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建新
[摘要]为了了解在校大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满意情况,我们对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的100名学生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出了以下结论:总体较为满意,一些热门专业较受欢迎;填报专业不科学;选择专业趋热避冷等,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因此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专业,满意度,大学生,就业
一、引言
许多高考考生和家长特别重视专业的“前景”,他们认为的“前景”就是学这个专业今后能够使他们更体面,如机械、电气、土木、通讯等专业。的确在这个时代,谁不愿意凭自己的能力和学识获得应有的高收入呢?这是我们应该考虑,并且值得去追求的。如果有这个能力,就应该鼓励去报考这样的专业。然而,这些学生对自己现在所学的专业是否满意呢?我对这个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
本次问卷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调查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各专业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是否满意,通过调查找出满意或不满意的原因,使大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特长、性格和专业的未来前景等方面来选择专业,使其更好地成才,也使学校及相关教育部门能了解到学生的意愿并采取相关措施来解决此问题。
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的形式,于2011年7月,随机抽取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的105位学生进行调查。调查问卷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00张,有效率95.2%,其中男生占56%,女生占44%,基本符合我校在校男、女生的比例。使用EXCEL进行数据处理和绘制统计图表。
本次调查包括对所学专业的满意程度,及其影响因素(主要是报考专业方面),以及转专业和学习第二专业的意向和动机等几个方面。
二、调查结果分析
1.总体较为满意
有63%的被调查者认为较为满意:其中有占总体32%和5%的同学认为“满意”和“非常满意”。其实这个结果也在情理之中,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选择了学校特色专业的学生,大都高考分数较高,加上他们对学校专业的了解程度较高,从而选择了较好的专业,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对专业越了解,在选择专业时就越理性。
2.一些热门专业较受欢迎
3.填报专业不科学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同学在填报志愿时对专业方面的信息了解的很少,而且容易受父母、亲友、媒体等的影响(如下面两图所示)。
另外,有22%的同学认为填报志愿时对决策影响最大的是自己,有21%的同学在选择专业时考虑的首要因素是“自己的兴趣爱好”,有23%的同学目前所读专业不是高考填报的第一志愿。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考生对高考的招生信息了解不够,自我认识不全面,没有合理权衡学校、社会、个人等因素,又缺少必要科学的指导,往往只凭个人经验或简单了解就盲目做出专业选择,以致于学校招生计划与专业实际招生情况不相符,只能通过专业调剂来解决,但这种调剂的结果往往并非学生心目中理想的专业。
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有些大学生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专业的,但是,到了大学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发现自己对学习的专业还是不满意。那么,为什么根据自己兴趣选择的专业后来却还是不满意呢?这主要可能有两方面原因:
首先,学生本人对自己兴趣的把握可能不准确。高中学生对大学某专业的兴趣往往来自于自己对中学相关学科的成功体验,或者是受到这些专业未来发展前景的吸引,等等,严格地说,这些都不是对专业的直接兴趣。为了能较好地把握自己的兴趣所在,以便给选择专业提供较科学的参考,建议考生在填报志愿之前去参加一些高考填报志愿的测评,这样选出来的专业应该比较适合自己。
其次,影响专业学习的因素,除了专业兴趣外,还与从事某一专业或职业的生涯动机,个人学习某一专业或从事某一职业所应具备的能力,以及个人的个性特点等有关,这些都是专业选择和职业选择中应该重要考虑的方面。
4.选择专业趋热避冷
相当多的考生有一种只凭分数填报志愿的倾向。高分报“热门”,低分冷门碰运气。于是社会上相继出现了物理热、计算机热、生化热、建筑热(理工类)等“专业热”;另一方面则是师范冷、“农林水地矿油”冷。许多考生凭高考成绩完全可以考上其它专业,但由于不切实际的盲目赶“热门”而失去了升学的良机,十分让人惋惜。
另一部分考生则受从众心理的影响,自己拿不定主意,“儍子过年看邻居”。左右观望,最后随大流,看大多数人报什么专业,自己也报什么专业。认为既然大多数人都这样选择,那这个专业肯定错不了。他们既不考虑自己的优势,又不知道社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
专业选择中由于从众心理的作用,导致很多人都集中在某些热门专业上,但这几年我们国家的发展速度非常快,新兴的职业种类又非常之多。尤其是WTO时代的到来,更是冷热转换频繁;实际上之前的冷热门专业,家长和考生的看法已出现了差异。有关资料显示如下:
表1-1 考生眼中的15个热门专业
| 名次 | 专业 | 百分比(%) |
| 1 | 计算机应用软件 | 20.1 |
| 2 | 医科/中药 | 7.6 |
| 3 | 法律 | 7.1 |
| 4 | 外语 | 5.8 |
| 5 | 电气工程 | 3.6 |
| 6 | 经济、经贸 | 3.3 |
| 7 | 生物、财经 | 3.2 |
| 8 | 师范 | 3.0 |
| 9 | 新闻 | 2.9 |
| 10 | 中文 | 2.8 |
| 11 | 金融、财经 | 2.7 |
| 12 | 行政管理、税务 | 2.6 |
| 13 | 信息工程、通讯、邮电 | 2.6 |
| 14 | 艺术、表演 | 1.9 |
| 15 | 建筑、土木 | 1.7 |
| 名次 | 专业 | 百分比(%) |
| 1 | 医科/中药 | 19.5 |
| 2 | 计算机应用软件 | 15.8 |
| 3 | 师范 | 9.1 |
| 4 | 外语 | 7.5 |
| 5 | 法律 | 7.0 |
| 6 | 经济、经贸 | 3.1 |
| 7 | 金融、财经 | 3.1 |
| 8 | 信息工程、通讯、邮电 | 2.2 |
| 9 | 财会、会计 | 2.2 |
| 10 | 行政管理、税务 | 2.1 |
| 11 | 电气工程 | 2.1 |
| 12 | 中文 | 1.8 |
| 13 | 新闻 | 1.5 |
| 14 | 建筑、土木 | 1.4 |
| 15 | 哲学 | 1.4 |
但是,有时候在起始尚属正常的“热”,由于大多数人不断推波助澜,会走向极端,使这种“热”,脱离社会需求,产生种种弊端。正如大街上的时装一样,一旦大家趋之若骛,很快就会“臭大街”,成为人人都不理睬的“甩货”。热门专业的人才一旦过多过滥,就不再是“紧俏商品”,而成为廉价的处理品乃至积压滞销产品。
盲目争挤热门,势必造成严重后果。一方面可能失去升学的良机,另一方面即使考上了热门专业,也可能因为不适应该专业的学习,而给本人造成很大的痛苦。
5.转专业的难度较大
在调查中,有39%的同学认为自己想过转专业,其中最希望就读的专业有:经济管理类、会计、法律、对外汉语、艺术设计等;其中,对于“想转专业的主要原因”,有20.5%的同学认为“自己不感兴趣”,有18.0%的同学认为“就业前景不好”。对于“如果对所学专业不满意,而又没有可能转专业时的选择”,有20.5%的同学选择“通过考研,转变所学专业”,有2.6%的同学选择“通过出国留学,转变所学专业”,有18.0%的同学选择“将就着学”。
我们认为,对于那些有意向转专业的同学,学校应当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毕竟学习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也不会有太大的积极性。然而目前学校关于转专业的为:“在学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各学科类中平均学分点排名前5%学生可以跨学科选专业(艺术、体育、特招生除外)”。我们认为这个要求应当适当降低一些,让那些打算转专业的同学有更多的机会。
6.学习第二专业未能如愿
在调查中,有37%的同学打算学习第二专业(双学位),其中有34%的同学是因为感兴趣,有43%的同学是因为补充知识的需要。
然而,据了解,目前我校还未出台关于开设第二专业(修双学位)的。实际上,开设第二专业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同学对所学专业不满意的局面,同时也是顺应当今社会提倡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的。因此,我们希望学校能够从学生和社会的共同需求出发,尽快出台关于开设第二专业(修双学位)的,使得广大莘莘学子能尽早从中获益。
我们认为,“爱一行,干一行”比“干一行,爱一行”更符合新世纪对人才的要求,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三、解决方案
1. 填报志愿方面
考生应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所在,以便找到适合自己的专业,同时也要利用网络、电视等多种途径了解报考、各高校招生情况等信息,理性地填报志愿。对高中学校来说,应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填报志愿。高等院校则要加大对招生信息和相关的宣传力度,让考生对之有比较细致的了解,避免教学资源的浪费。而社会应及时、准确、多途径地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资料,例如招生信息、专业简介、专业前景等。学校、教育部门、社会应该在专业情况提供科学、全面、有效的信息及咨询等方面做出相应的改善,从而使学生在专业选择上更加科学、合理,最终达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2. 专业设置的方面
建议学校在专业设置方面采取更加灵活的措施:实行辅修、修双专业、双学位等措施,借鉴部分高校在一、二年级按大类对学生实施综合培养,三、四年级再分专业学习的做法。
尤其是后者,使学生可以在两年里通过逐步学习,结合个人兴趣,了解到相关专业的情况,然后重新选择专业。这样的选择更科学,更理性化,既能满足学生心愿,也能有效地协调专业。而且,两年的综合培养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向一专多能和“通用型”人才方向发展。面对将来激烈竞争的社会就业状况,这些学生将会拥有更大的竞争优势。例如,华东交通大学2008届毕业生中,具有双学位、双专业、双方向的毕业生备受用人单位青睐,他们因“双证”教育的背景受到用人单位重视,有的还获得较高的待遇,实现了学生与企业的“双赢”。据统计,该校这类大学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74.85%,超过了全校大学生的平均就业水平。由此可见,这一做法是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应当大力推广。
3. 积极调适大学生就业心态
学生在校期间的种种不良心态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他们将来的择业和就业。作为校方,一是要注意发挥就业指导课的作用,专职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学习就业,分析就业形势,开拓就业市场,通过介绍成功就业的典型案例,引导他们正视现实、树立信心;二是要积极开展职业生涯心理咨询,及时掌握学生的就业心态,分析心态偏差的原因,耐心疏导,让学生学会心理的自我方法。
4 努力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
要重视对大学生学习方面的辅导和学习适应性的指导,使他们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处理好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之间的关系。大学生也要学会自觉激发学习动机,合理制订学习计划,科学使用学习方法,以逐步提高自已的学习能动性。
5. 指导大学生适应就业市场需求
高校应明确专业与就业的关系,以市场需求为本,分类规划,拓宽就业渠道,将规划就业、指导就业、自主就业相结合,从整体上对市场饱和专业进行体系重构。
[参考文献]
1. 2009年普通高等院校新增热门招生专业透析,中国教育报,2009年02月11日
2. 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分析,中国教育在线,2008年05月30日
3. 按学科大类招生:对专业选择有益处,中国教育报,2006年05月26日
4. 甘肃省4所高校学生就业心态及专业满意度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7年1月28卷1期
附:调查问卷
大学生对所学专业满意度的调查问卷
1.请问您今年是( )
A.大一学生 B.大二学生 C.大三学生 D.大四学生
2.您的性别是( )
A.男 B.女
3.请问您是否是“专升本”学生( )
A.是 B.不是
4.您目前所学专业是__________________
5.请问您对所学专业的满意程度为( )
A.很不满意 B.不满意 C.一般 D.满意 E.非常满意
6.您报考前对所学的专业有多少了解( )
A.很了解 B.比较了解 C.一般 D.比较不了解 E.很不了解
7.您当初填报此专业是由于( )[多选]
A.父母的意愿 B.亲朋好友的建议 C.报纸杂志等媒体的报道 D.该专业非自己填报的 E.其它,请填写______________
8.您选择专业时考虑的首要因素是( )
A.兴趣爱好 B.父母或他人的建议 C.就业率高 D.热门专业 E.好录取 F.其他__________
9.您填报志愿时对决策影响最大的是( )
A.自己 B.父母 C.老师 D.朋友 E.其他_________
10.您现在对所学专业的了解程度( )
A.很了解 B.比较了解 C.一般 D.比较不了解 E.很不了解
若您对所学专业满意,则第11-15题无须作答
11.您有没有想过转专业?( )(选A的同学请跳到第16题)
A.没想过 B.想过 C.已经做过
12.您最希望就读的专业是__________________,请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您想转专业的主要原因是( )
A.自己不感兴趣 B.就业前景不好 C.专业学习困难,与报考前想象的不同 D.其它,请填写______________
14.您认为您所选专业的前景( )
A.很好 B.比较好 C.一般 D.不是很好 E.很不好
15.如果您对所学专业不满意,而又没有可能转专业,您会选择( )
A.通过考研,转变所学专业 B.通过出国留学,转变所学专业
C.将就着学 D.其它,请填写______________
16.您是否打算学习第二专业(双学位)?( )(选B的同学请跳到第18题)
A.有打算 B.没有打算
17.您打算选择第二专业的原因是( )
A.感兴趣 B.就业率高 C.补充知识 D.转专业未成功 E.其他__________
18.请问您对目前学校关于转专业的有何意见或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