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10年普通高中历史会考模拟试卷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13:05:40
文档

2010年普通高中历史会考模拟试卷

2010年普通高中历史会考模拟试卷试卷Ⅰ: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5小题,每题2分,共70分。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红楼梦》中贾府长一辈的名字皆“攵”字旁,次一辈的名字为“王(玉)”字旁,最小的一辈是“草”字头,在该书第五十三回有一场宁国府祭宗嗣的情节:“凡从文旁之名者,贾敬为首,下则从玉者,贾珍为首,再下从草头者,贾蓉为首,左昭右穆。”这一情景与西周哪一制度有直接关系A.分封制B.宗法制C.行省制D.郡县制2.图1是古代某位的印信,上刻“冀州刺史
推荐度:
导读2010年普通高中历史会考模拟试卷试卷Ⅰ: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5小题,每题2分,共70分。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红楼梦》中贾府长一辈的名字皆“攵”字旁,次一辈的名字为“王(玉)”字旁,最小的一辈是“草”字头,在该书第五十三回有一场宁国府祭宗嗣的情节:“凡从文旁之名者,贾敬为首,下则从玉者,贾珍为首,再下从草头者,贾蓉为首,左昭右穆。”这一情景与西周哪一制度有直接关系A.分封制B.宗法制C.行省制D.郡县制2.图1是古代某位的印信,上刻“冀州刺史
2010年普通高中历史会考模拟试卷

试卷Ⅰ: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5小题,每题2分,共70分。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红楼梦》中贾府长一辈的名字皆“攵”字旁,次一辈的名字为“王(玉)”字旁,最小的一辈是“草”字头,在该书第五十三回有一场宁国府祭宗嗣的情节:“凡从文旁之名者,贾敬为首,下则从玉者,贾珍为首,再下从草头者,贾蓉为首,左昭右穆。”这一情景与西周哪一制度有直接关系

A.分封制            B.宗法制        

C.行省制            D.郡县制

2.图1是古代某位的印信,上刻“冀州刺史”,你觉得这位可能生活在

A.西周       B.战国          

C.秦朝       D.东汉

3.1793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派出的马嘎尔尼使团,曾向乾隆皇帝请求“相近珠山地方小海岛一处,商人到彼即在该处停歇,以便收存货物。”乾隆皇帝说“天朝尺土,俱归版籍,疆址森然,即岛屿沙洲,亦必划界分疆,各有专属,……此事尤不便推行”,加以驳回。英国的要求得以实现是在

A.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         

B.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

C.15年《马关条约》签订         

D.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

4.1912年1月1日,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华临时颁布了中华国歌,歌词写道:“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对“旧邦新造”的理解正确的是

A.结束军阀割剧,实现中国统一     

B.结束君主,建立共和制度

C.推翻三座大山,建设社会主义    

 D.推翻帝国主义,赢得民族

5.曾经有人以“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为谜面制作了一个谜语,要求猜出一位古人的名字,你以为以下谜底中最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汉代名臣苏武(苏联武装力量的打击)       

B.爱国诗人屈原(屈服于美国的原子弹)

C.三国人物蒋干(蒋介石国民的抗击)

D.神话人物共工(大家合作的功劳)

6.同学们每个星期一都参加唱国歌、升国旗仪式。五星红旗被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在

A.七届二中全会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第一届全国                 

D.十一届三中全会

7.2006年7月1日,被誉为“天路”的青藏铁路全线通车,神奇的成了人们经商、旅游的热土。地区在行政管理上属于

A.少数民族区        B.直辖区   

 C.特别行政区       D.民族自治区

8.古罗马文明为丰富和发展古代政治文明作出了独特贡献,主要是指它的

A.法律体系            B.官僚制度     

 C.选官制度           D.民主制度

9.在1688年英国发生的“女婿登基,丈人逃亡”的那场“光荣”中,请女婿威廉出任英国国王的是

A.首相                     B.贵族          C.议会                      D.教皇

10.图2所反映的农业技术出现于

A.夏商             B.春秋战国   

C.秦汉             D.隋唐

11.某中学开展关于时期民族资本家刘鸿生的研究性学习,读到刘鸿生的一段回忆:“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工业,火柴原料厂及兰州办的毛纺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同学们对此理解各不相同,你觉得最符合历史实际的应该是

A.由于日本侵略刘鸿生的企业被迫内迁   

B.上海工业规模小,而重庆大工业比较发达

C.官僚资本通过投资控制民族资本    

D.国民大量投资,促进了民族工业快速发展

12.“1992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了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这首歌曾经唱遍大江南北。之所以说“天地间荡起了滚滚春潮”,是因为

A.发表南方谈话,在关键时期推进了改革开放事业

B.提出“一国两制”,妥善解决了问题

C.支持农民的创造精神,推动家庭联产承包制

D.大胆决策,建立经济特区

13.李燕参加电视台的“开心辞典”,她被“自行车传入中国是在什么时候”这个题目难住了,打电话向你求助,你觉得应该是

A.明代           B.19世纪中后期    

C.初年       D.20世纪中期

14.图3是意大利热那亚主题为“哥伦布:船舶与海洋”的世界博览会的会徽,请根据图片信息,判断该届世博会举办于

A.1792年              B.12年         

C.1992年              D. 2002年

15.下列从业人员属于19世纪上半期第一次工业时期出现的是

A.电工                B.火车司机      

 C.电话接线员          D.空姐

16.克林顿总统在美国权威杂志《福布斯》评出的一份“战后美国总统经济成就”中名列首位,他的经济是

A.加强干预,促进就业                

 B.扩大开支,增加预算

C.自由放任,刺激投资                

 D.宏观,微观自主

17.用“官民一体”、“政企一家”等类似的词语形容下列哪个国家经济发展模式最适合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日本

18.蔡元培称道孟子 “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以下名言能印证此观点的是

A.“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 

 B.“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C.“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19.董仲舒上书汉武帝:“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他提出的主张是

A.焚书坑儒           B.独尊儒术       

 C.提倡理学            D.百家争鸣

20.以下属于秦始皇统一文字后规定的标准字体是

      A        B        C         D

21.清末有人上书皇帝说“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此人最可能是

A.林则徐         B.魏源       

C.徐继畲         D.康有为

22.理论形成一个完整体系的标志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B.改革开放的实施

C.南方谈话和十四大召开    

D.十五大的召开

23.袁隆平的科技成就被称为“第二次绿色”,主要是由于他的成就

A.消除了环境污染               

 B.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

C.迈出了走向太空第一步          

D.获得了诺贝尔奖

24.以下作品中被称为莎士比亚代表作的是

A.《神曲》                  B.《十日谈》 

C.《哈姆雷特》               D.《社会契约论》

25.其作品数量众多,描绘了金钱社会的人情百态,被称为“社会百科全书”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是

A.列夫·托尔斯泰   B.雨果    

 C.巴尔扎克        D.狄更斯

26.“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这首民歌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A.“大跃进”时期         B.文化大时期

C.农业合作化时期         D.改革开放新时期

27.面对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总统给美国开出的“药方”是

A.继续推行自由放任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实行国家干预经济    D.推行福利

28.右图是2006年4月俄罗斯国立芭蕾舞团在北京为中国观众演出的芭蕾舞剧照,该芭蕾舞曲的作者被誉为“旋律大师”,民族乐派的最杰出代表。他是

A.柴可夫斯基    B.舒伯特      

C.贝多芬        D.舒曼

29.鲁迅在回忆20世纪初年的情形时说,“有人说G·Byron(拜伦)的诗多为青年所爱读,我觉得这话很有几分真。就自己而论,也还记得怎样读了他的诗而心神俱旺。”当时爱国青年喜读拜伦作品,主要是因为它

A.与文动的方向一致      

B.继承了欧洲古典文学的传统

C.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特质    

D.充满追求自由和的浪漫主义精神

30.有人把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体形象比喻为“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意思是让两个魔鬼友好地相处并相互制约,把恶作剧减少到最低的程度。这一比喻说明这种政体的核心是

A.全体公民的参与程度                

 B.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C.市民的整体素养                    

 D.的彻底性

31.杜甫在他的诗中写道:“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你认为诗中描写的应是

A.青瓷          B.青花瓷           

 C.白瓷          D.彩瓷 

32.1915年,吴老太爷从浙江绍兴来到上海,他不可能看到

A.西式洋楼里,穿着高开叉旗袍的女郎陪洋人吃西餐

B.轮船往来于黄浦江上,汽车穿梭于南京路口

C.《申报》刊登了身着中山装的男士照片

D.身着列宁装的男人正在购买“洋油”和“洋布”

33.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位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啦,连小石磨都抬走啦,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主义中的

A.粮食税          B.企业国有    

 C.余粮收集制    D.劳动义务制 

34.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人们划龙舟、吃粽子,以纪念伟大诗人屈原。下列历史信息与之相关的是

A.楚辞  《离骚》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B.唐诗  《草》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宋词   《念奴娇·赤壁怀古》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D.元曲   《秋思》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9.“人间处处唱民主,天上谁人奉玉皇。一朵红云旗五色,惊传飞艇上天堂。”这一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

A.戊戌维新时期           B.辛亥时期     

C.新文化运动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试卷Ⅱ: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第36题8分,第37题6分,第38题16分,共30分。)

36.阅读下列材料

从30年代经济危机之后,凯恩斯学派在西方世界就大行其道,并且占据了统治地位。这一学派……给资本主义经济开的灵丹妙方是:当经济出现萧条时,通过扩大开支、减税和降低银行利率等办法来刺激需求,促进生产繁荣;当出现通货膨胀时,则以减少支出、增税和提高利率等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的发展。

                                      ——王斯德主编《世界当代史参考资料》

请回答:

(1)试从材料中概括凯恩斯学派在经济上与罗斯福新政相同的特点是什么?(2分)

(1)国家干预经济。(2分)

(2)试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印证上述特点。(6分)

(2)整顿银行,克服金融危机;通过《农业调整法》和《全国工业复兴法》恢复工农业生产;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缓解失业;保护劳工权利;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任意三点给6分)

37.某校一位同学在“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的研究性学习报告中有这样一段叙述:

衣食住行等作为社会文化的载体,展现时代特有的精神风貌。辛亥后几十年,长袍马褂大为流行,成为中国男子喜欢的标准服装。20世纪20年代以后,人们吸取西方服饰的长处,对旗袍进行改革和创新,受到广大女性的欢迎,成为城镇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

如果你生活在时期的上海,你可能会看到的情形有:穿着西装的男子在中国人经营的西餐馆里吃西餐;轮船往来于黄浦江上,汽车穿梭于南京路口;受过新思潮熏陶的青年男女身着西服、婚纱在西式教堂中举办婚礼。你也可以在家里看上海当地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节目。

成立后,社会生活中的其他风俗也发生着巨大的改变,如农历在官方活动中得以实施, “大人”、“老爷”等被“先生”、“君”取代,跪拜作揖逐渐成为社交场合的常见礼节。

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服饰、饮食、住宅及风俗的变迁具有重大影响。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是中国近代初期生活变迁的典型特征。

同学们看过这段文字后,纷纷说其中有些表述不符合史实,是错误的。请你指出这段文字表述中的三处史实错误,并说明理由。(6分

37. (1)长袍马挂改成中山装   

(2)上海电视台播放节目改成听广播  

    (3)农历改成公历,跪拜改成握手

 

38.从1901年到2000年,中国走过了不平凡的百年,屈辱与光荣、沉沦与复兴交织成瑰丽的历史画卷,读下列四幅历史图片回答问题:

(1) 图9所反映的历史场景是哪一次侵华战争的结果?在近代中国史上,列强还强迫清签订过哪些不平等条约?(3分)

(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其他条约也可给分)。(3分)

(2)图9和图10之所以出现截然不同的历史场景的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图10反映的事件对中国国际地位有何影响?(4分)

(2)前者由于清王朝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腐朽统治;国共合作下全民族抗战。

是近代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5分)

(3)图11反映了什么事件?除此之外,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方面还有哪些成就?(6分)

(3)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关系正常化。(3分)

(4)结合四幅历史图片简述百年中国的外交历程。(2分)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启示?(2分)

(4)历程:中国由受帝国主义侵略的半殖民地国家,抗日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赢得了国家,摆脱了半殖民状况;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融入世界大家庭,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启示:落后就要挨打;要坚持自主和平外交;要以开放的姿态加入国际社会等。(5分)

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70分)

1.B   2.D    3.A    4.B    5.D    6.B    7.D    8.A    9.C  10.C 

11.C  12.A   13.B    14.C   15.B   16.D  17.D  18.D  19.B  20.A  

21.D   22.C    23.B   24.C  25.C   26.A   27.C   28.A    29.D  30.B

31.C    32.D    33.C     34.A     35.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第36题8分,第37题6分,第38题16分,共30分。)

36.(1)国家干预经济。(2分)(2)整顿银行,克服金融危机;通过《农业调整法》和《全国工业复兴法》恢复工农业生产;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缓解失业;保护劳工权利;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任意三点给6分)

37.(1)长袍马挂改成中山装   (2)上海电视台播放节目改成听广播   (3)农历改成公历,跪拜改成握手

38.(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其他条约也可给分)。(3分)

(2)前者由于清王朝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腐朽统治;国共合作下全民族抗战。是近代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5分)

(3)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关系正常化。(3分)

(4)历程:中国由受帝国主义侵略的半殖民地国家,抗日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赢得了国家,摆脱了半殖民状况;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融入世界大家庭,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启示:落后就要挨打;要坚持自主和平外交;要以开放的姿态加入国际社会等。(5分)

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70分)

1.B   2.D    3.A    4.B    5.D    6.B    7.D    8.A    9.C  10.C 

11.C  12.A   13.B    14.C   15.B   16.D  17.D  18.D  19.B  20.A  

21.D   22.C    23.B   24.C  25.C   26.A   27.C   28.A    29.D  30.B

31.C    32.D    33.C     34.A     35.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第36题8分,第37题6分,第38题16分,共30分。)

36.(1)国家干预经济。(2分)(2)整顿银行,克服金融危机;通过《农业调整法》和《全国工业复兴法》恢复工农业生产;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缓解失业;保护劳工权利;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任意三点给6分)

37.(1)长袍马挂改成中山装   (2)上海电视台播放节目改成听广播   (3)农历改成公历,跪拜改成握手

38.(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其他条约也可给分)。(3分)

(2)前者由于清王朝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腐朽统治;国共合作下全民族抗战。是近代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5分)

(3)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关系正常化。(3分)

(4)历程:中国由受帝国主义侵略的半殖民地国家,抗日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赢得了国家,摆脱了半殖民状况;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融入世界大家庭,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启示:落后就要挨打;要坚持自主和平外交;要以开放的姿态加入国际社会等。(5分)

文档

2010年普通高中历史会考模拟试卷

2010年普通高中历史会考模拟试卷试卷Ⅰ: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5小题,每题2分,共70分。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红楼梦》中贾府长一辈的名字皆“攵”字旁,次一辈的名字为“王(玉)”字旁,最小的一辈是“草”字头,在该书第五十三回有一场宁国府祭宗嗣的情节:“凡从文旁之名者,贾敬为首,下则从玉者,贾珍为首,再下从草头者,贾蓉为首,左昭右穆。”这一情景与西周哪一制度有直接关系A.分封制B.宗法制C.行省制D.郡县制2.图1是古代某位的印信,上刻“冀州刺史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