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指导思想:
提高优生的自主和自觉学习能力,进一步巩固并提高中等生的学习成绩,帮助差生取得适当进步,让差生在教师的辅导和优生的帮助下,逐步提高学习成绩,并培养较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基本能力。培化计划要落到实处,发掘并培养一批尖子,挖掘他们的潜能,从培养能力入手,训练良好学习习惯,从而形成较扎实基础,并能协助老师进行辅差活动,提高整个班级的素养和成绩。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本班共有学生39人,其中男生有18人,女生有21人。从上学期的学习情况及知识技能掌握情况、期末检测情况看,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目的明确,上课认真,作业能按时按量完成,且质量较好,但也有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还不够扎实,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比较弱,学生的学习习惯(比如审题习惯、书写习惯、检查习惯和作业是否及时完成等)还有待培养。
在学习态度方面,本班大约有20%的学生学习被动,大约有8%的学生作业存在欠交或迟交的现象,作业有错不自觉订正的情况更为普遍。
本学期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学生既要学习新的知识“圆柱和圆锥”、“正比例和反比例”,又要系统复习小学阶段所有的知识,可见学习的压力比较大。特别是学困生,存在更大的压力与挑战。因此,本学期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外,在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知识的复习与巩固、学困生的帮扶上都是本学期工作的重点。通过培优辅潜的方式使优秀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潜能生得到较大进步。
三、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内容分为“圆柱和圆锥”、“正比例和反比例”和“总复习”三部分。“总复习”包括4个单元。
(一)圆柱和圆锥:包括“面的旋转”“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4个课题。
(二)正比例和反比例:包括“变化的量”“正比例”“画一画”“反比例”“观察与探究”“图形的放缩”“比例尺”7个课题。
(三)总复习 :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解决问题的策略”。
四、教学目标:
1、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会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掌握圆柱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2、理解、掌握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反比例。学会使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懂得将图形按一定比例进行放大和缩小。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正确计算平面图的比例尺。提高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周密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3、通过对生活中与体育相关问题的解决,学会综合运用包括算式与方程在内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4、通过对生活中与科技相关问题的解决,扩展学生数学视野,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5、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有关整数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简易方程、比和比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会解简易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6、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大小的表象,进一步明确各种计量单位的应用范围,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名数的简单换算。
7、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几何形体的特征,进一步掌握一些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和相互之间的联系,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巩固所学的简单画图、测量等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掌握所学的统计初步知识,能够看懂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能对统计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并且能够计算求平均数问题。
9、牢固地掌握所学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地解答所学的应用题和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本册教材的重点、难点:
1.认识圆柱和圆锥,理解特征;学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了解体积的推导过程。
2、培养学生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和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分析问题,加强学生对统计思想和方法的认识。
3、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运用比例知识接应用题。能运用不同的知识解答应用题,加强整数、分数运算和比例之间的联系。
4、系统的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加深,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更好达到小学数学教学的预定目标。
六、教学措施:
1、进一步培养合理、灵活地演练计算能力
2、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
3、培养抽象思维和概括、判断、推理能力,以及以此类推、举一反三的能力。
4、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5、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加强学生的空间立体感。
7、加强口算练习,学会解答比较简单的整数、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逐步提高学生四则计算的能力。
8、能掌握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逐步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9、增加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图形表象,正确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
10、能掌握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正确进行名数的换算。
七、教学进度安排:
| 周次 | 时 间 | 教学内容或活动内容 | 课时数 | 备注 |
| 1 | 3.1-3.5 | 单元一 圆柱和圆锥 1、教学准备;2、面的旋转 | 5 | |
| 2 | 3.8-3.12 | 1、圆柱的表面积;2、圆柱的体积;3、实践与活动;4、练习一 | 5 | |
| 3 | 3.15-3.19 | 单元二 正比例和反比例 1、变化的量;2、正比例 | 5 | |
| 4 | 3.22-3.26 | 1、画一画;2、反比例;3、观察与探究;4、图形的放缩;3、比例尺 | 5 | |
| 5 | 3.29-4.2 | 1、练习二;2、整理与复习 总复习 数与代数 1、数的认识:整数; | 5 | |
| 6 | 4.6-4.9 | 空间与图形 1、立体图形;图形与测量; 2、图形与变换;3、图形与位置 | 4 | 清明节 |
| 7 | 4.12-4.16 | 数与代数 1、常见的量;2、数的运算:运算的意义 | 5 | |
| 8 | 4.19-4.23 | 数与代数 1、估算;2、计算与应用;3、运算律;期中检测 | 5 | |
| 9 | 4.26-4.30 | 数与代数 1、运算律; 2、用字母表示数; 3、方程 | 5 | |
| 10 | 5.5-5.8 | 数与代数 1、运算律; 2、用字母表示数;3、方程 | 4 | 劳动节 |
| 11 | 5.10-14 | 空间与图形 1、图形的认识:线与角;2、平面图形; | 5 | |
| 12 | 5.17-5.21 | 空间与图形 1、立体图形;图形与测量; 2、图形与变换;3、图形与位置 | 5 | |
| 13 | 5.24-5.28 | 统计与概率 1、统计与概率;2、可能性; | 5 | |
| 14 | 5.31-6.4 | 解决问题的策略 | 5 | |
| 15 | 6.7-6.11 | 小学数学全面复习 | 5 | |
| 16 | 6.15-6.18 | 小学数学全面复习 | 4 | 端午节 |
| 17 | 6.21-6.25 | 做好期末质量检测准备工作 | 5 | |
| 18 | 6.28-7.1 | 期末考试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