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桦川四中 柳元香
通过对佳木斯地区近两年(2009年,2010年)英语中考试题的分析对比看,试题的风格基本没有太大的变化。试题的各个题型都重视考查学生对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注重考查学生在情景中运用英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有的考点都源于新课标,同时又体现新课改精神,话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试卷内容科学,覆盖面广,重点突出,没有偏题、怪题。充分体现了点在课标,学在课内,考在课外的显著特点。体现出了考试的选拔功能。纵观近两年的英语中考试题,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中考试题评价
从试卷结构上看,基本上包括听力理解、语言知识运用、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等几大块,其宗旨是:有利于检测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自主性学习精神,形成创新性思维态势。因此,在了解近几年中考英语试题各种题型的要求和特点、灵活地运用各种解题方法的基础上,做好2011年中考英语的复习,至关重要。
试题类型及分值分布
年度
| 类别 | 2009、2010年 | 难度 | |
| 部分 | 题型 | 计分 | |
| 听力 | 1、听对话选图片 | 25分 | 较容易题70%,中等难度题20%,难题10%。 |
| 2、听对话连线 | |||
| 3、听短文选答案 | |||
| 4、听短文或对话写信息 | |||
| 语言知识运用 | 单项选择 | 15分 | |
| 完形填空 | 15分 | ||
| 补全对话 | 15分 | ||
| 阅读 | 阅读理解 | 35分 | |
| 写作 | 书面表达 | 15分 | |
| 总计 | 120分 | ||
1.听力测试
该题型是考查考生从有声材料中获取语言信息并处理信息的能力。题型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情景丰富、真实,语速适中,全面考查了学生的听觉语言运用能力。近两年来佳木斯地区中考试题听力部分第一、二题是根据所听到的对话内容选择相应的图片及连线,这两道题难度较小,答题中多数学生能够把听到的语言与某种具体事物或信息概念联系起来,答题情况较好。听力第三、四题是听短文选答案或完成表格。这是听力的拔高题。本道题需要学生抓住听力内容中能够回答所提问题的关键词。学生不仅要听懂这篇文章,还要抓住回答所提问题的关键词并填在空白处,需要听、理解、并写出来,难度较大。考生往往这道题丢分多,一个原因是学生平时训练不够,听不出关键词,书写太慢。另一个原因是学生在听短文找答案时只注意了关键词,没太注意修饰关键词的辅助词。
备考启示:
我结合一些参考书目和自己的一点体会就如何提高听力和大家一起探讨。在备考过程中,首先要熟悉考试题型,把握正确的答题方法,要注意积累并且熟练掌握不同交际场合下的常用的交际用语。听力测试所选材料多来自于生活中的对话和情景,贴近学生生活,交际性、实用性较强。话题广泛,有购物、邀请、问路、建议、问职业、提供帮助、天气、打电话、运动、学校生活、兴趣爱好及生日聚会等与日常生活有关的话题。该题问题主要集中在回答时间、地点、人物、职业、颜色、疾病、年龄、电话号码等方面。在复习的时候我也让学生坚持大声、快速地朗读课文,尤其是听力课文、课本的3a部分和八年级下册及九年级的阅读篇。
平时我们如何练习听? 首先听之前我建议不要看文字材料,先完整的听一遍,看一看学生能听懂百分之多少,再一句一句听。要点是听句子的主谓宾,实词以及说话人的语气,最好是能写下来。听懂一句过一句,实在听不懂再看一眼文字材料,然后再听这一句,要多听几遍。这样过完之后再完整听一遍,等到学生确实基本听懂了,再让学生翻开书读材料。读时让学生留意原来没有听懂的地方,然后合上书再听。每次听课文录音时,要特别把注意力集中在刚才没听懂的句子上,没听懂的这些往往是新单词、新短语,这样听了后,这些新词语也就掌握了,听力也提高了。
2.单项选择
该题型能较全面考查考试说明及课标中所要求的各项语言知识,并能遵循将知识的运用与语境密切相连这一命题原则,重点考查学生基础知识,词、词组、词组搭配、时态、语态、句子及交际用语的运用,主要考查考生对动词及短语、名词、形容词、代词、数词、副词、介词、连词、并列句、There be 句型、反意疑问句、宾语从句、状语从句以及日常交际用语等项目的运用能力。突出考查了动词的应用。近年来单项选择题有越来越情景化的趋势,这也要求考生必须认真分析每一个小题所提供的语言环境,然后在综合前后内容的基础上进行选择。
2009、2010年中考分别考查了以下语言知识点:
| 知识点 | 形容词 | 动词(短语) | 代词 | 名词 | 连词 | 句子顺序 | 实际运用 | 冠词 | 介词 | ||
| 题 号 | 2009年 | 23、25、30、32、33、35 | 22、27 | 29 | 26 | 31 | 28、34 | 21 | 24 | ||
| 2010年 | 25、30、33 | 26、27、29、31、32 | 22、23、28 | 21、 | 24 | 34 | 35 | ||||
备考启示:
很多考生在单项选择题上丢分多,主要是因为对教材的掌握不够,不能回归教材,要记住:以教材为主进行教学应该是根本。因此, 复习的时候一定要夯实基础,掌握不同场合下地道口语的交际运用。以“英语课程标准”为纲,以所学教材为本;结合中考试题,掌握重点语法:教实践语法,以实践为纲,以技能为核心,突出重点、区别对待;结合句型复习,掌握常用词汇:一方面与语法、句型、课文结合,另一方面在听说读写中体现,尽量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义;在平时的教学和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帮助学生归纳复习词汇、短语和习惯用语以及语法知识,注意答题方法,一个考题多个考点的答题技巧。结合教学实际,抓好三阶段复习:基础知识系统化;专项训练;综合模拟阶段。
3.完形填空
完形填空旨在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要求学生在通读、分析、理解、综合的基础上,加上逻辑推理和合理想象,才能顺利完成。完形填空题是一篇相对完整的故事,上下文逻辑关系清楚,它是在一篇语意完整的短文中有目的地挖出一些空白,造成信息链的中断,让考生在重新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分析判断,该试题针对故事的发展设空,试题设空的间距也大,有利于考生参照上下文提供的信息作答。考生只要理解故事的情节和脉络,就可以顺利作答。试题的考点主要设在词语搭配、惯用法及语法知识的应用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上,试题的设计遵循了“以实词为主,虚词为辅,突出词汇语境化”的原则。实词中又偏重于对动词的考查,同时兼顾对形容词、代词以及其他词类的考查。试题考查以情景意义选择为主,尽量避免纯语法性的选择,突出“词汇语境化”的特点,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考查。
2010年中考分别考查了以下语言知识点:
| 知识点 | 冠词 | 形容词 | 动词(短语) | 代词 | 名词 | 介词 |
| 题 号 | 41 | 42、48 | 36、38、39、43、46、49 | 40、44、47、50 | 45 | 37 |
备考启示:
教学中要注意词不离句,句不离文。不要单独教学词汇。重视情景化词汇教学。在复习中要加大对实词,尤其是对动词、名词以及形容词用法的系统复习和灵活把握。注意常用词、词组、习语和句型的积累。完形填空题对词汇的考查不是孤立的、抽象的,而是在一定的语言情景下考查词汇的运用能力。试题的选择项所给的三个词语从词类上和作用上讲基本上是相同的,需要决定的是在所给的情景下使用哪个词语最恰当,语法上讲都是可以的,但是考虑具体的情景就有很细微的差别。平时要多了解各种文体的特点。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多做阅读短文的练习,培养语感。学生语感的形成应以学生的体验为主,教师不能以讲带练。平时在教学中应结合单元实际,多编写短文填空题,并收集学生的错误答案,将其变为标准的完形填空题。把整体的课文中的句子分解来做判断选择,相对来说学生比较容易做。所以平时要加强完型填空的训练。进入初三每周练习3篇左右。保证了有量才有质量。
4.阅读理解
中考英语阅读理解题一般选择一些热门话题和反映现代人的思想意识和生活情趣的内容。阅读理解主要考查学生的语篇阅读、分析和判断能力,要求学生能较快地通过阅读理解短文大意,从中获取重要的信息,并作出正确的判断。中考阅读理解题所选的文章内容贴近生活,文字浅显易懂,比较全面地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判断分析问题、逻辑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阅读理解属能力考查,对文章的理解不只停留在细节和字面意义上,还考查学生归纳、概括、推断能力的试题。阅读理解所占分值较大,正所谓“得阅读者得高分”。 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在于:平时词汇量积累不够,缺少生活常识,捕捉有效信息、处理信息以及分析、推断能力较差。
备考启示:
熟悉中考阅读题体裁、题材、题型;熟悉中考阅读题考题设置类型:直接理解、转换理解、猜测词义、归纳概括、推理判断。在复习时要多阅读各种体裁的文章,并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学会从语篇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加强阅读教学训练的量。有量才会有质的变化。从初二开始就要有计划地开展阅读练习,千万不能只是在考试的时候才有阅读练习的做法。初三要坚持每天有一篇300字的阅读量。实际上整个英语考试都是在考阅读,其中词汇是阅读的基础。适当地扩展词汇对阅读非常有帮助。要求学生无论多忙也要抽时间复习词汇。扩大阅读量,丰富文化背景知识。而且要有一定的生词量。难度适当才有效果。
5.书面表达
书面表达题常结合时事热点问题命题。主要考查学生初步的书面表达能力,要求学生能根据所给提示,用英语写一篇语言正确、内容完整、语句连贯的短文。情景一般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提供情景的形式包括文字、图画、图表、等,字数在80—100个单词。中考书面表达主要考查新课标规定的写作内容。着重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与技能进行信息沟通,再现生活经历的能力,所考查的范围主要集中在学生身边的人和事,所考查的语言点也是平时交流当中运用的。同时,它更注重素质和能力的考查,让学生有话可说。总之,书面表达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书写能力。书面表达考生失分的原因主要是跑题、语法错误、单词拼写错误、层次不清。老师在指导时要引导学生:
1)审题要审清、审全要点并考虑文字的组织。
2)行文要通顺、连贯,需要衔接的地方可适当发挥。
3)语言要规范,合乎英语表达习惯,要多用学过的表达方式。
4)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从最基本的书面表达基础词、句抓起,初中三年要整体考虑,不能靠短时间的强化训练来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而应当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书面表达指导和训练,使学生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书面表达能力。
5)平时要养成关注生活、关注时事的习惯。
平时学生在书面表达上常犯以下错误:
1)用词不当;
2)时态结构错误;
3)句型结构混乱;
4)汉语式作文;
5)摘抄考卷中个别句子和段落(不会变通);
6)书写不规范(乱涂乱抹);
7)字数不够。
备考启示:
英语写作要贯穿与复习的各个环节,稳步推进,切不可“临时背诵范文”去应考。提高书写能力,尤其是英语的写字一定在7年级开始的时候就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结合中考书面表达试题, 以写为核心,突出句型的复习,掌握常用词汇,尽量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义,注重五种基本时态和基本句型,学会使用常用短语,过渡词语, 连词成句,扩句,组句成篇。精练中求效率、循序渐进,做到有的放矢,方可轻松应试,确保万无一失。
三、2011年中考复习建议
1.新课改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会语言知识,更要掌握学习方法;要注意营造英语环境,重视锻炼英语思维。要把握命题导向,不搞题海战术和死记硬背,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语言能力为目标。
2.培养阅读能力一直是语言学科重要的课程目标。通过阅读,学生不仅可以学得英语词汇和语言知识,增强语感,提高语言学习的水平,更可以获得信息,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关注语篇学习,掌握阅读技巧,在不同的情景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并进而提高自主阅读的能力。就复习而言,因人而异,形式多样,但有不少东西是带有共性的,复习需要记忆,更需要思考、归纳和总结。复习过程应以点带面,自然推进,充分调动学生思维,把一些有关或似乎不相关的知识联系起来。要贯穿“重视基础,开阔眼界”为主的复习方法。一个人的知识犹如一座金字塔,基础的广度和深度决定它能达到的高度,学英语要在基础知识上多下功夫,不仅要熟练地背诵课文和单词,更重要的是通过多读、多练,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适当地做一些典型的例题,以便复习巩固,然后再回过头来练一练较难的综合题,就会发现所谓难题无非就是一个个基础知识的组合。只要熟悉了基础知识,再在阅读中扩大词汇量,形成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难题就迎刃而解了。重视基础并不意味着只局限于课本,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同样是提高能力的好办法,俗话说得好:“见多识广”,“博大才会精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