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二历史试卷
命题人:江成悦 审订人:汪敏
一、选择题(每题2分,合计50分)
1.下列对不同时期人们的衣着描述错误的是( )
A.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服装也发生变化,人们随处可见穿着绿色军服的青少年
B.“开国大典”时有不少穿着旗袍的妇女观看
C.20世纪50年代的机关干部穿着中山装、人民装
D.20世纪80、90年代随处可见穿着西服、夹克衫的男子
2.建国后,党和非常重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 )
A.“菜篮子工程” B.“安居工程” C.“五个一工程” D.质量万里行活动
3.中国水运交通的近代化起步于( )
A.外国在华航运业 B.洋务运动的军事工业
C.洋务运动的民用工业 D.中国的民族工业
4.下列结合正确的是( )
A.丹麦——第一个电报机房 B.广州——第一个电报机房
C.上海——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 D.无线电报——20世纪初民间普遍使用
5.一般认为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是( )
A.《中国丛报》 B.《万国公报》 C.《申报》 D.《时务报》
6.1909年初,《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得多么?”使人们“开眼界”的是( )
A.电视 B.电影 C.报纸 D.广播
7.当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什么占据主导地位( )
A. 国家干预经济 B.自由放任 C.计划经济 D.凯恩斯主义
8.美国20年代流行一种说法:“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它反映的问题是( )
①美国物价下调②当时盛行分期付款③美国经济的虚假繁荣④加速了经济危机的到来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9.罗斯福和胡佛的相比,共同的出发点在于( )
A.维护形象 B.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C.维护行政权力 D.维护资本主义国家以往的
10.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三产业繁荣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是第一、二产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B.推动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C.从根本上缓和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为消除经济危机创造了条件
D.拓展了经济领域,增加了就业,改善了资源配置
11.战时主义被取消,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
A.苏俄进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B.引发了1921年春的经济政治危机
C.超出了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
D.战争、天灾造成的饥荒使人民生活极端贫困
12.实施新经济,改变不了社会主义性质,这是因为( )
A.农民欢迎用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B.国家把大中小企业都收归国有
C.一切涉及国家命脉的工业企业仍归国家所有 D.在流通领域实行自由贸易
13.下列对赫鲁晓夫改革评述符合事实的有( )
①改革从农业开始,符合苏联当时的迫切需要 ②玉米运动解决了苏联粮食严重不足的问题③改革缺乏全面思路,盲目性很大 ④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4.从苏联先后实施的不同经济及其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要把市场与计划结合起来 B.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C.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D.要为工农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15.二战后,美国为实现其称霸全球的战略,在经济领域采取的措施有( )
①组织召开布雷顿森林会议确定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中心地位
②组织成立世界银行
③致力于建立国际贸易组织,制定《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④组建北约,对抗苏联 推行“杜鲁门主义”
A. 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 ②③⑤ D. ①②③
16.20世纪60年代中期成立的欧共体,向着经济政治联盟的方向发展,并决定在90年代实现“欧洲联盟”计划,说明( )
①世界经济走向区域集团化 ②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③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暂时受到遏制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②③
17.在我们看电视经济新闻时,经常会看到一些国家因为贸易争端而向某一国际组织提请仲裁,请判断这一国际组织应是( )
A. 国际金融公司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世界贸易组织 D.关贸总协定
18.孔子说:“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这一言论所针对的是当时( )
A. 井田制遭到破坏 B. 战乱破坏了生产 C. 少数民族内犯 D. 分封制崩溃
19.主张“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的古代著名思想家生活在( )
A. 西周时期 B. 春秋时期 C. 战国时期 D. 两汉时期
20.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不包括( )
A. 兴办太学 B. 规定用儒家经典为教育课程
C.在全国各郡设立学校,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D. 用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
21.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者的根本着眼点是( )
A. 压制知识分子 B.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C.完善法律机制 D. 加强君主统治
22.“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著名和尚慧能的佛偈,其的意境与下列哪种思想主张吻合( )
A. 孔孟之学 B. 程朱理学 C. 陆王心学 D. 格物致知
23.朱熹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
A.天体运动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理论
24.明清时期我国出现了带有民主色彩的进步思想家,其产生的根本条件是( )
A.政治比较清明 B.主义发展到顶峰 C.阶级矛盾相对缓和 D.商品经济发展
25.明末清初有学者说:“两千年来皇帝皆盗贼。”这种政治思想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
①封建制度日趋腐朽 ②商品经济发展
③个性自由开始成为一种社会风尚 ④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被推翻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二、材料题(合计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9—1933年美、德、英、法、日等国的工业生产下降情况表:
| 美国 | 德国 | 英国 | 法国 | 日本 |
| 46.2﹪ | 40.6﹪ | 28.4﹪ | 16.5﹪ | 8.4﹪ |
材料三: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会使我们由后退转而前进的所需的努力陷于瘫痪的那种无名的、没有道理的、毫无根据的害怕。……我们不能只要有所得,也要有所贡献;我们要前进,我们就必须像一支有训练而且忠诚的那样,为了共同的纪律而乐意有所牺牲,因为没有这样的纪律就不可能前进,就不可能实现有效的领导。
———罗斯福总统的首次就职演说
材料四: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这次经济危机有何显著特点,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0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概述出现这种社会问题的主要原因。(5分)
(3)材料三所提到的“恐惧”指什么?材料四中的“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计划” 指什么?(3分)
(4)根据材料三说明罗斯福所强调的“纪律”“实现有效的领导”与胡佛的
有何不同?(2分)
(5)罗斯福说的“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在“新政”中有何体现?(2分)新政的实施如罗斯福所说的“永远地纠正”了“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吗,为什么?(3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一种观点认为,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
———江时学《发展中国家怎么办——拉美国家的实践》
材料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植比较表
年份
| 国家类别 | 1970年 | 1992年 |
| 33个发展中国家 | 108美元 | 297美元 |
| 21个发达国家 | 3129美元 | 22185美元 |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根源何在?(3分)
(3)你认为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应对全球化?(2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得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材料二: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惟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行宫便殿奏礼》
材料四: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卷》
材料五:黄宗羲说:“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指出两种主张的不同结局并分析其原因。(5分)
(2)据材料三、四,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2分)说明了什么问题?(1分)
(3)据材料五,指出黄宗羲的思想具有什么鲜明的特点?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谈谈黄宗羲这种思想特点形成的原因。(4分)
(4)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应如何辨证地对待它?(3分)
班级_____ 座位号_______ 姓名_______
高二期中考试历史答题卷
二、材料题(合计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请回答:
(1)经济危机显著特点(6分)
产生了的影响(4分)
(2)材料二反映社会问题(3分)
这种社会问题的主要原因。(2分)
(3)材料三所提到的“恐惧”指(1分)
材料四中的“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计划”指 (2分)
(4)罗斯福所强调的“纪律”“实现有效的领导”与胡佛的不同(2分)
(5)罗斯福说的“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在“新政”中体现(2分)
新政的实施如罗斯福所说的“永远地纠正”了“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吗,为什么?(3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请回答:(1)根据上述材料,评价材料一的观点。(5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根源何在?(3分)
(3)你认为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应对全球化?(2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指出两种主张的不同结局并分析其原因。(5分)
(2)据材料三、四,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2分)说明了什么问题?
(1分)
(3)据材料五,指出黄宗羲的思想具有什么鲜明的特点?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谈谈黄宗羲这种思想特点形成的原因。(4分)
(4)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应如何辨证地对待它?(3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