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1届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江苏省赛区)夏令营选拔赛试题
参及评分标准
第1题(12分)
1-1 50 121 7s27p4 Po(钋) (每空1分,共4分)
1-2
(1)
(2分)(其他合理结构亦可)
(2)中心氮原子为sp3和sp2杂化,其余为sp杂化 (末端氮可不杂化) (2分)
(3) (1分)
1-3 3 (1分) ②,④,⑤ (2分)(写出两种得1分)
第2题(6分)
2-1 c(Ca2+) = 0.10g/(40g·mol-1×1.4L)=1.8×10-3 mol·L-1
c(C2O42-) = Ksp/ c(Ca2+) = 2.3×10-9 /1.8×10-3 = 1.3×10-6 mol·L-1 (2分)
多引水,一方面加快排尿速率,降低尿液在体内的停留时间(1分);另一方面加大尿量,减小Ca2+和C2O42-的浓度,防止尿结石(1分)
2-2 3C6H8O6 + IO3- = 3C6H6O6 + I- + 3H2O(2分)
第3题(9分)
3-1使平衡 SF4 + SF2SF6 向右移动 (1分)
3-2 2HF + SF4 H2 + SF6 (1分)
碱性条件下水解 (1分) SF4 + 6OH- =SO32- +4F- +3H2O (2分)
3-3 2SF6 + O2 =2SOF2 + 4F2(2分)正八面体 (1分)三角锥 (1分)
第4题(8分)
4-1 或者2C7H8C6H6+C8H10 (1分)
4-2 催化剂装填体积:V(催)= 3.14×2192×750/4 mm3 = 28237038.75 mm3 = 28237 cm3
催化剂装填质量:m(催)=0.79 g · cm-3×28237cm3 = 22307g
反应物甲苯每小时进料量(体积):V(甲苯)=10 L · h-1 × 103 cm3 · L-1 =104 cm3 · h-1
反应物甲苯每小时进料量(质量):m(甲苯)=0.87g · cm-3 × 104 cm3 · h-1 = 8700 g · h-1
所以:
甲苯进料质量空速(WHSV)为:
每小时甲苯进料质量/催化剂装填质量= 8700 g · h-1/22307 g = 0.39 h-1 (1分)
每小时进入反应器中甲苯物质的量:8700 g · h-1/92 g · mol-1 = 94.57 mol
苯和二甲苯总产率:Y= (42.7 mol/94.57 mol) ×100% =45.15% (1分)
4-3 根据甲苯歧化反应式,2分子的甲苯歧化生成1分子的苯和1分子的二甲苯,所以:
歧化选择性=歧化率=产物中苯的物质的量/产物中二甲苯的物质的量
已知甲苯转化率为45%,计算得知苯和二甲苯实际总收率为45.15%,收率比转化率多0.15%,说明有0.15%是由甲苯脱甲基生成苯而来。
歧化选择性=歧化率=(45.15%—45%/2)/(45%/2)=1.01(2分)
4-4由于:歧化率=产物中苯的物质的量/产物中二甲苯的物质的量=1.01
又由于:每小时获得产物苯和二甲苯总量为42.7mol
所以:每小时获得产物中二甲苯总量为:42.7mol/(1+1.01)=21.2 mol
对二甲苯的选择性是指对二甲苯在总二甲苯中的百分比,所以:
二甲苯的选择性S=(4.9mol/21.2mol)*100%=23.1% (2分)
4-5 如果想显著提高对二甲苯的选择性,一般采用催活性组分孔径与对二甲苯直径相近的催化剂 (1分)
[如ZSM-5沸石的十元环主孔道(尺寸:0.52—0.58nm)对对二甲苯(0.57nm)、间二甲苯(0.70nm)和邻二甲苯(0.74nm)具有形状选择性,对二甲苯容易从孔中扩散出去,而间二甲苯和邻二甲苯扩散出去较难,ZSM-5的这种择性催化性能可以显著提高对二甲苯的选择性](只要意思答对就可以给分)
第5题(8分)
5-1由实验数据作出的A~k曲线如图。
由图可见,当k=c(phen) / c(Fe2+) = k · c0/ c0≥3时,吸光度A不在随k的增大而增大,因此n=3 (2分)﹥
5-2当k很大时,由于c(phen) ﹥﹥ c(Fe2+) ,此时离解度α→0,c{[ Fe (phen)n]} →c0。
此时所测得的吸光度最大,记为Amax。显然,c0 = 8 × 10-6 mol · L-1,
k=3时的离解度α=(c0-c)/ c0 = (Amax –A)/ Amax =(0.147—0.145)/0.147=1.36*10-2
配合反应 Fe2+ + 3(phen) [Fe (phen)3]2+
达平衡时 αc0 3αc0 c0(1-a)
K稳 = c0(1-α)/[ c0α·(3 c0α)] = (1-α)/(27 c03α4)
=(1-0.0136)/(27 × 5.12 × 10-16 × 1.3 ×10-8)=2.1 × 1021 (2分)
5-3邻二氮菲为双齿配体,n=3,故配位数为6;近似看成是正八面体场;
配合物在λ=516nm处有最大吸收
则中心离子的晶体场能为Δ0 =1/ λ=19380 cm-1 ,
为外轨型配合物,杂化轨道的类型为sp3d2 (2分)
5-4配合物[Fe (phen)3 ]3+所呈显的为淡蓝色,其补光色(即吸收光)为橙色,所对应的波长范围λ=580~650nm。相对于配合物[Fe (phen)3 ]2+的吸收波长λ=516nm,波长变大了,即晶体场能变小了(其他合理答案即可) (2分)
第6题(12分)
6-1 Cu (1分) 63Cu和 65Cu 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均为奇数,该药物中Cu处于低价态。 (1分)
6-2 4Cu+ + 4H+ +O2 = 4Cu2+ +2H2O (2分)
6-3 CuO CuCl2 HCuCl2 CuCl [Cu(NH3) 2]+ [Cu(NH3) 4]2+
(每空1分,共6分)
6-4 引入疏水基团,如脂基、烷基等 (1分)
引入亲水基团,如胺基、羟基、羧基等 (1分)
第7题(10分)
7-1
(每空1.5分,共6分)
邻甲氧基苯酚 (1分)
7-2 这两步均为亲核取代反应。加入氢氧化钠的目的是使相应的酚形成芳氧负离子,从而对氯乙烷或氯乙酸进行亲核取代 (2分)
7-3 PCl3 、 PCl5 (1分)
第8题(11分)
8-1(1分)
8-2 无 (1分)
8-3 顺丁烯二酸酐 (1分)
8-4 (每步2分,共8分)
第9题(9分)
9-1
(每空1.5分,共6分)
9-2氨基的氮原子 (1分)
9-3 能。两个 基之间氮上的氢受两个 基吸电子作用,酸性较强 (2分)
第10题 (8分)
10-1 5 (1分) 3 (1分) 6(1分)
(1分)
(1分)
10-2 3 (1分)
10-3 0.1665 (2分)
第11题(7分)
11-1
γ氢键 = 245.8 pm (2分)
11-2 晶胞体积V=2119.8*367.5*1037.6sin(180—117.2)=7.1
根据密度计算公式可得每个晶胞中含苯环数:
每立方厘米包含的嵌入离子数:
(2分)
11-3C6H5NO3 ·1.5H2O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66,166的16.27%刚好是1.5个H2O的重量,
说明从变色开始到完全变色是因为该晶体失去全部结晶水,从而变色后的化学式为C6H5NO3。具有 可逆热色性的原因是:晶体加热到某一温度失去结晶水,晶体结果发生变化;温度降低,晶体又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水而是晶体结果幅员从而颜色复原。验证实验:把加热变色后的晶体防入实验室的干燥器中,会发现在温度降低后颜色不能复原,而拿到空气下晶体颜色很快就能复原,说明吸收了空气中的水而使晶体结构得到了还原。所以失水和吸水是该晶体呈现可逆热色性的根本原因 (3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