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海明威及其创作情况。
2、能力目标:体会小说简洁的语言风格;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对重点段落和人物的内心独白进行细读,揣摩小说的语言和行文特点。(重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理解桑地亚哥这个人物所具有的哲理性和象征意味,学习老人的永不服输的顽强精神。(难点)
二、教学设计:
1、导入:同学们有没有看过《蝙蝠侠》、《超人》、《爱国者》等等这类美国电影?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类电影有着相同的主题,都是在表现个人的英雄主义。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老人与海》,共同来认识这位对美国这一精神有着巨大影响的人——海明威。
2、作家作品:海明威,美国小说家。1954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生于乡村医生家庭,从小喜欢钓鱼、打猎、音乐和绘画,曾作为红十字会车队司机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长期担任驻欧记者,并曾以记者身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内战。晚年患多种疾病,精神十分抑郁,经多次医疗无效,终用猎自杀。50年代后,塑造了以桑提亚哥为代表的“可以把他消灭,但就是打不败他”的“硬汉性格”(代表作中篇小说《老人与海》1950)。在艺术上,他那简约有力的文体和多种现代派手法的出色运用,在美国文学中曾引起过一场“文学”,许多欧美作家都明显受到了他的影响。
背景:小说主要写一个饱经风霜的古巴老渔夫连续84天在海上打鱼而一无收获,第85天仍然继续去捕鱼,终于捕到了一条大马林鱼,但在返航的途中,又遇到了大群鲨鱼的围攻,老人桑提亚哥奋不顾身,与鲨鱼进行了一夜的搏斗,结果当老人返回岸上时只剩下一副巨大的鱼骨架子。
2、文本解读:
(1)信息筛选,带着下列几个问题去阅读课文:
A、节选部分老人与鲨鱼进行了几次搏斗?结果如何?
B、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与鲨鱼接二连三进行搏斗的?小说为什么要描绘鲨鱼的凶残?
C、老人不顾一切地搏斗的目的是什么?目的达到了没有?
D、请你概括一下老人的性格特征。
E、你是如何理解老人与鲨鱼的搏斗?
教师明确:A、老人与鲨鱼共进行了五次艰苦卓绝的搏斗,分别是:1用鱼叉杀死一条鲭鲨;2用刀子杀死两条星鲨;3用刀子杀死一犁头鲨;4用短棍击退两条星鲨;5用短棍劈打成群鲨鱼。结果:1失鱼叉,鱼被吃四十磅;2鱼被吃掉四分之一;3刀子折断;4半个鱼身被咬烂了;5大马林鱼只剩下残骸…
B、老人:年老体衰 精疲力竭 头昏眼花 右手受伤 左手抽筋 没有食物 缺乏武器 孤立无援;形成对比,力量悬殊的对抗。
C、捕到鱼并顺利返回;没有达到目的。
D、坚强、刚毅、勇敢、无畏,无论情况多么严重,困难多么巨大,死神多么可怕,他都不失人的尊严,不失勇气和决心。
E、人与自然的对决,弱和强的对决。
(2)分析小说人物的内心独白:
A、请同学们将五次搏斗前后的老人内心独白找出来。
B、外国小说的心理描写和中国小说的心理描写有何不同?
教师明确:A、1、第一次搏斗前;2、第二次搏斗前;3、第三次搏斗后;4、第四次搏斗后;5、第五次搏斗前。
B、中国小说,特别是传统小说一般不擅长心理描写,常常注重人物的语言和工作描写,有的心理描写也往往通过人物的表情神态,人物的下意识动作等描写,从侧面来表现,很少有大量的静态心理描写。
外国小说,以本篇为例,作者用了大量的篇幅来刻画老人的内心世界,特别是人物内心独白,再加上回忆和梦境的内容,就把老人的个性有血有肉地展示在读者眼前。中国当代小说中的意识流小说就在这方面有长足的进步。
(3)分析小说的象征主义手法:
老人——人生(硬汉精神)
海——生活(人生舞台)
鲨鱼——斗争(厄运)
(4)国民灵魂塑造大师:海明威——鲁迅
海明威:
顽强坚韧、自尊自强富有探索开拓精神的硬汉
画出优点,影响国民
无意而为之
鲁迅
懦弱卑琐、封闭保守又自高自大的懦夫
画出缺陷,改造国民
有意而不为
小结:阅读、鉴赏小说要注意从语言入手,在读懂字句含义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反复体味,深入领会,从而理解小说全篇所要传达的丰富的内涵。《老人于海》就是一个光辉的典范,小说的内容十分丰富,含义深刻,是一部现实主义的杰作,虽然大师已然作古,但留给我们的却是久久的沉思……
2009.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