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要内容:
*1纯粹公品应具有两个基本特征: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竞争性的市场不可能自发提供公品,而公品往往是增进社会的福利所不可缺的,因此需要公共部门介入。
*2公品的有效供给要求社会成员按自己从公品中的受益来相应负担公品的成本。由于人们倾向于隐瞒自己从公品消费中获得的真实收益,从而公品有效供给的实现十分困难。
*3在现实社会中,纯粹的公品是非常稀少的。提供的产品中更多的是具有公品部分特征的产品,如在不同程度上具有非竞争性的产品及产生外部收益的产品等。
*4公品与外部效应有着密切的联系,外部效应包括生产行为或消费行为引起的外部正效应和外部负效应,公共资源问题是一种特殊的外部负效应现象。
*5在私人市场机制下,存在着一体化、产权明晰条件下的自发交易、社会制裁等纠正外部效应的途径,而可以采用更为有效的办法来纠正外部效应,较常用的措施有:罚款、补贴、公共管制、法律措施等。
一、公品的定义及分类
*1.公品(Public Goods)的定义
由提供的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产品和劳务。社会公众对公品的需求是经济职能的源泉。
*2.公品的特征
(1)受益的非排他性
私人产品只能是占有人才可消费,谁付款谁受益。然而,任何人消费公品不排除他人消费(从技术加以排除几乎不可能或排除成本很高)。在公品的消费上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免费搭车”现象。
*(2)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私人产品可以被分割成许多可以买卖的单位,为不同的人所占有消费。公品是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的,具有集体消费共同受益的特点。公品的效用为整个社会的成员所共享,是不可分割的。
国防、外交、治安等最为典型。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实际上是受益的非排他性的延伸。有人还引申出公品在消费上的被动性和强迫性。
*(3)消费的非竞争性
私人产品的消费具有强烈的竞争性,某一个人占有某项产品时就排除了其他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公品一旦被提供后,任何人都可以消费,任何消费者对公品的享用,不排斥、不影响其他个人对同一公品的同时消费,也不会因此而减少其他人享用该种公品的质量和数量。
非竞争性包含两方面的含义:
第一、边际生产成本为零:在现有的公品供给水平上,新增消费者不需增加供给成本(如灯塔等)。
第二、边际拥挤成本为零:任何人对公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其他人同时享用该公品的数量和质量。个人无法调节其消费数量和质量(如不拥挤的桥梁、未饱和的Internet网等)。
3.公品与私人产品的区别
*私人产品: X=∑Xi
某种私人产品的总量X是n个消费者所拥有或消费该产品数量Xi的总和。也即是某一个消费者所拥有或消费的私人产品只是私人产品总量的一部分。
*公品:X=Xi
任何一个消费者所能消费和支配的公品的数量Xi也即是该公品的总和。
4.公品与公共资源
*公共资源是非排他性的,但在消费上具有竞争性。如公共牧场、河流、公共渔场等。
*公共资源不是纯粹的公品。
5.公品的分类
*边际生产成本为零:
在现有的公品供给水平上,新增消费者不需增加供给成本(如灯塔)
*边际拥挤成本为零:
任何人对公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其他人同时享用该公品的数量和质量。个人无法调节其消费数量和质量。(如不拥挤的桥梁)
*边际拥挤成本是否为零是区分纯公品、准公品或混合产品的重要标准
5.公品的分类
*纯粹的公品
同时具有边际生产成本为零和边际拥挤成本为零的特征
*混合产品
边际生产成本为零、边际拥挤成本不为零的产品,如收费公路等。
*准公品
路灯、自来水等地方性公品
*随着科技的进步,不可分割性和非排他性日益模糊,如有线电视、互动收费电视的出现等。非竞争性成为判断公品的主要依据。边际生产成本和边际拥挤成本都为零的产品是非竞争性的两个必要条件。
6.纯粹公品与纯粹私人产品的区别
*纯粹的公品,指的是那种向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提供的且在消费上不具竞争性、受益上不具排他性的产品。纯粹的公品,即使初衷是只提供给某一特定的个人,其结
果也会使该社会的所有人享受广泛的外部效益。
*纯粹的私人产品,就指的是那种只向为其付款的个人或厂商提供的,且在消费上具有竞争性,并很容易将未付款的个人或厂商排除在受益范围之外的产品。纯粹的私人产品的市场交易,既不会带来正的外部效应,也不会带来负的外部效应。
*可以将纯粹的私人产品和纯粹的公品视作一个闭区间的两个极点,居于它们之间的显然就是既带有公品的特性,又带有私人产品的特性的产品。
*消费上具有竞争性,但受益上具有非排他性的公共资源;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但技术上能够实现排他的公品等,都不是纯粹的公品,也不是纯粹的私人产品。
*对于这样的产品,是需要采取补贴的办法,并通过市场给予支持的。
*纯粹的私人产品的需求即某种纯粹的私人产品的需求,可以通过加总某一时间内所有单个消费者在各种价格水平上对该种私人产品的需求曲线而得出,其原因在于,每个消费者都是既定价格的接受者,他所能调整的只是其消费的数量。
*纯粹的公品的需求,可以通过将该种公品的所有消费者的个人需求曲线垂直相加而得到,其原因在于,每个消费者所面对的是同样数量的产品,但他所愿支付的价格是不一样的。
3.林达尔均衡与免费搭车现象
*公品有效供给的核心问题:公品的成本合理分摊、税收水平与公品供给水平的平衡。
(1)鲍文(Bowen)自觉付税说:每个社会成员自觉地按照自己从公品所获得的边际收益承担相应成本。
林达尔均衡(Lindahl Equilibrium)
*林达尔均衡力图说明:
(1 )税收水平的确定与本人享受公品的意愿是相联系的。没有人愿意如实说出自己的实际受益程度和愿意分担的成本的水平。在由千千万万个人组成的社会中,无法对每个人的偏好及其真实经济状况作出准确的判断和了解。税收水平实际上是有关各方面相互讨价还价的结果。因此,“白搭车”现象的存在是必然的。
林达尔均衡(Lindahl Equilibrium)
*(2)公品供给始终是不足的。“白搭车”现象的存在使公品供给水平低于所需水平。
*林达尔均衡的意义:为了解决公品的有效供给问题必须设计一个机制以便准确地揭示人们的社会偏好,减少“白搭车”现象。
“免费搭车者”和公共的悲剧
*在一个人口众多的社会中,人们便可能隐瞒其从公品上所获得的真实的边际效益,人们可以通过从低呈报边际效益而减少其对公品的出资份额,从而保存其收入;由于公品的消费不具排他性,人们也不会因其出资份额的减少而失掉公品的任何效益。于是人们完全有可能在不付任何代价的情况下,享受通过其他人的捐献而提供的公品的效益。这时,在经济学上被称作“免费搭车者”(free rider)的人便出现了。
* 如果所有的社会成员都采取这样的行为方式,其结果是,公共部门将没有任何资金来源,从而也就谈不到公品的效益了。这就是被休谟早在1740年就描绘过的“公共的悲剧”。
*免费搭车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种有理性的选择。这就是说,只要有公品存在,免费搭车者的出现就不可避免。所以,在合作性的自愿捐献和成本分担制度下,公品的供给量发生不足,而低于其应当达到的最佳产量水平。
* 在人数较少的群体中,只要有一个成员不做出捐献,人们就会强烈地感觉到公品的可供量的减少,这肯定会驱使他们进行合作。而在人口众多的群体中,某一成员或几个成员的免费搭车,对公品的可供量的影响就不那么显著了。所以,一个社会的成员越多,人们免费搭车的欲望就越是强烈,从而因免费搭车者问题而导致公品供给量下降的可能性就越大。
*免费搭车现象的不可避免将会造成公品供给的不足,从而达不到帕累托效率所要求的最佳水平。
*由于免费搭车者问题的存在,自愿捐献和成本分摊的合作性融资方式,不能保证公品的有效供给。
*强制性的融资方式是解决免费搭车问题的有效途径。只有依靠强制性的融资方式来解决公品的供给问题,即以征税手段取得资金,另一方面又将征税取得的资金用于公品的供给的。
外部效应 (Externalities )又称外部经济性、
外溢性,是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之一,也是
运用财政支出等手段对经济运行进行干预的一个
重要领域。
1.外部性定义
指某种产品的生产或消费使生产者和消费者之外的社会成员遭受损失(获得利益)的特性,是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
*按照布坎南与斯塔布尔宾的定义,只要某一个人的效用函数(或某一厂商的生产函数)所包含的变量在另一个人(或厂商)的控制之下,则有外部效应存在。
*设UA表示个人A的效用,如果
UA= UA (X1,X2, …,Xn,Y1)
则一项外部效应存在。其中X1,X2, …,Xn,表示由个人A所控制的活动,Y1为由个人B控制的活动,此处活动的定义包括“任何可以计量的人类行为”
三、外部效应及其纠正
*2.外部性分类
正外部性(外部经济性):第三者受益而不用付出成本
负外部性(外部不经济性):第三者受损而无法得到补偿
公共资源问题(Common Resource Problem)
*一种重要的外部效应现象
*两个特征:一是这种资源是稀缺的,二是这种资源的使用不受。
3.外部性的经济影响
*效率的损失
*成本的转嫁
*成本超负担
*公共资源的过度利用
外部性的经济影响--效率的损失
*1.外部成本及其效率损失
外部性的经济影响--效率的损失
*2.公共资源及其效率损失
4.外部性的纠正
*(1)通过市场机制来纠正:
一体化;明晰产权(科斯定理);社会制裁
局限:公品问题;交易成本
*(2)通过公共部门来纠正:
罚款、征税、补贴;公共管制、法律措施; 提供公品
●(3)科斯定理
●他认为外部性从根本上说是产权界定不够明确或界定不当引起的。只要产权已明确界定并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那么交易的任何一方拥有产权都能带来同样的资源最优配置的结果,这可通过双方之间的谈判自然实现,产权赋予不同的人只会带来收入分配结果的不同。
●科斯定理中重要前提条件之一是交易成本为零。
●农民与邻居
●农民在一块公共土地上种庄稼,邻居的牛经常闯进土地踩坏庄稼。庄稼的损失是一种外部成本,因为农民无法向牛的主人索赔。
●设农民拥有这块土地的产权。
●农民可以索赔了,庄稼的损失成立邻居的内部成本,邻居就会权衡管好牛的成本和须付给农民的赔偿费,从而管好自己的牛,使庄稼损坏的程度降低
●设邻居拥有这块土地的产权
●农民愿意支付给邻居一定的补偿让他不要放出牛来损坏自己的庄稼,这种补偿金最终等于牛损坏庄稼带来的经济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