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频率特性的测试原理和方法。
2.学习根据所测定出的系统的频率特性,确定系统传递函数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1.测定给定环节的频率特性。
2.实验模拟电路连接如下
取,μF, ,则系统方块图如下
易得系统传递函数为:
取K=2则,G(S)=;
取K=5则,G(S)=;
若正弦输入信号为Ui(t)=,则当输入达到稳态时,其输出信号为Uo(t)= 。改变输入信号频率f=值,便可测得二组和φ随f(或ω)变化的数值,这个规律就是系统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三、实验原理
1.幅频特性即测量输入与输出信号幅值与,然后计算其比值。
2.实验采用“李沙育“图形法进行相频特性性的测试。假设输入信号为 ,输出信号为Y(t)= 。当ωt=0时,有 X(0)=0 ;Y(0)=Ym Sin(ψ) 。则相位差角φ的求法如下:若椭圆长轴在一、三象限,则φ=arcsin();若椭圆长轴在二、四象限则φ=π-arcsin()。应注意φ始终为负。
3.将所测数据代入根据公式
=
即可求得及,则传递函数为
G(s)
四、实验结果
1.K=2
| 序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f/Hz | 0.5 | 1 | 1.5 | 2 | 2.5 | 3 | 3.5 | 4 | 4.5 | 5 |
| ω | 3.14 | 6.28 | 9.42 | 12.57 | 15.71 | 18.85 | 21.99 | 25.13 | 28.27 | 31.42 |
| 1.123 | 1.270 | 1.530 | 1.519 | 1.108 | 0.723 | 0.498 | 0.361 | 0.278 | 0.230 | |
| 0.183 | 0.419 | 0.747 | 0.997 | 0.885 | 0.730 | 0.490 | 0.487 | 0.298 | 0.277 | |
| φ | -10.53 | -24.79 | -48.31 | -85.40 | -117.7 | -133.1 | -150.6 | -150.9 | -162.6 | -163.9 |
ωn=12.91,
则传递函数为G(s) =
实验曲线
幅频特性曲线
相频特性曲线
2.K=5
| 序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f/Hz | 1 | 2 | 2.5 | 3 | 3.2 | 3.5 | 4 | 4.5 | 5 | 6 |
| ω | 6.28 | 12.57 | 15.71 | 18.85 | 20.11 | 21.99 | 25.13 | 28.27 | 31.42 | 37.70 |
| 1.167 | 1.553 | 1.939 | 2.329 | 2.324 | 2.070 | 1.460 | 1.035 | 0.737 | 0.493 | |
| 0.155 | 0.434 | 0.667 | 0.916 | 0.998 | 0.943 | 0.766 | 0.495 | 0.384 | 0.248 | |
| φ | -8.90 | -25.72 | -41.87 | -66.37 | -86.28 | -109.4 | -130.0 | -150.3 | -157.4 | -165.7 |
ωn=20.38,
则传递函数为G(s) =
实验曲线
幅频特性曲线
相频特性曲线
五、实验结论及误差分析
1.误差分析
将多组数据代入方程,所得结果均和第五组较为接近。可以看到,所测传递函数与理论值之间存在一定误差。误差主要是由元器件的误差,运放的失调电流或失调电压,以及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的不准确造成。另外实验数据不够丰富,使得所绘曲线不够平滑。应在实验中多测些数据,尤其在ωn附近多测几组。
2.实验结论
1)可以通过测定系统频率响应(幅频响应、相频响应)的方法,来确定系统的传递函数。值得注意的是输入信号应选用正弦信号。
2)当Yo/Ym接近1时,ω的值即为ωn,Ac/Ar的值等于,则传递函数为
G(s)
六、实验步骤
1.断开实验箱电源,按照线路图连接电路。
2.将D/A1与系统输入端Ui相连,A/D1与系统输出输出端Ui相连。连好后,检查无误,接通电源。
3运行MATLAB或其他相关实验软件,改变输入信号频率,观察实验图形,记录实验数据。
4.完成实验后,关闭电源,整理好实验器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