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22-2023学年度八年级语文第一学期质量监测试卷(含答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13:02:43
文档

2022-2023学年度八年级语文第一学期质量监测试卷(含答案)

2022-2023学年度八年级语文第一学期质量监测试卷(含答案)注意事项:1.本试卷8页,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答案一律用黑色墨水笔写在答题卷上,不能写在本试卷上。一(24分)学校开展“石城好少年”选拔活动,你作为班级代表积极参与。1.完善演讲稿。(8分)国无德不兴,人无信不立。千百年来,诚信做人的思想始终存在中华儿女。曾子烹彘,不欺孩童,言出必行的教诲是诚信最初的模样;商鞅立木,取信于民,上行下效的公正是诚信力量的象征;子胥辅吴,不改初zhōnɡ,殚精竭虑的谋划是诚信治国的范本
推荐度:
导读2022-2023学年度八年级语文第一学期质量监测试卷(含答案)注意事项:1.本试卷8页,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答案一律用黑色墨水笔写在答题卷上,不能写在本试卷上。一(24分)学校开展“石城好少年”选拔活动,你作为班级代表积极参与。1.完善演讲稿。(8分)国无德不兴,人无信不立。千百年来,诚信做人的思想始终存在中华儿女。曾子烹彘,不欺孩童,言出必行的教诲是诚信最初的模样;商鞅立木,取信于民,上行下效的公正是诚信力量的象征;子胥辅吴,不改初zhōnɡ,殚精竭虑的谋划是诚信治国的范本
2022-2023学年度八年级语文第一学期质量监测试卷(含答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8页,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一律用黑色墨水笔写在答题卷上,不能写在本试卷上。

一(24分)

学校开展“石城好少年”选拔活动,你作为班级代表积极参与。

1.完善演讲稿。(8分)

    国无德不兴,人无信不立。千百年来,诚信做人的思想始终存在中华儿女。曾子烹彘,不欺孩童,言出必行的教诲是诚信最初的模样;商鞅立木,取信于民,上行下效的公正是诚信力量的象征;子胥辅吴,不改初zhōnɡ,殚精竭虑的谋划是诚信治国的范本。范蠡经商,童叟无欺,从最初( ▲ )到后来的富甲一方是诚信理财的榜样。

    重诺守信,人必近之;狡诈欺蒙,人必远之。我们青少年应以诚信zhāng显中国好少年的力量。

(1)给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4分)

①教诲( ▲ ) ②初zhōnɡ( ▲ )③殚( ▲ )精竭虑   ④zhāng显( ▲ )

(2)画线句有一处语病,应修改为:           ▲           。(2分)

(3)语段中括号处应填的成语是 (  ▲  )(2分)

A.为富不仁   B.鹤立鸡群   C.白手起家   D.和颜悦色

2.阅读红色经典。(10分)

(1)为了纪念《红星照耀中国》问世85周年,班级进行模拟采访,你参与其中。(5分)

采访对象采访问题采访记录

·

您冒着生命危险,深入陕北苏区进行采访,完成了这部著作。作为一名新闻记者,支撑您这样做的强大动力是什么?

:①     ▲     。(1分)

②     ▲    ?(2分)

:在他们身上发生了许多让我印象深刻的事,比如“喂,给我们拿点冷水来”,还有“不让彭德怀进门”这些事。

您为什么将本书命名为《红星照耀中国》?:③     ▲      。(2分)

(2)“拼搏”不仅能够改变个人命运,更能为广大人民谋幸福。根据《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对、周恩来、彭德怀、贺龙、徐海东的采访,请你在这五人中任选一人,讲述一段经历,体现他的拼搏精神,80字左右。(5分)

                               ▲                                                 

3.填写古诗文原句,其中第(3)题补充作者名。(6分)

(1)几处早莺争暖树,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        ▲          ,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3)      ▲      ,长河落日圆。(    ▲    《使至塞上》)

(4)晴川历历汉阳树,       ▲           。(崔颢《黄鹤楼》)

(5)      ▲      ,猛浪若奔。(吴均《与朱元思书》)

二(43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第4~9题。(19分)

【古诗阅读】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4.学完《野望》,小羽、小欣就背诵和默写问题进行交流,你参与其中。(3分)

小羽:《野望》的颔联和颈联写得真好,可是背诵时,我总是背了上句忘了下句。

你:我有好办法,根据律诗颔联、颈联(1)    ▲    特点来记忆,用一个半句推导另一个半句。

小欣:我默写时总把“晖”写成“辉”,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你:“辉”是“光辉”的意思,曹操《长歌行》中“阳春布德泽,(2)   ▲   ”用的就是这个字。而本诗中“晖”是“阳光”的意思,又与首联中的

(3)“”呼应。

5.“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与《天净沙•秋思》中“小桥流水人家”的作用一样,都是以乐景衬悲情,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3分)

                              ▲                                           

【文言文阅读】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己卯上元①,予在儋州②,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③杂揉,屠沽④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⑤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⑥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苏轼《书上元夜游》)

[注释]①上元:农历正月十五。②儋(dān)州:今海南,苏轼被贬之地。③民夷:指汉族和当地少数民族。④屠沽:卖肉、卖酒的人,泛指市井中做生意的人。⑤过:苏过,苏轼幼子。⑥韩退之钓鱼:出自韩愈《赠侯喜》,本句意指韩愈半世求官,终无所得。

6.下列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           B. 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

C. 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          D. 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4分)

(1)念无与为乐者   ▲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3)良月嘉夜       ▲         (4)予欣然从之     ▲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                                                        

(2)过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

                            ▲                                                    

9.乙文中哪些内容体现了甲文所说的“闲人”心境?请加以概述。(3分)

                            ▲                                            

(二)阅读下面文章,回答第10~13题。(12分)

克服重力,身心自由

杜梦薇

2022年2月5日,一大早醒来,苏翊鸣在房间里打开电视。电视上已在直播女子单板滑雪坡面障碍技巧预赛。

接着他看到了很多人失误,开始想:我失误了怎么办。压力从电视那头源源不断地传过来。一直到午饭时间,他什么都吃不下去。这是苏翊鸣从未有过的体验。

他走回房间,躺下来,开始思考。后来他终于想明白了,自己在乐观积极的状态下可能会完成得更好,应该把终于等来的比赛用最开心的方式去享受。

这就是北京冬奥会期间,苏翊鸣完成思维变化的那个上午。全程他一个人待着,没有和任何人交流。“别人再怎么说,我自己不这么想,我就不会这么做。我必须得成功地让自己这么认为,而且我一旦这么想了,我一定可以做到。”苏翊鸣语气坚定,眼神里有种超越年龄的成熟。

从那之后,他真的做到了。当天下午的训练,第二天预赛,之后的决赛,以及一周后的大跳台项目。他的脑子里只有一件事——完成动作。

某种程度上,这是他的武器——“想明白了就能做到”。

顶级运动员练到最后拼的是脑子,最高境界是自己能当自己的教练。

全力备战北京冬奥会的这3年多时间里,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苏翊鸣有一年半的时间独自训练,这对他而言是“天翻地覆的改变”。在那之前,他已师从日本冠军教练佐藤康弘。佐藤康弘技术细腻,他能一眼从繁复的运动轨迹中找到某个需要调整的点。在拿到奥运冠军后,苏翊鸣反复讲,没有佐藤教练就不会有今天的他。

教练不在身边的那段时间,向上爬坡的苏翊鸣迷茫而沮丧。由于疫情关系,很长一段时间,他只能通过视频获得远程指导,剩下的一切都需要他自主判断,思考。

在这种不安之下,苏翊鸣又开始调动他的“武器”。想明白了,苏翊鸣制订了详细的训练计划。他每天第一个上山,最后一个下山,一直练到缆车停了,雪道关闭,再坐着雪地摩托上去,他的自信一点一点在积蓄。

2021年6月,当苏翊鸣和佐藤康弘再次相见时,他觉得“我们彼此都达到了最好的状态”。苏翊鸣拥有了充分的自我认知和强烈的自信心,佐藤的每一句指导他都能完全吸收,迅速执行。

男子单板大跳台决赛是本届冬奥会最“卷”的一场比赛,几乎每个人都在尝试1800,每个人都有夺冠的实力和可能性,足以计入单板滑雪的历史。在电视机前观战的苏翊鸣的姥爷,在比赛开始前连吃了两颗降压药,“心跳得和大跳台一样高”。

但镜头捕捉到的苏翊鸣是松弛的。他戴着耳机(其实并没有听音乐),看不出来有紧张的神色。人们看到一个卷发少年踏着滑板从雪坡上缓缓滑出——他的速度越来越快,越过栏杆、越上陡坡,然后腾空飞起……1440、1620,他飞出了全场第一个1800并稳稳落地!在一片雪浪中苏翊鸣滑向终点,捂着脸躺在地上。裁判打出分数,88.70!全场第二高分!

苏翊鸣说,当他极度专注的时候,如入无人之境,连记忆都被覆盖掉了。除了最早的那个上午,所有芜杂的念头,全部是在比赛结束之后才进入他的脑海的。

(选自《读者》2022年14期,有删改)

10.文章为什么要写发生在苏翊鸣和教练之间的故事?(3分)

                            ▲                                   

11.赏析文中画线句的妙处。(4分)

(1)在电视机前观战的苏翊鸣的姥爷,在比赛开始前连吃了两颗降压药,“心跳得和大跳台一样高”。

                            ▲                                      

(2)人们看到一个卷发少年踏着滑板从雪坡上缓缓滑出——他的速度越来越快,越过栏杆、越上陡坡,然后腾空飞起……1440、1620,他飞出了全场第一个1800并稳稳落地!

                            ▲                                          

12.结合全文,理解标题含义。(3分)

                            ▲                                      

13.你想把这篇文章推荐给校刊,以下栏目中不适合的一项是( ▲ )(2分)

A.《岁月如歌》        C.《青春榜样》

B.《热血少年》        D.《人物速写》

(三)阅读下面材料,回答第14~17题。(12分)

班级开展“鲁迅的世界”主题阅读活动,你参与完成下面的任务。

【材料一】

传记有很多种类型。“定案本”(definitive)的传记是对一个人的一生作详尽完整的学术性报告,这个人重要到够得上写这种完结篇的传记。定案本的传记绝不能用来写活着的人。在写作这样的传记时,作者要阅读所有的资料及信件,还要查证大批当代的历史。因为这种收集资料的能力,与用来写成一本好书的能力不同,因此“定案本”的传记通常是不太容易阅读的。这是最可惜的一点。一本定案本的传记是历史的一部分——这是一个人和他生活的那个时代的历史,就像从他本人的眼中所看到的一样。应该用读历史的方法来读这种传记。

(选自莫提默•J.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如何阅读一本书》)

【材料二】

窗余壁虎干饭香 ——鲁迅的另类宠物

薛林荣

1912至1919年,生活在绍兴会馆中的周树人不名一文,他就像一柄未出鞘的钝剑,显得极其脆弱、孤独和另类。这一时期的鲁迅,日常生活近于隐居修行,他读佛经,抄古碑,抄嵇康,除此之外,还煞有介事养着宠物!

鲁迅的宠物是壁虎。确切记述鲁迅养壁虎之事的是章衣萍,他在其《枕上随笔》中写道:壁虎有毒,俗称五毒之一。但,我们的鲁迅先生,却说壁虎无毒。有一天,他对我说:“壁虎确无毒,有毒是人们冤枉它的。”后来,我把这话告诉孙伏园,伏园说:“鲁迅岂但为壁虎辩护而已,他住在绍兴会馆的时候,并且养过壁虎的。据说,将壁虎养在一个小盒子里,天天拿东西去喂它。”

关于鲁迅把壁虎当宠物的事,沈尹默《忆鲁迅》一文中有亲证的记忆:“他住在会馆一个小偏院里,有两三间小屋,书案向着一扇方格糊纸的窗子。有一次,我发现窗纸上,有一个胖而且大的壁虎,很驯熟的样子,见人来了也不逃走,后来才知道这是他喂养着的,每天都要给它稀饭吃。”

章衣萍(1900—1947),又名洪熙,安徽绩溪人,因筹办《语丝》,和鲁迅过从甚密。查鲁迅日记,关于章氏的记载近150处,直到1930年1月31日止。在 这6年间,章衣萍与鲁迅走得很近,仅1925年4月互访畅谈即达11次之多,且有书信往来。鲁迅日记中记载的有章衣萍参与的饭局共17次,其中北京时期6 次,上海时期11次。章衣萍在北京与鲁迅过从及饭局来往的过程中,发现了鲁迅养着另类宠物壁虎。

章衣萍在《枕上随笔》中的记述,使我们了解到了鲁迅鲜为人知的一面,不能不说是章衣萍歪打正着地为鲁迅研究者提供的珍贵资料,这使得后世的传记作家可以从容地铺陈鲁迅在绍兴会馆中的一些生活细节,壁虎成了复现真实的鲁迅的重要参照物。

鲁迅先生饲养壁虎之事,成为他在绍兴会馆中的一个特殊符号。沈尹默50年代写的《追忆鲁迅先生》诗云:“雅人不喜俗人嫌,世路悠悠几顾瞻。万里仍归一掌上,千夫莫敌两眉尖。窗余壁虎干饭香,座隐神龙冷紫髯。四十余年成一瞑,明明初月上风帘。”诗中,“窗余壁虎干饭香,座隐神龙冷紫髯”之句,使我们看到了屏息、静养、面壁、磨剑、时的鲁迅,这是一个时代的沉默,是沉默中的一个时代。鲁迅,他就像即将喷发的地层下的岩浆,正在等待合适的温度冲天而出。

把壁虎作为宠物的鲁迅,在绍兴会馆中是孤独、苦闷、彷徨的,壁虎是他生活情趣的一部分。绍兴会馆时期,是这位清醒的智者一生中蓄积能量的蛰伏期。这一时期的鲁迅,真正理解了黑暗中人性的挣扎,理解了他此后专题演说的阮籍、嵇康之流的魏晋风度,他的个性也逐渐露出端倪。一个手无寸铁的书生,马上要告别他的宠物壁虎,融入伟大的“五四时代”,成为新文化运动最坚定的旗手和最优秀的男高音。

(选自薛林荣所著《鲁迅的饭局》,有删减)

【材料三】

自1912年来到北京,至1936年在上海去世,鲁迅24年间的饮食地图和人生轨迹被作者薛林荣一一写下。一场场“饭局”背后的鲁迅,是一个微观、立体的鲁迅……伫立于历史现场,串联起一张繁复的知识分子之网。他们通过饭局相识、相交、相离,从亲密无间到冷嘲热讽,甚至大打出手,背后涌动着错综复杂的政见、思想与人情世故,却往往被斩钉截铁般的宏大叙事轻易掩盖。

(摘自许晓迪《鲁迅的壁虎与猴头菇》,有删减)

14.根据材料一,概括“定案本”传记的特点。(3分)

写作对象:(1)                 ▲                。(2分) 

写作前提:广泛搜集并查证资料。

阅读体验:通常不易读。

阅读方法:(2)                 ▲                。(1分)

15.有人认为材料二第4段可以删去,试结合材料一说说你的看法。(3分) 

                               ▲                                       

16.通读材料二,说说作者写鲁迅在绍兴会馆养壁虎的用意。(3分)

                                 ▲                                

17.小欣和小羽看到《鲁迅的饭局》这本书中用“鲁迅致姚克的请柬”代替书中的序言(见右图),不明白编者的用意,你结合以上材料帮他们解惑。(3分)

             ▲                                                              

鲁迅致姚克的请柬

(代序)

敬请

莘农先生与星六(二十二)午后六时

驾临福建路大马路口知味观杭菜馆七座一叙

勿却是幸即颂

日祉

周树人订

四月十九日

令弟亦务希惠临为幸 鲁迅并记

这是1933年4月19日鲁迅发给姚克的请柬样式,原件收藏于北京鲁迅博物馆。鲁迅在4月22日的日记中记载:“晴。午后得姚克信……晚在知味观招诸友人夜饭,座中为达夫等共十二人。”此饭局是鲁迅帮助姚克和上海文化界的一些名人见面。

三(33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33分,含书写3分)

小欣:重阳节我们一家去登高,站在紫金山往下看,顿时就明白了什么叫“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小羽:那天我虽然没有去登高,但从图书馆看了一下午书出来也是收获满满,感觉到精神境界也“更上一层楼”了呢。

他们的对话引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以“高处的风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得抄袭,套作。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字数55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参及评分标准

一(24分)

1.(8分)(1)(4分)huì   衷   dān    彰

(2)(2分)千百年来,诚信做人的思想始终存在中华儿女(的)心中。

(3)(2分)C

2.(10分)

(1)(5分)

①(1分)因为当时“红色中国”有很大谜团,我作为记者的职责就是报道新闻,所以唯一解决的方法就是深入红区。(意近即可)

②(2分)示例1:你为什么要在书中写红小鬼的故事?示例2:红小鬼故事中,哪些是您印象特别深刻的?(“红小鬼”1分,表述与回答对应1分)

③(2分)“红星”代表着中国党领导的红色,不仅照耀着西北,未来必将照耀整个中国。

(2)(5分)( 内容3分,个人成长与国家命运,语言表达2分)

示例::出生于富农家庭,少年时博览群书,又受到“激进派”影响,渐渐有了反抗意识,开始忧国忧民。投考湖南师范学校后,他认识了一批有志青年,进一步投入民主运动,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示例:周恩来:周恩来出生于官僚家庭,有文学天赋。但他在民族觉醒时期所受的教育,使他的兴趣转到事业中。他在南开大学求学期间,参加了学生运动,并被捕入狱,出狱后帮助组织了中国党。北伐期间,组织了南昌,后来去苏区担任了红军的副。

示例:彭德怀:彭德怀出生于富农家庭,17岁时湖南大饥荒,他带领农民攻打大地主家抢粮食。后来当兵,升任军官。他特别爱读书,后来研究马克思主义,加入党,怀着社会时可以改造的信念而工作。

示例:贺龙:贺龙起先效忠,后来进行“农民大”,他在愤怒中参加了南昌,并加入党。南昌失败后,传说他用一把菜刀在湖南建立了一个苏区。他在哥老会中地位很高,口才又好,说服了很多人加入党并追随自己。战争年代,他率领官兵对外打日本,对内打。

示例:徐海东:徐海东出生于赤贫家庭。因为穷,他上学时被地主儿子欺负,不肯再上学。后来做了窑工,参加了,又加入党。他组织窑工和农民建立了湖北第一支“工农”,这是后来红四方面军的核心。

3.(6分,错漏颠倒不给分)

(1)谁家新燕啄春泥  (2)山随平野尽  (3)大漠孤烟直  王维   (4)芳草萋萋鹦鹉洲   (5)急湍甚箭

二(43分)

4.(3分)(1)对仗工整(1分);(2)万物生光辉(1分);(3)薄暮(1分)

5.(3分,内容、手法、情感各1分)

此联中“返”“归”动词描写了牧人与猎马有家可归,在静谧安逸的山野秋景中,充满了田园气氛的乐景,与上下文中“徙倚欲何依”“相顾无相识”形成对比,用乐景衬托作者孤独无依、苦闷与孤寂之情。 

6.(2分)C

7.(4分)(1)考虑,想到   (2)只是   (3)好的,美好的  (4)高兴的样子(意近即可)

8.(4分)(1)怀民也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2分)

(2)苏过问我为什么笑/苏过问我笑什么,大概是自己笑自己吧!(2分)

9.(3分,一点2分,任意两点3分,意近即可)

第一,体现“闲人”的悠闲,乙文中“欣然从之”写出作者出游的随性、欣喜,或“步”“入”“历”三个动词写出作者从容赏景,或“归舍已三鼓矣”写出作者乐而忘返;

第二,体现“闲人”的自嘲、自慰,乙文中苏轼“自笑”是苦中作乐的自我慰藉之笑,用韩愈的典故,也有一生“钓鱼无得”的几分自嘲;

第三,体现“闲人”的达观,乙文中苏轼发出“走海者未必得大鱼”的感慨,表明自己忘怀得失、达观的人生态度,或苏轼虽被贬,但仍有上元之夜出游赏景的雅趣,表现出作者自得其乐,更体现了达观的生活态度。

译文:己卯年上元(正月十五),我在儋州,有几个老书生过来对我说:“如此好的月夜,先生能不能一起出去呢?”我很高兴地跟从他们,步行到了城西,进入了僧舍,走过了小巷,各地的百姓聚居在一起,生活井然有序。回到家中已经三更了。家里的人闭门熟睡,睡得很鼾甜。我放下拐杖,不禁笑了笑,什么是得,什么是失呢?苏过问我为什么笑,大概是自己笑自己吧!然而也是笑韩退之钓鱼没有钓到,还想要到更远的地方钓鱼,却不知道在海边的人也未必能钓到大鱼。

10.(3分)插叙了教练离开对苏翊鸣的影响,交代了苏翊鸣思考的背景;更加体现出苏翊鸣克服各种困难、努力成长的不易和成果;再以教练回归后对苏翊鸣的看法凸显苏翊鸣自我激励的良好效果。(一点1分,意近即可。)

11.(4分)

(1)(2分)“心跳得和大跳台一样高”运用了夸张,用姥爷的心理活动体现比赛的激烈和竞争的残酷,与下文苏翊鸣的镇定表现形成对比,衬托出苏翊鸣心理的强大。

(2)(2分)用一系列的动词和准确的数字,细致描写了苏翊鸣比赛时的场景,写出了他空中飞跃的潇洒姿态和不断腾跃的高度,定格了成功落地的镜头,强调苏翊鸣调整心理后带来的巨大成功。

12.(3分)表层含义:克服物理学上的重力,完成1800的挑战(1分);

深层含义:克服心理上的压力,自信乐观,思考,摈弃一切外在干扰,享受比赛,这是他身心自由的体现和成果(2分)。(意近即可)

13.(2分)  A

14.(3分)(1)(2分)重要(1分)且已不在人世(1分)。

(2)(1分)用读历史的方法来读。

15.(3分)材料一中提到“作详尽完整的学术性报告”,强调了传记的真实客观性,用章衣萍的材料体现了这一点;其次材料一提到写作定案本传记“作者要阅读所有的资料及信件,还要查证大批当代的历史”,用章衣萍的材料与此符合;用章衣萍的材料也与本书的题目“鲁迅的饭局”更加吻合。(一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得3分)

16.(3分)体现鲁迅独特的性格;了解鲁迅鲜为人知的一面;体现鲁迅生活的情趣;反衬他当时精神的苦闷和内心的彷徨。(任意答三点,意近即可)

17.(3分)代序中的鲁迅请柬属于实证资料;与书名“鲁迅的饭局”相互印证;通过这张请柬能够让我们看到一个微观、立体的鲁迅;请柬中所述请客目的能够体现知识分子们通过饭局相知相识的人情世故。(一点1分,任意答出三点即可)

三(33分)

18.(33分)

作文30分。按中考标准评分。23分切入。

书写3分。

1.清楚,能辨识。不能有过多的潦草笔画,无过多涂改、删减。拟0-1分。

2.稳定性。至少看五行(100字左右),整体布局匀称,前后字体统一。拟0-1分。

3.美观。有楷书或行楷的基本笔法。拟0-1分。

文档

2022-2023学年度八年级语文第一学期质量监测试卷(含答案)

2022-2023学年度八年级语文第一学期质量监测试卷(含答案)注意事项:1.本试卷8页,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答案一律用黑色墨水笔写在答题卷上,不能写在本试卷上。一(24分)学校开展“石城好少年”选拔活动,你作为班级代表积极参与。1.完善演讲稿。(8分)国无德不兴,人无信不立。千百年来,诚信做人的思想始终存在中华儿女。曾子烹彘,不欺孩童,言出必行的教诲是诚信最初的模样;商鞅立木,取信于民,上行下效的公正是诚信力量的象征;子胥辅吴,不改初zhōnɡ,殚精竭虑的谋划是诚信治国的范本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