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专999味精发酵生产研发有限公司
市场部﹕
技术部﹕
品控部﹕
总负责人﹕
市场部调查
知识背景:
味精是一种常用的食品添加剂,日常生活中很多食品,如即食面、薯条、虾片、酒楼点心等都含有味精。人类使用味精的历史其实不长,1908年一名日本科学家吃晚餐时,在汤面里加了点海藻,发觉美味无比。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发现当日使汤面变得美味的原因是来自一种氨基酸的钠盐-谷氨酸钠,结构式:
谷氨酸钠(C5H8NO4Na),化学名α-氨基戊二酸一钠,是一种由钠离子与谷氨酸根离子形成的盐。其中谷氨酸是一种氨基酸,而钠是一种金属元素。生活中常用的调味料味精的主要成分就是谷氨酸钠。
1956年日本协和发酵公司用发酵法生产味精以后,发酵法生产迅速发展,目前世界各国均以此法进行生产。谷氨酸的通气发酵,是我国目前通气发酵产业中,生产厂家最多、产品产量最大的产业,该生产工艺和设备具有很强的典型性。
技术部方案
主要内容 :
本设计主要内容为,了解味精生产中的原料预处理、发酵、提取部分的生产方法和生产流程,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发酵工段合适的生产流程,并对流程中的原料进行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及设备的选择、管道管径的确定。最后,画出工艺管道流程图和车间布置图。
味精生产全过程可划分为四个工艺阶段:(1)原料的预处理及淀粉水解糖的制备(2)种子扩大培养及谷氨酸发酵(3)谷氨酸的提取(4)谷氨酸制取味精及味精成品加工。
与这四个工艺阶段相对应味精生产厂家一般都设置了糖化车间、发酵车间、提取车间和精制车间作为主要生产车间。另外,为保障生产过程中对蒸汽的需求,同时还设置了动力车间,利用锅炉燃烧产生蒸汽,并通过供气管路输送到各个生产需求部位。为保障全厂生产用水,还要设置供水站。所供的水经消毒、过滤系统处理,通过供水管路输送到各个生产需求部位。
本设计利用淀粉为原料,双酶水解制糖后,通过微生物发酵、等电点沉淀提取来生产味精,总工艺流程图如下:
1.设计依据与主要工业设计参数
1.1设计任务
设计任务为年产9000吨MSG,纯度99%,年工作320天
1.2工艺流程
味精生产工艺为利用淀粉为原料,双酶水解制糖后,通过微生物发酵、等电点沉淀提取生产味精的工艺是目前最成熟、最典型的生产工艺。
1.3基础数据
工艺技术指标和基础参数如下:
发酵法生产谷氨酸的工艺技术指标
| 序号 | 生产工序 | 参数名称 | 技术指标 |
| 1 2 3 4 5 6 7 | 制糖(双酶法) 发酵 发酵 谷氨酸提取 精制 发酵 倒灌率 | 淀粉糖化转化率 产酸率g/100mL 糖酸转化率% 提取收率% 精制收率% 操作周期h % | ≥99% ≥8.0 50 90 92 <48 1 |
味精生产过程的原辅材料及动力单耗(1t99%MSG计算)
| 物料名称 | 规格 | 单耗(t/d) |
| 玉米淀粉 | 含淀粉86% | 2.029 |
| 硫酸 | 98% | 0.45 |
| 液氨 | 99% | 0.35 |
| 纯碱 | 98% | 0.34 |
| 活性炭 | 0.03 | |
| 水 | 309 | |
| 电 | 2000kwh/t | |
| 蒸汽 | 11.4 |
2.1生产过程的总物料衡算
2.1.1生产能力
年产9000吨MSG,纯度为99%,按每年生产天数320计,日产99%的MSG为28.125吨。
2.1.2总物料衡算
1000kg纯淀粉理论上能生产99% MSG的量为:
1000kg纯淀粉实际上能生产99% MSG的量为:
1000kg工业淀粉(含量86%的玉米淀粉)生产99% MSG的量为:
2.1.3淀粉的单耗:
生产1000kg99%MSG理论上消耗纯淀粉量为:
1000/1141.965=0.8757 (t)
生产1000kg99%MSG理论上消耗工业淀粉量为:
0.8757/86%=1.018 (t)
生产1000kg99%MSG实际消耗纯淀粉量为:
1000/572.90= 1.745(t)
生产1000kg99%MSG实际消耗工业淀粉量为:
1000/492.7=2.029 (t)
总收率:
淀粉利用率:
生产过程的总损失:
物料在生产过程中损失的原因:
糖化转化率稍低
发酵过程中部分糖消耗于长菌体及呼吸代谢;残糖高;灭菌损失;产生其他产物
提取收率低,母液中Glu含量高
精制加工过程损耗及产生焦谷氨酸钠等
2.1.4原料及中间体的计算
淀粉用量为:
糖化液纯糖量为:
换算成含量24%的糖液量为:
发酵液量的计算——纯Glu的量:(t/d);折算为8g/dl的发酵液:(m3); (t)(1.05为发酵液的相对密度)
提取Glu量——纯Glu量:(t/d),折算为90%的Glu量:(t/d)
Glu废母液量(采用等点—新离子回收法,以排出之废母液含Glu0.7g/dl计算):(m3/d)
2.1.5总物料衡算结果
年产9000吨味精生产工艺的总物料衡算结果
| 项目 |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t/d) |
| 原料淀粉(t) | 57.065 |
| 24%糖液量(t) | 224.71 |
| 90%谷氨酸量(t) | 21.84 |
| 99%MSG量(t) | 28.125 |
| 排除含0.7%谷氨酸废液量(m3) | 385 |
1.年产9000吨味精生产工艺的总物料衡算结果
| 项目 |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t/d) |
| 原料淀粉(t) | 57.065 |
| 24%糖液量(t) | 224.71 |
| 90%谷氨酸量(t) | 21.84 |
| 99%MSG量(t) | 28.125 |
| 排除含0.7%谷氨酸废液量(m3) | 385 |
| 进入糖化过程的物料 | 离开糖化过程的物料 | ||||
| 项目 | 物料比例(kg) | 日投料量(kg) | 项目 | 物料比例(kg) | 日投料量(kg) |
| 工业淀粉 | 1000 | 28125 | 糖化液 | 3937.7 | 110747.8 |
| 配料水 | 2500 | 70312 | 滤渣 | 19.688 | 553.7 |
| 液化酶 | 0.6 | 16.875 | |||
| CaCl2 | 1.5 | 42.185 | |||
| 糖化酶 | 1.5 | 42.185 | |||
| 珍珠岩 | 5.906 | 166.1 | |||
| 洗水和蒸汽 | 425.232 | 11959 | |||
| 累计 | 3957.4 | 111301.8 | 累计 | 3957.4 | 111301.8 |
| 进入系统 | 离开系统 | ||||
| 项目 | 1t工业淀粉之匹配物料(kg) | 日投料量(t/d) | 项目 | 1t工业淀粉之匹配物料(kg) | 日投料量(t/d) |
| 24%糖液 | 3937.7 | 110.75 | 发酵液 | 6257.8 | 176 |
| 玉米浆 | 11.81 | 0.332 | 空气带走水量 | 29.3 | 0.824 |
| 甘蔗糖蜜 | 17.72 | 0.498 | 过程分析、放罐残留及其他损失 | 52 | 1.46 |
| 无机盐 | 11.81 | 0.332 | |||
| 配料水 | 1036.2 | 29.14 | |||
| 灭菌过程进蒸汽及水 | 1092.9 | 30.74 | |||
| 接种量 | 62.6 | 1.76 | |||
| 液氨 | 165.4 | 4.65 | |||
| 消泡剂 | 2.95 | 0.083 | |||
| 总计 | 6339.1 | 178.29 | 总计 | 6339.1 | 178.29 |
| 进入系统 | 离开系统 | ||||
| 项目 | 1t工业淀粉及匹配物料(kg) | t/d | 项目 | 1t工业淀粉及匹配物料(kg) | t/d |
| 发酵液 | 6257.8 | 176 | 90%谷氨酸 | 472.5 | 13.3 |
| H2SO4 | 212.6 | 5.98 | 母液 | 6743 | 1.6 |
| 分离用洗水 | 94.5 | 2.66 | |||
| 回收加水等 | 626.5 | 17.6 | |||
| 累计 | 7215.5 | 202.9 | 7215.5 | 202.9 | |
| 进入系统 | 离开系统 | ||||
| 项目 | 1t工业淀粉及匹配物料(kg) | t/d | 项目 | 1t工业淀粉及匹配物料(kg) | t/d |
| 90%Glu | 472.5 | 13.29 | 99%MSG | 492.7 | 13.86 |
| Na2CO3 | 172.9 | 4.86 | 母液 | 190.4 | 5.35 |
| 活性炭 | 14.6 | 0.41 | 废炭 | 58.4 | 1. |
| 中和加水 | 908.8 | 25.56 | 蒸发水量 | 904.9 | 25.45 |
| 分离洗水 | 24.6 | 0.69 | |||
| 累计 | 16.4 | 46.3 | 累计 | 16.4 | 46.3 |
| 设备名称 | 台数 | 规格与型号 | 材料 | 备注 | |
| 糖化罐 | 2 | 100m3 | 1Cr18Ni9 | 专业设备 | |
| 发酵罐 | 6 | 200m3 | 1Cr18Ni9 | 专业设备 | |
| 种子罐 | 3 | 5m3 | 1Cr18Ni9 | 专业设备 | |
| 空气分过滤器 | 1 | 160×240mm | 细玻璃纤维等 | 专业设备 | |
| 连消塔 | 1 | 426x2920 | 1Cr18Ni9 | 专业设备 | |
| 维持罐 | 1 | 12m3 | 1Cr18Ni9 | 专业设备 | |
| 板式换热器 | 2 | 5000w /m2·℃ | 1Cr18Ni9 | 专业设备 | |
| 连消泵 | 1 | 400立方米/分 | A3钢 | 专业设备 | |
| 发酵罐配料罐 | 1 | 200m3 | 1Cr18Ni9 | 专业设备 | |
| 种子配料罐 | 1 | 5m3 | 1Cr18Ni9 | 专业设备 | |
| 玉米浆料罐 | 1 | 25m3 | 1Cr18Ni9 | 专业设备 | |
| 甘蔗糖蜜罐 | 1 | 25m3 | 1Cr18Ni9 | 专业设备 | |
| 贮油罐 | 2 | 5m3 | A3钢 | 专业设备 | |
| 消油罐 | 1 | 0.5m3 | A3钢 | 专业设备 | |
| 液氨贮罐 | 3 | 50m3 | 16MnR | 专业设备 | |
| 尿素罐 | 1 | 50m3 | 1Cr18Ni9 | 专业设备 | |
| 消尿素罐 | 1 | 1m3 | 1Cr18Ni9 | 专业设备 | |
| 油计量罐 | 1 | 0.5m3 | A3钢 | 专业设备 | |
| 尿素计量罐 | 1 | 10m3 | 1Cr18Ni9 | 专业设备 | |
发酵车间布置平面图:
8. 画出工艺管道流程图:
品控部
谷氨酸钠
检验标准方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谷 氨 酸 钠 GB 67-88
Monosodium L-glutamate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谷氨酸钠的技术条件。 本标准适用于发酵碳水化合物(淀粉、糖蜜、糖质等原料)或水解植物蛋白质加工制 得的谷氨酸钠。
2 引用标准 GB 7718 食品标签通用标准 GB 2828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 GB 5009.11 食品中总砷的测定方法
3 产品分类 本品为一种规格。 化学名称: L-谷氨酸单钠-水化物(简称:MSG) 2-氨基戊二酸单钠-水化物 分子式:C5H8NNaO4·H2O
结构式:HOOC-CH2-CH2-CH-COONa·H2O
|
NH2
分子量:187.13(按1985年国际原子量)
4 技术要求
4.1 外观和感观要求 本品为无色~白色柱状结晶,或白色结晶性粉未,有光泽,无肉眼可见杂质。具有特 殊的鲜味,无异味。
4.2 理化性能 表 1
项 目 指 标
含量,% ≥99.0
透光率 ,% ≥98
20
比旋光度,[a] +24.8°~+25.3°
D
氯化物(以CL计),% ≤0.1
pH 6.7~7.2
干燥失重,% ≤0.5
砷(As),mg/kg ≤0.5
重金属(以 pb计),mg/kg ≤10
铁(Fe),mg/kg ≤5
锌(Zn),mg/kg ≤5
硫酸盐(以 SO 计),% ≤0.03
注:①出口产品按合同规定执行。 ②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硫酸时,可不测定其硫酸盐。
5 试验方法 本试验方法中所用水,系指纯度符合分析要求的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所用试剂除另有 注明外,均为分析纯。
5.1 外观和感官检查 将谷氨酸钠撒在白色滤纸上,目视法观察其颜色及杂质。品尝其味。
5.2 理化试验
5.2.1 含量
5.2.1.1 高氯酸非水滴定法 a.原理:酸碱中和反应
O O
// //
C-ONa C-OH
| HAC |
2HClO4+H-C-NH2───→NaClO4+H-C-NH2·HClO4
| |
H- C-H H- C-H
| |
H- C-H H- C-H
| |
C-OH C-OH
\\\ \\\\
O O
b.试剂和溶液 高氯酸(GB 623):0.1mol/L(0.1N)标准溶液,按 GB 601《标准溶液制备方法》配制和标定; 冰乙酸(GB 676); 甲 酸(HG3- 1296); 0.2% a-萘酚苯基甲醇-乙酸指示液。C.试验程序 称取于98±1℃干燥 5h之样品 0.15g(称准至 0.0001g),加 3ml甲酸,轻轻摇动直至 完全溶解,再加30ml冰乙酸、10滴 a-萘酚苯基甲醇指示液,用0.1mol/L标准高氯酸溶液 滴定样液至绿色,即为终点,记录消耗高氯酸标准溶液的体积(ml)。同时作空白试验。
注:① 若滴定样品与标定高氯酸时温度之差超过10℃,则须重新标定高氯酸溶液的浓度;若不超过10℃,可按补充件附录A加以校正。 ② 为准确判断终点,可采用电位滴定法,电位的转折点(突跃点),即为滴定 终点。见补充件附录B。 d.结果的计算
9.357(V-V0)C
X=────────×100……………………… (1)
m
式中:X--样品中谷氨酸钠含量,%; V--样品消耗高氯酸溶液的体积,ml; V0--空白消耗高氯酸溶液的体积, ml; C--标准高氯酸溶液的浓度,mol/L; 9. 357──浓度为0.1mol/L(0.1N)的高氯酸溶液1ml相当于 C5H8NNaO4·H2O的量,mg; m──样品质量, mg。 同一样品进行两次测定,取平均值,结果修约到保留一位小数。
5.2.1.2 旋光法 a. 原理 谷氨酸钠分子结构中含有一个不对称碳原子,具有光学活性,能使偏振光面旋转一定 角度,可用旋光仪测定其旋光度。 b. 试剂:盐酸(GB 622) c. 仪器:旋光仪(精度±0.01°)备钠光灯(钠光谱 D线 5.3nm)。 d. 试验程序 称取于 98±1℃干燥 5h之样品10g(称准至0.0001g),加 50ml水溶解并移入100ml 容量瓶中,加 20ml盐酸,混匀,待冷却至室温,补加水至刻度,摇匀。 在恒温室(20℃)里,将上述样液倒入旋光管中,按一般旋光法操作,测定其旋光度, 同时记录样液温度。
注:用旋光法测定含量时,比旋光度应在+24. 91°~+25.29°范围内。 e.结果的计算
a
──
L×C
X2=───────────×100………………… (2) 2
5.16+0.047(20-t)
式中: X2--样品中谷氨酸钠含量,%; a--实测样液的旋光度; L--旋光管长度(即液层厚度), dm; C--1ml样液中含谷氨酸钠的质量,g; 20 25.16--谷氨酸钠的比旋光度[a]; D t--测定时样液温度, ℃; 0.047--温度校正系数。 同一样品进行两次测定,取平均值,结果修约到保留一位小数。 注:以高氯酸非水滴定法仲裁。
5.2.2 透光率
5.2.2.1 仪器 分光光度计(精度±0.5T%)
5.2.2.2 试验程序 称取试样10g(称准至 0.1g),用水溶解并定容至 100ml。用上述样液洗 10mm比色 皿2~3次,然后,注入样液,于波长 430nm下,以同批水作空白,测定其透光率。同一样品进行两次测定,取平均值,修约到保留整数。
5.2.3 比旋光度
5.2.3.1 原理 同5.2.1.2中的 a。
5.2.3.2 试剂、仪器 同5.2.1.2中的 b和c。
5.2.3.3 试验程序 同5.2.1.2中的d。
5.2.3.4 结果的计算 若采用钠光谱 D线,用 1dm旋光管,在 20℃测定时,可以直接读数;若在 t℃(其它条件同上)测定时,须按③式进行换算:
t
X3=[a]——— 0.047(20-t)…………………………(3)
D
20
式中: X3-样品的比旋光度[a]; D t [a]-t℃时,样品的比旋光度; D t-测定时,样液温度,℃; 0.047-温度校正系数。 同一样品进行两次测定,取平均值,结果修约到保留小数一位。
5.2.4 氯化物
5.2.4.1 试剂和溶液 a. 氯化物标准溶液(1ml相当于0.1mg氯):按 GB602《杂质标准溶液制备方法》 配制; b. (GB628):10%溶液; c. 银(GB670):0.1mol/L(N)标准溶液,按 GB601 《标准溶液制备方法》配 制和标定。
5.2.4.2 试验程序 a. 称取试样 10g(称准至 0.1g),用水溶解并定容至 100ml; b. 吸取 10ml样液(a)于一支 50ml 纳氏比色管中,加入13ml水; c. 准确吸取 10.0ml 氯化物标准溶液于另一支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入 13ml水; d. 同时向上述b、c两管各加 10%溶液 1ml、0.1mol/L银溶液1ml,立刻 摇匀,于暗处放置 5min,进行横向或纵向目视比浊。
5.2.4.3 结果的判定 若样品管浊度深于标准管,则判定为不合格,否则,为合格。
5.2.5 pH
5.2.5.1 仪器 pH计(酸度计):精度为 0.02pH
5.2.5.2 试验程序 称取试样5g(称准至0.1g),用新煮沸放冷的水溶解并定容至50ml,摇匀,用pH计测定。
5.2.5.3 结果的处理 同一样品进行两次测定,取平均值,结果修约到保留小数一位。
5.2.6 干燥失重
5.2.6.1 仪器 a. 电热干燥箱(98±1℃); b. 称量瓶(直径为5cm); c. 干燥器(以硅胶作干燥剂)。
5.2.6.2 试验程序 用烘至恒重的称量瓶称取样品 5g(称准至 0.0002g),置于98±1℃电热干燥箱中, 烘干 5h,取出,加盖,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约30min),称量。
5.2.6.3 结果的计算
m2-m
X4=────-×100…………………(4)
m1-m
式中: x4--样品的干燥失重,%; m--称量瓶的质量,g; m1--干燥前,称量瓶加样品的质量,g; m2--干燥后,称量瓶加样品的质量,g ; 同一样品进行两次测定,取平均值,结果修约到小数一位。
5.2.7 砷
5.7.2.1 试验程序 称取样品 1g(称准至0.1g),加 25ml水溶解,以下按 GB5009.11《食品中总砷的测 定方法》中的第二法操作。
5.2.7.2 结果的判定 取出溴化汞试纸进行目视比较,若样品砷斑深于0.5μg标准砷斑,则判为不合格,否 则,为合格。
5.2.8 重金属
5.2.8.1 试剂和溶液 a. 冰乙酸(GB676):6%溶液; b. 饱和硫化氢水:按 GB603《制剂和制品制备方法》制备; c. 铅标准溶液(1ml相当于 0.01mg铅):按GB602《杂质标准溶液制备方法》配制 贮备液(1ml相当于 0.1mg铅),使用时,准确稀释 10倍。
5.2.8.2 试验程序 称取样品2g(称准至 0.1g),置于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适量水溶解,再加6%冰乙酸 溶液 2ml,补加水至25ml。 准确吸取2.00ml铅标准溶液于另一支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 6%乙酸溶液 2ml,补 加水至25ml。 同时向上述两管各加10ml饱和硫化氢水,摇匀,于暗处放置10min,进行目视比色。
5.2.8.3 结果的判定 若样品管颜色深于标准管,则判为不合格,否则,为合格。
5.2.9 铁
5.2.9.1 试剂和溶液 a. ( GB628 ):1:1溶液; b. 硫氰酸铵(GB660):15%溶液; c. 铁标准溶液(1ml相当于0.01mg铁):按GB602《杂质标准溶液制备方法》配 制贮备液(1ml相当于0.1mg铁),使用时,准确稀释 10倍。
5.2.9.2 试验程序 称取样品 1g(称准至0.1g ),置于 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水 10ml溶解,再加1:1硝 酸溶液 2ml。 准确吸取0.50ml铁标准溶液于另一支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水9ml、1:1溶液 2ml。将上述比色管同时置于沸水浴中煮沸20min, 取出,用流水冲冷至室温,同时向各管加15%硫氰酸铵溶液10ml,补加水至25ml,摇匀,以白纸为背景,进行目视比色,同时作空白试验。
5.2.9.3 结果的判定 若样品管颜色深于标准管,则判定为不合格,否则,为合格。 注:比色管每次用前,须先用稀煮沸、蒸馏水冲洗,再用去离子水洗净,直至空 白管无色为止。
5.2.10 锌
5.2.10.1 试验程序 称取样品 1g(称准至 0.1g),加 10ml水溶解,以下按GB5009.14《食品中锌的测定 方法》中第一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或第二法"双硫腙比色法"操作。注:以第二法仲裁。
5.2.10.2 结果的判定 若1g样品中锌含量超过 5μg时,则判为不合格。否则,为合格。
5.2.11 硫酸盐
5.2.11.1 试剂和溶液 a. 盐酸(GB 622):10%溶液; b. 氯化钡(GB 652):5%溶液; c. 硫酸盐标准溶液(1ml相当于0.01mg硫酸):按GB 602《杂质标准溶液制备方法》 配制贮备溶液(1ml相当于 0.1mg硫酸),使用时,准确稀释 10倍。
5.2.11.2 试验程序 称取样品0.5g(称准至0.01g),置于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17ml水溶解,再加10%盐酸 溶液2ml。 准确吸取15.0ml硫酸盐标准溶液于另一支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水2ml,10%盐酸溶液 2ml。 同时向上述两管各加 5%氯化钡溶液5ml,摇匀,于暗处放置10min,进行目视比浊。
5.2.11.3 结果的判定 若样品管浊度深于标准管,则判为不合格,否则,为合格。
6 检验规则
6.1 批 凡同一生产厂名、同一产品名称、同一规格、同一商标及批号,并具有同样质量证明书的谷氨酸钠产品,均视为一批。商品谷氨酸钠按批验收。
6.2 取样
6.2.1 订货方有权按本标准规定,从交付的批产品中抽样检验。
6.2.2 外观及包装检查,按表2抽样。 表 2
批样本总数(箱) 抽取样本数(箱) 抽取单位包装数(袋、桶、瓶) 合格判定数Ac 不合格判定数Re
2~25 2 2 1 2
26~150 3 3 1 2
151~1200 5 5 1 2
1201~35000 8 8 2 3
35001以上 13 13 3 4
注:①"样本"系指产品的最大包装箱。 ②"单位包装"系指大包装中的最小包装单位(袋、桶、瓶)。 ③若抽取单位包装总重量不足500g时,应按 500g样品加取单位包装数。
6.2.3 理化性能同样按表 2样本数及单位包装数抽样,然后,将内包装打开。迅速混匀, 用四分法缩分,分装于两个洁净、干燥的磨口瓶中,贴上标签,注明:样品名称,生产厂名、商标、批号、取样日期和地点,取样人姓名,一瓶封存备查,一瓶送化验室检验。
6.3 检验与判定
6.3.1 产品应由生产厂的技术检验部门按本标准规定逐批检验,出厂的产品必须符合本标准要求,并附有质量合格证。
6.3.2 包装按 6.2.2和 6.2.3方法检查与判定。不合格品可由生产厂负责退换,或由供需双方协商解决。
6.3.3 外观和感官检查应按 4.1方法进行。按 5.1方法判定。
6.3.4 理化性能按本标准试验方法进行逐项检验,当有一项不符合本标准要求时,应重新从两倍量包装中抽取样品进行核验。核验结果,若仍有一项不合格时,则该批产品,判 为不合格批。
7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7.1 标志
7.1.1 包装标志必须符合 GB7718《食品标签通用标准》的有关规定。
7.1.2 内包装上要注明:产品名称、生产厂名、商标、规格、重量及执行的标准代号。
7.1.3 外包装箱上应标明:产品名称、生产厂名、批号、出厂日期、净重、并应标有"防水,防潮"、"轻拿轻放"等字样。
7.2 包装
7.2.1 包装材料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规定。内包装必须用食品用塑料袋或瓶,外包装用内衬食品用塑料薄膜或防潮纸的纸板箱。
7.2.2 包装规格可按10g、25g、50g、100g、250g、500g、1kg、10kg、25kg包装(或按合同规定执行)。其包装重量允许差应符合表 3 的要求。 表 3
包装规格 重量允许差
≤25g ±0.5g
≤50g ±1.0g
≤100g ±1.5g
≤250g ±2.0g
≤500g ±2.5g
≤1kg ±5.0g
≤10kg ±30g
≤2.5kg ±50g
7.2.3 内包装应密封。检查方法:将内包装提起,封口朝下,抖动三次,如有撒漏现象, 则判为不合格。
7.3 运输和贮存
7.3.1 本品在搬运过程中应轻拿轻放,严禁扔、砸、磕碰。
7.3.2 本品在运输中,应防雨、防潮、防晒。
7.3.3 本品在贮运中,不得与有毒、有害、有腐蚀性物质及其他污染物混装、混运、混贮。
7.3.4 本品应贮存于阴凉、干燥、通风的库房中。
附 录 A 高氯酸浓度的校正 (补充件)
A1 适用范围 若滴定样品与标定高氯酸时温度之差不超过 10℃ ,可按 B2公式加以校正。
A2 换算公式
C0
C1=──────────
1+0.0011(t1-t0)
式中: C1--滴定样品时,高氯酸溶液的浓度, mol/L; C0--标定时,高氯酸溶液的浓度,mol/L; t1--滴定样品时,高氯酸溶液的温度,℃; t0--标定时,高氯酸溶液的温度,℃; 0.0011--冰乙酸的膨胀系数。
附 录 B 电 位 滴 定 法 (补充件)
B1 仪器 自动电位滴定仪(精度±5mV) 或酸度计:备电磁搅拌器(玻璃电极为指示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
B2 试剂和溶液 见5.2.1.1中的(b)。
B3 试验程序
B3.1 将盛有供分析样品溶液的烧杯置于电磁搅拌器上,浸入电极,搅拌,并从滴定管中分次滴加 0.1mol/L标准高氯酸溶液;开始时,每次可加入较多的量,搅拌,记录电位; 滴至将近终点前,则每次加入少量,搅拌,记录电位;到突跃点过去,仍应继续滴加标准 高氯酸溶液,并记录电位。
B3.2 用座标纸,以电位(E)为纵座标,以滴定时消耗 0.1mol/L标准高氯酸溶液的体积 (V)为横座标,绘制 E-V曲线,以该曲线的转折点为滴定终点。
附 录 C 谷 氨 酸 钠 的 鉴 别 试 验 (参考件)
C1 氨基酸的确认
C1.1 试剂和溶液 茚三酮(HG3-984): 0.1%溶液
C1.2 试验程序 a.称取试样 0.1g(称准至 0.01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 100ml。 b.吸取样液(a)5ml。加 1ml茚三酮溶液(A1.1)。混匀,在水浴中加热 3min。
C1.3 结果的判定 若最终溶液呈紫色,则确认是氨基酸。
C2 钠盐的确认
C2.1 器材 a. 铂针(一端镶入玻璃棒中):直径 0.8mm。长 20mm。 b. 本生灯
C2.2 试验程序 取少量试样(约 0.5g),加 1ml盐酸溶解,将铂针尖端插入样液内约5mm。然后,把 铂针平放在无色或兰色火焰中燃烧。
C2.3 结果的判定 若呈现黄色火焰,并持续约4S,则确认是钠盐。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提出,由轻工业食品发酵工业科学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由沈阳味精厂、轻工业部食品发酵工业科学研究所、上海天厨味精厂负责起草。
本标准参照了日本《食品添加物公定书》第五版(1986)和美国食品化学法典(FCC) 第三版(1981)。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 1988-04-07 批准 1988-10-01实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