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高校心理危机干预中“校-医-家”合作机制的实践路径探究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12:46:49
文档

高校心理危机干预中“校-医-家”合作机制的实践路径探究

10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变革加剧,多元文化和社会思潮充斥网络,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引发的心理危机事件严重影响社会、校园安全稳定和大学生健康成长。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完善高校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持续研究的重要课题。在高校心理危机干预过程中,学校、医院、家庭三方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校-医-家”三方共同努力,协同合作,才能起到最好的干预效果。本文从建立“校-医-家”合作机制的新视角出发,论述了建立“校-医-家”合作机制在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必要性及
推荐度:
导读10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变革加剧,多元文化和社会思潮充斥网络,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引发的心理危机事件严重影响社会、校园安全稳定和大学生健康成长。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完善高校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持续研究的重要课题。在高校心理危机干预过程中,学校、医院、家庭三方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校-医-家”三方共同努力,协同合作,才能起到最好的干预效果。本文从建立“校-医-家”合作机制的新视角出发,论述了建立“校-医-家”合作机制在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必要性及
10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变

革加剧,多元文化和社会思潮充斥网络,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引发的心理危机事件严重影响社会、校园安全稳定和大学生健康成长。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完善高校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持续研究的重要课题。在高校心理危机干预过程中,学校、医院、家庭三方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校-医-家”三方共同努力,协同合作,才能起到最好的干预效果。本文从建立“校-医-家”合作机制的新视角出发,论述了建立“校-医-家”合作机制在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必要性及挑战,提出“校-医-家”合作机制在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具体实践路径。

一、构建高校心理危机干预“校-医-家”合作机制的必要性

学校、家庭和医院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的直接参与者,三方加强沟通、互相配合,才能为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健康心理的“四有”大学生提供助力,才能及时、妥善、成功干预因大学生心理疾病引发的校园危机事件。

(一)心理危机干预的及时预警需要“校-医-家”合作

校园心理危机干预是否有效的第一个关键因素是心理危机的及时发现和预警,“校-医-家”三方各负其责,缺一不可。

第一,学校是心理危机发现和预警的关键部门。一是大学生入校之后要进行基本情况摸底和登记,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有精神病史、心理疾病治疗史、家族遗传精神疾病的,均应列为重点关注对象,便于跟踪关注、发现问题并及时干预。二是学校要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测评,并对测评结果进行进一步跟踪筛查,排查出学生中存在的严重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跟踪、帮助和监督治疗工作。三是大学生的心理变化于家

高校心理危机干预中“校-医-家”合作

机制的实践路径探究

伏云辉

(云南师范大学华文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摘   要:学生心理问题及其引发的心理危机事件影响社会、校园安全稳定和大学生健康成长。建立“校-医-家”合作机制是完善高校心理危机干预的必要举措,文章围绕学校、医院、家庭在心理危机干预中存在的困难及问题,从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普及建立“校-医-家”三方沟通机制、建立校医共建协作机制,利用学校资源建立多方联动与合作机制等方面进行“校-医-家”合作的实践路径探究,从而提高心理危机干预的成功率。

关键词:心理危机;“校-医-家”合作;路径

* 收稿日期:2018-12-10

作者简介:伏云辉(1982- ),女,河南洛阳人,云南师范大学华文学院副、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第28卷第3期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Vol.28 No.3 2019年9月 Journal of West Yunnan University Sep.2019

第二,家庭是心理危机干预的发现和预警的扶助单位。一是学生家庭有如实向学校提供学生精神病史、心理疾病治疗史或家族遗传精神疾病情况的义务。二是学生的家庭成员有及时向学校老师通报家庭重大变故的责任和义务。三是家长如发现学生有异常行为或言语要及时通知学校。

第三,医院是协助学校及时发现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主要社会部门。在实践中,有些家庭和学生出于种种原因向学校隐瞒病情,自行到医院进行治疗。由于学校与医院间的沟通不畅,导致学校没有及时掌握学生病情变化,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情况的不掌握,不利于学生在校期间获得心理咨询等帮扶,不利于学校对学生病情变化的及时掌握。所以,建立“校-医-家”合作机制,学校及时掌握心理障碍学生病情变化,有利于维护校园稳定和帮助学生早日恢复健康。

(二)心理危机干预的成功处置需要“校-医-家”合作

如何帮助遭遇严重心理疾病的大学生摆脱病痛,恢复正常学习和生活是心理危机干预的目标。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存在家长缺乏心理健康常识,社会排斥严重心理疾病患者,医院的心理治疗方案存在误差等不利因素。因此,家长对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理解程度,医院对患病学生的跟踪、负责程度均直接影响心理危机时的成功干预,影响学生恢复健康。

第一,家长与学校的有效沟通是心理危机干预成功的必要条件。学生心理疾病的诱因与家庭成长环境有必然的联系,家长比较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行为模式及成长过程中遭遇的负面性生活事件[1]。所以,家长的支持、配合和参与是帮助学生摆脱心理痛苦的关键。学校在心理危机干预过程中,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家长隐瞒病史或者是家长不配合学校、医院进行系统治疗都会导致心理危机干预失败。

第二,学校与医院间建立联动机制是心理危机干预成功的客观保障。当学校在心理危机干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无法通过心理咨询获得帮助时,需及时转介到相应的精神卫生机构。这时,学校向医院及时提供学生在校期间心理疾病发生时的相关表现,可帮助医院避免在评估诊断、药物治疗中出现偏差及误诊等情况。在患病学生病情好转出院后,校、医、家之间需要加强沟通,以免出现由于学校或家长对学生的帮助方式不当导致的学生病情反复等情况。

第三,医院与家长间信任和沟通对心理危机的成功干预至关重要。医院是心理疾病的专业治疗机构,具有一套专业的、完善的治疗方法和手段,能够对心理疾病患者进行较为快速、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大学生心理疾病患者在入院治疗期间,家长对医院的信任,对患病学生服药和治疗情况的及时反馈都有助于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医生在治疗过程中,与患者亲属建立良好的互动和沟通,也有利于患病学生的治疗和恢复。

二、高校构建“校-医-家”合作机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构建科学规范的“校-医-家”合作机制,能够有效阻止校园心理危机事件向不好的方向发展,帮助患病学生恢复健康、重返校园。但是,当前高校在建立“校-医-家”合作机制的实践过程中,尤其是在针对严重心理障碍学生时仍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

(一)学校构建“校-医-家”合作机制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第一,学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心理健康工作体系等方面仍不到位。一是学校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和普及不到位导致学生认识不到自身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不能主动、有效地借助学校和家庭的支持应对心理危机。二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师资匮乏,大量心理健康教育基础性工作由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不足的辅导员、班主任、心理委员等担任,不利于及时发现和妥善跟踪重点人员和高危人群,有些情况下影响了心理

第3期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第28卷

106伏云辉:高校心理危机干预中“校-医-家”合作机制的实践路径探究

危机干预程序的及时启动。三是学校没有全面掌握学生情况,未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和特殊学生数据库也会影响“校-医-家”合作机制的建立。

第二,学校缺少心理危机干预共建医院。高校由于没有心理危机干预共建医院,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学生因挂不到号、医院没有床位而出现病情变化,延误病情的情况。没有共建医院也影响学校、医院、家长沟通病情,协作帮助和治疗学生。

第三,学校和家长信息沟通不畅。学生在学校出现任何异常行为和心理健康问题都需要及时和家长沟通,争取家长配合,必要时联系家长到校,与他们进行深入细致沟通交流,做好思想工作,合力解决问题。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因缺乏前期沟通、沟通时机不对、沟通方式不妥等原因导致学校和家长关系紧张,无法形成良好的沟通交流合作机制。

(二)医院构建“校-医-家”合作机制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第一,精神类专科医院和专业医生不足。各省市精神类专科医院和专业医生人数无法满足辖区内所有高校共建需求,有时因为医疗资源紧张等原因导致“校-医-家”合作脱节,影响“校-医-家”合作机制的构建。

第二,心理疾病部分环节治疗费用较高导致家庭无法配合治疗。在心理疾病治疗过程中,由于专业医院开展的心理咨询治疗收费较高,超出了患病者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导致多数患病学生选择单纯依靠药物去除症状,无法结合心理咨询等其他治疗手段,治疗效果不好。

(三)家庭构建“校-医-家”合作机制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首先,家庭成员主观上不配合学校和医院。一方面,有的家庭存在故意隐瞒学生心理疾病的情况。有些出现心理问题或障碍的学生会先将情况表现告知家长,但是未引起家长重视,也不及时与学校沟通,导致贻误治疗时机。有的家长担心影响学生学业,向学校隐瞒家族精神疾病史或者学生的精神疾病史,导致学校和医院无法更准确地掌握学生情况,给予最恰当的帮助。另一方面,有些家长存有不愿承认自己的孩子患有心理疾病的心理,想单纯通过学校心理咨询解决心理问题,不愿转诊到精神类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精神科进行治疗,导致学生病情延误,甚至越拖越重。

其次,客观原因导致家庭不配合学校和医院。一是有的大学生家庭成员文化水平较低,在与学校和医院的沟通过程中存在沟通不畅的情况,接受心理健康相关知识有难度。二是在实践中,很多出现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均来自非原生家庭,家庭成员本身就存在矛盾与冲突,在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疾病治疗过程中互相推诿,不积极配合医院和学校的帮助,贻误治疗时机。三是有的患病学生家庭因为经济原因无法配合医院开具的治疗方案,导致延误学生病情。

三、高校心理危机干预中构建“校-医-家”合作机制的实践路径

(一)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和普及,健全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构建“校-医-家”合作机制的基础是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普及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建立。学校要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通过宣传、座谈会、培训、设置专业课程等多种方式向学生和家长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让他们在遇到心理问题时能够冷静科学地面对。一是通过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和普及使大学生学会理性认识自身心理健康状况,在需要心理帮扶时会向家长、学校、医院求助。二是学校要善于利用新生入学的时机和网络等新媒体向家长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家长了解心理疾病的发病原因、症状和预防措施[2],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了解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心理危机干预机制,以便在出现心理危机事件时更好地配合学校、医院进行心理疾病的干预和治疗。三是邀请医院从专业的角度向家长和学生宣传心理健康保健常识,对学校心理健康相关工作人员开展培训座谈,提高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心理健康认知水平,在心理危机干预中达到“校-医-家”三方的良好配合。高校要建立一支专业的心理健康工作队

107伍,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心理健康服务,做好“校-医-家”三方合作的纽带。

(二)建立“校-医-家”定期沟通制度,建立三方网络联动平台

构建“校-医-家”合作机制的关键是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一是建立家校沟通制度。学校定期向家长通报学生就读期间的学习生活状况,建立良好的家校关系。对已经了解到的有心理疾病史的学生和学校筛查发现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家长,学校安排专人定期沟通交流,预防心理危机事件发生。二是建立网络沟通平台。通过QQ、微信等途径加强家长和学校之间的沟通,通过建立专门的网络教育平台向家长传输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念,赢得家长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使家长在心理危机干预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地配合学校、医院开展帮助工作。三是加强学校同医院之间的沟通。首先,通过组织学校和医院之间开展交流会、报告会、研讨会等多种形式的学习交流活动加强学校和医院的日常沟通互动。其次,加强治疗过程中的交流沟通。畅通沟通渠道,加强在心理危机干预处置过程中学校和医院对学生病情的交流沟通,便与医院更好地进行治疗,学校更好地掌握学生病情,开展配合治疗的相关工作。最后,要加强康复期间的交流沟通。针对出院服药治疗的学生加强沟通,一方面,学校及时掌握学生治疗及复诊要求,便于帮助督促学生配合治疗。另一方面,医院及时掌握学生病情变化,有利于复诊时的精确诊断。

(三)设置精神卫生专业机构,提升医疗机构心理健康服务能力,建立校医共建协作机制

一是国家要针对目前社会心理问题呈上升趋势的情况,加大精神卫生建设投入,增加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的设置。二是国家要加大对医院心理疾病科室的建设力度,提升综合性医疗机构心理健康服务能力[3]。三是学校和医院建立校医共建协作机制,如以成立心理健康服务共建单位等方式,来达到既充分利用高校心理健康中心的师资力量和咨询功能,又充分发挥医院精神科医生的专业治疗功能,实现双向转诊的目的。

(四)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建立“校-医-家”三方联动与合作的工作机制

一是学校运用传统方式,用书信、发放家长手册、召开重点学生家长会、电话沟通、教师家访等方式扩大心理健康沟通覆盖面,定期与家长互通信息,建立良好家校关系[4]。二是学校通过家长见面会、心理测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方式,加强“校-医-家”三方联动与合作,梳理“校-医-家”三方在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测评和心理咨询服务方面的职责划分和配合机制,共同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整体水平。三是学校可以利用校方网络资源,搭建一个“校-医-家”网络沟通平台,让学校、医生、家长可以通过平台自由沟通,避免家长因担心隐私泄露等原因回避与学校、医院正面沟通的情况。

总之,建立健全“校-医-家”三方合作机制是高校成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必然选择,也是高校响应国家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号召,实现“三全育人”的一个良好途径。为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高校要充分发挥“校-医-家”合作中的纽带作用,协调动员三方力量共同努力,建设和谐社会和美好校园。

参考文献:

[1]荆玉梅,何伟.“家、校、医”三方联动对地方院校严重心理障碍学生的帮扶研究[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132~134.

[2]林炳橼.“校医合作”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探究[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5):56~59.

[3]王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校家社医”四维体系探析[J].河南教育,2018(7):134~136.

[4]金蓓蓓.心理健康服务家校医相结合模式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2017(3):88~91.

第3期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第28卷

108伏云辉:高校心理危机干预中“校-医-家”合作机制的实践路径探究

Approaches to an effective “college-hospital-family” cooperative mechanism for psychological crisis intervention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FU Yun-hui

(Yunnan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College,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Kunming 650500, China)

Abstract: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college students will induce psychological crises which will influence the safety and stability of the universities, the society and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effective “college-hospital-family” cooperative mechanism is a necessary means to improve the psychological crisis intervention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in the psychological crisis intervention by Chinese colleges, hospitals and families, and explores the approaches to the efficient popularization of psychological knowledge through the “college-hospital-family” cooperative mechanism as well as the exploitation of all relevant resources.

Keywords:psychological crisis; “college-hospital-family ”cooperative mechanism; approach

109

文档

高校心理危机干预中“校-医-家”合作机制的实践路径探究

10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变革加剧,多元文化和社会思潮充斥网络,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引发的心理危机事件严重影响社会、校园安全稳定和大学生健康成长。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完善高校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持续研究的重要课题。在高校心理危机干预过程中,学校、医院、家庭三方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校-医-家”三方共同努力,协同合作,才能起到最好的干预效果。本文从建立“校-医-家”合作机制的新视角出发,论述了建立“校-医-家”合作机制在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必要性及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