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浅谈在阅读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doc定稿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13:06:40
文档

浅谈在阅读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doc定稿

浅谈在阅读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内容摘要: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部分。小语阅读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天地广阔无垠。当今小语教师的一个重要职责是努力挖掘阅读教学中的“创新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创新教育和语言文字训练、思维发展、情感陶冶等交织在一起,使学生整体提高,全面发展。关键词:阅读教学实施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部分。小语阅读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天地广阔无垠。当今小语教师的一个重要职责是努力挖掘阅读教学中的“创新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创新教育和语言文字训练、思维发展、情感陶冶
推荐度:
导读浅谈在阅读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内容摘要: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部分。小语阅读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天地广阔无垠。当今小语教师的一个重要职责是努力挖掘阅读教学中的“创新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创新教育和语言文字训练、思维发展、情感陶冶等交织在一起,使学生整体提高,全面发展。关键词:阅读教学实施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部分。小语阅读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天地广阔无垠。当今小语教师的一个重要职责是努力挖掘阅读教学中的“创新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创新教育和语言文字训练、思维发展、情感陶冶
浅谈在阅读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内容摘要: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部分。小语阅读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天地广阔无垠。当今小语教师的一个重要职责是努力挖掘阅读教学中的“创新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创新教育和语言文字训练、思维发展、情感陶冶等交织在一起,使学生整体提高,全面发展。

关键词:阅读教学  实施  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部分。小语阅读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天地广阔无垠。当今小语教师的一个重要职责是努力挖掘阅读教学中的“创新点”,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创新教育和语言文字训练、思维发展、情感陶冶等交织在一起,使学生整体提高,全面发展。面对现在的形势和要求,作为担负着基础教育的小学教师,我们如何在现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施创新教育呢?

首先要弄清什么是创新,什么是创新教育。创新就是创立或创造新的东西,它有三层含义:一是“前所未有的创新,即创造发明”;二是“发展性的创造,即对已知领域有所突破的继承性创新”;三是“有所创新意”的创新,即对已知事物有新的认识,对探索的问题有新的进展,进行的工作有新的思路,对开展的活动有新的方法等。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发现”或有创见地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也可称为创新。必须强调的是,创新是有层次的。而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着重研究与解决在基础教育领域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信息化社会的需要,信息化社会里,知识与资料,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以及其他途径快捷的得到。因此,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已经不那么重要了。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行新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学生是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传心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创新可以使人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创新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完善和塑造,使学生获得生命的全部意义。

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既是培养学生创新的主战场,又是培养学生创新的主渠道,作为教师,我们应从思想上更新观念,行动上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竭力去探索和实施创新教育。以下便结合我的教学实践,从几个方面谈谈我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看法和体会。

一、要更新教育观念,明确创新教育目标。

观念是人们的看法、思想,是思维活动的结果。教育观念,主要是指教师的教育思想,是教师对教育教学、教书育人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基本看法。创新教育目标指教学目标中含有创新的要求。

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传统阅读课堂教学都以教材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教学中几乎把学生当成教师的陪衬,整节课都是教师“唱独角戏”、“搞满堂灌”。偶尔也出现教师问,学生答,这种单一的师问生答的形式,只是教会了学生学懂,并没有让学生会学。对学生的评价也是定性的“对了”、“错了”。这种长期的、被动的、机械的接受知识。学生的思维受到压抑与束缚,能力、兴趣、个性等方面的素质也得不到提高,学生的创新更是无法培养。

阅读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势在必行,教师要首先从观念上明确“教”与“学”服务的目标,实现“三大”转变,首先是教学观的转变,应该把重心转向学习,一种在教师引导下的学习主体自身探究性、创造性、合作性的学习。美国教育家杜威说:“现在我们的教育中将引起的转变是重心的转移,这是一种变革,一种,是哥白尼在天文学中以地球为中心转移到以太阳为中心一类的。在这里,儿童变成了太阳,教育的措施要围绕他们组织起来。”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第二是学生观的转变,教师努力实现角色转变,由“居高临下”变成学生学习的伙伴,形成了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沉闷的课堂变成了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学生敢于大胆的质疑,大胆的想象,大胆的好奇,让他们能自主、探究式地学习。第三是评价观与全面育人观的转变。由重知识向重能力、重发展、重创新转变,向全面性、差异性转变。只有学生和教师观念的更新,才能保证创新教育的全面实施。

观念转变了,目标明确了,在阅读课堂教学中,才能自觉地努力去实施创新教育。

二、抓质疑点创新,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质疑点是人类思维的精华,拥有创新能力的人必然具备敢于质疑的思维品质,因为创造的起点往往是提出问题。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学生质疑精神和质疑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小到对课题、遣词、造句的质疑,大到联系前后文探究篇章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与矛盾,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同时,应经常鼓励学生对同伴和老师的发言,大胆地提出不同见解,在他们中间提倡敢于质疑、敢于创新的精神。   

例如,在《赤壁之战》教学中,谈到曹操用“铁索连船”这一决策的利弊时,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弊大于利”,无形中感到“曹操很笨”。这时候,几个学生站了起来,大胆地提出质疑,认为曹操是个有雄才大略的军事家,原先的分析太片面,提出了“利大于弊”的观点。由此,一场小型的课堂辩论展开了。反方的理由主要有三:(1)铁索连船是根据曹军的实际情况作出的决策,不连船,曹军会晕船,永远过不了长江;(2)冬天东南风罕见,火攻机会很小;(3)铁索连船可以增强曹军战斗力。经过一番面红耳赤的争辩,大家终于达成一个“新”的共时:铁索连船有利有弊,是利大还是弊大,关键在于曹操能否小心谨慎,注意风向,扬长避短。这堂课正是由于几个学生的大胆质疑,才引起了一场唇舌剑的辩论,不仅使全班学生得到了一次求异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而且还产生了一个创新的见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不妨多给学生一些问号、一些空白、一些表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去探索有自己特色的答案。教师要鼓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自我解读、自我感悟,尊重他们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这样学生的思维就可以张开翅膀自由飞翔了。课堂有了生命和活力,学生才会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创造能力才会得以展现和提高。

三、 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的探索力

创新是从疑问开始的。李政道博士说: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课堂上要变教师问学生为学生问教师,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并尊重和保护这种权利。教师不仅要善待学生的提问,而且要善于从中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善于为学生阅读课文创设一个问题的情景,鼓励和引导学生凭借各自的智慧去探求知识,解决疑难。

有一次,我执教新课《五彩池》。一个学生突然发问:“五彩池能游泳吗?”这一问在我意料之中,因为生活中,池塘不就是游泳的地方吗?于是我借题发挥,展开学情,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既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又指导了读书方法。我说:“池里能不能游泳,我想取决于四个条件,一是池的大小,二是池水的深浅,三是水质的好坏,四是池底有无障碍物。好,现在就请大家认真地读课文,自己去寻找答案。”于是,学生兴致勃勃地读议课文。有的说:“课文中有这样一句:五彩池大的面积不足一亩,小的比菜碟大不了多少,说明许多五彩池不能游,大的勉强可以,但也不会很舒服。”有的说:“课文中告诉我们五彩池深的水深不到三米,浅的用手指就能碰到它的底,说明多数的池不能游,水深的还可以。”有的说:“课文中告诉我们五彩池互相连接,水也来自同一溪流,说明水是活水,溪水是很干净的,一般可以游泳。”有的说:“课文第三节中有这样一句:池底生着许多石笋,我想游泳是很危险的。”在学生欣喜地发现认真读书可以自己解决疑难时,我乘机小结:“读书能提出疑问很重要,有了疑问就应该想办法自己通过认真阅读课文来求得解决,这才叫会读书。”于此可见,教师鼓励学生质疑,并引导解疑,这是向教师的智慧和能力提出了挑战。引导得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异探索精神将得到积极发挥。

四、设计变式训练,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设计语文特有的变式训练,训练变换语序,灵活表达语言的能力,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精妙,并以此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如教学《捞铁牛》,初读时,可先让学生找出题眼“捞”,然后启发学生思考:围绕“捞”字,你觉得课文会告诉我们哪些问题。学生热烈讨论,教师引导归纳为:①谁捞?②什么时候捞?③在哪里捞?④为什么捞?⑤怎样捞?⑥捞的结果怎样?然后,让大家初读课文,再用几句话把这6个问题的答案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在落实了初知课文大意的要求后,再让大家变换语序,问:“还可以有哪几种说法?”(如先说“为什么捞”,或先说“在什么时候捞”等等)。  

五、利用空白效应,激发学生的想像力  

空白是文学创作的一种艺术的处理方式。作者留下空白,目的是为了启迪心智、引发思考,所谓言尽意不尽,回味而无穷。在教学中,教师对课文的空白应十分敏感,并有效地利用教材的空白,达到既训练语言,又激发学生想像的目的。   

如教学《看月食》一文。课文最后说:“不是天狗吃了月亮,而是地球挡住了月亮。”教师可让学生设想妹妹是怎么把这一自然现象告诉奶奶的,她是怎样打通奶奶思想的?--文中的奶奶认为是天狗吃了月亮。要学生准备准备,然后让学生做妹妹,教师做奶奶,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又根据课文内容再提出若干问题,来检测学生学习的成效。这样的方式因为学生有充分的心灵自由,所以兴趣倍增,跃跃欲试,都争着一展才华的机会。

再如:在《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教学中,当邱少云的“棉衣已经烧着,一团烈火把他整个人包围住时”,教师可设计“此时此地,邱少云想……”这一题目,让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进行创新补白。

不容乐观的是,现在仍有不少教师在课堂上问的问题很小、很死、很僵,把什么都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正正确确,把空白都填满了,填死了。这样做学生哪里还有机会表现他们的聪明才智呢?更谈不上去激发学生的想像能力了。   

六、开放主题之争,尊重学生的独创力  

“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课文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很少有唯一的标准答案。不同生活经历、个性特征的孩子,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不是坏事,而是好事。我们应尊重学生的想法和观点。如果我们真要“好中求优”时,也决不能由教师单方仲裁,而应当像魏书生那样,与学生“商量、商量、再商量。”  

如教学《跳水》一课。我在总结课文时,让大家谈谈读了课文后的个人感受,于是学生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有的说:“我觉得风平浪静也不是什么好事,越是顺顺当当的时候人就越是大意,越是大意,就越容易发生意外。”有的说:“我觉得这孩子太任性了,说不定是个独生子女小太阳,他如果能考虑到环境的危险,就不会为赌气去追猴子,一直追到桅杆的横木上去。”有的说:“我觉得那些水手也太会开玩笑,怎么能这样去唆使还不太懂事的孩子,差一点丢了孩子一条命。”还有的说:“我很佩服那位船长,他遇事不慌,镇定才使他能够急中生智,想出了救孩子的好方法,而且成功了!”……面对这么多说法,我惊喜地说:“大家真会想,而且想得都有道理。对同一篇课文,我们有不同的想法,这很好。那么比较起来,你们觉得这篇课文,主要是指责水手,还是批评孩子,还是赞扬船长呢?”于是,大家在议论之后,认为主要还是赞扬船长。

《将相和》一文中,我抓住以下三题,让学生争议:  

1.“完璧归赵”中蔺相如真的要将和氏璧撞向柱子,还是故意吓唬秦王?为什么?  

2.“渑池之会”这一回合,秦赵两国是打成平手,还是分出了胜负?为什么?   

3.廉颇“负荆请罪”,他真的有罪吗?为什么? 

  让学生激烈争议,说出理由,最后得出结论。正是因为教师通过多种方法巧设问题,挑起矛盾,为学生创设争议的机会,所以,在争议中,学生有了思维的碰撞,创新的火花也在争议中生发了。

七、借助教材张力,鼓励学生的拓展力    

教材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载体,是教师教学的主要凭借,但又决不是唯一的凭借,如果把教材当作圣经,师生都不敢越雷池半步,则很容易陷入读死书,死读书的怪圈。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教材读活,充分发挥教材的张力,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读书。  

如教学《曹冲称象》,在总结课文时问学生: “你们认为曹冲称象的办法是不是最好的办法?你有没有比这更好的办法?”学生通过一番思考,有的说:“我认为应该把石头称好了再放到船里,这样就可以早一点知道大象的重量,所以我觉得曹冲的办法也不是最好。”有的说:“石头靠人抬上抬下,多累啊,我觉得可以叫曹操的兵士一个个走下船去,等水到了那个刻度,看看有多少个兵士,称一称他们的体重就知道了。”还有的说:“可以做几个一样大小的大水桶,然后把水一桶一桶地倒入船中,再算一算一共倒了几桶,这也能知道大象的重量?”  

“对呀,这就叫就地取材。曹冲是个很聪明的孩子,我看咱们同学比曹冲更聪明。”老师十分欣喜说。  

创新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世纪工程,课堂创新理当成为我们教师的世纪追求。愿改革的春风吹绿教育的活水,愿创造的甘露滋润教育的大地,愿创新的阳光照亮教育的天空,我相信,只要我们真正坚持教育创新,坚持创新教育,我们的教育就充满希望,我们的国家就充满希望,我们的未来就充满希望!

参考文献:

1、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出版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览》

2、学科《课程标准》2002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3、俞瑞康《小学创新教育》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2002年7月1日

4、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小学课堂教学行动策略》2004年2月,中国人民出版社出版

5、《云南教育》2008年7月 云南教育报刊社主办出版

6、《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08年第51、52期 云南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出版

文档

浅谈在阅读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doc定稿

浅谈在阅读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内容摘要: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部分。小语阅读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天地广阔无垠。当今小语教师的一个重要职责是努力挖掘阅读教学中的“创新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创新教育和语言文字训练、思维发展、情感陶冶等交织在一起,使学生整体提高,全面发展。关键词:阅读教学实施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部分。小语阅读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天地广阔无垠。当今小语教师的一个重要职责是努力挖掘阅读教学中的“创新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创新教育和语言文字训练、思维发展、情感陶冶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