是由1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为了确定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某研究人员将糯玉米纯合体与非糯玉米纯合体(两种玉米均为雌雄同株)间行种植进行实验,果穗成熟后依据果穗上籽粒的性状,可判断糯与非糯的显隐性。若糯是显性,则实验结果是 ___ ;若非糯是显性,则实验结果是 ___ 。
【正确答案】:对母本甲的雌花花序进行套袋,甲植株雌蕊成熟时,用丁花粉为甲植株传粉,再套袋; ; bbTT和bbTt; ; 糯玉米植株子代均为糯玉米,非糯玉米子代有糯玉米和非糯玉米; 非糯玉米植株子代均为非糯玉米,糯玉米子代有糯玉米和非糯玉米
【解析】:由题意可知,玉米的性别受两对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_T_为雌雄同株,B_tt和bbtt为雌株,bbT_为雄株。甲为BBTT,乙为BBtt或bbtt,丙为BBtt或bbtt,丁为bbTT。
【解答】:解:(1)若以甲为母本、丁为父本进行杂交育种,需进行人工传粉,甲为雌雄同株植物,丁为雄性,因玉米为雌雄同株异花,可直接对母本甲的雌花花序进行套袋处理,待甲植株雌蕊成熟后,采集丁的花粉,撒在甲的雌花序上,再次套袋处理,避免自花或异花传粉。
(2)乙和丁杂交,F1全部表现为雌雄同株,可知乙和丁的基因型分别为BBtt,bbTT。F1(BbTt)自交,F2中雌株( B_tt, bbtt)所占比例为 = ,F2中雄株的基因型是bbTT和bbTt。在F2的雌株中(1BBtt、1bbtt、2Bbtt),与丙基因型相同的植株所占比例是 。
(3)糯玉米和非糯玉米均为纯合体,且均是雌雄同株,可自花传粉,也可杂交。两种玉米间行种植,若糯为显性,则糯玉米植株子代均为糯玉米,非糯玉米子代有糯玉米和非糯玉米;若非糯为显性,则非糯玉米植株子代均为非糯玉米,糯玉米子代有糯玉米和非糯玉米。
故答案为:
(1)对母本甲的雌花花序进行套袋,甲植株雌蕊成熟时,用丁花粉为甲植株传粉,再套袋
(2) 和b
(3)糯玉米植株子代均为糯玉米,非糯玉米子代有糯玉米和非糯玉米;非糯玉米植株子代均为非糯玉米,糯玉米子代有糯玉米和非糯玉米
【点评】:本题考查玉米杂交实验和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较为基础,学生只要理解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即可准确作答。
11.(问答题,15分)某同学从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得到A和B两株可以降解石油的细菌,在此基础上采用平板培养法比较二者降解石油的能力,并分析两个菌株的其他生理功能。
实验所用的培养基成分如下。
培养基Ⅰ:K2HPO4,MgSO4,NH4NO3,石油。
培养基Ⅱ:K2HPO4,MgSO4,石油。
操作步骤:
① 将A、B菌株分别接种在两瓶液体培养基Ⅰ中培养,得到A、B菌液;
② 液体培养基Ⅰ、Ⅱ中添加琼脂,分别制成平板Ⅰ、Ⅱ,并按图中所示在平板上打甲、乙两孔。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所用培养基中作为碳源的成分是 ___ 。培养基中NH4NO3的作用是为菌株的生长提供氮源,氮源在菌体内可以参与合成 ___ (答出2种即可)等生物大分子。
(2)步骤 ① 中,在资源和空间不受的阶段,若最初接种N0个A细菌,繁殖n代后细菌的数量是 ___ 。
(3)为了比较A、B降解石油的能力,某同学利用步骤 ② 所得到的平板Ⅰ、Ⅱ进行实验,结果如表所示(“+”表示有透明圈,“+”越多表示透明圈越大,“-”表示无透明圈),推测该同学的实验思路是 ___ 。
| 菌株 | 透明圈大小 | |
| 平板Ⅰ | 平板Ⅱ | |
| A | +++ | ++ |
| B | ++ | - |
【正确答案】:石油; 核酸和蛋白质; N0×2n; 平板Ⅰ以石油作为唯一碳源,营养物质全面,可以比较菌株A和B分解石油的能力,平板Ⅱ缺少氮源,探究缺氮条件下A和B菌对石油的分解能力,从而推断出菌种在缺氮条件下的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 A; 平板Ⅰ中A的透明圈较大,得出A分解石油的能力强于B,平板Ⅱ中A的透明圈较大,说明A在缺氮条件下生存和繁殖能力强于B
【解析】:1、选择培养基是指在培养基中加入特殊营养物质或化学物质,允许特定微生物生长,阻止或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
2、培养基的成分主要包括碳源、氮源、无机盐和水。
3、种群数量呈现“J”型增长,t代后的种群数量为Nt=N0×λt,λ表示后一代是前一代种群数量的倍数。
【解答】:解:(1)由题干可知,该实验的实验目的为比较A和B两株菌降解石油的能力,故培养基中应只有石油做唯一碳源。生物大分子包括核酸、蛋白质、多糖等,其中含有N的为核酸和蛋白质。
(2)在资源和空间不受的阶段,种群数量呈现“J”型增长,n代后种群数量为Nt=N0×λn=N0×2n。
(3)平板Ⅰ培养基以石油为唯一碳源,且含有氮源、无机盐等成分,菌株A、B均可在其上生存,可用来比较菌株A和B分解石油的能力,透明圈越大,说明分解石油的能力越强。平板Ⅱ培养基以石油为唯一碳源,但不含氮源,B菌无法在其上生存,可探究缺氮条件下,A、B两菌的生存能力及分解石油的能力。
(4)通过平板Ⅰ中A的透明圈较大,得出A分解石油的能力强于B,平板Ⅱ中A的透明圈较大,说明A在缺氮条件下生存和繁殖能力强于B。所以在贫氮条件下,治理油污应选用A菌株。
故答案为:
(1)石油 核酸和蛋白质
(2)N0×2n
(3)平板Ⅰ以石油作为唯一碳源,营养物质全面,可以比较菌株A和B分解石油的能力,平板Ⅱ缺少氮源,探究缺氮条件下A和B菌对石油的分解能力,从而推断出菌种在缺氮条件下的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
(4)A平板Ⅰ中A的透明圈较大,得出A分解石油的能力强于B,平板Ⅱ中A的透明圈较大,说明A在缺氮条件下生存和繁殖能力强于B
【点评】:本题考查选择培养基的相关知识,还涉及到实验设计及分析,需要考生较综合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12.(问答题,0分)某牧场引进一只产肉性能优异的良种公羊,为了在短时间内获得具有该公羊优良性状的大量后代,该牧场利用胚胎工程技术进行了相关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实现体外受精需要采集良种公羊的精液,精液保存的方法是 ___ 。在体外受精前要对精子进行获能处理,其原因是 ___ ;精子体外获能可采用化学诱导法,诱导精子获能的药物是 ___ (答出1点即可)。利用该公羊的精子进行体外受精需要发育到一定时期的卵母细胞,因为卵母细胞达到 ___ 时才具备与精子受精的能力。
(2)体外受精获得的受精卵发育成囊胚需要在特定的培养液中进行,该培养液的成分除无机盐、激素、血清外,还含的营养成分有 ___ (答出3点即可)等。将培养好的良种囊胚保存备用。
(3)请以保存的囊胚和相应数量的非繁殖期受体母羊为材料进行操作,以获得具有该公羊优良性状的后代。主要的操作步骤是 ___ 。
【正确答案】:加入抗冻剂(甘油)冷冻保存; 刚排出的精子必须在雌性生殖道内发生相应生理变化后才能受精; 肝素或钙离子载体A23187; MⅡ中期; 维生素、氨基酸、核苷酸; 对受体母羊进行同期发情处理,将保存的囊胚进行胚胎移植,对受体母羊进行是否妊娠的检查,一段时间后受体母羊产下具有该公羊优良性状的后代
【解析】:1、胚胎发育过程:
(1)卵裂期:细胞进行有丝,数量增加,胚胎总体积不增加;
(2)桑椹胚:32个细胞左右的胚胎;
(3)囊胚:细胞开始分化,其中个体较大的细胞叫内细胞团,将来发育成胎儿的各种组织;而滋养层细胞将来发育成胎膜和胎盘;胚胎内部逐渐出现囊胚腔;
(4)原肠胚:内细胞团表层形成外胚层,下方细胞形成内胚层,由内胚层包围的囊腔叫原肠腔。
2、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主要包括:
(1)对供、受体的选择和处理(选择遗传特性和生产性能优秀的供体,有健康的体质和正常繁殖能力的受体。用激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用促性腺激素对供体母牛做超数排卵处理);
(2)配种或人工授精;
(3)对胚胎的收集、检查、培养或保存(对胚胎进行质量检查,此时的胚胎应发育到桑椹或胚囊胚阶段);
(4)对胚胎进行移植;
(5)移植后的检查。
【解答】:解:(1)精液可以加入抗冻剂(甘油)冷冻保存,使用前再将精液解冻离心分离。刚排出的精子必须在雌性生殖道内发生相应生理变化后才能受精,故在体外受精前要对精子进行获能处理。通常采用的体外获能方法有培养法和化学诱导法,化学诱导法是将精子放在一定浓度的肝素或钙离子载体A23187溶液中,用化学药物诱导精子获能。卵母细胞需要培养到减数第二次中期(MⅡ中期)才能具备与精子受精的能力。
(2)进行早期胚胎培养的培养液中,除了无机盐、激素、血清外,还含有维生素、氨基酸、核苷酸等。
(3)要利用保存的囊胚和相应数量的非繁殖期受体母羊为材料,获得具有该公羊优良性状的后代,主要是利用胚胎移植技术,即对受体母羊进行同期发情处理,将保存的囊胚进行胚胎移植,对受体母羊进行是否妊娠的检查,一段时间后受体母羊产下具有该公羊优良性状的后代。
故答案为:
(1)加入抗冻剂(甘油)冷冻保存 刚排出的精子必须在雌性生殖道内发生相应生理变化后才能受精 肝素或钙离子载体A中期
(2)维生素、氨基酸、核苷酸
(3)对受体母羊进行同期发情处理,将保存的囊胚进行胚胎移植,对受体母羊进行是否妊娠的检查,一段时间后受体母羊产下具有该公羊优良性状的后代
【点评】:本题考查胚胎移植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动物胚胎发育的过程;识记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