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键词:语言交际 大学英语教学 口语交际能力 提高方法
一、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薄弱的原因
(一)发音不标准
很多学生刚进大学的时候发音都非常不标准。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来源于全国各地,英语口语发音受本地方言的影响非常大。而且中学教育的水平参差不齐,大多中学都只注重基础学科以提高分数,忽略了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再加上很多中学老师本身的口语发音也不标准,形成了大学生英语口语表达的第一个也是最大的障碍。
(二)语言环境薄弱
造成“哑巴英语”的第二个原因是语言坏境的薄弱。语言环境对于学生成绩的提高与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而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却往往被忽略或者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就直接造成学生在表达过程中“大脑与嘴巴脱节”。由于学生锻炼口语的场合和机会很少,没有培养其一种自发的转换功能,因此在表达过程中往往要思考很久才能表达自己,或者空有满腹的想法但是无法表示出来,这个问题可能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口语能力的提高。
(三)口语表达不地道
受母语的影响,学生在口语表达中往往会出现很多的“中式英语”,几乎所有的学生在用英语会话时,都会经历这样的思维过程:听到英语 — 翻译成汉语进行理解 — 用汉语思考要说的话 — 翻译成英语表达出来。在这样的思维逻辑下讲出的英文,永远是中国式英语,而不是地道的英文。此外,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匮乏,使得学生不能在不同的场合使用正确恰当的英语表达。
以上种种,使得很多大学生在经过四年的大学教育后走向社会,却不能将已掌握的英语语言知识运用于实际的口语交际中。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是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二、提高大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方法
大学英语教学要达到提高学生口语能力的目的,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急躁冒进。
(一)语用能力的培养
Canale 和Swain(1980)把交际能力概括为: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话语能力和策略能力。语法能力相当于Chomsky 的“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后几部分被称为语用能力(Pragmatic Competence); 实际上就是听话人对语境的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理解他人意思和意图,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意图的能力。
在长达几年的教学活动中,笔者曾就语用能力方面,对自己所带不同年级的各个班级的学生进行过各种各样的简单测试,经观察发现,很多学生在经过至少6 年的英语学习后,仍然不能够对正式场合及非正式场合进行判断,且不能使用正确的英语语言进行会话。如不同场合与他人打招呼时不知如何区分“Hello”,“Hi”,“ How are you?”,“How do you do?”等,这都反映了我们长期以来只注重语言本身的教学,而忽视文化导入。语言运用错误事实上是一种“文化错误”。“文化错误”比语言错误更加严重,它可能会引起与外国人在交际过程中的不愉快。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加强对学生的语法能力的训练外,应该有意识地灌输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提高学生对汉英语言文化差异造成的不同语言习惯和特点的认识,从而使其能更自如地运用所掌握到的语言知识。
(二)教学方式的改变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变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一新型教学模式。口语教学中一个常用的模式就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提问不是目的,而是启发学生思维的一种手段,提出问题后应给学生一定时间去思考、准备和讨论。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学生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这种方法可以与多种教学相结合。笔者曾在精读课上采用这种方法,将学生分组,分别准备文章的一个部分,自由选择授课方式。事实证明,学生的认真参与使他们对该课的内容印象深刻,效果大大超过教师教授。此外,还笔者还曾组织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开展辩论、演讲等活动,且在班级内部,乃至在笔者所带的班级之间,进行学习交流。通过这样的活动,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交际,将知识的输入和输出有效地结合起来。
(三)听与说的有机结合
口语不是单纯地说,而是包含听和说两个方面。 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看,口语中听和说是两个过程,但二者在口语中都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语言的语感只有通过大量的语言输入才能逐渐得到培养;只有多听,才能增强语言的敏感性,提高语言的理解性。听力材料不过是他人的口语的书面材料,通过多听就能熟悉口语的常规表达方式,形成较地道的口语表达。输入与输出的结合要求多听的同时还须多说。长期以来,学生在学习了大量语言知识之后,最大的输出就是做题目,而真正的输出是指语言运用,它既包含语法词汇的运用,也包含对这些知识的技能方面的操练及口语练习。当学生越来越多地生成外语时,他们的口语表达也对其他同学形成了自然的、可理解的输入。笔者在教学当中,常常让学生即兴复述课文或进行role-play 或讨论材料所设计的内容,使学生自发地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同时增强学生语言运用频率,这对掌握语言大有裨益。
(四)对教师的要求
英语教学中的口语交流不仅仅发生在学习者之间,还也发生在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而后者是最有效的教与学的途径。教师自身的口语水平较高,声音清晰,表达流畅,能准确传递信息,进行交际,这对学生本身就是极好的示范模本。每一堂课就是一个真实的语言交际场所,这个场所能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语言使用的语境,提高他们的兴趣和热情。师生之间的交流在外语教学这个语言环境下,本身也是一个语言学习的过程,而且通过这种交流,老师能够及时发现并指出学生的表达缺陷和交际技能方面的缺点,同时自身口语流利地道的老师也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通过日常接触,模仿老师的表达,能够使自己的语言运用和口语表达得到巩固和强化。笔者所带的非专业班级的学生,学生口语水平普遍不高,大班的授课往往使很多学生感到紧张,有压力,长久下来,就会形成一种负担,影响学习进度。所以我经常与他们一起讨论一些国内外的流行话题,宽松、自然的口语交流能使他们放松,也能增加他们的兴趣,并且,经常性的口语交流暴露出学生学习上的一些问题,有利于老师对症下药。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我们正面临着一个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环境。英语已成为人类社会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是全世界通用语之一,提高大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是社会发展、经济交流的要求,如何提高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是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 赫涛:《试论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甘肃教育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1 年第4 期。
[2] 张红玲:《现代外语教学的发展趋势和计算机外语教学》,《外语电化教学》,2000 年。
[3] Jeremy Harmer. How to Teach English [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4] Canale, M . & Swain , M. 1980. Theoretical bases of communica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test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