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初中物理声现象
1.关于声的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结石是利用声能够传递能量
B.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C. 声纹锁在只有房主说出暗语时,才能被打开,因为它能辨别声音的音调
D. 乐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噪声不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答案】A
【解析】【解答】解:A、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结石,利用了声具有能量并且能够传递能量,故A正确; B、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故B错误;
C、声纹锁在只有房主说出暗语时,才能被打开,因为它能辨别声音的音色,故C错误;
D、乐音是由于物体有规则振动产生的,噪声是由于物体无规则振动而产生的,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1)声音的利用:利用声音传递信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2)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3)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4)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噪声也是声音.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B. 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 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能传递信息
D. 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
【答案】A
【解析】【解答】解: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不同的发声体,故A正确; B、公路旁安装隔音墙,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错误;
C、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能传递能量,故C错误;
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响度不同,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2)防止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3)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3.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宇航员之间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B. 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
C. 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
D. 在街道上安装的噪声强度显示仪是用来减弱噪声的
【答案】D
【解析】【解答】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宇航员之间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故A正确;
B、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是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故B正确;
C、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故C正确;
D、噪声强度显示仪是用来检测噪声等级的,不能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D.
【分析】(1)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3)响度指声音的强弱,由物体振动的振幅决定的,另外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4)噪声监测器不断检测噪声等级,此时噪声显示装置上的示数就表示此时的噪声,其单位是分贝.
4.考试时,少数同学将笔放在手指上不停转圈,笔经常会掉在桌上发出噪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发出声音时,只有桌子在振动
B. 笔静止在手指上时受到平衡力作用
C. 停止拨动后,笔还会继续转动,说明笔与手指间没有摩擦力
D. 在手指上不停地拨动笔,笔才会持续转圈,说明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
【答案】B
【解析】【解答】解:A、发出声音时,笔和桌子都在振动,故A错误;
B、笔静止在手指上时受到平衡力作用,合力为0,故B正确;
C、停止拨动后,笔还会继续转动,是因为笔具有惯性,故C错误;
D、在手指上不停地拨动笔,笔受到了力的作用,笔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这说明力是改变为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1)物体振动产生声音;(2)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受到了合力为0;(3)任何物体都有惯性;(4)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5.关于“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说法正确的是( )
A. “高声”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B. “不敢高声语”是从人耳处减弱噪声
C. “恐惊天上人”表明声音在真空中传播最快 D. 说话的声音是由人的声带振动产生的
【答案】D
【解析】【解答】解: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A错误;
B、“不敢高声语”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
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
D、人说话声音是由人的声带振动产生的,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1)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2)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在人耳处、在传播过程中、在声源处.(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4)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6.我国目前正在实施“嫦娥”登月工程.已知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磁场,低重力,假如你将来登上了月球做探究实验,如图所示,下列实验现象仍会发生的是( )
A. (a)图:羽毛和石块同时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石块先落地
B. (b)图:用纸片覆盖盛满水的杯口然后倒置,纸片不会掉落
C. (c)图:给一直导线通电,导线下方的小磁针发生偏转
D. (d)图:敲击右边音叉,靠在左边音叉上的小球被弹开
【答案】C
【解析】【解答】解:A、月球上没有空气,羽毛和石块做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与质量无关,知在落地前的任一时刻,两物体具有相同的速度和位移,故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同时落地,故A正确;
B、在地球上能完成“覆杯实验”是因为大气压强能支撑杯中水柱,月球上没有大气压强,纸片会掉落下落,故B错误;
C、在静止的小磁针上方,放一根与磁针平行的导线,给导线通电时磁针将偏转,说明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这一现象不受气压和重力影响,在月球上可以完成,故C正确;
D、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不能传播,因此敲击右边的音叉,左面音叉旁的小球不会弹起,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1)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与质量无关,都为g,同时下落,在落地前有相同的速度;(2)地球上,大气压可以支持10.3m高的水柱;(3)奥斯特实验:在静止的小磁针上方,放一根与磁针平行的导线,给导线通电时磁针将偏转,说明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4)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7.对以下物理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敲响音叉后用悬吊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叉股,乒乓球会被弹起,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B. 乙图中,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时,乒乓球上部空气流速大、压强大,于是产生一个向上的压力差,将乒乓球托起
C. 丙图中,从上面倒水,下面无瓶盖时乒乓球不能上浮,盖住瓶盖乒乓球能上浮,说明只要有大气压的存在就不能产生浮力
D. 丁图中,光在光导纤维中传播时,反射角可能不等于入射角
【答案】 A
【解析】【解答】音叉发出声音时,乒乓球会被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A符合题意;当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时,乒乓球上部空气流速增大、压强减小,乒乓球下面的压强不变,乒乓球下面的压强大于上面的压强,于是产生一个向上的压力差,将乒乓球托起.B不符合题意;当有水从乒乓球与瓶颈之间的缝隙中流出,乒乓球下面的水向下流,下表面受到的压力为0,上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力不为0,受到的合力方向向下,所以乒乓球不能上浮;盖住瓶盖时,乒乓球浸没水中,乒乓球受到浮力的作用(水对乒乓球产生了向上的压力差),浮力大于重力,所以乒乓球将上浮,C不符合题意;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一定等于入射角,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F浮<G ,下沉;F浮 >G ,上浮;F浮=G ,悬浮或漂浮.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8.小华在钢水管的一头敲一下,小珍在另一头却听到三下声音,这三下声音依次由下述物质传播的顺序是( )
A. 钢、空气、水 B. 钢、水、空气 C. 水、空气、钢 D. 空气、水、钢
【答案】 B
【解析】【解答】在钢水管的一头敲一下,小珍在另一头却听到三下声音,三次声音分别是钢管本身、水、空气传播而来的;由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在固体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所以最先听到的声音是由钢管传来的,最后听到的声音是空气传播来的。
故答案为:B。
【分析】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9.有一种电子牙刷,它发出的超声波,能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 . 关于电子牙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 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C. 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 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答案】 B
【解析】【解答】A、超声波能够在空气中传播,A不合题意;
B、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电子牙刷就是利用了这个道理,B符合题意;
C、超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不合题意;
D、超声波的频率高于20000Hz,频率太高,即音调太高,其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所以听不到超声波,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超声波既可传递信息,也可传递能量;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是超声波,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为20~20000Hz .
10.小红同学喜欢利用复读机进行英语听力训练,在音量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先正常播放一段录音,再快速播放同一段录音,则复读机发出声音的( )
A. 响度增大,音调不变 B. 响度减小,音调不变
C. 响度不变,音调降低 D. 响度不变,音调升高
【答案】D
【解析】【解答】音量不变,即声音的响度不变;
复读机在正常播放与快速播放时的区别时,相同的声音快放时,速度变快,即声音振动的频率会加快,所以音调会升高。
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复读机在正常播放与快速播放时的区别时,声音振动的频率会加快,所以音调会升高,音量不变,响度不变.
11.如图,把一个装有少量水的杯子放在桌面上,一只手按住的底座,将另一只手的手指润湿后沿着杯口边缘摩擦使其发出声音.下面关于水杯发声说法正确的是 ( )
A. 声音是由于杯中空气振动产生的;杯中水量越小,音调越低
B. 声音是由于杯中空气振动产生的;杯中水量越大,音调越低
C. 声音是由于杯和水振动产生的;杯中水量越小,音调越低
D. 声音是由于杯和水振动产生的;杯中水量越大,音调越低
【答案】D
【解析】【解答】如图的实验中,当用手指润湿后沿着杯口边缘摩擦时,是杯子和水发生了振动,当水量越大时,杯子和水越难振动,因此可以得出杯中的水量越大,音调越低,水量越小,音调越高 . D符合题意 .
故答案为:D.
【分析】发出的声音是由于杯和水振动产生的;物体质量和体积越大时,越难振动,振动频率越低,声调越低 .
12.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 医生用“B超”给病人做检查,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C. 剧院四壁做成凹凸不平或用蜂窝状的材料,是为了增强声音的响度 D. 道路两旁种植树木可以让居民区里更安静,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
【答案】A
【解析】【解答】A. 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说法正确,A符合题意;
B.医生用“B超”给病人做检查,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B不符合题意;
C. 剧院的墙壁做成凸凹不平像蜂窝状似的,声音在反射时能量会相互抵消(声音被吸收),减弱声波的反射。C不符合题意;
D. 道路两旁种植树木可以让居民区里更安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综合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传递信息和能量的实例、乐音三要素、减弱噪声的方法,注意与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归纳。
13.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则男低音比女高音( )
A. 音调低,响度大 B. 音调低,响度小 C. 音调高,响度大 D. 音调高,响度小
【答案】 A
【解析】【分析】声音的特性有三个: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是指声音的感觉特性.
【解答】因为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所以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
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这里的“轻声伴唱”是指声音小;因为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所以说男低音比女高音响度大.
故选A.
14.如图中国科技馆二层“探索与发现”A厅“声音之韵”展区,“传声筒”这件展品,当一人在话筒管路一侧发声时,另一侧的人能够听到传输的声音.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发声的物体不一定在振动 B. 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出去的
C. 听到的声音是靠金属管传来的 D. 医用听诊器和传声筒的原理不同
【答案】B
【解析】【解答】解:
A、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不正确;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介质中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故B正确;
C、当一人在话筒管路一侧发声时,另一侧的人能够听到传输的声音,听到的声音是靠金属管和空气传来的,故C不正确;
D、医生利用听诊器诊断病情时,从身体到听诊器通过鼓片收集振动产生的声音,利用的是固体传声;然后通过橡皮管里空气传达到双耳听孔,利用的是气体传声.所以听诊器同时利用了固体和气体传声两种方式.传声筒的原理与此相同,也是利用的固体和空气传声,故D不正确.
故选B.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或气体等介质中传播,在介质中是以声波形式传播的.
15.暖水瓶的瓶胆夹壁中是真空,小明想利用它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声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在他设计的下列几组比较因素中最合理的是
A. 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 B. 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
C. 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 D. 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
【答案】 C
【解析】【解答】A、不塞瓶塞时声音通过空气向外传播,塞上瓶塞时声音通过瓶塞向外传播,探究的是固体传声和气体传声,A选项设计不合理;
B、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没有控制距离的大小,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无法比较,B选项设计不合理;
C、完好的瓶胆夹壁中都是真空的,漏气的瓶胆不是真空的,可以验证真空能否传声,C选项设计合理;
D、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没有控制声音响度大小,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无法比较,D选项设计不合理;
故答案为:C.
【分析】目的是验证真空能否传声,所以我们需要比较的是真空和非真空条件下,物体发出的声音,我们是否能听到,需要选取的器材应该一个是真空条件下的,另一个是非真空条件下的.
16.如图所示,分别是音叉和钢琴发出的两列声波在同一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则这两列声波( )
A. 音调不同 B. 响度不同 C. 音色不同 D. 音调、响度、音色均不同
【答案】 C
【解析】【解答】根据图像,是声波图像,图像的形状不同,反应声音的音色不同,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声音的的音色不同在声波图中的形状不同。
17.关于声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1500 m/s B. 噪声扰民主要是因为其音调太高
C. 声音既可以传递信息,又可以传递能量 D. 超声波在空气中比次声波传播速度大
【答案】C
【解析】【解答】解:A、在15℃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故A错误;
B、噪声扰民主要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较大,故B错误;
C、声波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播能量;如利用B超对孕妇做常规检查,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波能够传递能量,故C正确;
D、在同种介质中超声波与次声波的传播速度相同,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1)声音在15℃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2)噪声的分类有两种:①从物理角度考虑:物体做不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是噪声;②从生活角度考虑:凡是干扰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都是噪声;(3)声波可以传递信息,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声呐”的利用、医用“B超”等;声波能够传递能量,如: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超声波碎石”等;(4)在同一介质中超声波和次声波传播的速度相同.
18.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 B. 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C. 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D. 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
【答案】A
【解析】【解答】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同时间内,甲和乙振动的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的是甲和乙.故A正确;
B、甲、丙的振动的频率不同,故音调不同,没有指明是同一种乐器,故音色不一定相同,故B错误;
C、乙、丁的振动的频率相同,故音调相同,没有指明是同一种乐器,故音色不一定相同,故C错误;
D、丙、丁的振幅不相同,故丙、丁响度不相同,音色也不一定相同,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品质有关.
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频率越大;偏离原位置越远,振幅越大.
19.关于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能传递信息且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 “听诊器”能使人的心脏振动幅度增大,响度增大
C. 住宅安装双层玻璃窗可以减小室外噪声对室内的影响 D. 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声纹锁”,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调
【答案】C
【解析】【解答】A、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此选项错误,A不符合题意.
B、“听诊器”的作用是探测人心跳的频率,并不能使人的心脏振动幅度增大,响度增大,此选项错误,B不符合题意.
C、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双层玻璃会发生反射,并且在反射过程中声波逐渐减弱.此选项正确,C符合题意.
D、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声纹锁”,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色;此选项错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听诊器是使能量集中,损失少,双层玻璃可以减弱噪声,依据音色辨别不同的声音.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 在空气中,超声波比次声波传播速度快
C. 手机无线上网是利用电磁波传输数字信号的
D.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答案】C
【解析】【解答】解:A、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不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故A错误;
B、在同种介质中超声波与次声波传播速度相同,故B错误;
C、移动通信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包括手机上网,故C正确;
D、此句中的“高声语”意思是大声说话,应是响度大,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1)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速和介质种类、介质温度都有关系,和声音的种类无关;(3)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4)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移动通信是利用电磁波传输信号的.
21.看电视时,调节音量的大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频率
【答案】A
【解析】【解答】调节音量可以控制声音的大小,也就是声音的响度,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响度用来描述声音的大小,俗称音量;音调反映声音的高低;音色反映声音的特色.
22.如图所示,小明将悬挂的轻质小球紧靠音叉,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比较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 )
A. 声音产生的原因 B. 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C. 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D. 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答案】 B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可知,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这是因为用力不同时,音叉的振动幅度不同,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因此比较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响度和振幅的关系.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这是因为用力不同时,音叉的振动幅度不同,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3.调节手机的音量按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 频率 B. 响度 C. 音调 D. 音色
【答案】 B
【解析】【解答】调节手机的音量是改变响度,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响度反应声音的大小,又指音量。
2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声
C. 超声波和次声波都是有害的 D.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答案】 C
【解析】【解答】解:A.一切声音的产生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A不符合题意;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B不符合题意;
C.超声波和次声波在一定的条件下是有害的,但不是所有的都有害,C错误,符合题意;
D.声音即能够传递信息,如医生给病人做B超检查身体的病变等,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如超声波粉碎体内结石等,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是指告诉我们什么,也就是传递了信息,如教师讲课,告诉我们知识;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是指可以改变什么,也就是传递了能量,如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超声波清洗牙齿等.
25.下面设备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
A. 分贝仪 B. 隔音走廊
C. 摩托车消声器 D. 防噪声耳罩
【答案】 A
【解析】【解答】解:A、分贝仪只能起到监测声音响度大小的作用,不会起到减弱噪声的作用,故符合题意;
B、隔音走廊可以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C、在摩托车的排气管上装消声器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D、防噪声耳罩可以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26.声乐中的高音和低音,是指声音的( )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振幅
【答案】 B
【解析】【解答】声乐中的高音和低音,这里的“高”“低”指声音的音调不同,是物体振动快慢不同所致。
故答案为:B。
【分析】(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27.击鼓表演时,时重时轻地敲击鼓面,这样做主要改变了鼓声的( )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速度
【答案】A
【解析】【解答】轻敲和重敲,鼓面的振幅不同,发出声音的响度也就不一样 . 由于是敲击的同一个鼓,发出声音的音调是相同的 .
故答案为:A .
【分析】响度与南声体的振幅有关,轻敲和重敲,鼓面的振幅不同;音调与地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敲同一面鼓时,振动频度是相同的;音色与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有关,轻敲和重敲不可能改变鼓的结构与材料;声音的速度与声音借以传播的介质、温度有关 .
2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
B. “夜半钟声到客船”我们能听出是钟声,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C.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D. 摩托车的消声器是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答案】C
【解析】【解答】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响度大,选项说法错误,声音不能在真空中进行传播,A不符合题意;
B、“夜半钟声到客船”我们能听出是钟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B不符合题意;
C、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C符合题意;
D、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不敢高声语”中的“高”是指响度大,不同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
29.青春期后,男生的声音变得“低沉”了,这里的“低”主要指的是( )
A. 音调 B. 响度 C. 振幅 D. 音色
【答案】 A
【解析】【解答】音调是指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青春期后,男生的声音变得“低沉”了,是因为说话时声带振动变慢,频率比以前低,所以是声音的音调降低了,
故答案为:A。
【分析】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30.在学校的田径运动会上,小亮注意到发令台上有一块“板子”,如图所示,关于这块板子的作用,他做了如下猜想,其中正确的是:( )
A. 主要用来反射发令的声,所以必须正对着终点计时裁判的方向 B. 主要用来衬托发令冒出的白烟,所以应该是深色或黑色的
C. 主要用来减弱噪声,所以要把它放在看台和发令之间 D. 主要用来遮阳,所以要把它放在裁判员的头的上方
【答案】B
【解析】【解答】田径运动会上,由于空气中的光速远远大于声速,终点计时员应看到冒烟开始计时,而不是听到声计时,否则就少记了声音传播这段距离需要的时间.所以,这块板子的作用,主要用来衬托发令冒出的白烟,应该是深色或黑色的.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声速和光速的掌握,以及对物体颜色的掌握。容易错选A,由于空气中的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如果听声计时,会少记了声音传播这段距离需要的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