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 2012学年第 2学期
科目:新制度经济学 经法学院 08 级 国贸专业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外部性 :社会成员从事经济活动时,其成本与后果不完全由该行为人承担,也即行为举动与行动后果的不一致性。2.交易费用 :指交易成本在完成一笔交易费用时,交易双方在买卖前后所产生的各种与此交易相关的成本。3.路径依赖: 人类社会中的技术演变或制度变迁均有类似于物理学的惯性,即一旦进入某一路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4.诺斯悖论: 国家具有双重目标,一方面通过向不同的势力集团提供不同的产权,获取租金的最大化;另一方面,国家还试图降低交易费用以推动社会产出的最大化,从而获取国家税收的增加。国家的这两个目标经常是冲突的。5.囚徒困境: 两个被捕的囚徒之间的一种特殊博弈,说明为什么甚至在合作对双方都有利时,保持合作也是困难的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有何区别?
1、表现形式不同。正式制度都具有明确的存在形式和表现形式。如正式、规范、具体的文本来确定并借助于正式的机构来保障和实施。而非正式制度的规则是无形的,并且一般也没有形成文字,存在于人们风俗习惯和内心信念之中。以口传、的方式相互传递,沿袭下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发挥作用。2、实现机制不同。正式制度依据的是的强制手段。非正式制度则主要取决于社会成员相互作用和他们对某种团体习惯的自发遵从。3、可移植性不同。非正式制度很难在国家或区域之间移植。正式制度较之非正式制度则具有较大的可流动性、可移植性。4、变革的速度不同。正式制度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变更或废止(所谓朝令夕改)。非正式制度一旦形成比较稳定,其改变较之正式制度来说也要困难得多,是一个缓慢、渐近的过程。 5、修改的方式不同。正式制度的修改需要得到群体的一致同意。非正式制度的改变只是由个人完成,无需也不可能由群体行动完成
2.产权的属性有哪些?
不同形式或类型的产权,其属性和特征也不同。就私有产权而言,它主要具有排他性、可分割性、可让渡性和清晰性,共有产权则不具有排他性、可分割性、可让渡性和清晰性。
3.制度效率递减规律的内容是什么?
任何制度的产生都是由一定的生产力状况和技术水平或性质决定的,随着生产力和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进步,制度必须做出相应的变化和调整。否则,制度的效率必然会降低。
4. 简述科斯定理的含义?
产权的明晰界定是市场交易的前提;如果交易费用为零, “最终的结果(产值最大化)是不受法律状况的影响的,” “一旦考虑进交易费用,……合法权利的初始界定会对经济制度运行的效率产生影响。”
5.制度的核心功能和具体功能?
制度最核心的功能是给市场经济中的经济人提供激励与约束。作为经济人的主体要得到激励与约束,可从两方面进行,一是降低他进行经济活动的成本,二是提高他进行经济活动的收益。 制度的核心功能的发挥是通过下面的具体功能实现的。①通过抑制人的机会主义行为或者提供有效信息可以起到降低不确定性的作用,这又可以起到降低交易费用进而给经济人提供激励与约束的作用。②通过降低不确定性进而降低交易费用,起到提供激励与约束的作用。③通过直接降低交易费用,达到给经济人激励与约束的作用。④通过外部性内部化起到激励与约束的作用。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论述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委托—代理关系是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的一种契约关系,委托—代理问题是由于代理人与委托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代理人的目标就会偏离委托人的目标,存在的根本原因:①保险与信用关系的存在 ②如果某一个人租借一耐用品给另一人,后者采取的行动肯定会影响阻截频的质量在行动可以监督的范围内,租借契约可能详细地表明要采取行动 ③当委托人对某工作任务或产出结果知情而代理人不知情时,委托人从代理人那里获得更多的租值,就会尽量压低代理人应该获得的报酬而使自己租值最大化。
2.试分析说明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的后果及其传统解决思路
外部性的后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因经济的外部性不能为市场所涵盖,它必然导致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领域产生种种扭曲,其结果是整个经济的资源配置不可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传统解决思路:对产生正外部性的生产者,应提供相当于外部收益的财政补偿,以使私人收益接近社会收益,鼓励其将产出量扩大到社会最大效率的水平。 对于负外部性,可以通过修正性税,使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一致,以解决因外部性引起的资源非帕累托最优配置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