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县毓秀小学 李毛妮
【案例描述】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科书88~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2、知道十分之几可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3、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各方面数学思考能力。
4、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生活中所搜集的小数的资料。
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学习活动认识小数,而且能帮助学生形成学习数学的方法,建立数学思考的策略。
教学难点:
能结合具体的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并能根据这一特点,学会用小数表示各种不同的价格、长度。
教学设计:
一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引入小数
老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逛超市吗?”学生答:“喜欢”“周末老师去超市买了一些东西,想和你们分享一下。”(课件展示)
2、 区别整数和小数
仔细观察,你们能把这些商品的价格分成两类吗?可以怎么分呢?(指名整理价格)
你为什么这么分?(因为一类是整数,一类是小数)
3、引入课题
像这样,中间有小圆点的数,就叫做小数。大家想一想分数中间的线叫做(分数线),那么小数中间的点你们猜猜叫什么?(小数点)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小数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认识小数)。
二、自主探索,认识小数
(一)、读小数
1、学生示范,规范读法
师:这些小数你会读吗?谁来试一试?
学生试读小数。
学生读正确的给予肯定。
学生读错的加以改正,并强调小数的读法。
2、总结小数读法注意点
师:在读小数时,小数点左边的部分按整数的读法去读,小数点右边的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3、及时练习
板书几个小数请学生读出来。(5.2、3.14、168.79)
(二)、认识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1、师:这些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表示几元几角几分呢?(小组交流)
(请2~3位同学说说。)
2、书中88页也给了我们三种商品的价格,请大家试着填一填。
学生填表,集体订正。
3、小结:刚才几位同学答的真不错,用元做单位的小数,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几元)而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位数表示?(几角)第二位数表示?(几分)
三、自主探索,书写小数
1、大家认识他吗?(姚明)你能用小数表示出他的身高和体重吗?
(生上黑板板演,给予鼓励表扬。)
2、相信这个朋友也不陌生(刘翔)谁来上黑板试着写出他的身高和体重?
3、总结小数的写法。
师:小数点左边部分仍按整数的写法来写,小数点写在个位的右下角,小数点右边按顺序写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
四、列举生活中的小数
1、我们刚才认识了一些小数,除此之外,生活中还有很多小数,你能说说还在哪儿见过吗?
2、小结:大家发现的还真不少,可见生活中处处有小数。(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小数)
3、小数不仅可以表示商品的价格,还可以表示物体的长度和质量等等。
五、合作探究,一位与两位小数
1、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
复习:1米=10分米
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1分米) 板书:1分米 用分数怎么表示?(米)。
师:对!1分米不仅可以用分数表示,还可以用小数0.1米表示。
(板书:1分米=米= 0.1米)
师:3分米用分数怎么表示?小数怎样表示?(板书:3分米=米=0.3米)
2、考考大家(根据分数填小数)
小结:分母为10的分数,都可以写成 0.( 几)
3、认识以米为单位的两位小数。
1米=10分米=100厘米
(1)师:现在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板书:1厘米)
1厘米用分数怎么表示?()米;那么1厘米用小数怎么表示?( 0.01米)
(板书:1厘米=米= 0.01米)
(2)师:三份是多少呢?(板书:3厘米=米=0.03米 )
(3)提问:18厘米=()米=(0.18 )米 (板书)
小结:分母为100的分数,都可以写成 0.(几几)
(4)课件出示练习
小结:我们在用小数表示长度的时候,小数点左边的部分表示米,小数点右边第一位表示分米,第二位表示厘米。
六、深化新知,巩固练习
1、把身高(复名数)改写成用小数表示的单名数.
2、把珠穆朗玛峰的高度(8844.43)这个小数各部分的含义表示出来。
3、长颈鹿的身高6米9厘米=(6.09)米
4、连线找朋友(巩固用小数表示长度以及价格,知道十分之几可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5、知识拓展。用所学知识组数(小数,分数,整数)。
七、总结全课
1、全班梳理总结。
2、谈谈你的收获(学生自由发言)
3、本节课如果是10分,你会给老师打几分?给自己的表现得几分?(可以用小数)
4、师: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有小数,用你那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发现数学之美,勇敢的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吧!
八、作业
练习二十一1、2题。
板书设计:
认识小数
像5.2 3.14 168.79···这样的数都叫做小数。
1米=10分米=100厘米
1分米=米= 0.1米 1厘米= 米= 0.01米
3分米=米= 0.3米 3厘米= 米= 0.03米
18厘米= 米= 0.18米
6米9厘米=6.90米
=6.09米 √
【案例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万以内的数,初步认识了分数,也学习了常见的计量单位的基础上学习的。所以,可以充分利用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准确把握教学起点,创设丰富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小数的含义。
1、本节课较好地处理了生活与数学的关系,探究与接受学习的关系以及练习的多层次设计。
2、在导入小数环节,创设情境,通过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商品价格直接引入,明确今天学习的内容是一个新知识,集中学生注意力。明确课题也就自然过渡到小数的读写法,在教学以元为单位的小数各部分的含义时,由于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作基础,这部分老师设计的恰到好处。
3、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习小数在长度单位中表示的实际含义是本节课的重难点,这一环节较好地体现了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的关系。从“把1米平均分成10份,这样的一份是多少?”让学生放开自己的思维,想一想这一段用分数怎么表示,引出米的小数表示形式(0.1米)扶着学生说“3分米用分数表示是米,用小数表示就是(0.3米),5分米,7分米呢?”到放手让学生说“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这样的一份长度是多少?1厘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小数表示呢?”、“那么3厘米、18厘米……”让学生在熟悉的计量单位中感悟小数的含义。
4、学生总是有个体差异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是高效课堂的目标。本课的练习为教师不同层次的学生做了合理设计,选取符合儿童心理的题目,寓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将知识进行巩固强化。
5、最后,让孩子给老师和自己的表现得分,实际上是想让孩子们运用小数,感觉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现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本节课注重以人为本,注重数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选取学生熟悉的题材,让学生在具体、真实的情境中认识小数,让学生感受到小数在生活中的存在和作用。同时,教师注重角色的转变,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激发,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认识小数的过程中来。这样的课堂,才是一种开放的、积极互动的高效课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