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单元复习导学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13:08:01
文档

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单元复习导学案

高一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文言文单元复习导学案高一语文备课组齐爱军执笔韩江涛审批2009-4-6学习目标:1.掌握文言文的一些基本知识2.培养学生一些答文言文题的技巧3.提高学生赏析文言文的能力学习重点:1.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等2.名句、文学常识等学习难点文言文翻译知识梳理(等级A)(桃丽负责审定)1.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B、数罟不入洿池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2.下列句子当中不含实词活用现象的两项是()A、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
推荐度:
导读高一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文言文单元复习导学案高一语文备课组齐爱军执笔韩江涛审批2009-4-6学习目标:1.掌握文言文的一些基本知识2.培养学生一些答文言文题的技巧3.提高学生赏析文言文的能力学习重点:1.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等2.名句、文学常识等学习难点文言文翻译知识梳理(等级A)(桃丽负责审定)1.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B、数罟不入洿池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2.下列句子当中不含实词活用现象的两项是()A、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
高一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文言文单元复习导学案

高一语文备课组 齐爱军执笔 韩江涛审批 2009-4-6

学习目标:

1.掌握文言文的一些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一些答文言文题的技巧

3.提高学生赏析文言文的能力

学习重点:

1.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等

2.名句、文学常识等

学习难点

文言文翻译

知识梳理(等级A)(桃丽负责审定)

1.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B、数罟不入洿池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2.下列句子当中不含实词活用现象的两项是(  )

 A、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E、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3.下列四句中的“请”与“请问贵姓”的“请”用法相用的两项是(  )

 A、王好战,请以战喻          B、曹刿请见

 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D、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4.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夫颛臾,者先王以为东蒙王     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5.下列各句中的“以”字,用作连词的一项是(  ),用作介词而又处于相同句式当中的两项是(  )

 A、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B、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C、王好虞,请以战喻          D、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E、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F、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G、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6.在括号里写出通假字的读音,并指出它们与本字的读音有怎样的关系: 

(1)、知(   )明而行无过 

(2)、君子生(   )非异也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   )己 

(4)、虽有(   )槁暴(   ),不复挺者

7、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古今词义,并说明这些词义在现代汉语中有什么变化: 

(1).故木受绳则直 

(2).金就硕则利 

(3).蟹六跪而二鳌 

(4).蚓无爪牙之利 

8.对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爱:吝惜。       B.委命下吏命: 命令。

 C.才能不及中人 中人:平常的人。         D.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作难:起事、首倡。

9.下列哪一项不含通假字 

A.蒙故业,因遗策           B.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C.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D.百有余年

10. 下列加粗词语的含义与现在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③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⑤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⑥年十七,好古文

    A.全不相同               B.②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C.全都相同               D.①③⑥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11. 下列加粗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圣人无常师

C.吾从而师之   乃大惊,问所从来       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余嘉其能行古道

12.下列各句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C.而耻学于师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不拘于时,学于余              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13.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和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传:chuán,流传

    B.作《师说》以贻之               贻:dài,赠送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读:dòu,句中的停顿

    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谀:rú,阿谀,奉承

学法指导 

   1.词汇量包括实词和虚词,词汇量的掌握当然越大越好,但也要特别注意高考常考词语。

   2.语法掌握的熟练程度:语法掌握牢固了,对古汉语的语言特点就掌握牢固了。  

3.注意培养四个选项联系判断的能力,即排除法。

  4.在遇有读不通的地方,要看看前后是否有省略的,要有判断这个词是否与哪个词相通的能力  

  5.掌握并运用一定的古代文化常识 

本块小结:                                                               。

知识理解 (等级B)(晓英负责审定)

14名句默写 

不违农时,            。数罟不入洿池,            。斧斤以时入山林,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王道之始也。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15.重点段落翻译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翻译:                                                                    

                                                                           

                                                                           

学法指导: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本块小结:                                                               

                                                                         

知识应用:(等级C)(江涛负责审定)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6.“嗟乎”一词表示的语气是(    )

    A.感慨   B.叹息   C.悲哀   D.愤慨

17.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词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中的“耻”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B.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C.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D.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18.在下列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句子是(   )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李氏子蟠……不拘于时       D.古之人不余欺也

19.“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A.那些教孩子的老师,只教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朗读其中的文句,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

    B.那些教孩子的老师,只教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学习其中的文句,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

    C.对那些只教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学习其中的文句,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我是无所谓的。

D.那些教孩子的老师,交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朗读其中的文句,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

拓展延伸:(等级D)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絮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20.①本段文字及上一段文字进行了哪些方面的对比?②从全文看还进行了哪些对比?③作者进行这种对比的目的是什么?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含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法指导:

一、整体悉知,不求甚解1、抓住关键  层层划读2、结合题目  巧获信息

二、左顾右盼,反复比较

-

本块小结:                                                               

                                                                         

                                                                    

课堂反思:                                                                     

  

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单元复习导学案答案

                       

1.  B

2.  DE

3.  AD

4.  B

5.  B  EG

6、(1).zhì同音(2).xìng韵母相同(3).hū 声母相同(4).yòu、pù同音 

7、(1).墨线,泛指所有绳索;扩大(2).金属制品,黄金;缩小(3).蟹腿,跪下;转移(4).爪子和牙齿,帮凶、走狗;感情色彩变化 

8. 答案:B(“命”意为“生命”,把自己的生命交给秦的下级官吏,而不是命令。)

9. 答案:A(B项中的“景”通“影”,C项中的“从”通“纵”,D项中的“有”通“又”。)

10.A      11.B    12.B    13.C  

146A 联系整段与整篇来理解 17.C意动用法 ,使动用法 18.D 被动句,宾语前置句 19.B  习,所谓

20.①陈涉与秦的对比;陈涉与九国的对比。②秦本身先强后弱、先盛后衰、先兴旺后灭亡的对比;秦与九国的对比。③通过对比揭示主旨: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21.秦夺取全国政权的时候,处于攻势,可以凭借武力,而统一中国以后,处于守势,则必须施行仁义。秦得天下后不施行仁义,灭亡是必然的结果。

文档

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单元复习导学案

高一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文言文单元复习导学案高一语文备课组齐爱军执笔韩江涛审批2009-4-6学习目标:1.掌握文言文的一些基本知识2.培养学生一些答文言文题的技巧3.提高学生赏析文言文的能力学习重点:1.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等2.名句、文学常识等学习难点文言文翻译知识梳理(等级A)(桃丽负责审定)1.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B、数罟不入洿池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2.下列句子当中不含实词活用现象的两项是()A、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