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选择题
1.(’03上海)可逆反应N2+3H2 2NH3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下列各关系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
A.3v正(N2)==v正(H2)
B.v正(N2)==v逆(NH3)
C.2v正(H2)==3v逆(NH3)
D.v正==3v逆(H2)
2.('03综合新课程)某温度下,在一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反应2A(g)+B(g) 2C(g)达到平衡时A、B和C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mol、2mol和4mol。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
对平衡混合物中三者的物质的量做如下调整,可使平衡右移的是 ( )
A.均减半 B.均加倍
C.均增加lmol D.均减少lmol
3.('02天津)对已达化学平衡的下列反应2X(g)+Y(g) 2Z(g)减小压强时,对反应产生影响的是 ( )
A.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逆反应速率减小,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正、逆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4.('00全国)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A(g) bB(g)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60%,则 ( )
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
B.物质A的转化率减少了
C.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加了
D.a>b
5.('00上海)对于反应2SO2+O2 2SO3 ,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2体积SO2和足量O2反应,必定生成2体积SO3
B.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平衡必定向右移动
C.平衡时,SO2消耗速度必定等于O2生成速率的两倍
D.平衡时,SO2浓度必定等于O2浓度的两倍
6.('00全国)压强变化不会使下列化学反应的平衡发生移动的是 ( )
A.H2(g)+I2(g) 2HI(g)
B.3H2(g)+N2(g) 2NH3(S)
C.2SO2(g)+O2(g) 2SO3(g)
D.C(s)+CO2(g) 2CO(g)
7.('00广东)反应:L(s)+aG(g) bR(g)达到平衡,温度和压强对该反应的影响如右图所示,图中:压强P1>P2,x轴表示温度,y轴表示平衡混合气中C的体积分数。据此可判断 ( )
A.上述反应是放热反应 B.上述反应是吸热反应
C.a>b D.a8.('00京皖春)在一定温度下,反应A2(g)+B2(g) 2AB(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
A.单位时间生成nmol的A2同时生成nmol的AB
B.容器内的总压不随时间变化
C.单位时间生成2nmol的AB同时生成nmol的B2
D. 生成A2的速率等于生成B2的速率
9.('广东)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加大的是 ( )
A.加热
B.不用稀硫酸,改用98%浓硫酸
C.滴加少量CuSO4溶液
D.不用铁片,改用铁粉
10.('01全国理综)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 N
B.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
C.t3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D.t1时,N的浓度是M浓度的2倍
11.('04天津理综)一定条件下,向一带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SO2和1 molO2,发生下列反应:2SO2(g)+O2(g) 2SO3(g)达到平衡后改变下述条件,SO3气体平衡浓度不改变的是 ( )
A.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1molSO3(g)
B.保持温度和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1molSO3(g)
C.保持温度和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1molO2(g)
D.保持温度和容器内压强不变,充人1molAr(g)
二、填空题
12.(’03上海)钾是一种活泼的金属,工业上通常用金属钠和氯化钾在高温下反应制取。该反应为:Na(l)+KCl(l) NaCl(l)+K(g)—Q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可表示为:
K==C(K)各物质的沸点与压强的关系见下表:
压强(kPa) 13.33 53.32 101.3
作者:99片树叶 2008-5-13 18:31 回复此发言
--------------------------------------------------------------------------------
2 回复:化学平衡高考题大全 ---化学平衡
K的沸点(℃) 590 710 770
Na的沸点(℃) 700 830 0
KCl的沸点(℃) 1437
NaCl的沸点(℃) 1465
(1)在常压下金屑钾转为气态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的最低温度约为_____________,而反应的最高温度应低于____________。
(2)在制取钾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原料的转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常压下,当反应温度升高至9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可表示为:
K==_____________________
13.(‘03河南广东)恒温、恒压下,在一个可变容积的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A(气)+B(气) C(气)
(1)若开始时放人1molA和1molB,到达平衡后,生成amolC,这时A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mol.
(2)若开始时放人3molA和3molB,到达平衡后,生成C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mol。
(3)若开始时放人xmolA,2molB和1molC,到达平衡后,A和C的物质的量分别是ymol和3amol,则,x==_________mol,y==___________mol平衡时,B的物质的量_________(选填一个编号)
(甲)大于2mol
(乙)等于2mol
(丙)小于2mol
(丁)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2mol
作出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在(3)的平衡混合物中再加入3molC,待再次到达平衡后,C的物质的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4.(’01上海)某化学反应2A B+D在四种不同条件下进行,B、D起始浓度为0,反应物A的浓度(mol·L—1)随反应时间(min)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实验序号 时浓 间 度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1 800℃ 1.0 0.80 0.67 0.57 0.50 0.50 0.50
2 800℃ c2 0.60 0.50 0.50 0.50 0.50 0.50
3 800℃ c3 0.92 0.75 0.63 0.60 0.60 0.60
4 820℃ 1.0 0.40 0.25 0.20 0.20 0.20 0.20
根据上述数据,完成下列填空:
(1)在实验1,反应在10至20min时间内平均速率为______________mol/(L· min)。
(2)在实验2,A的初始浓度c2==________mol·L—1
反应经20minR就达到平衡,可推测实验2中还隐含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
(3)设实验3的反应速率为v3,实验1的反应速率为v1,则v3________v1(填“>”“==”“<”),且c3_________1.0mol·L—1 (填“>”“==”“<”)。
(4)比较实验4和实验1,可推测该反应是_______________反应(选填“吸热”“放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5.('00上海)二氧化氮在加热条件下能够分解成一氧化氮和氧气。该反应进行到45s时,达到平衡(NO2浓度约为0.0125mol.L—1)。下图中的曲线表示二氧化氮分解反应在前20s内的反应进程。
(1)请计算前25s内氧气的平均生成速度。
(2)若反应延续至70s,请在上图中用实线画出Z5s至70s的反应进程曲线。
(3)若反应开始时加入催化剂(其他条件都不变)请在图上用虚线画出加入催化剂后的反应进程曲线。
(4)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
第九单元 化学平衡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 C
[解析] 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是指就同一种物质而言,消耗速率等于生成速率。而对于不同物质则必须满足正逆反应的速率比等于系数比。
2.[答案] C
[解析] 根据等效平衡的原理,再做等效变换。
3.[答案] C
[解析] 减小压强,体积变大,浓度减小,所以反应速率必定降低。由于正反应是体积减小的反应,所以压强减小后,平衡向气体物质的总量增多方向移动,即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注意:基本原理不能动摇,即T、C、P是如何影响化学平衡的。
4.[答案] A、C
[解析] 体积扩大一倍,若不移动,B的浓度应为原来的12 。现为60%,可见向正反应方向反应了。
5.[答案] B、C
[解析] A项错误,因为该反应是可逆反应,不能完全反应,生成的SO3小于2体积。B项正确,增大压强的方法应理解为缩小体积,而非等容时充入稀有气体。
注意:不要随意把简单问题复杂化
6.[答案] A
[解析] 利用压强规律时,务必要看清反应物和生成的状态。g指气体,s指固体。
7.[答案] B、D
[解析] 对于图像题,首先必须搞清纵横坐标的含义;然后再分析曲线随横轴量的规律。本题P1、P2是指在两种压强下,气体C的体积分数随温度升高而下降;最后再结合反应,判断有关问题。
8.[答案] C
[解析] 要注意所给反应的特征是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所以B项不能作为标志。
9.[答案] B
[解析] C项相当于形成了Fe-Cu-稀H2SO4原电池,加快了反应。B项中改用98%浓H2SO4后,由浓H2SO4有强氧化性使铁钝化。反应停止了。
10.[答案] D
[解析] 本题以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为素材,考核观察图像及其信息加工的能力。从图像可知,t1时,N的物质的量是6mol,M的物质的量是3mol,故N的浓度是M浓度的2倍是正确的;同时也可得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 M;t2时,正逆反应速率虽然相等,但尚未达到平衡,因为此时M、N的物质的量还在增大与减小,t3时M、N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说明已达到平衡状态,则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
11.[答案] B
[解析] 题中的体积和压强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因素。"带活塞"说明反应器的体积随着气体物质的量变化而变化。A项,因体积不变,充SO3后其浓度增大;B项,因压强不变,则体积可变,充1 molSO3等效于充入1 molSO2和0.5molO2,平衡时SO3浓度不变。D项,充入Ar气后,容器体积变大,所以SO3的浓度减小。
二、填空题
12.[答案] (1)770℃ 0℃
(2)降低压强或移去钾蒸气,适当升温
(3)K==c(K)c(Na)
[解析] 由该反应的特征和本反应的目的来分析所设置的问题
反应特征:只有K是气体,其他都是液体的可逆反应;反应后气体体积增大(由0→1);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反应目的:由Na和KCl制备K。当温度为900℃时,Na也是气态。
13.[答案] (1) 1-a (2) 3a (3) 2, 3-3a, J
理由:若3a>1,B的物质的量小于2mol,若3a=1,则n(B) =2mol,若3a<1,则n(B)>2mol (4)a2-a
14.[答案]
(1)0.013 (2)1.0;使用催化剂 (3) >; > (4)吸热,温度升高时,平衡向右移动。
[解析]-VMn(A)==△Ct ==0.80mo1.L-1-0.67mo1.L-110min ==0.013mol/L·min
15.[答案](1)5.5×10-4mo1.L-1·s-1 (2)图中实线
(3)图中虚线 (4)
[解析] (1)反应方程式:2NO2===2NO+O2而得
-v(O2)==12 v(NO2)
20s时,-v(NO2)==(0.040-0.018)mo1·L-120s ==1.1×10-3mol·L-1·s-1
v(O2)==12 v(NO2)==1.1×10-3mol·L-1·sˉ12 ==5.5×10-4mol·L-1·s-1
(2)45s时达到平衡,c(NO2)为0.0125mol·L—1,即45s~70s曲线应平直(见图实线)。
(3)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c(NO2)自(0.04—0.0125)mol·L—1之间下降加快,用虚线表示(曲线应在实线之下),45s之后c(NO2)不随时间变化,与原实线一致。
(4)K平=
(K平多数地区不学,可不作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