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动车道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面层结构形式从上至下为:4cmAC—13型,5cm厚AC—20C型,7cm厚AC—25C型沥青混凝土混合料。1cmES-3封层
一、开工前的准备工作及质量控制
1、基层的验收及整修
在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前需加强对路面基层的验收及整修。
(1)应对层表面进行清扫或冲洗。还要对基层平整度、高程进行检查,不合格处要处理;
(2)检查各种测桩是否齐备,控制边线高程,路面高程及平整度;
(3)检查基层及侧、平石、检查井、收水井等附属构筑物是否符合要求。
2、检查各种材料的来源和质量
(1)对沥青、集料等重要材料,供货单位必须提交最新检测的正式试验报告,检测结果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
1)沥青材料的品种和标号须符合设计要求,使用的沥青材料应为重交通石油沥青。
2)粗集料应该洁净、干燥、表面粗糙,质量、粒径规格应符合《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96)表C.0.8、表C.0.6的要求。
3)细集料应该洁净、干燥、表面粗糙,质量、粒径规格应符合《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96)表C.0.9--表C.0.11的要求。
4)矿粉应具有足够的细度,且干燥、洁净、疏松、不结团、不含泥土杂质,其质量应符合《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96)表C.0.12的技术要求。
(2)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配合比设计:按实验室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试拌试铺配合比调整(生产配合比验证)3个阶段进行。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规定的方法进行。
正式开工前,各种原材料的试验结果,及据此进行的目标配合比设计和生产配合比设计结果,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向业主及监理提出正式报告,待取得正式认可后,方可使用。
3、施工前应对沥青拌和机、摊铺机、压路机等各种施工机械和设备进行调试,对机械设备的配套情况、技术技能、传感器计量精度等进行认真检查、标定。
二、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1、沥青混合料的摊铺
摊铺过程中,应设专人对摊铺机温度、虚铺厚度等进行实际测量,并做好记录。
(1)沥青混合料运输到现场温度、混合料废弃温度及摊铺温度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表5.2. 2的要求,不合格拒绝卸料。
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C)
| 施工工序 | 70号石油沥青的标号 | |
| 混合料废弃温度 高于 | 195 | |
| 运输到现场温度 不低于 | 145 | |
| 混合料摊铺温度 不低于 | 正常施工 | 135 |
| 低温施工 | 150 | |
| 开始碾压的混合料内部温度 不低于 | 正常施工 | 130 |
| 低温施工 | 145 | |
碾压终了的表面温度 不低于 | 钢轮压路机 | 70 |
| 轮胎压路机 | 80 | |
| 振动压路机 | 70 | |
| 开放交通的路表温度 不高于 | 50 | |
下卧层的表面温度
| (°C) | 相应于下列不同摊铺层厚度的最低摊铺温度(°C) | |||||
| 普通沥青混合料 | 改性沥青混合料 | |||||
| ﹤50mm | 50--80mm | ﹥80mm | ﹤50mm | 50--80mm | ﹥80mm | |
| ﹤5 | 不允许 | 不允许 | 140 | 不允许 | 不允许 | 不允许 |
| 5—10 | 不允许 | 140 | 135 | 不允许 | 不允许 | 不允许 |
| 10—15 | 145 | 138 | 132 | 165 | 155 | 150 |
| 15—20 | 140 | 135 | 130 | 158 | 150 | 145 |
| 20—25 | 138 | 132 | 128 | 153 | 147 | 143 |
| 25—30 | 132 | 130 | 126 | 147 | 145 | 141 |
| ﹥30 | 130 | 125 | 124 | 145 | 140 | 139 |
(4)摊铺机必须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的摊铺,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中途停顿,以提高平整度,减少混合料的离析。
摊铺速度宜控制在2--6m/min的范围内。当发现混合料出现明显的离析、波浪、裂缝、拖痕时,应分析原因,予以消除。
2、沥青混合料的压实与成型
混合料摊铺后应立即进行压实作业。压实分出压、复压、终压(包括成型)三个阶段。碾压工艺的控制包括压路机的配置(台数、吨位及机型)、排列和碾压方式、压路机与摊铺机的距离、碾压温度、碾压速度、压路机洒水(雾化)情况、碾压段长度、调头方式等。
(1)压路机碾压速度:
压实中的每阶段碾压速度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表5.7.4的要求。
压路机碾压速度(km/h)
| 压路机类型 | 初压 | 复压 | 终压 | |||
| 适宜 | 最大 | 适宜 | 最大 | 适宜 | 最大 | |
| 钢筒式压路机 | 2--3 | 4 | 3--5 | 6 | 3--6 | 6 |
| 轮胎压路机 | 2--3 | 4 | 3--5 | 6 | 4--6 | 8 |
| 振动压路机 | 2--3(静压或振动) | 3(静压或振动) | 3--4.5(振动) | 5(振动) | 3--6(静压) | 6(静压) |
(2)压路机的碾压温度及开放交通的路表温度: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表5.2.2的要求。
碾压温度及开放交通的路面温度(°C)
| 施工工序 | 石油沥青的标号 | |
| 70号 | ||
| 开始碾压的混合料 内部温度 不低于 | 正常施工 | 130 |
| 低温施工 | 145 | |
| 碾压终了的 表面温度 不低于 | 钢轮压路机 | 70 |
| 轮胎压路机 | 80 | |
| 振动压路机 | 70 | |
| 开放交通的路表温度 不高于 | 50 | |
| 工序 | SBSI-D改性沥青 |
| 混合料最高(废弃温度) | 195 |
| 混合料贮存温度 不低于 | 拌和出料后降低不超过10 |
| 摊铺温度 不低于 | 160 |
| 初压开始温度 不低于 | 150 |
| 碾压终了的表面温度 不低于 | 90 |
| 开放交通的路表温度 不高于 | 50 |
初压、复压、终压都应在尽可能高的温度下进行。同时不得在低温状况下做反复碾压,使石料棱角磨损、压碎,破坏集料嵌挤。
1)初压应符合下列要求:
初压应在紧跟摊铺机后碾压,并保持较短的初压区长度,以尽快使表面压实、减少热量散失。
碾压时应将压路机的驱动轮面向摊铺机,从外侧向中心碾压,在坡道上应将驱动轮从低处向高处碾压。
初压后应检查平整度、路拱,有严重缺陷时进行修整乃至返工。
2)复压应符合下列要求:
复压应紧跟在初压后开始,且不得随意停顿。压路机碾压段的总长度应尽量缩短,通常不超过60--80m。
密级配沥青混凝土的复压宜优先采用重型的轮胎压路机进行搓揉碾压,以增加密水性,其总质量不宜小于25t,相邻碾压带应重叠1/3--1/2的碾压轮宽度,碾压至要求的压实度为止。
3)终压应紧接在复压后进行,可选用双轮钢筒式压路机或关闭振动的振动压路机碾压不宜少于2遍,至无明显轮迹为止。
4)对路面边缘、加宽及港湾式停车带等大型压路机难于碾压的部位,宜采用小型振动压路机或振动夯板作补充碾压。
5)压路机不得在未碾压成型路段上转向、调头、加水或停留。在当天成型的路面上,不得停放各种机械设备或车辆,不得散落矿料、油料等杂物。
3、沥青路面铺筑过程中必须随时对铺筑质量进行评定,质量检查的内容主要有:外观、接缝、施工温度(摊铺温度、碾压温度)、厚度、压实度、平整度、宽度、纵断面高程、横坡度等。
三、交工验收质量控制
1、沥青混合料的矿料质量及矿料级配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其各项指标应符合图纸和施工规范要求。
2、摊铺时应严格掌握厚度和平整度,细致找平,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向监理申报检验并确认签证。
3、检查项目:沥青混凝土面层检查项目及检验标准见下表的技术要求:
沥青混凝土面层实测项目
| 序号 | 项目 | 压实度(%)及 允许偏差(mm) | 检验频率 | 检验方法 | |
| 范围 | 点数 | ||||
| 1 | △压实度 | ≥95 | 2000㎡ | 1 | 称质量检验 |
| 2 | △厚度 | +10,—5 | 2000㎡ | 1 | 用尺量 |
| 3 | 弯沉值 | 小于设计规定 | 6 | 用弯沉仪检测 | |
| 4 | 平整度 | ≤6 | 20m | 4 | 见注1 |
| 5 | 20m | 3 | 见注2 | ||
| 5 | 宽度 | —20 | 40m | 1 | 用尺量 |
| 6 | 中线高程 | ±20 | 20m | 1 | 用水准仪具检测 |
| 7 | 横坡度 | ±1且不大于±0.3% | 20m | 6 | 用水准仪具检测 |
| 8 | 井面与路面高差 | 5 | 每座 | 1 | 用尺量取最大值 |
2)测平仪及直尺测平整度(任选一种);
3)弯沉值单位:mm/100;
4)△为涉及结构安全及使用的重要实测项目,即关键项目。
4、外观鉴定
(1)表面平整、坚实,颗粒分部均匀,不得有脱落、掉渣、裂缝、烂边、搓板、粗细料集中、泛油等现象。
(2)用12t以上压路机碾压,不得有明显轮迹。
(3)接缝应紧密、平顺、烫缝不枯焦。
(4)面层与平石、检查井、雨水口未构筑物应接顺,不得有积水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