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答题思路:
1破题,表明基本态度(可有可无)。
2影响(可有可无)。
3原因。
4对策(重点)。
5总结升华(有无皆可):点到面到高。
注意:
1逻辑顺序。
2影响、原因:点不一定多、全。
3对策:运用例子。
4升华:有力的高度。
一积极现象
例题:北京市为建设国际性大都市提出营造新印象,改变以往在群众心中不文明的印象,此举引起了广大媒体的注意,你怎么看待这个事件?
1服务型(背景),改变形象。2改变本身认知;文明柔性执政;世界文明国家。3印象不佳;北京正能量示范效应;人民群众的诉求。4形象制度约束,制服、文明用语、文明执法;柔性教育、帮扶;媒体正面积极曝光;拓宽监督渠道,群众监督、提供有利线索;各个基层行政部门:细化服务准则、拓宽监督渠道、媒体监督和正面引导。5所以部门真正为百姓谋福利、做实事;尊重敬畏权力。加速服务型建立,建设国际性大都市城市,国家成为世界文明发达国家。
二消极现象
例题:针对当前高校论文抄袭和剽窃现象严重的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1例子:2009武汉理工大学校长;2014北大学生。怀疑和惊愕、心寒。学术行为和道德不端、病态学术圈。2学生没收获;学校影响恶劣;社会不诚信。3教育、论文评价机制不完善、出现弊端,以数量评价、年限;监督机制、盲审、几轮;惩罚措施;个人心存侥幸、追求功名,缺失对学术的敬畏之心、学术道德沦丧。4完善评价、监督(流程)、惩罚机制(加大力度);教育改革;职称评定机制。5对学术文明的敬畏之心、学术修养学术是纯洁的、创新是伟大的。、诚信蔓延、建设发达世界一流学校,建设文明国家。
三争议现象
答题思路1:
1破题给出观点和态度。
2分情况讨论原因:积极+消极,或者双方观点。
3对策(重点):把握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升华(可有可无)。
例题:央视《新闻直播间》的女主播带苹果表,有人说是炫富,有人说谁都可以追求时尚,你怎么看?
1代表和官方形象,客观公正看待。2炫富:价格不菲、在央视平台。追求时尚:价格千元级别,可以理解、包容社会,国家强调在包容中求发展。3我认为:不太合适,平台特殊。可以在私下佩戴,在工作时佩戴不是最佳行为。对策:央视出台严肃、可操作的细则的规定、,增加培训;媒体引导导向,给出客观评论;个人不能盲目跟风评论。4展示民族风、创新实力,推动国家经济和文明发展。
答题思路2:
1客观破题,给出观点和态度。
2给出你所持观点的原因。
3对策(重点):把握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升华(可有可无)。
例题:为了维护消费者的权益,国家出台了《消费者权益保》,在这个法律中规定因为虚假广告而出现购买者身体受到伤害的情况,媒体要负连带责任,请问你怎么看?
1虽然不好,但是予以肯定、肃清风气。2消费者权责受到伤害;消费者对媒体平台的信任因而对产品信任。3法律出台后继续完善细则的实施方案;拓宽信息渠道,便捷有效;媒体理解支持落实,检验审核监管严密;代言人也要承担部分责任。4多方联动,可以更好落实,保护好消费者权益,以民为核心的精神。
四漫画类≈消极社会现象
例题:
1高校就业难问题。2高校培养有问题;工作市场需求变化大。3:深化教育改革,技能培训、实习基地;学校:先行先试;企业:提供实习机会,与学校联合;学生:自我认知、学习提升技能。4大学生实行人生目标与个人价值和理想,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加速伟大复兴的实现。
五寓言类≈单观点
例题:狮子和狐狸商量分工,狐狸搜寻猎物,狮子负责捕杀,两人合作很好,评分猎物,但狐狸觉得没有他去找猎物狮子就不能捕杀到猎物,他的功劳较大应该多分点,后来狐狸自己去捕杀猎物,结果给狼吃了,谈谈你对这个故事的看法?
1合作对于成功和个人的重要性,认识到自己的作用和能力。2主体。层次:个人、集体。3国家:话语权、世界集体;:鼓励、互助团体。学校:团结友爱。企业:为员工提供福利和合作氛围,与高校高科技产业研发合作。个人:团结合作的心态。4每个人、民族大团结、国家凝聚力。
六单观点:抽象、高度
答题思路:
1客观破题,给出观点和态度。
2给出你所持观点的原因。
3对策(重点)。
4升华(可有可无)。
技巧:1分主体。2举例子。
例题:俗话说“多个朋友多条路”,你是怎样看待朋友越多越好的?
1珍视朋友、多交朋友。2国家在国际社会立足;企业家之间互成朋友促进企业发展;个人朋友分享帮助。3国家合作、企业家、个人。品质:胸怀宽广豁达心态、帮助朋友善于助人、换位思考。4至关重要,人生精彩。
例题:马云曾说:聪明是智慧者的天敌,傻瓜用嘴讲话,聪明的人用脑袋讲话,指挥的人用心讲话。请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用心聆听,做一个智慧者。2用心可以领悟真谛,学术的奥秘、对人类的作用;真正获得,情感、满足、幸福感。3行为,做决定或者行政执法要用心;个人在工作中、生活中要用心。4每个人用心就能成为智慧者,成就人生精彩。
七双观点
答题思路:
1破题,辩证的给出观点。
2分情况讨论:主要描述原因。
3给出更为科学合理的对策。
4升华(可有可无)。
例题:有人说要想成功就要觉得没有什么不可能,有人说要量力而为,请问你对这两句话是如何看待的。
1客观公正看待。2坚韧不拔、相信自己可以成功。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尽自己所能。3观点:决定实现的目标是要量力而为,确定好目标之后要觉得没有什么不可能。对策:国家,温饱问题,全力以赴、计划生育、增产化肥和农业;经济结构转型、两个一百年伟大目标。企业:活下来、赢得用户口碑。学校:技能、学术。个人。4两者结合,每个人、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