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书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13:04:59
文档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书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书一、设计题目及目的题目:设计某三层轻工厂房车间的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目的:1、了解单向板肋梁盖的荷载传递关系及其计算简图的确定。2、通过板及次梁的计算,掌握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计算方法。3、通过主梁的计算,掌握按弹性理论分析内力的方法,并熟悉内力包络图和材料图的绘制方法。4、了解并熟悉现浇梁板的有关构造要求。5、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表达方式,制图规定,进一步提高制图的基本技能。6、学会编制钢筋材料表。二、设计内容1、结构平面布置图:柱网、主梁
推荐度:
导读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书一、设计题目及目的题目:设计某三层轻工厂房车间的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目的:1、了解单向板肋梁盖的荷载传递关系及其计算简图的确定。2、通过板及次梁的计算,掌握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计算方法。3、通过主梁的计算,掌握按弹性理论分析内力的方法,并熟悉内力包络图和材料图的绘制方法。4、了解并熟悉现浇梁板的有关构造要求。5、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表达方式,制图规定,进一步提高制图的基本技能。6、学会编制钢筋材料表。二、设计内容1、结构平面布置图:柱网、主梁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书

一、设计题目及目的

题目:设计某三层轻工厂房车间的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

目的:1、了解单向板肋梁盖的荷载传递关系及其计算简图的确定。

    2、通过板及次梁的计算,掌握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计算方法。

    3、通过主梁的计算,掌握按弹性理论分析内力的方法,并熟悉内力包络图和材料图的绘制方法。

    4、了解并熟悉现浇梁板的有关构造要求。

    5、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表达方式,制图规定,进一步提高制图的基本技能。

6、学会编制钢筋材料表。

二、设计内容

1、结构平面布置图:柱网、主梁、次梁及板的布置

2、板的强度计算(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

3、次梁强度计算(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

4、主梁强度计算(按弹性理论计算)

5、绘制结构施工图

(1)、结构平面布置图(1:200)

(2)、板的配筋图(1:50)

(3)、次梁的配筋图(1:50;1:25)

(4)、主梁的配筋图(1:40;1:20)及弯矩M、剪力V的包络图

(5)、钢筋明细表及图纸说明

三、设计资料

1、车间类别为三类金工车间,车间内无侵蚀性介质,结构平面及柱网布置如图。经查规范资料:板跨≥1.2m时,楼面的活荷载标准值为16.0kN/㎡;板跨≥2.0m时,楼面的活荷载标准值为10.0kN/㎡;次梁(肋梁)间距≥1.2m时,楼面的活荷载标准值为10.0kN/㎡;次梁(肋梁)间距≥2.0m时,楼面的活荷载标准值为8.0kN/㎡。数据:Lx=6000, Ly=6300。

            

2 楼面构造。采用20mm厚水泥砂浆抹面,15mm厚混合砂浆天棚抹灰。

3 屋面构造(计算柱内力用)。三毡四油防水层,20厚水泥砂浆找平层、150厚(平均)炉渣找坡层、120厚水泥珍珠岩制品保温层、一毡二油隔气层、60厚钢筋混凝土屋面板、15厚混合砂浆天棚抹灰。

4 梁、柱用15厚混合砂浆抹灰。

5 混凝土采用C25;主梁、次梁受力筋采用HRB335级钢筋,其他均采用HPB235级钢筋。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计算书

1、楼盖梁格布置及截面尺寸确定

确定主梁的跨度为6.0m,次梁的跨度为6.3m,主梁每跨内布置两根次梁,板的跨度为2.0m。楼盖结构的平面布置图如图所示。

按高跨比条件要求板的厚度h≥l/40=2000/40=50㎜,对工业建筑的楼板,要求h≥80㎜,所以板厚取h=80㎜。

次梁截面高度应满足(1/18 ~ 1/12)l=(1/18 ~ 1/12)×6300=350 ~525mm,取h=500mm,截面宽b=(1/3 ~ 1/2)h=(1/3 ~ 1/2) ×500=167 ~250mm,取b=200mm。

主梁截面高度应满足h=(1/14 ~ 1/8 )l=(1/14 ~ 1/8) ×6000=429~750mm,取h=650mm,截面宽度b=(1/3 ~ 1/2)h=(1/3 ~ 1/2) ×650=217 ~ 325mm,取b=300mm。

3、 板的设计——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

(1)、荷载计算

恒荷载标准值

20mm厚水泥沙浆面层:0.02 ×20=0.4 kN/㎡

80mm厚钢筋混凝土板:0.08×25=2.0 kN/㎡

15mm厚混合沙浆天棚抹灰:0.015×17=0.255 kN/㎡

小计                               2.655 kN/㎡

              

活荷载标准值:                       10.0 kN/㎡

因为是工业建筑楼盖且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大于,所以活荷载分项系数取,

              恒荷载设计值:g=2.655×1.2=3.168 kN/㎡

              活荷载设计值:q=10×1.3=13.0kN/㎡

              荷载设计总值:g+q=16.186kN/㎡,  近似取16.2kN/㎡

(2)、计算简图

取1m板宽作为计算单元,板的实际结构如图所示,由图可知:次梁截面宽为b=200mm,现浇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为a=,则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板的计算跨度为:

边跨按以下二项较小值确定:

    l01=ln+h/2=(2000-120-200/2)+80/2=1820mm

    l011=ln+a/2=(2000-120-200/2)+120/2=1840mm

故边跨板的计算跨度取lo1=1820mm

中间跨: l02=ln=2000-200=1800mm

板的计算简图如图所示。

    (3) 弯矩设计值

 因边跨与中跨的计算跨度相差(1820-1800)/1800=1.1%小于10%,可按等跨连续板计算

由资料可查得:板的弯矩系数αM,,板的弯矩设计值计算过程见下表

 

板的弯矩设计值的计算

截面位置1

边跨跨中

B

离端第二支座

2

中间跨跨中

C

中间支座

弯矩系数

1/11-1/111/16-1/14
计算跨度l0(m)

l01=1.82

l01=1.82

l02=1.80

l02=1.80

(kN.m)

16.2×1.82×1.82/11=4.88

-16.2×1.82×1.82/11=-4.88

16.2×1.80×1.80/16=3.28

-16.2×1.80×1.80/14=-3.75

(4) 配筋计算——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板厚80mm,ho=80-20=60mm,b=1000mm,C25混凝土 a1=1.0,fc=11.9N/ mm2,HPB235钢筋,fy=210 N/ mm2。  对轴线②~⑤间的板带,考虑起拱作用,其跨内2截面和支座C截面的弯矩设计值可折减20%,为了方便,近似对钢筋面积折减20%。板配筋计算过程见表。

                       板的配筋计算

截面位置1B2C
 弯矩设计值()

4.88-4.883.28-3.75
αs=M/α1fcbh02

0.114-0.1140.077-0.088
      

0.1210.1<-0.121<0.35

0.080.1<-0.092<0.35

轴线

  ①~②  ⑤~⑥

计算配筋(mm2)

AS=ξbh0α1fc/fy

411-411272313
实际配筋(mm2) 

10@190

10@190 

8@180 

8@160 

As=413

As=413

As=279

As=314

轴线②~⑤

计算配筋(mm2)

AS=ξbh0α1fc/fy

4114110.8×272=218  

0.8×313=250

实际配筋(mm2)

10@190

10@190 

8@180

8@180 

As=413

As=413

As=279

As=279

 配筋率验算pmin= 0.45ft/fy=0.45×1.27/210=0.27%

P=As/bh =0.52%

P=As/bh =0.52%

P=As/bh =0.47%

P=As/bh =0.47%

 

(5)板的配筋图绘制

板中除配置计算钢筋外,还应配置构造钢筋如分布钢筋和嵌入墙内的板的附加钢筋。板的配筋图如图所示。

4、次梁设计——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

(1)荷载设计值:

恒荷载设计值 

板传来的荷载:3.186×2.0=6.372kN/m

次梁自重:    0.2×(0.5-0.08)×25×1.2=2.52 kN/m

次梁粉刷:    2×0.015×(0.5-0.08)×17×1.2=0.257 kN/m

小计                          g=9.149 kN/m

活荷载设计值:       q=13×2.0=26 kN/m

荷载总设计值:       q+g=26+9.149=35.149 kN/m   近似取荷载35.15 kN/m

(2)、计算简图

由次梁实际结构图可知,次梁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为a=240mm,主梁宽度为b=300mm。次梁的边跨的计算跨度按以下二项的较小值确定:

  l01=ln+h/2=(6300-120-300/2)+240/2=6150mm

    l011=1.025ln=1.025×6300=6181mm

故边跨板的计算跨度取lo1=6150mm

中间跨: l02=ln=6300-300=6000mm

计算简图如图所示。

(3) 弯矩设计值和剪力设计值的计算

因边跨和中间跨的计算跨度相差(6150-6000)/6000=2.5%小于10%,可按等跨连续梁计算。 由表可分别查得弯矩系数和剪力系数。次梁的弯矩设计值和剪力设计值见表:

次梁的弯矩设计值的计算

截面位置1

边跨跨中

B

离端第二支座

2

中间跨跨中

C

中间支座

弯矩系数

1/11-1/111/16-1/14
计算跨度l0(m)

l01=6.15

l01=6.15

l02=6.0

l02=6.0

(kN.m)

35.15×6.152/11=120.86

-35.15×6.152/11=-120.86

35.15×6.02/16=79.1

-35.15×6.02/14=-90.4

 

次梁的剪力设计值的计算

截面位置A

边支座 

B(左) 

离端第二支座

B(右) 

离端第二支座

C

中间支座

剪力系数   

0.450.60.550.55
净跨度ln

ln1=6.03

ln1=6.03

ln2=6.0

ln2=6.0

(kN)

0.45x35.15x6.03

=95.38kN

0.6x25.15x6.03

=127.17kN

0.55x25.15x6.0

=116kN

0.55x25.15x6.0

=116kN

(4)配筋计算 

①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

次梁跨中正弯矩按T形截面进行承载力计算,其翼缘宽度取下面二项的较小值:

b’f=lo/3=6000/3=2000mm

b’f=b+Sn=200+2000-2000=2000mm

 故取b’f=2000mm   

C25混凝土  a1=1.0, fc=11.9 N/ mm2,  ft=1.27 N/ mm2 ; 纵向钢筋采用HRB335,fy=300 N/ mm2 , 箍筋采用HPB235,fyv=210 N/ mm2 ,ho=500-35=465mm。 判别跨中截面属于哪一

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过程列于表。

截面1B2C
 弯矩设计值()

120.86-120.8679.1-90.4
αs=M/α1fcbh02

120.86x106/(1x11.9

x2000x4652)=

0.023

120.86x106/(1x11.9

x200x4652)=

0.235

79.1x106/(1x11.9

x2000x4652)=

0.0154

90.4x106/(1x11.9

x2000x4652)=

0.176

0.0230.1<0.272<0.35

0.01550.1<0.195<0.35

计算配筋(mm2)

AS=ξbh0α1fc/fy

0.023x2000x465

x1x11.9/300

=848.5

0.272x200x465

x1x11.9/300

=1003.4

0.0155x2000x465

x1x11.9/300

=571.8

0.195x2000x465

x1x11.9/300

=719.4

实际配筋(mm2)

2Ф18+1Ф22

2Ф22+1Ф18

1Ф22+ 2Ф12

2Ф20+1Ф12

As=8.1

As=1014.5

As=606.1

As=741.1

           次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②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包括复核截面尺寸、腹筋计算和最小配箍率验算)。

复核截面尺寸:

 hw =ho- b’f=465-80=385mm且hw/b=465/200=1.93<4,故截面尺寸按下式计算:

0.25bcfcbho=0.25x1.0x11.9x200x465=276.7kN > Vmax =127.17kN

故截面尺寸满足要求

次梁斜截面承载力计算见下表:

截      面

AC
V

95.38127.17116116
276.7>V

截面满足

276.7>V

截面满足

276.7>V

截面满足

276.7>V

截面满足

82.7需配箍筋82.7需配箍筋82.7需配箍筋82.7需配箍筋
选用钢筋2Ф8

2Ф8

2Ф8

2Ф8

100.6100.6100.6100.6
968.4276.1368.8368.8
实配箍筋间距200200200200
144.1>V

满足

144.1>V

满足

144.1>V

满足

144.1>V

满足

(5)施工图的绘制

次梁配筋图如图所示,其中次梁纵筋锚固长度确定:

伸入墙支座时,梁顶面纵筋的锚固长度按下式确定:l=la =a fy d/ft=0.14×300×22/1.27=727.6,取750mm.

伸入墙支座时,梁底面纵筋的锚固长度按确定:l=12d=1218=216mm,取250mm.

梁底面纵筋伸入中间支座的长度应满足l>12d=1222=2mm,取300mm.

纵筋的截断点距支座的距离:   l=ln/5+20d=6022/5+20x22=14.4mm,  取1650mm.

5、主梁设计——主梁内力按弹性理论设计:

(1)荷载设计值。(为简化计算,将主梁的自重等效为集中荷载)

次梁传来的荷载:  9.149×6.3=57.kN

主梁自重(含粉刷):[(0.65-0.08)×0.3×2.0×25+2×(0.65-0.08)×0.015×17×2.0] ×1.2 =10.958kN

恒荷载设计值:     G=57.+10.958=68.6kN

活荷载设计值:     Q=26×100.86.3=163.8 kN

(2)计算简图

主梁的实际结构如图所示,主梁端部支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a=370mm,中间支承在400mm×400mm的混凝土柱上,其计算跨度按以下方法确定:

边跨: lo1= ln+a/2+b/2=(6000-200-120)+400/2+400/2=6080mm

      Lo1=1.025ln+b/2=(600-200-120)+200=6022mm

故lo1取6022mm

中跨 lo2=6000mm

计算简图如图所示。

(3)、内力设计值计算及包络图绘制

因跨度相差不超过10%,可按等跨连续梁计算。

①弯矩值计算:

,式中k1和k2由附表1查得

 

          

 主梁的弯矩设计值计算()

项次荷载简图

 

   

 

   

 

   

 

 

弯矩图示意图

1

恒载

0.244

————

100.8

-0.2674

————

-110.3

0.067

————

27.6

-0.2674

————

-110.3

2

活载

 

0.2

————

285.1

-0.133

————

-130.95

-0.133

————

-130.7

-0.133

————

-130.95

 3

活载

 

-0.044

————

-43.4

-0.133

————

-130.95

0.200

————

196.6

-0.133

————

-130.95

 

 4

活载

0.229

————

225.9

-0.311

————

-306.2

0.096

————

94.3

-0.0

————

-87.6

5

活载

-0.0/3

————

-29.3

-0.0

————

-87.6

0.17

————

167.1

-0.311

————

-306.2

 

组合项次

Mmin(kN·m)

①+③

57.4

①+④

-416.5

①+②

-103.1

①+⑤

-416.5

 
组合项次

Mmax(kN·m)

①+②

385.9

①+⑤

 -197.9

①+③

224.2

 ①+④

-197.9

 
②、剪力设计值:

不同截面的剪力值经过计算如表所示。

 

                         主梁的剪力计算(kN)

项次荷载简图    

恒载

0.733

50.3

-1.267

-86.9

1.00

68.6

活载

0.866

141.9

-1.134

-185.7

0

0

活载

 

0.6

112.9

-1.311

-214.7

1.222

200.2

活载

-0.0

-14.6

-0.0

-14.6

0.788

127.4

组合项次

Vmax(kN) 

①+②

192.2

①+⑤

-101.5

①+④

268.8

组合项次

Vmin(kN) 

①+⑤

35.7

①+④

-301.6

①+②

68.6

③弯矩、剪力包络图绘制

荷载组合①+②时,出现第一跨跨内最大弯矩和第二跨跨内最小弯矩,此时,MA=0,  MB=-110.3-130.95=-241.25 kN . m,以这两个支座的弯矩值的连线为基线,叠加边跨载集中荷载G+Q=68.6+163.8=232.4kN作用下的简支梁弯矩图:

则第一个集中荷载下的弯矩值为1/3(G+Q) l01 -1/3×MB=386.1 kN . m≈ Mmax  ,

第二集中荷载作用下弯矩值为1/3(G+Q) l01 -2/3×MB=305.7 kN·m。

中间跨跨中弯矩最小时,两个支座弯矩值均为-241.25kN·m,以此支座弯矩连线叠加集中荷载。则集中荷载处的弯矩值为1/3 G l02 -  MB =-104.05 kN·m.

荷载组合①+④时支座最大负弯矩MB=-416.5 kN·m其它两个支座的弯矩为MA=0, MC=-197.9 kN·m,在这三个支座弯矩间连线,以此连线为基线,于第一跨、第二跨分别叠加集中荷在G+Q时的简支梁弯矩图:

则集中荷载处的弯矩值依次为327.7kN·m,188.8kN·m。同理,当最大时,集中荷载下的弯矩倒位排列。

荷载组合①+③时,出现边跨跨内弯矩最小与中间跨跨中弯矩最大。此时MB= MC=-241.25 kN·m,第一跨在集中荷载G作用下的弯矩值分别为857.3kN·m,

-23.1kN·m,第二跨在集中荷载G+Q作用下的弯矩值为224.2 kN·m

    ①+5情况的弯矩按此方法计算。

所计算的跨内最大弯矩与表中有少量的差异,是因为计算跨度并非严格等跨所致。主梁的弯矩包络图见下图。

荷载组合①+②时,VAmax=192.2kN,至第二跨荷载处剪力降为192.2-232.4=-40.2kN;至第二集中荷载处剪力降为 ―40.2―232.4=-272.6 kN,荷载组合①+④时,最大,其VBl=-301.6 kN,则第一跨中集中荷载处剪力顺次为(从左到右)163.2kN,-69.2kN,其余剪力值可按此计算。主梁的剪力包络图见图。

(4)配筋计算承载力计算

C25混凝土,a1=1.0,  fc=11.9N/ mm2  , ft=1.27 N/ mm2 ; 纵向钢筋HRB335 ,其中fy=300 N/ mm2 ,箍筋采用HPB235 ,fyv=210 N/ mm2 .

①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及纵筋的计算

跨中正弯矩按T形截面计算,因

翼缘计算宽度按lo/3=6.0/3=2.0m和b+Sn=0.3+6-0.3=6.0m,中较小值确定,取b’f=2000mmB支座处的弯矩设计值:

。MB= Mmax-Vob/2=-413.5+232.4x0.4/2=-370.02 kN·m

判别跨中截面属于哪一类T形截面                          

a1fcb’fh’f(ho-h’f/2)=1.0x11.9x2000x80x(615-40)=1094.8kN .m  >  M1 >M2 .

属于第一类T形截面.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计算过程如下:

    

表1-15      主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及配筋计算

截面1B2
弯矩设计值(kN.m)

385.9-370

224.2-103.1

αs=M/α1fcbh02

0.0470.3080.0250.08
0.048<0.518

0.380<0.518

0.025<0.518

0.083<0.518

选配

钢筋

计算配筋(mm2)

AS=ξbh0α1fc/fy

2246.73622.81219.8592.6
实际配筋(mm2)

6Ф22

6Ф22

1Ф20

4Ф20

2Ф20

As=2281As=2595.2As=1256As=628
 

②箍筋计算——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验算截面尺寸:

hw =ho- b’f=580-80=500mm且hw/b=500/300=1.7<4,故截面尺寸按下式计算:

0.25bcfcbho=0.25x1.0x11.9x300x500=446.25kN > Vmax =301.6kN

故截面尺寸满足要求

斜截面配筋计算:

截      面

A
V

192.2-301.6368.8
548.9>V

截面满足

517.7>V

截面满足

517.7>V

截面满足

1.02需配箍筋254.69需配箍筋254.69需配箍筋
箍筋肢数、直径28

28

28

100.6100.6100.6
Vcs=+1.25

fyv Asv ho/s

272.3>V256.8307.85>V
实配箍筋间距150 150 100 

_____2_____
选配弯起钢筋_____120 (As=314.2)

_____
验算最小配筋率Psv=Asv/bs=100.6/300x150=0.00224>0.24 ft/fyv=0.00145,满足要求

说明为了施工方便,除加密区箍筋间距一律为150

5、两侧附加横向钢筋的计算:

由次梁传递给主梁的全部集中荷载设计值为:

F=1.2x57.+1.3x10x2x6.3=232.97kN

所需主梁内支撑次梁处附加吊筋面积为:

As=F/2fysina=232970/(2x300xsin45°)=549.2 mm2

选用220 (As=628)

(5)主梁正截面抗弯承载力图(材料图)、纵筋的弯起和截断

① 按比列绘出主梁的弯矩包络图

②按同样比列绘出主梁的抗弯承载力图(材料图),并满足以下构造要求:

弯起钢筋之间的间距不超过箍筋的最大容许间距Smax;钢筋的弯起点距充分利用点的距离应大于等于h0/2。

按课本所述的方法绘材料图,并用每根钢筋的正截面抗弯承载力直线与弯矩包络图的交点,确定钢筋的理论截断点(即按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不需要该钢筋的截面)。

当时,且其实际截断点到理论截断点的距离不应小于等于h0或20d,钢筋的实际截断点到充分利用点的距离应大于等于。

若按以上方法确定的实际截断点仍位于负弯矩的受拉区,其实际截断点到理论截断点的距离不应小于等于1.3h0或20d。钢筋的实际截断点到充分利用点的距离应大于等于。

      

主梁纵筋的伸入墙中的锚固长度的确定:

梁顶面纵筋的锚固长度:

l=la =a fy d/ft=0.14×300×22/1.27取880mm.

梁底面纵筋的锚固长度:12d=1222=2mm,取300mm  

③检查正截面抗弯承载力图是否包住弯矩包络图和是否满足构造要求。

主梁的材料图和实际配筋图如图所示。

文档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书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书一、设计题目及目的题目:设计某三层轻工厂房车间的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目的:1、了解单向板肋梁盖的荷载传递关系及其计算简图的确定。2、通过板及次梁的计算,掌握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计算方法。3、通过主梁的计算,掌握按弹性理论分析内力的方法,并熟悉内力包络图和材料图的绘制方法。4、了解并熟悉现浇梁板的有关构造要求。5、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表达方式,制图规定,进一步提高制图的基本技能。6、学会编制钢筋材料表。二、设计内容1、结构平面布置图:柱网、主梁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